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到底谁该改变”个案分析(孙岫)

13年前 [11-26 09:21 周五]

昨晚“呱呱”里个案研究的话题是“到底谁该改变”。个案由一位9岁男孩子的妈妈提供。

从提供的文字材料看,这位妈妈从孩子出生到现在,一直是自己带孩子,孩子上学之前,总觉得孩子还小,没有给孩子太多的关于自律方面的教育,孩子入学后,老师反映孩子不太会听课,上课时经常做小动作,但是从孩子能参加中央电视台“希望英语”比赛,从地区(莱州市)一步一步淘汰赛晋级到省(济南)的情况看,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出色的。

和千千万万中国父母一样,这位母亲“对孩子的成绩比较关心与注重”,而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孩子跟她“有点抵触”。案例里讲了一个例子,说孩子到济南参加比赛时,为了达到他不再晋级北京赛区的目的——这位母亲解释说,那将“还要进行更进一步的学习”——孩子到了台上不再回答评委的问题,下台后,还对周围的同学伸出0k的手势。在叙述这件事情的过程中,这位母亲用了三个“竟然”,说自己“非常震惊”,回到宾馆就“气得揍了孩子一顿”,当晚孩子就到老师房间去睡了,跟他老师说“恨死”妈妈了,不愿跟妈妈一起生活了。

这位母亲表达的困惑是: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这样大胆?我到底该怎么办?到底谁该改变?

其实,正如课堂上发言的几位指导师说的那样,这位母亲是有反思的,对自己的问题是清楚的:

第一,她知道,相对孩子爸爸来说,她对孩子“比较严格”,但是,从孩子对父亲和对母亲态度的较大反差来看(孩子有什么好吃的先给爸爸,一般不会给妈妈;父子俩回家像哥们),“比较严格”显然是一个保守的说法。

第二,她对孩子的成绩“比较关心与注重”,孩子跟她“有点抵触”,而孩子参加中央电视台“希望英语”比赛过程中的表现,说明孩子的“抵触”已经很强烈了!这一次“抵触”正是对以往许多压抑的总爆发!母亲对孩子成绩的“关心与注重”已经让孩子不能接受了!

第三,这位母亲说到在家里因为教育孩子的问题,跟孩子爸爸经常吵架——当然,她知道他们夫妻之间的这种争吵是“因为教育理念不同”,但是,她显然觉得错不在自己,她说自己不同意的事情“他爸爸总会带头破坏”,甚至对孩子和他爸爸的那种感情都感到“嫉妒”!

知道自己生了什么病,治疗起来也就容易了,当然要当事人一不怕苦二不怕疼!

昨天我接待了两位母亲,都是为了孩子的学习问题。其中一位与“呱呱”里的情况差不多——来自广东的九岁女孩的母亲,为孩子在老师面前不能大声回答问题而担忧。半个多钟头的语音交流,我帮助她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她意识到“原来过去都是自己错了”:对孩子要求太多批评太多。我给了她走进“中华家庭教育网”学习的建议,还把进当晚“呱呱”的方法告诉了她,希望她进一步思考“到底谁该改变”。可能是因为技术问题吧,我进“呱呱”后有意识地找了她,但是没有看见她。

我们中国父母是最肯为孩子做出努力的,我相信,这些母亲一定会找到改变的途径,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改变自己。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