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王国维《论教育之宗旨》简介

13年前 [01-01 01:37 周六]
          王国维《论教育之宗旨》简介
gxm 发表于 2006-2-10 17:08:00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科学地阐发全面发展培养目标的教育家,他关于培养“完全之人物”的教育思想从一定程度上讲对晚清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宗旨给予了批判和否定,奠定了其作为改良主义思想家在中国教育思想史上的地位。
  《论教育之宗旨》,中国近代著名教育文献,作者王国维,撰写于1906年(光绪32年),发表于同年《教育世界》杂志第56卷上,后曾被收入郑振铎主编的《晚清文选》及舒新城编辑的《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等书。

   王国维(1877—1927),中国近代著名学者、教育家。字静安,又字伯隅、永观,浙江海宁人。早年因屡试不中,遂放弃科名。曾就学于杭州崇文书院。 1897年一度担任私塾教师,开始了教育活动。1898年就学于罗振玉筹办的私立东文学社。1901年任武昌农务学堂译授。同年秋留学日本,入东京物理学 校,次年因病回国,任罗振玉主持的上海南洋公学虹口分校执事,兼《教育世界》杂志主笔。1903—1904年,先后任通州、苏州师范学堂等校教习,讲授哲 学、心理学、逻辑学等。1906年后随罗振玉入京,先在清廷学部总务司行走,后任学部图书局编译名词馆协修,开始从事中国小说、戏曲、词曲的研究,以所著 《曲录》、《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等而名世。1911年辛亥革命后,他以清朝遗老自居,转而研究甲骨文、简牍、古器物等古代文化史料,成就卓著。 1916年在上海主编《学术丛刊》。1918年兼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1921年受聘为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通信导师。1923年4月入清官任废帝溥仪的 “文学侍从”,为五品南书房行走。1925年受聘为清华国学研究院专任教授,为清华著名的“四大导师”之一。1927年自沉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生平著作 甚丰,有60余种,经后人整理以42种收入《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

  在近代中国,王国维是比较早地积极译介外国哲学,美学、心理学、 教育学的著名学者之一。《教育世界》发表的第一部教育学就是他从日本移译的。他还主张教育学、心理学都应列为经学等科大学所必修科目,1907年他曾重译 了丹麦学者H·赫夫丁所著《心理学概论》作为师范学堂课本。主要教育论著除《论教育之宗旨》外,还有《奏定经学科大学、文学科大学章程书后》、《教学小 言》、《教育小言》、《教育普及之根本办法》、《论小学校歌唱科之教材》、《叔本华之哲学及其教育学说》、《论平凡之教育主义》、《崇正讲舍碑记略》等 等。

  王国维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由于他担任过各种教习、在清廷学部任过职并主编过教育杂志,所以对教育工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痛切 地感到,“以中国之大,当事及学者之众,教育之事之亟,而无一人深究教育学理及教育行政”是很令人奇怪和遗憾的。他认为,当时人们对教育理论及实践的探讨 都十分贫乏。他自称“不知教育”,但还是以革新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教育工作提出了许多批评和建议。《论教育之宗旨》一文即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作者认为,“教育之宗旨”在于培养“完全之人物而已”,所谓“完全之人物”即是指一种能力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作者把人的能力分为内,外两种,“精神 之能力”为内在能力,“身体之能力”为外在能力,所以“完全之人物”就是身体和精神“无不发达且调和”的人。王国维强调指出,“发达其身体而萎缩其精神或 发达其精神而罷敝其身体,皆非所谓完全者也。”接着他又把人的精神能力划分“智力”、“情感”、“意志”三个组成部分。与此三者相对应的是真、美、善, “真者,智力之理想;美者,感情之理想;善者,意志之理想也。”作者认为,“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备真、善、美三德。欲达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教育之事亦 分为主部”。即培养“完全之人物”的“完全之教育”必须有培养“智力”的智育、培养“意志”的德育,培养“情感”的美育(作者又称为“情育”),必须在这 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

  王国维认为,要做到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全面发展,就不能专注于一项。他指出,如佛教之一派及古希腊、罗马的斯 多噶派,压抑人的感情,而使其能力专发达于意志方面;又如英国近代教育家斯宾塞专重“智育”,虽非不切中一时之利弊,然而都称不上“完全之教育”,“完全 之教育”不可不备德、智、体三项。

  (一)关于“智育”

  王国维认为,“智育”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人要想成为 “完全之人物”就必须具备“内界之知识”和“外界之知识”。作者指出,知识的广狭及程度随着时代和地域的不同不断发生着变化。古代的知识到了近代便觉得不 足;“闭关自守”时代的知识至“万国交通”时代也不够用。智育就是使人们具有广博的知识,尤其是生活在“今世”之人,由于“文化愈进”其知识弥广,所以, 要受“今世之知识教育”,掌握“今世之知识”。作者又把知识分为两种,一为理论知识,一为实际知识。关于二者“发达之次序”,王国维认为,“实际之知识常 先于理论之知识。然理论之知识发达后,又为实际之知识之根本也。”具体而讲,“一科学,如数学、物理学、化学、博物学等皆所谓理论之知识,至应用物理、化 学于农工学,应用生理学于医学,应用数学于测绘等,谓之实际之知识。”最后,作者指出,“理论之知识乃人人天性上所要求者;实际之知识则所以供社会之要 求,而维持一生之生活。”即实际知识解决社会和人生的需要,理论知识满足于人的求知欲,“完全之人物”必须同时具有这两种知识方能有利于社会和人生。“故 知识之教育实必不可缺者也。”

  (二)关于“德育”

  王国维十分崇拜中国古代的大诗人屈原、陶潜、杜甫等,认为他们 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有高尚的人格,都能做到德性、学问俱佳。古今中外圣贤名哲、教育家无不视道德重于知识,古今中外之教育也就“无不以道德为中心 点”。因为,若有知识而无道德,不仅于个人不能获得真正幸福,而且于社会也不能确保其安宁,所以,“未得为完全之人物也”。作者强调,“夫人之生也为动作 也,非为知识也”“盖人人至高之要求在于福祉,而道德与福祉实有不可离之关系。”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不爱、敬人者,反是。如影之随形, 响之随声,其效不可得而诬也。”接着。他又指出:“书云:惠迪吉,从逆凶。希腊古贤所唱福德合一论,固无古今中外之公理也。”王国维认为,道德是内发的而 不是“外铄”的,“道德之本原又由内界出,而非外铄我者;皇而发挥之,此又教育之任也。”所以,办教育者于德育不可不重视。

  (三)关于“美育”

   王国维认为,美育之重要丝毫不在德育、智育之下,因为美育有其特殊的功能,所以,教育者不可不留意于美育。他指出,体育、德育、智育“人人知之”,至于 “美育”则有不得不着重说明的必要。因为“人心之动,无不束缚于一己之利害,独美之为物,使人忘一己之利害,而入高尚纯洁之域。此最纯粹之快乐也。”他还 举“孔子言志,独与曾点,又谓‘兴于诗,成于乐’”为例,来证明中国教育史上自古以来都是重视美育的,而在外国教育发展史上从古希腊以迄近代亦是如此,他 说,“希腊古代之以音乐为普通学之一科,及近世希痕林、敬尔列尔等之重美育学,实非偶然也。”因为“要之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 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

  综上所述,王国维所谓的美育有四项特殊功能:1.调和人们的感情,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由此养成 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2.美育是德育的重要手段,能陶冶人的心灵,使人进入“高尚纯洁之域”;3.美育是智育的重要手段,因为美育能以具体直观的形 象,使道德上抽象的训练变得通俗易解,并促进认知能力发展;4.美育也可成为体育的手段,发展学生的“聪明官和发生器”。在中国教育史上,王国维是最早在 学校教育中倡导“美育”的学者,成为中国近代美育思想的奠基人之一。

  (四)关于德、智、体、美四育的关系

  在分别 阐述了德、智、美三育之后,作者又进而考察了德、智、体、美四育的关系,他认为德育、智育、美育三者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互相交错”、相辅相成的, 因为人的任何行动总是伴随着认识、情感、意志即知、情、意等心理过程,如人做某一件事时,“知其当为者,知也;欲为之者,意也;而当其为之前又有苦乐之情 伴之。此三者不可分离而论之也。”故教育之时,亦不能加以区别,有一科而兼德育、智育者;有一科而兼美育、德育者;又有一科而兼此三者。”因此,教育过程 中德、智、美三育不可相互孤立起来,只有“三者并行”协调,才能“渐达真,善、美之理想”,再加以“身体之训练”的体育,才能培养“完全之人物”,于是, “教育之能事毕矣。”综上所述,王国维培养“完全之人物”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观即所谓的“完全之教育”首先包括体育和心育两大方面,再细分就是体育、智 育、德育、美育四个方面。作者认为,四育缺一不可。于是王国维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培养完全人格的德、智、体、美四育并举,全面发展的教育 方针。

  作者在本文最后,将自己的教育理想列成下列系统表:

  王国维关于“完全之人物”的培养目标,关于 “人之能力分为内外两种”,“精神能力又分为三部”的观点及对理论知识及实际知识关系的论述等都是完全符合近世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原理的。我们若把他的理 论与现代教育学、心理学成果作一对比,就可看出作者在80多年以前提出这些观点具有多么大的理论价值和开创意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无一例外地谈到了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的培养问题。这一代新人必须具有像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说的“全部的即体力和脑力的能力。”在对下一代的教育中体 育作为必不可少的一环是毫无疑义的,王国维在文中也没加赘述。人的脑力能力的提高即人的心理过程的提高和发展。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人的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认识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智育的任务,培养、发展人的合乎道德和法律规范的意志过程是德育的主要任务。美感是道德感和理智感的 最高境界,以美为最高规范,培养发展人的情感过程是美育的任务。王国维所谓的“心育”就涵盖了上述三个方面。

  总之,人的脑力和能力的 健全发展必以真、善、美为归宿,认识过程达到真,意志过程达到善,情感过程达到美,并分别靠智育、德育、美育来共同促成。加上发展人的体力能力的体育,造 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方针必然是四育不可或缺。十分难能可贵的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王国维在本世纪刚开始时就看到了这一点。

  王国 维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科学地阐发全面发展培养目标的教育家。他的关于培养“完全之人物”的教育思想从一定程度上讲对晚清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宗旨给予 了批判和否定,奠定了其作为改良主义思想家在中国教育思想史上的地位。他关于教育目的、方针、宗旨的思想开创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先河,至今仍闪 烁着理论光辉。

来源:《中外教育名家名著介绍》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