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校园调查 超两成的学生被欺负过

13年前 [12-06 22:32 周一]

厦门校园暴力调查:超两成受访学生“被欺负”过

2010年12月06日 14:07 来源:东南网

校园里也有江湖,部分学校有“班霸”“校霸”(图片来源:东南网)

  校园里也有江湖 ——校园暴力调查报告

  10月22日晚,厦门一名年仅17岁的中学生,为了给12岁的朋友出头,竟然持刀将另一名15岁少年小俊(化名)的手筋砍断。

  11月20日晚,厦门某校的一女生从社会上找来七八个男青年,将同学小美和小清(两人为化名)胁迫到中山路名汇广场,然后扇耳光、拳打脚踢,还迫使她们脱光衣服,拍下裸照。

  很黄很暴力!这两起事件引起了许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校园暴力的担忧。



  近日本报联合福建省决策资源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对校园暴力问题进行调查。调查显示,26.58%的受访 学生曾在学校里被欺负过,其中被人拳打脚踢的占19.05%,对方叫别人来打的占到9.52%。而超过一半的受访学生还表示遭遇校园暴力后会选择忍气吞 声。这加剧了我们的担忧——— 也许我们的调查发现的只是冰山之一角……

  数据

  本报联合福建省决策资源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对厦门部分中小学校展开了随机调查。为了确保客观真实性, 此次调查采用在学校周围随机发放问卷、不记名自填的方式,共完成学生有效样本237份,其中小学生30份,中学生207份,男生占41.18%,女生占 58.82%。针对这些数据,本报邀请厦门中科心理咨询中心梁志坚主任、集美大学社会学系巨东红副教授进行了解读。

  超两成受访学生“被欺负”过

  今年15岁的小黛 (化名)是岛外某中学的初二学生,上学一年多竟然20多次玩“失踪”(本报今年9月份报道),她的母亲肖女士表示,女儿的叛逆与她在校园里遭到暴力有关。

  肖女士说,从小性格开朗的小黛,刚进初中一个月,就因为与高年级的女生言语不合、有些小矛盾,结果被三名女生拽进厕所殴打,导致眼睛出血送医治疗,“这件事情以后,我就发现女儿变了一个人,经常出去和一些辍学的孩子泡网吧,还叫人去报复那些女生”。

  导报记者发现,237名接受问卷调查的中小学生当中,超过四分之一的学生表示曾在学校里被欺负过,其中被人拳打脚踢的占19.05%。

  长期关注和研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梁志坚主任认为,从中小学生的叛逆心理来看,出现一些“欺负”事件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学生都有一定的压力,需要有一个减压发泄的渠道,如果没有正确引导,他们就会出现暴力倾向,会认为暴力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但是,从具体的调查数据来看,梁志坚认为,在校生被欺负的比例偏高,这凸显的问题就是,对于孩子解决冲突的技巧,家庭和学校方面有所缺乏。

  部分学校有“班霸”“校霸”

  被砍伤的小俊经过治疗后,已经慢慢恢复,他在接受导报记者回访时表示,上初中第一次被“欺负”后,就让他从班级新生变成了“班霸”。

  “那天我有点头晕,拉座椅时不小心发出比较大的声音,就因为这样,班上几个男生觉得我很襥,马上放出消息,放学后要教训我。”小俊说,“可是我那天打赢了,从此以后,班上没人敢欺负我。”

  小俊表示,以前在他们学校,每个班级都有一个“班霸”,年段有“段霸”,最高一级是“校霸”。这些被称为“霸”的同学,定期向班级里的同学收“保护费”。“拿一个班50个学生来说,一次可以收到400-500元”。

  调查显示,受访的中小学生当中,见过或者听说有人在学校里被欺负的占到37.55%,而欺负者绝大多数是在校生。

  一直关注校园暴力问题的巨东红副教授认为,校园暴力有愈演愈烈之势,已经成为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一 些学校出现很多“霸”,这与社会环境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因为随着资讯传播的发达,一些暴力游戏、黑社会电视剧对孩子的影响很大,他们会将假丑恶的东西进行 反面解读,反而认为暴力解决问题成了英雄主义。因此,孩子成长环境的净化问题,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

  坏学生成为学生“最怕的人”

  小俊告诉导报记者,以前在他们学校,有些同学不愿交“保护费”,他们被打后向老师报告。但是放学后,这些报告老师的学生会被打得更惨,他们怕再遭报复,只能忍气吞声。

  “还有一次,在一所中学门口,上百名学生围观同校的一名学生被6个人殴打,打得满脸都是血,也没人敢上去劝架。最后校长来了,被打的同学竟然说自己是被车撞伤的。”小俊说。

  导报记者发现,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当中,超过六成的学生表示,在学校里最怕的是一些坏学生。而且,一半以上的受访学生表示,如果被欺负,会选择忍气吞声。

  梁志坚认为,形成这一问题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是学生的恐惧心理,他们很担心坏学生会打击报复,因 此忍气吞声;其次是有些家长和学生沟通不畅,认为孩子打架就是错的,孩子从家长方面得不到支持,从而放弃倾诉;还有就是老师主要是管学习上的事,在没有确 切证据的情况下,一般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因此一些孩子也会对老师没有信心,不敢告知。

  专家说法

  学校、家长、公安三方联动

  梁志坚主任认为,目前很多学校过分关注学生成绩,从而忽视学生社交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学校应当逐步转变教育观念,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针对校园暴力问题,学校还可以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保护告密的学生,同时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公安部门的联动,及时发现暴力苗头,从各方面快速有效地解决暴力事件,尽快消除负面影响。

  律师说法

  加强防治校园暴力专项立法

  福建信海律师事务所的林敏辉律师认为,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学生自身及社会环境影响外,学校的管理制度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校园暴力所产生的法律责任主体主要是直接侵权人和学校,对于直接实施暴力的行为人,可直接根据《刑 法》和其他的民事法律法规要求直接侵权人承担刑事责任或民事责任,但关于校园暴力事件中学校的责任问题,我国虽然也有相应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比如《未成年 人保护法》,以及《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但较少涉及校园暴力方面的内容,加之相关法规在具体操作中很难得到很好落实,这就造成了学校有可能不履行 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职责,对重大安全隐患也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因此,要加强防治校园暴力的专项立法,完善校园暴力的法律责任问题。

  议见·立场

  擒贼先擒王

  原本应当充满宁静书香的校园成了暴力行为频繁上演的“舞台”。

  超6成的孩子感受到校园暴力潜在的威胁,他们最怕的人不是老师,不是家长,而是“坏学生”。

  这次的调查,传达给我们一个最强烈的信息就是学生安全感和信任感的极度缺失。我们一般以为,受到了欺 负可以向老师反映,可以向家长诉说,更为严重的侵害可以报警。但是有近6成的受访学生表示遭遇校园暴力后会选择忍气吞声,我们想当然的几种可以庇护孩子的 途径没有一个发挥作用。到底还有多少校园暴力事件在看似平静的校园里暗流涌动,家长不清楚,老师也不清楚,因为孩子们不敢说。

  是什么让孩子对学校、家长乃至社会如此缺乏信任?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不过最大的原因恐怕是孩子们对他所能想到的救助方式失望和来自对方更大的威胁。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后,长期被欺负的孩子只能两者取其一,或委身于某一强势校园势力,或不堪其辱展开暴力报复。

  被砍伤的小俊说,在他们学校,每个班级都有一个 “班霸”,年段有“段霸”,最高一级是 “校霸”。我们难以想象,校园里竟然也有 “江湖”——— 各种“霸”大行其道,呼风唤雨。这些“霸”成了校园暴力的源头。

  消除校园暴力也许要从重建信任感和安全感开始。

  而“擒贼先擒王”,打掉校园里的各种“霸”是学校和社会在学生当中重建信任感和安全感的第一步。(海峡导报记者 汪长福 余健平)

 

        录入    陈应俊

  

http://www.chinanews.com.cn/edu/2010/12-06/2702596.shtml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