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福建漳州 中学生成长导师制实验

13年前 [01-12 21:34 周三]

中学生“成长导师制”漳州实验 教师学生共同成长

2011年01月12日 09: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漳州教育局局长翁福等领导深入漳州三中分校调研“成长导师制”的实施情况。 章忠焦 摄影

  中新网漳州1月12日电 题:

                                                          让每一个生命都绚丽多彩

                                                            ——中学生“成长导师制”的“漳州实验”

  中新网记者 林国瑞


  学生吴灿,在福建漳州三中分校刘惠榕老师眼里,曾经是“一颗煮不熟、蒸不烂、砸不碎、捶不扁、响当当一颗铜豌豆。”这颗“铜豌豆”屡犯纪律,不求上进,让刘老师很是烦心,师生关系一度紧张。她说:“不是冤家不聚头。我和吴灿是一对天生的冤家。”


  最终化解这一段师生纠结的,是刘惠榕主动接手了对吴灿的爱心帮扶。通过因“才”施教和真情引导,刘老师“驯服”这匹脱了笼头的“野马”,让他认清了人生目标,端正了学习态度,成绩直线上升。

  刘惠榕的爱心帮扶,从一个侧面记录了漳州市试行“成长导师制”,关注每一个中学生全面成长的探索过程。

  “学困生”现象引发思考:流浪、迷失的青春该如何导引

  刘惠榕眼里的“铜豌豆”,在初一、初二学年曾因打架等问题被学校政治处警告、严重警告过两次。可是,他依然我行我素。上课不是睡觉,就是和同学说悄悄话。考试常常是一张白卷,老师安排他下课补考,他一放学就跑得无影无踪。面对他,老师们没了信心,家长也没了耐心。

  更为严重的是,刘惠榕与他还出现了“剑拔弩张”的情况。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曾浸泡、成长在崇拜英雄、追求上进时代的刘老师,不管对谁,她都是“要求他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对于吴灿的教育,她从开始的耐心说教演变到后来的惩罚,而且步步升级。这一切无疑是火上浇油。吴灿的反抗也日益递增。从上课时与同桌说悄悄话发展到和后排的同学遥相呼应,大声嚷嚷;从在自己的位子上做小动作到把课堂当“健身房”,站起来乱跑。显然,他是在向老师公然挑衅。对此,刘惠榕苦恼极了,愤怒极了,好几次唆使政治处的老师将吴灿“收监”,帮忙“镇压”。

  刘惠榕的无奈,也同样发生在漳州许多中学教师身上。漳浦县第四中学林艳真的学生于严评,除了几个“哥儿们”,很少和其他同学交流,而且还与其他年段的女生有恋爱关系。南靖县城关中学李成根的学生林向超平时自由散漫,无集体观念,做事只考虑自己,又学会吸烟、喝酒,乱花钱,与社会上闲杂人员混在一起,一学期打架四五次。漳州芗城中学玉兰分校戴文琪的学生小鹏在一个星期二下午的自习课上,在一伙男生起哄下拿着一大束白色百合花,跪地向一女生求爱……

  中学生正处青春期,这是一段难忘的岁月,美好的花季。如何让青春不再流浪、不再迷失?吴灿们的“青春烦恼”,引起了教师们的思考,也引起了漳州教育部门的重视。漳州教育局副局长林琦说:“近年来,我们从推行城乡均衡教育、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和监控评价入手,有效提高了整体教育质量,但同时也发现就质量抓质量的办法,对一部分差生、偏科生作用不大。”这些“学困生”因社会、家庭因素的影响和自身生理的变化,存在三种情况,即学习问题、思想品德问题、心理情感问题。

  面对一个个朝气蓬勃、个性化凸显的中学生,该局局长翁福认为,“不能用唯一标准来衡量每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有无限的潜能。应该从个性化的育人着手,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激发他们的内在潜力,让每一段青春都激情绽放,让每一个生命都绚丽多彩。”

  于是,在“一校一特色,一生一特长,一个也不少”的办学理念指导下,漳州市一些普通中学尝试推行了“成长导师”工作,提倡班级每位任课教师挂钩3至5个学生,关注他们的全面成长。

  个性化、亲情化、平等式的沟通,让生命的差异性得到尊重

  “成长导师”工作在漳州三中分校有着另一个说法,那就是“爱心帮扶”行动。主要方式是师生结对子,跟踪到底。一直被吴灿的问题困扰的刘惠榕,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在初三学年开始时,她和吴灿结对子前的谈话情景。她说:“我从来没有那么长时间的直视这双清澈的眼睛,它有几分机灵,又带有几分桀骜不驯,此时,更多的是羞涩和尴尬。我慢慢的伸出手,真诚的对他说‘孩子,你想和我握手吗?’‘孩子,咱们来握握手,好吗?’”

  或许是一向“傲慢”的刘老师,竟然低下高贵的头颅,吴灿愉快地答应和她结对子。

  从此,刘惠榕实施了一套针对吴灿的特殊教育:吴灿在家不做作业,她就不给他布置家庭作业,设法提高他课堂45分钟的效率,要求他尽量当场消化当天所教的内容。吴灿不喜欢上午放学后补考,考虑到上午连续上四节课,既累又饿,她就让他在做课间操时或下午放学后补考。吴灿不喜欢笔试,她有时就为他开点“小后门”——单独进行口试。吴灿爱显摆,她就在人前人后叫他“干儿子”,让他在同学面前挣足面子,虚荣心装得满满的。

  吴灿有时也会反复无常。遇到他犯拽的时候,刘惠榕提醒自己要保持冷静和耐心,心平气和地与他讲道理。他有一点进步就及时表扬,退步就一起分析原因。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果然,吴灿进步了,刘惠榕形象地比喻“这聪明的小子,像沸水锅里的温度计——直线上升。”在中考时,他以609分的总成绩被漳州某高中达标校录取。这成绩比他被帮扶前进步了400多分,在年段的位置也往前靠了近100名。其中,语文成绩从帮扶前16分进步到89分。看到吴灿的变化,学校年段长、班主任笑了,吴灿的父母笑了。校长陈希健感慨地说:“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这条路走对了。”刘惠榕更体验到了“化废为宝”、“点石成金”的成就感,一种喜悦之情久久萦绕心头。

  “点石成金”的还有林艳真和李成根老师。作为于严评的“成长导师”,林艳真发现他有体育方面特长,鼓励他发挥田径长跑的优势,参加学校体育特长训练班,走体育专业成长的路子。同时,帮助他制订了相应的学习计划,做到专业的训练与文化的学习互不耽误。在文化学习上,林艳真还发动班级各科的科代表主动去帮助他;在日常生活中,他让同村的一位品学兼优的同学和他交朋友,一起上学,一起回家,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友爱的氛围,以爱心增强他的信心。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在2010年的高考中,于严评以93分的体育专业成绩名列福建省第91名,被福建体院录取,青春出现了一片亮色。

  对于林向超同学,李成根老师首先是从生活上关心入手。他在一个周五的早读课,发现林向超软绵绵坐在教室里,他想可能这学生又没钱吃饭,就叫林向超到教室外面,自己拿了五元钱让他先去吃饭。第二周的周一,林向超拿了五元钱要还给老师,李成根说:“这钱是送给你的,不用还。”林向超羞涩地低下头,并对老师表示感谢。抓住这次有利机会,李成根与他进行深入交谈,让他道出钱不够花的原因是“买香烟去请社会上那些朋友,想与同学打架时有靠山。”随后,李成根因势利导,向他说明打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李成根还表示愿意帮他解决在学校任何事情,愿意做他的好朋友。

  通过一段时间的谈心,林向超开始信任这位导师,主动把生活费交给导师,让导师给他安排生活。他也不再向校外跑,不再抽烟喝酒,与社会上闲杂人员接触少了。最后,林向超还当上了副班长,负责全班纪律与卫生,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受到同学们拥护。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实践表明,漳州一些中学的“成长导师”工作让更多的教师直接参与学生成长,有利于关注学生个性需要,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翁福局长说:“对于中学生,青春岁月是花季,鲜花盛开无限美好;是雨季,烟雨蒙蒙无限惆怅。成长导师是一盏灯,一盏点亮心海走出迷茫的灯;是一座路标,一座指明方向跋涉前行的路标。”

  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效应,使育人不再成为“短板”

  “与人玫瑰,手有余香”。在“成长导师”工作中,学生们学会了健康成长,而教师们则收获了感动和感悟。刘惠榕从帮扶吴灿中感悟到了对学生要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急躁;多一份宽容,少一份斥责。她说:“不管他是什么样的苗,都会在暖暖的‘春风’吹拂下茁壮成长。”林艳真认为,教师变成导师,必须完成自身的转变,即从导“学”走向导“育”,导师不仅要关心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心学困生的理想信念和心理状态等。李成根说:“学困生,不是永久的学困生。只要我们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有坚定的信心,他们将在引导和激励中被感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

  在处理小鹏的求爱事件中,戴文琪说:“师生之间的关系被一些学生称之为‘青春期’和‘更年期’的战斗。作为一位导师,需要爱心更需要智慧,教育的智慧。”她认为,少男少女朝夕相处,难免会产生特别的情感,这是正常、自然而又美丽的事,她完全可以理解,只是这事件发生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

  为了妥善引导小鹏,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她采取对这一段感情的对与错不做评价的办法,而是从事件的影响力入手,耐心地分析事件造成“爱她反而伤害她”、 “自己落个‘情种’绰号”、“错误理解花语成别人笑话”、“给班级带来坏名声”、“浪费全班同学自习时间”等不良后果,让小鹏自己反省。同时,戴文琪还让4名起哄捣蛋的男生和小鹏一起就“影响自习课,破坏班级名声”问题,向全班同学道歉和检讨,冲淡小鹏的“负罪感”。后来,在她的悉心引导下,小鹏的注意力集中到了学习上,顺利考上漳州一知名学校的高中部。

  反思自己引导小鹏的青春期情感,戴文琪觉得,导师要善于换位思考,理解学生,多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处理问题;要平等尊重学生,小心呵护青春期的学生脆弱敏感而又骄傲的自尊。

  翁福局长表示,如今,中学学习科目、学生人数多,仅仅依靠品德教育课和班主任的管理,难免造成一些学生的成长被忽视。“成长导师”工作弥补班主任和德育老师工作上的不足,成功探索了学生成长的有效机制和实施途径,使“因材施教”有了一种可操作的办法;同时,也让所有教师在“教书”的同时也学会了“育人”,让育人不再是教师的短板、教育的短板。

  在总结这一经验的基础上,2010年11月,漳州市教育局在全市普通中学全面推广实行“成长导师制”,提倡教师人人做学生的导师,一岗双责,既教书又育人,要求对挂钩结对的学生做到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形成“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如今,在漳州市普通中学,教师在学生面前除了原有的“老师”称呼之外,又多了一个响亮的称呼:“导师”。(说明:因保护未成年人,文中学生均采用化名)

 

                 录入     陈应俊

 

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1/01-12/2781642.shtml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