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调查:孩子私房钱给老师送礼 家长不良风气影响下一代

13年前 [09-01 06:31 周三]
2010年08月31日 15:33 来源:西安日报

  又开学了,紧接着就是教师节,要不要给老师送礼,到底该送什么样的礼物?不少家长已经“破费”,准备好了礼物,一些郊县甚至有很多宾馆的宴席早早被家长订走请老师吃饭,为的是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更多的照顾,甚至仅仅是不受歧视。而有些家长则坚定地认为,不送礼,老师一样会尽心负责。

 

  到底该不该给老师送礼?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正方 为什么要给老师送礼

  在记者多日、大范围对中小学、幼儿园的家长、学生、老师的采访中,发现家长、学生给老师请客、送礼从鲜花、贺卡、衣物、化妆品、购物卡、特色产品等等不一而足,这已经超出了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的范畴,更有众多复杂因素。

  在高新区居住的方先生,孩子贝贝还在上幼儿园,但是他日前居然破费了两千元,办了四张购物卡,送给了贝贝班的四个老师。问及为什么幼儿园就要送礼,方先生欲言又止:“你娃是现在没上幼儿园呀!”

  家住高新区的周女士在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给老师送购物卡,她道出了其中的隐情:“我也是没办法,班里好多家长都送,你不送,老师就可能另眼相看。而且我家孩子也比较调皮,还希望老师能多关照。”

  “在全都不送的时候老师肯定是公平的,而且偏爱好学生。可当有人额外付出金钱以后,老师得对得起拿的钱,就要付出一些实质性的东西做为交易回报。不平等造成了,家长们就只好送礼来,来换取可能的平等。这是现实。”在电子城附近任教的大学老师王女士分析说。

  很多家长觉得自己送礼是无奈之举,在大环境下,家长要与老师搞好关系,送点礼物是很必要的,否则孩子就得不到应有关心。几位受访者甚至举出了一些老师直接向家长索要礼物、钱财,甚至以此来区别对待孩子的例子加以证明。

  庞先生在康复路做生意,女儿成绩好,能歌善舞,深受班主任喜爱。他认为孩子从小应靠自己努力,也没给老师送过礼。但去年教师节前,女儿说很多同学都要给老师送礼,自己也想送。庞先生把女儿教育了一番,说那是“歪风邪气”。几天后,女儿回家委屈地说,班上只有个别同学没送礼,老师不再喜欢叫她回答问题,学校的文娱活动也没再喊她参加。庞先生曾去询问班主任:女儿哪里做得不好,“老师也没说出个所以然,只说女儿表现没其他孩子优秀……”

  王女士是公务员,孩子鸿鸿(化名)已经上高二。她告诉记者,鸿鸿原来在小寨附近一名牌中学上学,他喜欢运动,初三第一学期不小心把背部拉伤,不能参加体育考试,班主任和体育老师居然说,不送礼可能影响鸿鸿升学。王女士想不通,班主任老师却告诉她,这都是人情世故,花点小钱省得麻烦。当时全年级体育不达标的学生有几十个,都像鸿鸿一样收到了送礼过关的消息。后来王女士和另外一位学生的母亲直接向市纪检部门和省纠风办进行了举报。王女士为了避免以后的麻烦让鸿鸿考了另一所高中,而另一位同学直接升了这所学校的高中,经常被体育老师无缘无故地训斥。

  反方 送不送礼差别其实不大

  谁送了礼、请了客,老师就一定会格外照顾吗?“其实都是家长的心理在作怪。不管送与不送礼,老师喜欢的还是学习好、懂事的学生。我认为还是不送的好。”在铁一局家属院居住的沙先生表示。“真正有才华、有素质、有点真学问的教师不可能因为没拿到某个学生的好处就对他另眼相看。”在教育学院附近居住的童先生认为。

  一位在西安某小学从教近20年的张老师说:“家长给老师送礼、请老师吃饭这种现象在学校是挺普遍,特别是好学校。这主要是家长出于功利心,认为这样老师就会对孩子多加照顾,特别是在排座位、参加表演的时候有优先权。但实际上老师虽然碍于面子会收下些小礼物,接受邀请,但实际上,老师最多能对孩子要求严格些,机会还是需要孩子靠自身的表现去争取,如果孩子本身条件就好,老师不会因为没送东西就进行打压。这是基本的职业道德,那些索要礼品的老师应该说是极个别的。”

  吴女士的经历就很有说服力。来西安创业的吴女士在西电医院旁边开了一家美容院,儿子就在附近的小学上学。在生意场上滚打很久的吴女士自认熟识人情世故,给所有来她店里美容的这家小学的老师都打折,还给不少老师送了化妆品,还给班主任送过200元的购物卡。但今年4月中旬,她的儿子突然告诉她,不想再去上学。她仔细一问才知道,孩子经常不按时完成功课,班主任常当众责罚他。她觉得自己太不划算,给老师们送了那么多礼,居然是这样一个下场。

  省妇联儿童部副部长王清芳长期从事儿童问题调查研究,她说,并不是所有老师都会因为家长送不送礼来区别对待学生,父母没有必要随大流给老师送礼,这样的效果也不见得就好。通过给老师送礼,祈求老师能多给孩子点照顾,创造更多的宽松空间。这种人为造就出的优于别人的环境、老师的青睐有加,对孩子其实会适得其反。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接受严格的教育、改正自身的缺点是应该的,受受挫折对孩子成才是有好处的。

  家长 别惯坏老师带坏孩子

  “那些孩子送的贺卡,有时甚至是自己画的画,虽然只有一两块钱甚至不值钱,但老师都会欣然接受,因为里面凝结的是孩子的心意。不知什么时候家长逐渐掺和进来,事情就变味了。贵重东西老师肯定不接受,但中国是人情社会,家长托个关系请你吃饭,给你送点礼物,收下吧,偷偷摸摸,很多要求又不可能办到,弄得人心里也挺难受。老师真是挺无奈的。”张老师对收到家长礼物的评价就是尴尬。

  南郊一公办小学的杨老师说得更明白:“一个家长的思维就会影响周围一群人的思维,也影响了老师的整体形象。回家多管管娃,少给老师惹点麻烦,比给老师送礼强得多。老师眼窝子就那么浅,就在乎你这点东西?”

  王清芳特别担心的是,在让孩子过早参与到这种世俗的、甚至腐败的行为中,过早的让孩子知道投机取巧,金钱开路,对孩子人生观的塑造危害极大。

  记者亲历了西安交大附小某联建小学任教的小张老师的婚礼,她的学生,一群只有10岁左右的孩子不但自发组织来参加婚礼、表演节目,居然还送了老师一个大红包,数目比小张老师朋友给得还多,让所有成人都颇感意外。

  “我自己过教师节时也给老师送过小礼物,拿自己的钱买的,父母都不知道。”大雁塔小学五年级一小学生说。“刘星(电视剧《家有儿女》的男主角)都知道自己给老师送花。我们有什么不懂的。”家住小寨的潘同学刚上初中,他用不以为然的语气告诉记者:“谁都知道老师也是人,多送礼,多讨好老师,对自己总是好处多。”

  社会学家省社科院副院长石英说,如今送礼越来越低龄,从中学、小学已经发展到幼儿园,甚至出现了孩子直接给老师送礼的现象,这是孩子早熟,模仿成人不良行为的表现,说明孩子们已经从周边环境那里体会到给老师送礼的利弊,说明不良的风气已经直接影响到了下一代。而老师如果以是否送礼来区别对待孩子,是严重的败坏师德;同时不管是自己收礼、还是直接索取其实都是腐败行为,严重点说已经涉及职务犯罪。

  请给老师真正的尊重与惦念

  “其实,我记得最清楚的是那些已经上大学的孩子,过年过节还来看望老师。其实,就是提了包白皮点心,来家里聊聊天。还有一次已经上高中的孩子们聚会登山,还叫上了自己的小学老师。这些都让老师更有劲头。如今社会上对老师的评价并不高,但带过的孩子还记着老师,我们曾经的付出还是值得的。”杨老师动情地说。

  记者采访多个中小学甚至幼儿园老师,他们更希望家长多和老师进行真正的沟通,一起将心用在孩子的教育上,而不是逢年过节送礼了事。

  很多家长和有识之士也在呼吁主管部门还是学校,都应该明确禁止给教师送礼。石英认为,要解决这种已经在社会上形成气候的不良现象,只能从社会引导和制度上下工夫。应当营造一种氛围,让大家都认识到老师收礼已构成职务犯罪;也应该教育大家,都不要给老师送礼,助其滋生腐败。在制度方面,一旦发现或接到举报有教师向学生家长索取礼物或是以收礼来区别对待学生,查实后,教师除了退还礼物,还要在全校大会上道歉,进行严肃处理,以刹住歪风邪气。

  从2006年起,省纪委、省妇联、团省委、省教育厅等部门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红领巾助廉”活动,发动中小学生来监督家长、老师、学校的腐败行为,家长给老师送礼、老师收礼、索礼也是监督内容之一。

  有这样一则广告:面对镜头,学校操场上,一个中年女老师高兴地领着一个小学生走过来。老师对家长说:“你的孩子又考了全班第一。”镜头这边,只有家长的一只手和手里占了半个镜头的大红包,红包刚好遮住了孩子。“谢谢……”家长边说边把红包递给老师。老师愣了一下严肃地说:“你在伤害我!”这是“扬正气、促和谐”廉政公益广告中的第一个职业画面,一度在全国各大频道播出。画面里看不到影的家长,似乎是在说其行为见不得光;大红包遮住了孩子,又似乎是说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得到保护。好在,镜头里老师的表现值得称赞。(莫瑞宁)

           录入      陈应俊

相关新闻: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