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家庭教育指导:别把家长领偏了(关颖)

13年前 [12-01 15:20 周三]
0

 家庭教育指导:别把家长领偏了

          我国的家庭教育指导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的进步走过了近30年的历程,如今已形成蓬勃发展态势。当我们欣喜地看到令人瞩目的成绩,有无数家长从中受益的同时,必须承认其中尚有诸多不完善、不尽如人意之处。目前,从总体上看,与广大家长重视子女教育、家庭教育指导蓬勃开展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家庭教育指导中存在简单化、庸俗化、急功近利的问题,形成了典型的“快餐文化”,即追求通俗、追求速成、立竿见影,而不注重长期效应和内在价值。犹如快餐只突显“快”和“口感”,但是缺乏营养,多吃无益,甚至领偏了家庭教育指导的方向。具体表现为五重、五轻:

一、家庭教育指导理念上:重塑造,轻培养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育人为本”,基本理念是孩子是成长的主体,老师家长是主导,我们的任务是创造条件促进孩子主动发展。而有的指导者过度夸大父母的作用,过多跟家长强调“孩子的命运由你决定”,指导家长如何按照成人的意志塑造、左右孩子,怎么让孩子听大人的话……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孩子的权利、孩子的能动作用,客观上强化了家长专制的理念。

二、在家庭教育指导对象上,重孩子,轻家长

家庭教育的执行者是家长,家庭教育指导的对象是家长。在一些国家和港台地区有称之为亲职教育、父母教育、家长教育,属于成人教育范畴,目的是指导家长提高作为家庭中孩子教育者的素质。而我们家庭教育指导的问题是,过于注重指导家长解决孩子的问题,“父母有病让孩子吃药”的现象普遍存在。忽视了指导家长对家庭教育基本问题的了解、自我素质的提升和对自身问题的反思。以致家长对孩子付出越多,孩子身上的问题越多,亲子关系越紧张。从2005年武汉一次国际性中小学生作文比赛中许多孩子将妈妈形容为“母老虎”、“变色龙”,被称为“妖魔化妈妈”[1],到今年豆瓣网“父母皆祸害”小组[2]影响的迅速扩大等等孩子对父母不良教育行为的集中宣泄事件,尽管孩子对父母负面评价有片面或极端之处,但是许多孩子对自己的真实经历的描述,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家长自身的问题,以及家庭教育问题和亲子冲突的积重难返。一些指导者借此对父母批评指责,却少有反思我们的家庭教育指导对父母提供了多少有效的帮助、以及我们自身的失误和欠缺。

三、在家庭教育指导方式上:重灌输、轻启发

目前的家庭教育指导更多的是面向群体的知识传播,停留在指导者教、家长学或者简单模仿的层面,对家长提出的问题常常是有问必答,仅仅把家长当作“受教育者”、“被要求者”,家长则通常处于被动状态,而在开发家长自身的教育潜能、引领家长分析思考家庭教育问题、启发和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方面尚显不足。导致家长不善于开动脑筋,遇到问题常常是束手无策。

四、在家庭教育指导内容上:重实用、轻基础

关于做什么样的父母、怎样做父母的问题是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家庭教育指导,热衷于迎合家长急于求成心理,教给家长“教子秘笈”、“黄金法则”,告诉家长怎么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怎样培养孩子成为博士、成为精英,引导家长当教练、当朋友、当伙伴……而父母对孩子应当履行哪些职责?孩子的权利是什么?家庭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是什么?这些家庭教育最基本的问题则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甚至成为家庭教育指导的盲点。所以许多做了父母的人,在履行自身职责、正确处理与孩子的关系方面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五、在家庭教育指导整体上,重传播,轻研究

家庭教育指导方面所折射的问题:一是家庭教育研究滞后,不足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现实和不断增长的家长的需求;二是家庭教育研究队伍专业化程度低,视野窄,缺乏系统性、连续性和对家庭教育问题的深入探讨,低水平重复多,理论创新少;三是研究过于务实,对家庭教育中的某些问题,停留在就事论事的一般性分析上,或者分析视角单一,比如对网瘾孩子、对独生子女问题,仅从孩子的角度分析、治疗,不可能解决根本问题。难免顾及一点不及其余,甚至以偏概全。而以科学的家庭教育理论为基础的主流的声音在家庭教育指导领域的有效传播还有太多的欠缺,导致许多人热衷的家庭教育指导看似枝繁叶茂却没有理论根基,成了“无本之木”。

呼吁所有有志于家庭教育事业的同仁,认真反思我们的失误,认真思考我们的家庭教育指导怎样帮助广大家长解除子女教育中的困惑,怎样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指导和服务。

                             (作者:关颖 )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