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陕西 教师称惩戒是一种不可少的教育手段(组图)

14年前 [04-06 09:56 周二]
2010年04月05日 15:56华商报

3月31日晚,本报组织的市民论坛现场 本报记者赵彬摄

退休教师于亚男 摄影视点阿东

日前,西安市莲湖区某小学一英语老师,因学生没有把课文背下来,一怒之下用铁棍打13名学生的屁股,造成5名学生几天后屁股仍然青紫、淤血。此事一出,该不该体罚学生的话题,再次引起人们的热议。虽然大多数人对体罚持反对意见,但为数不少的人仍认为“不打不成器”;不少人也认为,惩戒教育也是教育的一部分,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很难找到惩戒教育的身影。

惩罚教育,应该把握好尺度

雒红艳(西安市六中教师):我教的是高中学生,就不存在打不打的问题,因为孩子们已经长大了。但我也遇到过一些学生,你批评他两句根本就解决不了问题,老是编一堆谎言来应付你,这个时候,如果一味的纵容就是害学生了。有些学生吃软不吃硬,有些吃硬不吃软,每个学生的情况也不同,在这样的情况下,适当的惩罚,可能效果就会更明显,但要有尺度。

于亚男(退休教师、曾获得“全国百名优秀母亲”称号):作为老师来说,出发点再好,也不能太出格了。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长的宝贝,轻轻地打两下,或许还可以理解。要对孩子有训诫,孩子没有压力也不行,一个孩子送到学校,老师不敢说不敢动,这样老师也就无法开展工作。

申臻:如果说体罚学生是为他好,那这个“为他好”的尺度是什么呢?让他听话就是为他好吗?他不写作业你揍他就是为他好吗?学生不会做题不会背课文,我希望这些不要再成为体罚的理由。如果孩子学习成绩再好,心理与人格被扭曲,这无疑是更糟糕的。学生成绩至上的观念必须改变,学生“学做人”出现问题,再适当的体罚才行。

法治社会,体罚是不能容忍的

梁伟(高校教师):刚才有不少人提到,这次事件中,大家都认为打得太残忍了,打得太狠了。如果打的不是十几个学生,打的是一个学生,只是打两下,可能许多家长都会认为,这不算个什么事。实际上,不光是老师不能打学生,家长也不能打孩子。批评、处分这个打人的老师,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就是如何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依法施教。

吴志有(小学校长):我国的《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都有明确的规定,禁止体罚学生,这个底线不能动。教师是社会的教育资源,不能因为你一巴掌打过去,把你的教育资源打没了,也把学校形象搞坏了。现在,轻微体罚在不少学校都存在,但我们学校对体罚是零容忍。具体对学生的惩戒,也应该由上级主管部门来定,比如说去年教育部就规定:老师有适当批评学生的权利。

赵明涛(小学教师、曾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我在刚参加工作时,也有轻微体罚学生的情况,这个是不隐讳的。但现在不能有这样过激、严重的行为。超过一个度、出了格,不仅仅是师德的问题,也是法律层面的问题了。作为一个教师,还是要按照国家法律、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来严格要求自己。

杜娟(心理咨询师):我们上小学的时候,老师打学生是很普遍的现象,好像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闹得沸沸扬扬。旧时,老师就拿着戒尺、教鞭上课,人们也习以为常。从各方面来说,说明了社会在进步,人们的权利意识、法律意识增强了,那些落后的、不文明的教育方式也在逐渐的被社会所淘汰。

体罚事件为何屡屡发生?

梁伟:我觉得这些老师不可能不知道这些禁止体罚的法规,他们为什么还要打学生呢?这就是个违法成本问题。比如说,横穿马路被车撞机会小,守法成本比较高,于是许多人横穿马路。老师也许有其他教育方法,但是他觉得体罚的方式更见效,平时也没有家长反映,学校也不大处理,于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长期反复、变本加厉。

雷春霜(心理咨询师):梁老师从法律的角度分析了教师体罚学生的原因,我想从心理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我曾经对老师的心理健康做了一个调查,结果表明有34.60%的教师反映压力非常大,有47.60%的教师反映压力比较大,两者加起来占到了被调查教师的82.20%。近年来,教师强迫学生互打耳光、体罚学生、用火钳烫伤学生等令人发指的案例从未间断,老师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我们的调查结论是:老师是所有职业里面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一方面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职业受到人们的尊重,老师的言行是表率作用,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关注,这无形中会给老师带来压力;另一方面,虽然我们国家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但实际上应试教育仍然是目前教育的主流,老师面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压力、面对学生升学的压力等等压力,难免出现急躁情绪。另外,随着社会的进步,使得学校教育工作更加复杂化、精细化,由此让老师认为“学生难教、家长难处、学校难待”。一个被各种压力所困扰的教师,其结果很有可能是教师把他的消极情绪投射到他所教的学生身上。

小学教师赵明涛 摄影视点阿东

心理咨询师雷春霜 本报记者赵彬摄

惩戒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

于亚男:听了大家的发言,可以看出来,大家对惩戒教育基本是认同的,给孩子以适当的警示是必要的。在这里一定要明确一个观念:惩戒不是体罚学生,这个要区别开。在现实中,有些家长就很会教育孩子,他们会对犯错误的孩子说,你好好考虑你的问题,考虑好了给我说说,就有让孩子反思的意思。这样的惩戒方式,就很好。

吴志有:在现实中,作为教师有时候也感到很无奈。比如说,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生活小实践———“认识邻居”,让学生把邻居姓什么叫什么记下来。看似很简单的一个问题,可是有些学生拖了4周都没有完成,有些还编造谎言来搪塞。我现在都在考虑,如何给自己找个台阶下?如果有必要的惩戒措施,我想不会是这样尴尬的。

一豆灯(网友):日前,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表示,教师正当使用的、恰如其分的惩戒不属于对学生的体罚,不提倡对学生的一切行为都给予包容、甚至迁就的做法。教育部门将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帮助教师正确区分合理的惩戒和体罚以及变相体罚。既然教育部已经认定惩戒不同于体罚,我们也期待教育部能够出台一个比较明晰的制度,来对惩戒教育加以规范。教育部除了帮助教师正确区分合理的惩戒和体罚以及变相体罚外,还有责任帮助更多的人懂得这一道理,更有责任使相关法律的解释与教育部的解释接轨,还合理的惩戒一个法律地位。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合理使用惩戒手段,而不至于对学生出现放任或过激行为。

呼唤建立教师职业伦理制度

沈璿(副教授、教育伦理研究者):首先,应该承认教师的“惩戒权”。惩戒权是教师依法对学生进行惩戒的权利,(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权力)。作为教师有权对教育活动的整个过程施加某种影响和控制,有权做出职权范围内的专业性行为。这是教师的职业性权利之一,也是教育活动中教师必要的权力之一,是随着教师这一专业身份而获得的,隶属于教师职权。但值得界分的是,惩戒不等于体罚,二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其次,从伦理的角度来看,现代社会对教师道德的要求已经远远超乎于职业道德以及个人正义美德之上,而发展成为一种以人际伦理正义为核心的职业伦理。这就将传统的教师个人美德归入到社会伦理之列,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平等交往、公平对待的公正的道德态度,是一种在传统的“尊师爱生”之上的特殊的人际关系伦理。这种伦理关系更应该建立一种基于平等、关爱、良好的伦理正义秩序与环境,那种影响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不良行为在这种秩序与环境里是不被允许的。

最后,具体到这个事件中,家长的情绪完全可以理解,他们的合理要求也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尽快予以答复。家长的这种要求应该是建立在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信任的基础上交由相关部门解决的,也可以借此事件引发社会讨论。其实,通过近年来与教师职业有关的种种案例,我们呼唤的应该是建立一种良善的、可以规范教师行为的教师职业伦理制度。

我们的希望与期待

梁伟:根本问题是教育体制与大家对体罚的认识有关系。有不少家长和老师,都认为不打不成材,认为无伤大雅,自古以来都是这样的,很多家长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我们只能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丰富我们的教育手段。这个事件被媒体曝光了,我倒觉得不是一件坏事,这对其他老师来说,也是一种警示,这个方法不能用,不能再碰这个底线。

于亚男:老师也要想办法把教学内容弄得活跃一些,不要太枯燥。不要要求所有的孩子都是完美的,要看孩子的个性与特长,比如说,郎朗上学不行,弹钢琴行,根据孩子的特长去发展,找到自己的位置。

张璐(大学生):类似的报道我也看了不少,就是这个问题出来了,才想着怎么去解决,为什么不想到怎么去预防去完善?就像现在把学生打了,学生已经受伤了,你回头再去说怎么处理,我觉得都没有用。要从根本上来解决,最根本的还是预防。

雒红艳:教育过程中的惩戒只是一个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让学生改正错误。比如说,你让哪个孩子罚站了,下来后要和孩子沟通,今天罚站的原因是什么?下一次应该怎么改进?就是说,你惩戒完了后,还要把惩罚的目的、作用体现出来,这样教学才能共进。

赵明涛:这个事情发生了,大家应该以一种平静的心态去对待,没必要单纯地纠缠在一人一事上,相信大多数老师都是好的。也呼吁社会对老师多一些理解,老师也多一点对家长、对学生的尊重。

体罚学生是耶非耶

反方

申臻(网络从业者):我是在西北农村的一所市重点中学读的高中,学校以军事化管理和严厉高压管制出名,老师体罚学生是家常便饭。我们有个班主任就自称从来打人不见血不停的。学生都以被老师打为耻,很少有人敢告诉家长的。偶尔有几个家长闹上来,上至教育局下至学校都是不了了之。在这种环境下教育出的学生,不管他们学习多好,人格和心理已经过早地被扭曲,无疑是一场失败的教育案例。因此,我想说一点:棍棒之下,只能出奴才,不能出人才。

天下太平(网友):我是很痛恨体罚学生的老师。我上中学的时候,学校老师打学生是经常的事情。有一次,我被一个化学老师打了,好像是要我们背化学元素表,我看到那个老师阴沉的脸,大脑就一片空白,下课后被带到办公室,被那个老师拳打脚踢了一通,然后我拍拍身上的土,装做没事的样子回家了,被打是很丢人的事情……多年以后,依然记得那个老师打我时的神情。如今,当我站在大学讲台上,我坚持面带微笑讲课,有学生问我:“老师,你怎么总是在笑啊?”我说:“不想让大家紧张,我尊重每一个学生。”教育是给人美好的东西,而不是让他们带着心灵的创伤去生活。

正方

杨敏(学生家长):作为一个家长,孩子被老师体罚了,受了点委屈,孩子你做对了没有?如果做对了,老师为什么会体罚呢?如果老师对你有偏见,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如果你自己本身与全班同学有出入,老师要求的你做不到,那肯定不行。人不磨不成器,树不修不成材,惩罚,从古到今都是一种教育手段。

张国荣(学生家长):有时候孩子在学校做错事了,我就对老师说,揍!我把孩子交给你了,就是让你教育的。但不能像这个老师,把孩子打出问题了,那就不好了。我不反对打,但别打残废了,独生子女,娇惯,打一下,能改正也不是什么坏事。

搜神(网友):现在的孩子太娇贵了,经不起一点挫折,这种小孩长大了也没用。不打不成器、棍棒出孝子,这是我们这个国家千古不变的教育理念,怕教育的话还是不要把孩子交给老师,家长自己去教育。

结束语

惩戒本身并没有错,人们反对的也只是惩罚过度,即体罚。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进行惩戒教育是必要的, 但在具体实施中要把握好“度”。教育惩戒应体现现代法治精神,教师不要把惩戒当做体罚,要让学生感受到惩戒教育中蕴涵的平等、尊重和爱。我们希望,我们所作的探讨能够给教师、家长及学生以更多的启发,以杜绝体罚事件再度发生,并看清正常惩戒教育的意义所在。

http://edu.ifeng.com/news/detail_2010_04/05/509956_0.shtml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