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文学家卢梭

13年前 [01-01 15:13 周六]
        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文学家卢梭
gxm 发表于 2006-2-10 18:01:00

    卢梭思想上的矛盾,正反映了教育必须以儿童为出发点和以社会为归结点,在欧洲民族国家形成和发达时期不注重培养公民,乃是教育上的乌托邦。
   生平和著述1712年6月28日生于瑞士日内瓦。家境贫寒,当过学徒、仆役,后定居巴黎。1750年,发表《论科学与艺术的进步是否有助于敦风化俗》。 1755年4月,发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756年4月,卢梭因厌倦巴黎生活而隐居。其后6年,他构思写作了《社会契约论》、《爱弥尔》、 《新爱洛伊丝》和《感性伦理学或智者的唯物主义》纲要,他为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写的条目《论政治经济学》也在这期间出了单行本。1762年6月,法 国政教当局下令取缔《爱弥尔》和逮捕卢梭,卢梭匆匆逃出巴黎。后萌发了写作《忏悔录》的念头。曾流亡瑞士和英国,1770年重返巴黎。直至临终,卢梭基本 上只写作了一些自我辩护和回忆录性质的作品。1778年5月,移居埃尔姆农维尔,7月2日逝世。
  
  哲学思想卢梭的著述生涯从一开始 就表现出独创性。他把自然和文明尖锐对立起来,并为回复自然大声疾呼。他所理解的自然,是指不为社会和环境所歪曲、不受习俗和偏见支配的人性,即人与生俱 来的自由、平等、纯朴、良知和善。卢梭认为,现存的人是坏的,但人的本性是善的,因此假如能为人造就新的、适合人性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人类就能 在更高阶段回复自然。正是这一基本论点构成卢梭全部思想的出发点和发展线索,他的社会政治学说、认识论、伦理学、自然宗教和自然教育的思想都是在此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这种抽象人性论是形而上学的、历史唯心主义的学说,它撇开历史的实际运动,而把逻辑上的首尾一致放在首位。但卢梭所说的自然与其说是在历史的 特定时刻曾实际存在过的状态,不如说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批判尺度。它既有力地批驳了基督教的原罪说,又使现存社会的弊端显得格外触目。因此说,卢梭与启蒙运 动的总潮流又殊途同归,这也是卢梭思想产生巨大影响的根本原因之一。
  
  卢梭的认识论受孔狄亚克的影响很大。他认为,感觉是认识的唯 一源泉,感觉比判断、推理可靠,因为它最接近外在于主体并对感官发生作用的自然物质。真理是客观的,认识越符合对象就越接近真理。在宗教观上,认为存在上 帝,但人的意志是自由的,上帝存在与灵魂不朽是使人弃恶从善的道德基础。
  
  在社会观上,认为人类在自然状态下,人人享有自由、平 等。私有制出现后,人类产生了不平等,道德败坏了,因此订立社会契约来保障自由和私有财产,强调人民有权推翻破坏契约的专制政体,建立能代表人民公意的合 理国家。由于卢梭一贯把道德与宗教联系在一起,他还主张国家可以制定“公民宗教”,激发公民的自由、爱国情操和牺牲精神。
  
   教育思想在教育观上,卢梭的教育理论同样以“归于自然”为依据。他痛斥当时的教育戕害人性,使人成为“文明”的牺牲品。《爱弥尔》论证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 然人,抨击造就王公贵族和达官显宦的封建教育,对于当时以培养公民为教育理想的观点,也予以抨击。卢梭设想的爱弥尔就是自然人,是自然主义教育培养的新型 人物,实质上是资本主义教育培养的模特儿。
  
   自然主义要求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的身心发育。卢梭认为教育既须适应受教育者身心成熟的阶段,还须适应众多受教育者的个性差异和两性差异,这一主张对心理科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此外,卢梭对教育内容和方法,也提出了改革方案。
  
   卢梭批判封建教育的功绩是巨大的。以后J.H.裴斯泰洛齐、I.康德、J.B.巴泽多、J.杜威等瑞士、德、美的教育家、哲学家,都深受卢梭理论的启 发;近世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的发展,也受到卢梭思想的影响。但卢梭的教育理论存在着偏激性。他的性善论并不科学,因为天性只是身心发展的潜能,教育不能 片面地顺应人的本能,而应依据受教育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诱导他们向社会需要的方向成长。卢梭虽反对把培养公民作 为教育目标,但在1755年所写的《论政治经济学》和1772年为波兰政府所拟的振兴规划中,却主张政府必须进行公民教育。卢梭思想上的矛盾,正反映了教 育必须以儿童为出发点和以社会为归结点,在欧洲民族国家形成和发达时期不注重培养公民,乃是教育上的乌托邦。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