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值得一读:当代教育家离我们有多远

13年前 [01-01 16:05 周六]
           值得一读:当代教育家离我们有多远
gxm 发表于 2006-10-3 11:44:00

    当代中国有没有教育家,我们要不要为培育教育家的成长环境和宣传自己的教育家做些认真严肃的工作?在庆祝第20个教师节的日子里,中国教育报记者约请了几位教育界专家就此问题发表了看法。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中国当代没有教育家无论如何说不过去

  教育家应该是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有自己的理论见解,在教育界有较大影响,被广大教师所公认的人,不论他是第一线的教师,还是教育行政工作者或是教育理论研究者。

  一说起教育家,人们就会想到中国的孔子、韩愈、朱熹、蔡元培、陶行知,西方的柏拉图、苏格拉底、夸美纽斯、赫尔 巴特、杜威等。说到当代,只有西方的教育家了,中国似乎就没有教育家。有13亿人口、2.5亿学生的中国没有教育家,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也与事实不符。 中国教育虽说还有不少问题,但成绩是很大的,培养了众多人才,创造了许多经验,难道就没有教育家?不尽如人意的原因何在?我想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我国确实缺乏既有系统的理论体系又能付诸实践,而且影响全面的教育家。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分为两种人:一种 是教育实践工作者,他们耕耘在教育第一线,培养了大批人才,但是他们不注意总结经验;有少数人有创新实验,也总结过经验,提出过一些自己的教育见解,但还 不成体系。另一种是教育理论工作者,他们大多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很少参与教育实践,他们有许多科研成果,但缺少实验的支撑、实践的检验,他们的理论还不能 影响我国教育的全局。近些年来这种情况正在改变:不少优秀教师开始进行教育实验,提出自己的理论;也有不少理论工作者走进学校开展实验,把理论与实际相结 合。我想未来的教育家将在他们中间出现。

  第二,我们把教育家看得太高,要求太严。就像上面说的,要求有理论体系,能影响全局的才能称得上教育家。有的人 认为,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有优异的成绩,并对教育有研究,有自己的教育见解,就可以称为教育家。有的人甚至认为,优秀的教师都可以称为教育家。在社会上不 是有许多“家”吗?从事科学工作的叫科学家,从事写作的叫作家,从事艺术工作的叫艺术家。为什么从事教育工作的不能称教育家?我认为,这种要求似乎又低了 一些。如果大家都叫教育家,也就没有了教育家。称教育家还是要有一定的标准。我认为,教育家应该是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有自己的理论见解,在教育界有较大影 响,被广大教师所公认的人,不论他是第一线的教师,还是教育行政工作者或是教育理论研究者。对教育家要求不能过低,但也不能让人觉得高不可攀。

  第三,我们对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宣传介绍得不够。我国有许多优秀教师,既辛勤耕耘在教育第一线,又钻研教 育理论,探索教育规律,提出过具有创新意义的教育观点,但没有被大家所了解和重视,因此也就说不上是在教育界有较大影响,为广大教师所公认的教育家。我们 也评选模范教师、先进教师,但只看重和宣传他们的教学质量、思想品德,很少总结他们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缺乏应有的高度。现在评选的特级教师也都是从教学水 平来衡量,缺乏全面的评价。当然绝大多数特级教师确实是非常优秀的。但我也遇到过一些特级教师,让人感到有一种傲气,对学生严厉而不亲切,没有一种亲和的 教育家的气质。教育家不是完人,不能求全责备,但正确的教育观念和高尚的职业情操是必不可少的。

  中国需要教育家,呼唤教育家。但需要为教育家的出现创造有利的环境:

  第一,要全社会都来切实地尊重教育,尊重教师,像尊重科学家那样来尊重教育家。同时要大力宣传教育工作者的优秀事迹,让全社会都了解。

  第二,要倡导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际工作者相结合,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指导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

  第三,全面评价教师,不要只看他眼前的教学质量或者升学率的高低,更要重视他的教育理念是否正确,看他培养人才的最终社会效果。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室主任叶之红:创造良好环境是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

  21世纪的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和推进素质教育的伟大实践,已经为教育家的成长提供了肥田沃土。优化教育家成长环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多做一点有益的工作。

  推进素质教育的伟大实践,为中国教育事业的人才辈出提供了历史机遇。

  作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最高阶段,教育家的成长,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努力。让一批批既有精粹深 刻的教育思想、又有丰富鲜活实践经验的教育家脱颖而出,并使他们所具有的精神追求、思想精髓、情感世界、教育智慧带动感染更多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这是一件 具有现实和战略意义的工作。这是教育界实施教育人才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

  事实证明,凡是重视这项工作的地方,教师专业化水平就高,教育家群体规模就大,例如北京、上海、江苏、吉林、浙 江等地,有现实影响的教育家数量明显高于其他省市。去年教师节上海市向一批教育家授予“教育功臣”的称号,这种充分肯定和彰显人民教育家的做法,显然值得 称颂。

  还是北京22中孙维刚老师在世的时候,所在区主管区长就特别说,孙维刚老师精湛的数学课,是无法用传统教研系统的评课标准去衡量的,一定要给教师创造性教学提供宽松环境。

  无数教育家成长的故事都表明:教育家是教师中最善于反思的群体,而反思的内容,可能正是自己教育教学的失当、失误、甚至是失败的地方,所以,我们不能用圣人、神人、完人的标准去要求教育家。营造有利于教育家成长的社会舆论氛围,教育行政部门需要率先更新观念。

  优化教育家成长环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为促进教育家成长多做一点有益的工作。引导教师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 家。几年前我曾经听到当时的北京市朝阳区主管区长十分欣慰地介绍,在有计划地组织校长学习进修后,再也不用去对校长们讲素质教育,因为情况变成了校长们在 不停地向她讲述如何推进素质教育的想法了……不久前,重庆市一位年轻的校长对我们讲述成长经历时,谈到了作为普通老师到市教育局挂职锻炼的收获,谈到市教 育局大胆起用36岁的他做市级重点小学校长的过程,还谈到了主管市长为校长们具体讲解整合教育资源、增加教育投资、做好教育贷款、提高办学效益知识的报 告……

  优化教育家成长环境,还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共同努力,探索帮助教育家成长的途径。

  近年来,有计划地为一批优秀校长教师举办教育思想研讨会,正在成为优化教育家成长环境的重要经验。北京市海淀 区、上海市闸北区已经为此探索了很好的经验,并正在努力形成制度持久地坚持下去。过去,很多教育思想研讨会都是为早已离我们而去的教育家召开。今天,为正 在一线工作而且年富力强的优秀校长、教师召开教育思想研讨会,对广大教师的成长无疑更有影响力。应当还有更多促进教育家成长的途径和方法,值得我们进一步 探索和实践。

  21世纪的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和推进素质教育的伟大实践,已经为教育家的成长提供了肥田沃土,如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能努力为促进教育家成长出思路办实事,相信有利于教育家健康成长的阳光将更为灿烂,有利于教育家健康成长的雨露将更为充沛。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杨德广:教育家少应当更多问责社会和教育制度

  要办好中国教育,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当代教育家,不仅是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事,更是各级政府、全社会的事。

  现实社会中,我国有许多具有高尚品德和情操的、有能力、有才华的教师、教育工作者,在大中小学及各类教育岗位从 事教育和管理工作,但为什么成为教育家的人却不多,原因何在?我认为责任不在他们自身,而在于社会大环境和教育制度本身。在最近举办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 上,中国的大学校长们在发言中无不感叹地说,中国大学校长难当,因为师生员工的吃喝拉撒睡,样样要管,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筹钱、建房、协调关系、调解矛盾 上,整天忙于行政事务、文山会海。前不久一些报纸刊登了“中小学校长最头痛什么”的文章,列举了4大头痛的问题。一是办学经费严重短缺,二是安全问题,三 是师资流失问题,四是“升学率”的压力。如此状况,怎能成为教育家?

  因此,要办好中国教育,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当代教育家,不仅是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事,更是各级政府、全社会的事。

  第一,政府应切实增加教育投入。中小学义务教育应完全由国家出资办学,不应让学校去筹集经费,这是法律所规定 的。各级政府应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生均教育经费,按时下达。教育投入不能从长官意志出发,而要从实际需要出发,让校长、教师一心一意,安安心心搞教 育。有些地方政府只关注“乱收费”,而不关注、不帮助学校解决办学经费不足问题。这是严重的失职行为,是对校长、教师极不关心,对教育事业极不负责的表 现。他们动辄训斥、处分校长、教师,岂不知很多问题的根源正在他们身上。

  第二,教育是全社会的事业,全社会都应该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现代教育是全员教育、全时教育,全体社会成员都是 教育的接受者和提供者。凡有条件的单位、部门,应主动为学校提供教育资源,如企业、商场、文化、体育、艺术等组织和机构都可以成为教育场所,向学生开放, 包括提供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充实教育的内容,克服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社会企业、文化、体育、艺术以及政府、事业单位中的专业人才可纳入教育队伍担任兼 职教师,适当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教育工作。他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可弥补学校教师在这方面的不足。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如减税)鼓励企业、团体、个人向 教育事业捐款。

  第三,要办好教育,培养一批教育家,从根本上来说,要建立现代教育制度。学校应是学术性组织,但长期以来,在高 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学校演变成一个行政组织。官本位思想、等级观念、长官意志根深蒂固,学校必须跟着政府走,跟着权力走。尤其是大学,长期处 于政治化的大环境和行政化的小环境中,导致不同程度地缺乏学术批判和批评精神,缺乏学术民主和学术自由,缺乏办学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把学术机构变成等级制 的行政机构,把校长、学校分成等级,强化了大学成为国家行政机构的依附性。在学校内部行政权力占据主导地位,取代了学术权力。为此,必须改变传统的行政化 的学校制度,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学校制度。现阶段要增强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实行以法治校、民主管理,充分发挥教师在办学、治学中的作用。现代大学 制度的发展目标是: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大学自治就是大学根据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教授参与管理、教授治学,是以大学自治、学 术自由为根基的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只有改变行政化的办学制度,让学术权力取代行政权力,按照以追求真理为使命的学术机构、学者集团来改革和建立现代大学 制度,是办好教育、造就教育家的关键。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能否人才辈出是衡量教育生态的指标

  正是在针对不同对象、满足各种不同需求的过程中,教育成为丰富复杂、充满挑战性和创造性的职业,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教育家。改革呼唤更多的教育家;教育界能否气象万千、人才辈出,是衡量教育文化生态的一个显著指标。

  教育与其它社会活动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前者以人为对象,事关重大;而且它有两个难以超越的挑战,一是在现在为未来培养人才,一是个体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因而,在教育被视为是一门科学之前,它早就被视为是一门艺术了。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成为最重要的教育原则。

  正是在针对不同对象、满足各种不同需求的过程中,教育成为丰富复杂、充满挑战性和创造性的职业,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教育家。

  这种由时间和个体差异导致的教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现代社会极大地加剧了。以致今天我们说教育是一门科学、一 门艺术都显得太“软”、不够重要;教育已经被看作是现代国家的立国之本、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教育重要性的提高,与它的艺术性、科学性的提高不一定是成 正比的,这涉及我们对教育作为一门科学的态度。例如,它造成了一种趋势,即国家、政府对教育越来越强烈的干预。这一切,都是影响教育家生长的环境。

  新世纪之交,是我国教育界新人辈出、名家荟萃的时代。其中数量较多的,是从事各个学科教学的名师,如语文、数 学、物理的特级教师。还有一类金光闪闪的名家,是被“名校”的历史荣耀照亮的校长。比较而言,我不是特别佩服他们,因为现在的名校与历史上创牌子时的情况 很不相同,很大程度上是政府用倾斜政策??从资金、师资到招生??扶植造就的。真正好的教育、真正有本事的教育家,不是只面对最优秀的学生(他们靠自学就 可以学得很好),而是将那些被“名校”抛弃的“坏孩子”、被“优质教育”淘汰的“差生”培养成人。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有过一批这样的教育家,如让 “鸡毛飞上天”的民办教师吴佩芳、将工读学校的失足少年培养成优秀干部的吕型伟,这种马卡连柯式的教育家现在比较稀少,有一些也多是在体制外的。

  当前数量最多、最活跃的,也许是教育理论家。新潮迭出,新概念、新思潮、新理论漫天飞,令人目不暇接。然而,教 育主要是一门实践的科学。从孔子到蔡元培,从杜威到苏霍姆林斯基,无不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创立理论和学说的。如果没有坚实的办学实践和长期的教学实验, 各种花样翻新的理论往往成为过眼烟云,其价值必然十分有限。

  就我国当前的教育现实而言,最缺乏的是教育改革家。上世纪80年代,在教育体制改革的高潮中,我国曾出现过一批 教育改革家,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深圳大学等这些优秀典型,便是他们的思想和实践的结晶。当前我们正在推进的教育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 改革。在我看来,这一改革最艰巨、最重要的任务,仍然是教育体制改革。这要求我们真正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执政为民、依法行政的要求,将现在包揽太 多、高度集中的计划型管理,转变为服务型管理,通过下放权力,落实法律规定的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同时促进教育的地方化,促进教育因地制宜、自下而上的 多元化发展。在学校管理层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保持教育公正的价值,防止教育腐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等任务也十分艰巨。没有一大批有理想、有热情、有 实践能力的教育家,要实现这样的任务是难以想象的。

  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左的错误路线的影响,曾造就了漫长的“教育无学”、“教育无家”的时代,这是一个沉痛的历 史教训。因此,一方面,改革呼唤更多的教育家;另一方面,教育界能否气象万千、人才辈出,又是衡量教育文化生态的一个显著指标。只要我们充分地解放思想, 解放教育生产力,充分调动、发挥基层的活力,给教育家成长和施展的舞台,教育家的成长与教育现代化的深入就会相得益彰,这正是我们所期望的。

    《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主编袁振国:教育家向我们走来

  一年前,当我们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认真遴选当代教育家人选,并开始着手组织编写这套丛书的时候,许多人给了我们鼓励和支持,但也有一些人对中国当代有没有教育家抱质疑态度。中国当代有没有教育家?

  其实教育家并不神秘,他们也是平凡的、平常的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员;他们也有缺点和不足,而且可能因为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其缺点和不足还更容易表现出来。但是,教育家又是不平凡的,教育家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杰出代表。

  教育家首先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有对教育的独立见解,有对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自古以来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对教育的理解就有不同,因此,每个人都有可能具有自己的教育思想。但是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更深刻、更系统、更自觉、更富有创见,并且更能坚持自己的教育信念。

  教育家不仅有思想更要有实践,这是教育思想家和教育家的区别。可以说教育家是有思想的实践家。在实践中他们不断 深化教育思想,不断丰富教育智慧,不断提高教育艺术;他们善于把知识的传授与人的发展结合起来,善于把个人的发展与集体的发展结合起来,善于把学生的发展 与教师的发展结合起来。他们把抽象的理论、先进的理念融汇到了每一个具体的教育细节中。

  教育家的思想须不断创新,能够与时俱进。教育家的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善于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善 于捕捉新机遇,采取新措施,建立新机制。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形势,面对富有时代特点和新鲜体验的生龙活虎的学生们,他们能够把握时代脉搏,顺应时代潮流, 并且敢于领时代之先,在教育过程中体现和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特别是他们敢于超越自己,不断更新教育思想,不断确立个人和学校发展的新目标。

  教育家必须具有伟大的人格。教育是挚爱,这种爱,越是无私,越是深厚;教育是思想,这种思想越现实,越智慧;教 育是信仰,信仰越坚定,越有力量;教育是追求,追求越执着,越有成果。在追求理想教育的道路上,有思想的冲突,有人际关系的矛盾,最重要的是有行动的风 险。没有“捧着一颗心去,不带半根草回”的大爱,没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大义,没有“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大志,就不能成为大教育家。苏格拉 底、裴斯泰洛齐、马卡连柯、孔子、陶行知……当我们提到这些名字的时候,联想到的往往是他们视学生如己出,视学校如家庭,视教育如生命的形象。真正的教育 家,留给人们的是思想,更是人格。

  更重要的是,教育家不是在孤军奋战,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一个先行者、示范者、发动者,一个领跑人,是带领群体前进的领袖,是引导群体发展的协调人。

  教育家不同于“名师”。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名师要爱学生,有良好师德,是优秀的教学方面的专家,他们对规定的教 材领悟得很深刻,对学生有充分了解,并能够把两者很好结合,把规定的内容教给学生,让学生掌握标准答案。但教育家不同,他关心的是教什么,为什么教,他所 影响的是一个时代的人。

  教育家首先要思考社会发展走向。教育是通往未来的,培养的学生要能够满足未来发展需要,就要有超前意识;第二, 需要把握学科发展的走向,把握学术发展的前沿。第三,作为教育家,最本质的就是要了解人的发展需求、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是最充满个性的一种活动,没有对 人的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大教育家。

  现在有很多人对教师的要求很狭隘,认为大学毕业生教一个高中生还不足够吗?教个小学生还不足够吗?这并不是问题 的实质。一个人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成为一个教育家,绝不仅仅是能够理解、传授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要对社会发展的未来、学科发展的未来、人类发 展的未来有所认识;探索怎样在教育的过程中实现人本身的价值和人的生命力。在这个问题上理解的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教育思想,形成不同的教育模式。

  今天,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强调创新能力,强调社会实践能力,强调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开拓空间。在教育实践中,很多 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已经在向这个方向努力,很多人在思考这些问题,在实践中大胆地创新,已经涌现出了一大批这样的教育家。这个时代是需要教育家的时代,也是 产生教育家的时代。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