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亲子沟通技巧(三)

13年前 [12-24 21:56 周五]

亲子沟通技巧(三)

主讲人:孙岫

这一次和大家分享“亲子沟通技巧”课程的其余内容——需求冲突、价值观冲突、维持和谐。 

二、需求冲突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甚至我们发出很强烈的我讯息,孩子的行为依然没有改变,依然我行我素,依然妨碍着父母的需求。从孩子的角度讲,他可能认为自己的行为并没有妨碍着父母的需求,要继续做他的事,或者他即使知道自己的行为妨碍了父母,也不打算改变。当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我们称之为需求冲突。

需求冲突的特征:亲子之间的冲突既不是孩子个人的问题,也不单纯是父母本身的问题,而是父母与孩子双方的问题,即问题主权归亲子双方所有,也就是双方进入问题区。

通常解决方式:

第一:权威法

父母动用自己的权威,强迫孩子服从,结果好像父母赢了,孩子输了,其实不然。(比如孩子不愿意父母为他找老师补习功课,家长却坚持要找老师给孩子辅导,让孩子每天放学以后到这位老师家里做作业。孩子尽管行动上是服从的,心里却极不情愿。一段时间以后,成绩依然如故……

权威法的后果:

1)孩子缺乏执行决定的动力。

2)对父母不满。

3)父母强制执行时遇到困难。

4)孩子没有机会发展自己的能力。

第二:纵容法

父母怕得罪孩子,怕引起冲突,一味的迁就孩子,满足孩子,随他去吧!结果是孩子赢了。(比如父母给孩子喂饭、穿衣、收拾玩具,做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

纵容法的后果

1)控制父母,变本加厉。

2)不懂感恩,没有爱。

3)难以与人相处。

4)不适应外部环境。

5)父母痛苦。

第三、双赢方法

1)制定行动方案——解决重要的或突发的事件

第一步:界定问题,明确双方的需求

第二步:找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主要让孩子找)

第三步:评估可行方案

第四步:确定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第五步:采取行动,执行解决方案

第六步:评估效果

(比如星期天下午,孩子要看动画片,妈妈要孩子练琴……)

说明:6岁以前的孩子,让孩子说,父母把它写在纸上,父母也可以参与想、说,但不加以评估;

实际应用中,也可以省略一两步;

运用之前要明确双方的需求。

2)运用家庭会议——明确一般行为的规则。如约定零花钱、作息时间、家务劳动、假期安排、电话的使用、看电视的时间等等。

孩子到一定年龄,家长利用召开家庭会议,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对有关事情提前做出规定,避免错误行为和亲子冲突的概率。

家庭会议的目的在于尽早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能力。

家庭会议的原则:作为成年人,父母要有耐心;要控制好时间,每周一两次,每次不超过一小时;尽量民主,如果出现较大分歧,父母要有最终决定权。

家庭会议的流程:孩子稍小的时候,主席由父母轮流担当,孩子具备一定能力的时候,主席可以由孩子和父母轮值;会议之前主席要准备好讨论的主要问题;会议发言要有规则,比如每次发言时间,一个人发言时其他人要认真倾听;主席要在会议结束之前综合大家意见,明确具体实用的解决问题方案。

家庭会议的后续工作:问题方案经过一定时间检验,不论好的经验、不好的教训,都要在会议上交流;大家都有责任把上一次会议上的方案产生的问题拿到下一次会议上重新讨论。

 

运用双赢方法的开场白:

让我们选择双赢的方法,来解决我们之间的冲突吧。首先,你看我们有什么问题?什么事情常常让你感到不舒服?

“开场白”很重要:要注意场景、氛围等的因素,父母此前的准备也很重要,提供必须的资料,了解孩子的需求,给孩子充分的选择余地,给孩子足够的尊重。父母也要做好“放弃”的准备,有耐心“等待”。方案不可以由父母来预设,否则还是“权威型”。“开场白”要结合积极倾听和“我信息”。

举例:星期天妈妈想让你参加数学补习班,你想去动物园看动物,我们的意见不一致,这个问题必须解决,妈妈不希望强迫你放弃参观动物园,去参加兴趣班,这样你会不开心;妈妈希望你既能到动物园去看到小动物,又能参加数学补习班提高成绩。我想和你一起商量商量,看看能不能找出一个办法,既能满足你的需求,也能满足妈妈的要求?

 

三、价值观冲突

孩子的任何行为(表情或动作)没有直接或具体影响或干涉到父母的基本要求。

价值观可以是态度(如我不喜欢吃菠萝)、行为(抽烟)或是信仰(信仰上帝)等。大孩子与父母之间更容易产生价值感冲突。

有时候,父母一直信奉的真理,到了孩子那里却不堪一击;父母用自己的经验、智慧所谓的价值观去改变孩子时,却遭到了孩子顽强的抵抗。

“亲子对决”——借助互动体验,增进亲子之间的了解,增加彼此的接纳与尊重,进而推动亲子之间的和谐——

你的穿着应该符合你的身份,让人看着顺眼。

我有权穿我喜欢的衣服。

 

学习要刻苦,只有刻苦才能取得好成绩,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学习应该的快乐的,我有权在快乐中学习。

 

别人问你问题时,你应该立即回答。

我有权选择不回答。

 

当别人有问题时,你应该主动提供帮助。

我有权不为他人的问题负责。

 

做事之前要先思考再去做,不要总是凭自己的感觉,感觉常常是错误的。

我有权决定自己做事的程序,并且有权对自己的感觉做最后的判断。

 

你是我的孩子,你有什么心里话就应该告诉我。

我有权拥有自己的秘密。

 

你的爱好应该与父母的保持一致,至少也要经过父母的同意。

我有权决定自己的爱好。

 

父母的人生经验比你丰富,我们给你的建议,你应该虚心接受。

我有权决定是否接受你们的建议。

 

对你不喜欢的人,你要学会迎合;在各种场合,你要学会圆滑一些,这样你才能吃得开。

我有权保持自己的立场、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

 

你决定做一件事情,就要坚持做完,有头无尾是不成熟的表现。

我有权选择自己的做事方式。

 

当别人批评你或者向你提意见时,你不要狡辩,这样才会显得你有涵养。

我有权反驳让我不舒服的意见和批评。

 

你应该充分相信老师,老师的话是对的,不要和老师唱反调。

我有权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想法。

 

你要时刻为别人着想,把满足他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一个人总是想着自己,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是自私的。

我有权威自己考虑,有时候,我有权把自己的需求放在前面。

“亲子对决”的感受:

——父母感到被对抗、被挑战,恼怒,声音越来越大。

——孩子:站起来对着父母说出自己的权利时,感觉自己越来越强大,有责任感。

 

青春期孩子的权利,因家庭文化背景不同会有不同:

——选择思维方式的权利

——独立处理问题的权利

——选择兴趣爱好的权利

——交友的权利

——拥有个人时间空间的权利

——选择个人生活方式的权利

——满足自我需求的权利

——犯错误的权利

——家庭重大事件的知情、参与、决定权

——学习的权利

——说“不”的权利

解决方法:

1、行为影响

澄清权利:澄清孩子所拥有的权利——与孩子“划清界限”。

示范:身教重于言教,示范重于说教。

顾问:做孩子的顾问,参与而不说教,建议而不勉强,协助而不强求。

2、改变自己

提升自我价值:通过工作、事业而不是孩子来自我实现、提升自尊。

心理上的分离:让孩子自己拥有自己。——许多父母把孩子当成自己的一部分!孩子越大,父母越想靠近孩子,潜意识里是父母不希望孩子长大;父母年龄越大,对孩子越想掌控,潜意识里有怕被抛弃的焦虑。

自我反思:自己喜欢的类型与孩子的实际类型、价值观与信仰;(比如不少家长看到孩子不善于交朋友,就很担心孩子性格内向;看到孩子成绩不够拔尖,就十分紧张,考虑到不能进重点高中将来考不上名牌大学……表面上是不接受孩子的行为,实际是家长不接受自己

关系权衡:夫妻之间的关系重于亲子关系——否则关系混乱,造成孩子缺乏安全感。(夫妻因为家庭教育观点有差异,管教孩子的方法有不同,一个特别关心孩子的考试成绩,一个认为没有必要因为这样的问题把孩子搞得太紧张,夫妻互相指责,常常争吵,孩子成绩下滑、网络成瘾、离家出走、甚至“早恋”,都是很正常的反应。)

3、接受现实

莱因霍尔德尼布尔祷告词:

“上帝啊,给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东西;

给我宁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东西;

给我智慧使我能分辨差异。”

孩子有许多行为父母根本无法改变,唯一的选择就是接受现实。

当父母从被动接受修炼到真正接纳的时候,孩子的改变由此开始。因为接纳就是尊重,孩子因尊重而改变。

举例:

发现孩子抽烟,妈妈大骂了他一顿,孩子一言不发,后来说:

“妈妈,我要是真的抽烟,你能阻止得了我吗?”

妈妈无语。

妈妈接受了咨询以后,找孩子沟通,和孩子约定:

第一:可以在外面抽不要在家里抽;

第二:每天少抽一点;

第三:在外抽烟时注意自己中学生的身份,不当众抽烟。

孩子考虑之后,答应了。而一段时间之后,孩子不抽烟了。

——奇迹往往会在被尊重被接纳时发生!

(今天上午在群里看到一条消息:两个高二学生因为双方父母强烈反对他们谈恋爱,双双跳楼,一个当场死亡,一个身受重伤!——这就是“不接纳”的惨痛后果!接纳,双方都有机会改变,不接纳,只能让事情向自己希望的反面发展!亲子沟通技巧第一课我们分享的“亲子沟通理念”中有这样一条:人生的真相是,我们每一人都可能会遇到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依然可以活的很好,我们需要做的是学习与问题相处。什么意思呢?我的理解是:我们改变不了现状的时候,我们可以改变的是对现状的看法,并怀着信心和耐心,等待有可能改变的机遇,即使真的没有可能改变,我们就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好了。)

 

价值观的改变等于在大脑中装上一套软件。

《亲子沟通的信念》

虽然我们是彼此分离的个体,有着不同的需求,但是我仍然很重视,并且愿意继续维持你我的关系。

当你在获得你的需求上有困难时,我愿以真诚的接纳来倾听,协助你发现自己的解决方法,来代替你对我的依赖。同时,我也愿意尊重你的权利,去选择你自己的信念,及发展拟的价值观,即使它们也许和我的价值观有所差异。

但是,当你的行为影响到我的需求时,我将会公开且坦诚地告诉你,你的行为是如何影响我,并且相信你会尊重我的需求,而试着去改变那些我无法接受的行为。同时,每当我的行为令你无法接受时,我希望你也能公开且坦诚的告诉我,这样我也可以试着去改变我的行为。

当我们发现彼此都无法适应对方的需求时,让我们承认我们之间有了冲突,并且允许我们自行解决这个冲突,而且彼此都不使用权威的手段,或靠着打击对方来获取胜利。我尊重你的需求,同时你也必须尊重我的需求,因此,我们努力追求一种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解决方式。你的需求将会得到满足,同样,我也可以满足我的需求——没有人会遭受损失,我们双方都获胜。

在这种方式中,你能成为一个可以满足自己需求而且持续成长的个体,而我也一样。因此,我们将会有一种健康的关系,在这份关系里,我们双方都可以竭尽所能成为一个真实的自己。我们能以互敬互爱与祥和之心继续交往。

不要把我的恐惧视为可笑的事情,对我来说它们是真实的。你要尽力去理解我的感觉,这样做可以使我感到很安全。

你不要总是表现出好像是完美无缺的样子,当我长大后,面对真实的你,我会有强烈的失望和幻灭感。

不要觉得对我说一声“对不起”,会降低你的地位。你由衷地请求我原谅,反而使我更加喜欢你,敬重你。

不要忘记我内心充满好奇,想尝试各种新事物,我通过摸索才能长大成熟,请你多多宽容,多多包涵。

要注意我的成长速度很快,你或许很难跟得上我的步伐,但我愿你尽力试一试,这对你我都有好处。

 

四、和谐状态

1、肯定性我信息;当孩子的行为表现得让父母能够接受时,父母向孩子表达肯定情绪——欣赏、高兴、感激、放松、幸福等。

肯定性我信息能让孩子重复“可接受行为”,帮助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而养成一个好习惯比改掉一个坏习惯更简单!

肯定性我信息的语言是表扬的好形式。

我们用一位网友描述儿子的成长瞬间来做“肯定性我信息”练习:

一、有一天刚起床,我就发现儿子的书包在客厅里,我便问儿子:“你怎么这么早就把书包拿到客厅来了?”儿子:“妈妈,因为舅舅睡在我的房间里,我怕打扰他,想让他多睡一会,昨晚就提前把书包拿出来了。” 

二、我带儿子和他的一个小朋友在一起玩,他发现袋子里只有一颗糖了。我问他:“这最后一颗糖准备怎么办呢?”他对我说:“我给余浩吃,因为他是我的好朋友,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说完,他便拿了一瓶水和一颗糖去给正在旁边玩耍的好朋友了。

三、前两天我感冒咳嗽得厉害。晚上,儿子正在做作业时,对我说要离开一下。不一会儿,他端来一杯白开水,对我说:“妈妈,我看到你生病了,咳得厉害,先喝点水。我已经加了一些冷水,是温的,不会太烫。” 

四、吃肯德基的时候,看到最后还剩半块鳕鱼块时,他拿起来非让我先吃一口,我说:“我刚才已经吃过了,你吃吧!谢谢!”他和我推来推去。后来他停下来,用手把那块鳕鱼块再分成了两小疙瘩,拿起来给我吃一块,我就说:“把小的一块给我吃吧!”说着我便把那块小一点的给吃了,后来他在我的耳边悄悄的对我说:“妈妈,我给你的是一块大一点的。”

 

2、预防性我信息;预先清楚地告诉(或描述)我们要做的事和要求,用来预防不可接受行为的发生。

预防性我信息通常是在双方无问题的和谐状态下运用,而预防性我信息的应用又是扩大“无问题区”的有效方法。

比如:

“星期天我们全家要去外婆家一整天,如果你的作业不能在星期六全部做完,我们的计划就可能会受影响。”

“我想学完这门网上课程,因此我需要和你商量一下周末我们如何使用电脑。”

“我想知道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吃晚饭,因为我要打一个长途电话。”

没有命令、压制,父母只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向孩子表述了自己的需求,这会让孩子感觉父母和自己一样有需求、有愿望,孩子会喜欢这样真实的父母,乐意满足父母的要求。

有一则寓言《扁鹊的医术》。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家三兄弟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医术最好呢?扁鹊回答说: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说:我大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前,在人不知道的时候他事先已经铲除了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二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刚刚发作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只在我们村子里才有名。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看见的都是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他们认为我的医术最高明,因此名气响遍全国。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就是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在问题源头上控制最经济。

事后补救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安排,等到有了错误、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也往往也于事无补。

 

3、表白性我信息;亲子双方都没有问题时,大家和睦相处,在这种状态下,你可以比较自然地表达、分享、你的想法、感受、态度、信念、价值观等。

 

即使是和孩子处在“无问题区”的和谐状态,和孩子沟通的时候依然要注意使用孩子愿意接受的语气,如果父母的语气不正确,一开口就引起孩子的反感,更不要想和孩子达成情感的沟通了。以下五种语气是孩子们喜欢的:

信任的语气——孩子特别希望得到成人特别是父母的信任,所以对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充分的信任。比如,孩子想学打羽毛球,你用信赖的语气说:儿子,只要认真学,你一定能学会的。。不能说:就你这样三分钟热情还能学会打羽毛球啊?”这会给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伤害。

尊重的语气——从两三岁起,孩子的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自我意识会愈发强烈。孩子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见,说明孩子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当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要求时,不要认为是他不听你的话,跟你对着干。假如你要求孩子学英语,可是他还想再跟小伙伴们玩一会儿,你说:好吧,那你再玩十分钟,然后就开始学习吧。孩子可能会很乐于接受;而假如你粗暴地对他发脾气:越大越不听话了,不好好学习,长大了能干什么!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厌恶学习。

商量的语气——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的语气,让他明白,他跟你是平等的,你是尊重他的。比如,你想要孩子把地上乱丢的玩具收拾整理一下,可以说:星星,你的玩具自己收拾,让妈妈多一点时间做别的事情好吗?”而用命令的语气说:你怎么搞的,玩具总是乱丢,快点收拾好!”孩子听你责备,心里就会产生反感,即使按你的要求去做,也是不开心的。

赞赏的语气——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经常给以赞赏,会让他更加乐于表现。宝宝把自己的毛巾拿出来晾,也许滴滴答答搞得满地都是水,但是孩子劳动的热情是最值得表扬的优点,就应该用赞赏的语气肯定他:“宝宝能做家务事了,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孩子被父母欣赏,对参与家务劳动会更有兴趣。如果你只看到地上需要打扫的水迹,呵斥他:看你干的好事,搞的满地的水!这样会让孩子感到委屈,也会从此放弃参加家务劳动。

鼓励的语气——孩子做错了事,或者不小心有什么过失,要少用批评责备,多帮助他总结教训,积累经验,鼓励他下一次做得更好。如孩子洗碗失手打碎了碗,学做饭把饭炒糊了,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可以避免失误的做法,鼓励孩子再次尝试的信心。

有时候父母也会心情不好,对孩子说话的时候会显得缺少耐心,但是作为智慧的父母,一定会在事后及时的补救,必要的时候要向孩子道歉。孩子是纯真的,只要我们不断学习,掌握正确的沟通方法,我们与孩子的关系就会保持融洽与和谐状态,而这正是所有父母所希望的。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