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高校练摊迎新:大四的看大三的教大二的赚大一的钱

13年前 [09-14 07:07 周二]
2010年09月13日 12:55 来源:中国青年报

  9月初,各高校迎来新生报到的高峰,人人网上一条“大四的看大三的教大二的赚大一的钱”的状态也被各年级学生广泛转载。

  在湖北武汉,不少高年级的学生都赶在一年仅一次的新生报到时练摊“迎新生”,赚点钱或赚点经验。他们或是宿舍内成员组队,或是班里的同学一起做。也有不少有创业爱好的人一起在地摊“练兵”,从推销电话卡、抽屉锁、英文报纸到各种培训班、协会招新等。不过最受创业团队青睐的还是新生生活用品的销售。

  经历比赚钱重要

  大三学生王大卫担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生会创业实践部部长,他想给大二的师弟师妹一次创业实践的机会,也希望能挑战自己,等新生报到时,向他们销售生活用品。

  电插板、废纸篓、晾衣杆、衣架等12种用品,每种300件。在学校设的8大销售点,每个点都有五六个负责人。40多名参与销售的同学都穿着统一的服装。总负责人王大卫说,希望所有货品能在新生报到的两天内销售出去。

  去年新生报到之际,王大卫与两个同学在新生宿舍楼下销售折叠式衣柜,没想到在两个小时内所有衣柜就销售一空,让他们赚了4000多元。尝到甜头后,王大卫更加重视今年新生报到带来的机会。从7月初开始策划,8月30日王大卫向校团委递交了一份策划书,希望学校能提供场地支持他们再来一次创业实践,这份策划也赢得了团委书记和老师们的赞赏,可是他们的创业实践计划在第二天的校务会上没能获得批准。“后勤集团和附近超市几乎垄断了新生用品的销售,他们主要销售床上用品,我们就直接把这块儿避开了。”王大卫无奈地说。

  两天下来,王大卫觉得,从赚钱的角度来看,自己是失败的。据介绍,此次1万多元的投入是他拿出了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其中用品成本占8000多元,此外还从银行兑换了2700元零钱用来找零。现在算下来,给每个参与者发50~100元的工资后,只能实现保本。

  王大卫的父母了解情况后表示支持,他们希望儿子能多些经历,尝点苦头不是什么坏事,至少他敢这样做还是很有魄力的。“经历比赚钱重要,对我来说,继续卖衣柜会有很多经验,但把一件事情做成功两次,不是我的风格。我更愿意尝试新鲜的事物,失败能让我更快地成长。”王大卫说。

  小点子大收益

  同样卖新生用品,余思璐是既赚到了钱又赚到了经验的人。余思璐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学院大三学生,她的成功源于她比别人多了一份细心。原来今年夏天,学校对很多新生宿舍进行了装修,新生入住后要花很大工夫打扫卫生。余思璐就是看准了这点,专做清洁用品的销售,包括扫帚和垃圾撮套装、废纸篓、低价毛巾。余思璐和舍友把地摊摆在报到新生比较少的临湖宿舍区有她们的考虑,“虽然这儿只有300名左右的新生,环湖区有3000多新生报到,但大家都聚到那儿摆地摊,竞争压力反而更大”。

  新生买生活用品时一般不会买扫帚什么的,而到了宿舍第一件事基本都是打扫卫生,临湖宿舍区的地摊只有余思璐的摊位专营清洁用品,又方便又便宜。“新生来买扫帚和纸篓时,我们会主动告诉他们,毛巾3元一条,可以用来做抹布,大多数人就会顺手买一条。”余思璐告诉记者,她们的货一个上午就销售一空,余思璐和合伙人也在短时间获得了500多元的收益。

  “其实我觉得赚钱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想检验一下自己,等时机成熟,我希望能自主创业。这次觉得自己的市场敏锐感还不错,不过关键是看到别人没注意到的,当大家都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决定成功的往往就是一个小点子。”余思璐总结这次练摊经历时说。

  摆地摊比想象的难

  虽然大家都挤着新生这趟车,希望赚点钱,获得一些经历,不过真正实践起来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

  “我在女生宿舍楼前卖用品,但很多女生从家里带的东西就很齐全,没有带全的家长好像也不怎么在乎这个差价,愿意多花几元钱从超市里买。”中南民族大学的严亚告诉记者。

  严亚现在读大二,这次是第一次摆摊,“做之前根本不了解情况,同学让我做就加进来了,但真正做起来,觉得创业比想象中的要难很多,我现在觉得,摆个地摊都很煎熬。”

  “我们摆了一个上午,几乎没卖出去什么,还好货卖不完可以退,承担的风险要小一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信息与工程学院的吴娟说,“真正做了才知道,钱真的不好赚。”

  不过,摆地摊的经历还是让吴娟收获很大。她以前和同学做过一些创业策划,也参加过一些社会实践,觉得自己创业也能干出点名堂,“这次摆摊让我重新认识自己,变得更理性了。实际的经历和书本上讲的有很大差别,我们会努力多积累些经验”。

  中南民族大学电信学院的栗明星也和舍友跑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卖床上用品。栗明星觉得自己的产品比较占优势,一方面他们通过不同的渠道进货,让自己的成本尽可能降低;另一方面,他们把太空被、枕头等床上用品组合成一套,比学校提供给学生的价格低100元左右。

  栗明星说,他把这次实践定位为尝试,只要不赔钱就是成功的。“我毕业后想创业,这次的经历就算是热热身。让自己走走流程,等真正创业时就不会很茫然。”

                    实习生 田文平 本报记者 甘丽华

                           录入    陈应俊

   

相关新闻: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