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山西太原 初中男生六读资治通鉴

13年前 [12-07 20:38 周二]

14岁初中生《资治通鉴》读6遍 同学说他"变态"



2010年12月07日14:26  来源:《山西晚报》

 

李辉(化名)是省城一所重点中学的初三学生。入学时,他在全班排名第二。小学毕业作文,不仅是满分,还被老师追加了5分的语言分。现在学习成绩还处于班级20名左右,一直是老师家长眼中的好孩子。

  但日前,李辉的妈妈来电说,孩子突然不想上学了,老师、教导主任,甚至心理老师,包括心理医生都跟孩子谈过,但仍然说不动他,直到如今,半个多月过去了,他一直在家自学。妈妈真不知该拿他怎么办!

  他从小就是个车迷

  从上幼儿园起,李辉就着迷于公交车,省城有多少条公交线路,每条线路从哪儿到哪儿,他都能脱口而出。因为每到休息日,他就会闹着让妈妈带着他满太原市地坐车玩。

  上了小学后,小家伙迷上了火车,每天看的都是交通类书籍。尤其是学会上网后,就更加一发不可收拾,他在一个网站的论坛上当起了版主,没多久就成为一位人气极高的版主。

  为此,他也付出了相当多的精力,除了完成学业外,只要有时间,他就会让妈妈陪着他到处坐火车旅游。上了初中后,李辉开始独自背起行囊,利用节假日,坐着火车四处去踩线路、拍照片,以便及时在论坛上发布最新线路消息。“××单线铁路公让整理”、“××站购票攻略”,一篇篇精彩帖子均出自这个14岁男孩之手。除此之外,在五一、十一长假来临时,他还会组织论坛里的网友组成“志愿者导乘队”,到火车站作义工。

  “幸亏他喜欢的是火车,不是飞机,要不然,我哪儿有钱陪他成天坐飞机呢!”李辉的妈妈开玩笑地说。

  不仅如此,受妈妈的影响,李辉从小就对历史类书籍狂热着迷,小学时,光《资治通鉴》,他就读了6遍,他手里经常翻阅的都是《康熙字典》。

  现在,他正在读马列主义,《斯大林》《史上最强的日本史》,“我也想不通他为什么喜欢上了这些书!”李辉的妈妈为此也很困惑。

  在网站上,和李辉交流最多的大都是交通大学的大学生;在志愿者队伍中,和李辉共同服务的也多是大学生,和他们在一起,李辉感觉很能谈得来。但一到了学校,即便最要好的同学,只要他和人家一谈火车线路、交通规划什么的,同学们就会很怪异地说他“变态”,甚至有人怀疑他得了抑郁症。

  为此,李辉苦恼不已,从今年新学期开始,他决定不上学,在家自学。任凭老师、妈妈苦口婆心地做思想工作,也不肯回到学校。

  郑渊洁:天才应该学会与非天才沟通的技巧

  就李辉不想上学一事,记者采访了著名童话作家郑渊洁。

  山西晚报:如果您是他的老师,您会怎么对他?

  郑渊洁:我小时候就这样。作为他的老师,现在要做的事就是请这位学生签名,因为等学生将来出名了,再找他签名就不易了。名人童年的签名,可以拍卖的。

  山西晚报:关键是家长很苦恼,孩子也不快乐。您如何做,会使孩子快乐一些?

  郑渊洁:就把我刚才的话说给他们听,还不快乐?

  山西晚报: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郑渊洁的。他怎样和同学们愉快地相处呢?

  郑渊洁:为什么非要和同学融洽相处?我小时候上学时没人跟我玩,很孤独。只能靠想象度日,每天轮流和十个手指头聊天,还给它们起了名字。练就出无比强大的想像力,不然怎么会一个人写一本《童话大王》月刊25年?

  山西晚报:我知道了。您是不是这么想,孤独抑郁神马的,都是浮云。关键是那个孩子一定要内心强大,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

  郑渊洁:天才人物童年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和同龄人格格不入。如果水乳交融,只能说明他也是普通人。当然,随着年龄的增加,天才应该学会与非天才沟通的技巧。把我这话转达给那位孩子和家长。山西是出天才的地方,这样的孩子在山西应该很多吧?

  山西晚报:我也谢谢您。您的话一定会给那孩子很大启发。甚至这番话会成为那孩子人生的关键点也说不定啊。

  郑渊洁:鼓励一个孩子,胜造七级浮屠。贬低一个孩子,死后下十八层地狱。

  他们也不想上学了

  在我们身边,也有一些孩子像李辉那样不想上学,而他们同样也是优秀的,有的孩子学科发展比较均衡,有的孩子某一科成绩特别突出,还有的孩子学习也许不是很好,但是在其他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赵立东(化名)是省城一重点高中高一学生,他已经通过托福考试,120分满分,他考了116分。今年秋季开始,他彻底告别学校,在家自学,打算出国留学。其实,早在初中三年级时,孩子就不想上学,但父母极阻也不见效,最终父母不得不妥协,如今,孩子的选择得到了父母的支持。

  武明辉(化名),省城重点高中学生,学习成绩虽然不是很好,但学校师生说他“素质很高,很招人喜欢”,待人接物,有礼貌,会处事。但是妈妈一和他说学习,他就会回敬妈妈“我对学习不感兴趣,为什么非要逼我去学习呢?那我现在让你出去挣个五百万回来,你能行吗?”这时,妈妈总会无言地离开,而他就会叫住妈妈说:“你怎么总是这样,一说你就要走!”“他总是说。

      录入    陈应俊        信息提供     包俊莉

           http://edu.people.com.cn/GB/13418798.html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