主页

小暴发户 压岁钱催生补理财教育

13年前 [02-13 15:38 周日]

压岁钱催生“小暴发户” 家长建议补上理财教育

2011年02月11日 11:08 来源:大河网

(图片来源:大河网)

  阅读提示

  “我今年压岁钱4000元。”“我一共有50张毛爷爷,具体不想说了。”“姥爷、姥姥2000元,大舅舅3000元,爸爸同学3000元……总计19500(元)。”……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春节期间,孩子们得到的压岁钱也水涨船高。这些压岁钱该怎么处理?不少家长纠结不已。对此,有家长建议:巧用压岁钱,给孩子补上学校教育中欠缺的理财课。

  乐:过年了,红包让孩子发财了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年初一刚睁开蒙眬的睡眼,6岁的小毛就忙不迭跑到爷爷奶奶面前,双手抱拳,奶声奶气地说。孙子如此乖巧,爷爷奶奶忙不迭各将一张百元大钞递上。


  随后几天里,小毛又用类似招式,“哄骗”到一千多元压岁钱。

  而每年长辈们数目不等的压岁钱,也成了小毛春节最大的期待。

  春节期间,像小毛这样的故事,在家家户户以不同方式上演,催生了一批小“暴发户”。

  在国内一些知名门户网站、论坛里,孩子们纷纷发帖晒自己的压岁钱,从数百元到10多万元不等。

  愁:谁保管,压岁钱让父母很纠结

  “我家姑娘上小学六年级,今年春节,她突然问我:‘妈,我去年赚的4800元钱呢?你说替我保管的。’当时我就蒙了,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家长刘女士抱怨说,“后来我特意上网查了查,压岁钱是孩子的个人财产,家长逼他们‘交公’确实不合适。但是,那么多钱,让孩子自己处理,难保他们不乱花。这事,我们也很纠结!”

  另一位家长李女士则抱怨说,她的儿子刚刚9岁。去年,她试着给他留了300元压岁钱,没想到,儿子出门玩了一圈,回来只剩了不到120元,脸上还被人抓破了几道口子。“问了才知道,邻居几个孩子逼着他去买零食、买玩具,最后还连哄带骗抢走了一百元,你说气人不?”李女士说。

  悲:被交公,压岁钱成了浮云

  “我都初三了,压岁钱还被没收!同样悲催的人进来!”在网上,类似孩子“讨伐”父母的帖子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共鸣强烈。有小网友表示,名义上压岁钱4000多元,实际上只有200元,其余的都被父母“充公”。

  还有小网友编“小情景剧”,发泄心中委屈和不满:

  情景1

  我:妈,我都高一了,可以自己保管压岁钱了吗?

  妈:可以啊。

  我:耶!

  妈:学费自己交!

  情景2

  我:姐姐都有好多压岁钱啊……

  妈:你姐姐这次全校前一百名,你是一千多少名?你看你那个成绩啊……不用功嘛……(省略三千六百五十七万字)

  情景3

  我:妈,我一分钱都没有怎么过年啊?

  妈:你要买什么?

  我:专辑。

  妈:买那些没用的东西做啥子?影响学习……(省略N多字)

  巧用压岁钱

  让孩子学理财

  买基金、股票

  “培养理财观念,要从娃娃抓起。我自己就吃了这方面的亏。”郑州市民王女士认为,对金钱的合理使用,也是孩子必备技能中的一项。但是,当前学校的教育中,理财教育十分欠缺。

  经过慎重考虑,今年,与6岁女儿小迪商量后,王女士决定指导女儿,让她把压岁钱用做定投基金。“刚开始跟她说,她连基金是什么都不知道,我就慢慢给她解释。孩子嘛,总是要经历这个过程的。”王女士说。

  “我刚去银行咨询过,这种做法完全可行,只要拿着我的身份证和户口本,就能给孩子开个户。以后她的压岁钱,我准备都这样处理,还准备再买些股票。这样,等她大学毕业,她能支配的钱,肯定已经很多了。”王女士说。

  存银行

  彤彤今年只有12岁,但两年前就在银行有了自己的私人账户,现在,里边已有了3000多元存款。“我们和孩子商量好了,每年她的压岁钱,我们都帮她存到银行里,怎么花,她说了算。彤彤也懂事,从来没花过里边的钱。昨天,她和爸爸在房间里嘀嘀咕咕讨论了半天,出来可激动地给我说:‘妈,银行利息调了,我要把我的钱转存定期!’”

  “我给儿子办了个银行卡,每年的压岁钱都给他存上,我儿子马上两岁了,准备等他有自己的主见的时候,让他自由支配,但我会好好引导。”在本报的“中小学教育”群里,网友“未央”也是“先驱”。

  买黄金

  在通胀压力下,担心钱存银行贬值,也有不少家长给孩子另支高招。今年,张女士的儿子收到5000多元压岁钱,张女士和儿子一合计,替儿子买了一只大大的“金兔子”。“希望孩子能从这里边学点基本的理财知识,等他将来自己理财时,懂得变通。”张女士说。

  买保险

  “中小学教育”群里,学生家长“花雨”不无自豪地说,每一年,孩子的压岁钱她都分文不动,直接给孩子买了保险。“做家长的心里不觉得愧疚,孩子也高兴。”花雨说。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的少儿保险主要分为少儿医疗险、少儿意外险和少儿教育险三类。不同家庭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孩子的年龄阶段购买。 (大河报记者吴战朝)

 

             录入     陈应俊    

 

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1/02-11/2835443.shtml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