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面对青春期孩子的“技术”—— 李子勋《亲子关系》读书笔记

13年前 [01-26 19:45 周三]

 

李子勋提出:社会工作者、心理工作者、医生和研究青少年的专家提出青春期的概念,是为了有益于青少年教育。但实际上,过多的关注青春期,反而使青春期的问题变得明显,因为人的视觉有一种创造力,关注什么,什么就变得明显,容易被扩大。在50年或60年以前,没有提青春期的概念,国际上也没有谈到青春期,但很多青少年都在健康成长。现在有了这个概念,医生、青少年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便开始对青春期的孩子作研究,总结出了很多问题。

研究认为,青春期的孩子常有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逆反,孩子和爸爸妈妈之间的关系会突然恶化,过去非常依恋,跟爸爸妈妈都很亲密,现在爸爸妈妈碰他的头不行,进他的房间不行,碰他的东西也不行,他开始为自己的权力较劲。这样的孩子在社会上常常有攻击性,有敌意,带有批判性,看什么都不惯,都觉得不好,不完美。实际上,这样的孩子有完美主义的内心追求,只不过是以否定一切的方式来表现的。

第二个问题是双向性,青春期的孩子藐视权威,又盲目崇拜,两个倾向同时存在。比如说,很多追星族都是青春期或者青春后期的孩子,他们内心藐视权威,否定一切,又盲目崇拜;他们有时有极端的道德感,喜欢谴责,有时又极端无视道德,会做一些违背公众道德的事;他们遵守纪律,又破坏纪律。在遵守纪律和破坏纪律里都找到快乐,在盲目崇拜和否定权威里都能享受到快乐。其实,孩子的成长动力正隐藏在这种双向性的矛盾中,不管破坏还是创造,孩子都充满激情,这是快乐的动力。

第三个问题是追求神秘主义,有的孩子会神神怪怪的,喜欢看侦探片、鬼片,嘴里会谈迷信,包括宗教、十字架,甚至有些孩子会把两个笔捆成十字架,做祷告。追求神秘主义的背后是对世界好奇,从书本和父母教导中看到的世界太过乏味,孩子通过追求神秘来自娱自乐。当然,其中也存在很多自我暗示的、夸大自我的、获得超能力的、成为权威人物的青春期梦想。

孩子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矛盾的现象呢?这是因为人有两个世界,一个是内心世界,一个是外部世界,青春期的孩子生活在两个世界的边缘。小的时候跟现实的接触有限,他的感觉更多来自内心世界,进入青春期后,要开始社会化,他要要学习,要成功,到社会去寻找情感、事业。因此,青春期就成了边界地带。心理学认为青春期更好的说法叫“过渡期”,它表示孩子正在走过一个阶段,处在过渡的过程中,它有时间性,不是永远的,更不是定型的。

面对青春期的技术——

技术一,要表现出适当的无知。

孩子十岁前,父母扮演一个无所不能的角色,做孩子强有力的后盾,给孩子安全感,这一点很重要。而对青春期的孩子父母仍然表现出无所不能,要孩子绝对服从自己,就很糟糕。父母这时候首先要把自己从权威的角色上放下来,应该说:“妈妈不太知道你们现在想什么,要做什么,你需要妈妈什么样的帮助,详细告诉妈妈好不好?”

青春期的孩子要建立自己的权威和尊严,往往会尝试着攻击家庭中的长辈。父母这时要做一个选择:既然孩子不再想当孩子了,自己就要慢慢从家长的角色中引退。青春期孩子的价值观有些看起来是很荒诞,但是要倾听他、尊重他,孩子就会逐渐变成大人,他慢慢会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如果家长采取检查书包、偷看日记等方法,结果只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孩子为了讨好父母,放弃成长的权利,继续扮演孩子的角色,变得幼稚化,产生心理学上称为“退行”的现象,这样的孩子即使能考上清华北大,也是生活中的弱者。为什么?因为他放弃了成长的权利,他的情商差。另一种可能是孩子选择反抗,达到挫败父母的目的。很多孩子逃学不是因为不喜欢学习,而是为了反抗父母:父母希望他好好学习,他就不好好学习,看父母怎么办?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才能挫败父母——父母可以替代他做决定,但无法替代他学习——并不是孩子有意识这样想,而是他不上学引发父母改变了权威的角色,愿意开始倾听并满足孩子一些心理需求的现象,引发了孩子从这个事件的象征意义中得出上面的判断,大约有10%的孩子会这样做。

技术二,对孩子好奇、保持兴趣。

这里说的兴趣就是对孩子的欣赏态度:不管孩子做什么,都要让他感觉到你对他有兴趣。父母要把以往的价值观深藏起来,给孩子一个冲突、矛盾、多元的价值混乱时期,好奇地、用欣赏的眼光分享他选择的价值观、美感、哲学概念与逻辑,让孩子品尝逆反情绪和青春期躁动给他带来的痛苦与麻烦。忙着帮孩子找到所谓正确的道路,那样可能适得其反,孩子失去自我的判断力与鉴别力,不能形成自我的价值倾向,结果是觉得自己在为别人活着,为别人学习。

家长能做的是提醒孩子注意社会规则:“你内心如何看世界是你的权利,面对客观现实的时候要按规则办事。”这样做就可以帮助孩子形成内心与现实的边界意识,让孩子可以在两个层面来接纳自己。成年人很多心理痛苦正来源于搞不清内心与现实的边界在哪里。

技术三,学会对孩子示弱。

示弱就是要善于在孩子面前装傻。如果孩子游戏打得好,你要说:“宝贝,妈妈好笨啊,这种事情都不会,你能不能教教妈妈?”孩子肯定会特别高兴,当你慢慢地表示出对游戏感兴趣的时候,孩子也许就会慢慢失去对游戏的兴趣。原因是孩子玩游戏的潜在意义是在有限的环境里寻找与父母分离的空间,如果母亲也要玩,孩子的兴趣就会大减,当然严重依恋游戏的孩子除外。

孩子表现逆反情绪是在表示她已经长大,有了全新的自我,如果父母不压制她,反而认同她,她逆反的动力就会终止。

技术四,不管孩子提出什么不合理的、荒谬的要求,决不马上驳斥他。

对孩子提出的不恰当的要求,要说:“你的想法不错,很有意思啊,不过我能问一下你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能告诉我你进一步的计划是什么吗?你能告诉爸爸妈妈能帮你做些什么吗?”这样的提问可以帮助孩子澄清自己的想法,如果你拒绝他,他反而会坚持。当你坐下来听他计划的时候,他就会发现自己什么计划都没有,需要的只是爸爸妈妈认同、接受他的想法,不一定要实施。如果这时驳斥他,他反倒一定要实施。家长可以先说“yes(是的)”,时机成熟的时候再说“maybe(也许)”,尽量不说“no(不行)”。很多青春期的孩子会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过分的要求,其实真正的目的不是要实现要求,而是要看爸爸妈妈的反应,是不是真的在意他,尊重他。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