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湖南 择校加剧校间差距 穷老师富老师一路之隔两重天

14年前 [03-18 09:12 周四]
2010年03月17日 10:50中国青年报

  在同一个城市,重点校老师住大房开好车有用不完的购物卡,而普通校老师却生活拮据,区域内教育均衡化任重道远——

  家长送礼老师收 皮鞋店成为地下交易点

  一位顾客模样的人走进鞋店,随便看了几眼店中的商品,径直走向老板并交给他一张卡,然后站在店里给对面学校的老师打了电话,让电话那头的人中午时来店里取卡,并且嘱咐店主亲自转交。

  店主姓陈,他说这种情况经常发生。

  陈先生在湖南省西北部一个城市开了一家小鞋店,生意不好不坏,但是在他那个不大的城市里却有些名气。

  这个名气来自于鞋店对面的一所重点小学。

  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上这个重点小学或者为了让老师更关照自己的孩子,经常有家长来给学校的老师送礼。送礼总得有个交易地点,而且这个地点还不能太招摇,于是,陈先生的小店渐渐成了礼品交易的场所。

  最初家长送的礼品还是水果、烟酒、皮具,但是,这些礼物太招摇,“收的”、“送的”都觉得不方便,“现在送各种购物卡的越来越多了。”陈先生介绍。

  一张购物卡的面值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体积小、价值高、隐蔽性强……诸多优点使得它成了很多送礼者的最佳选择。

  再后来,为了免去见面送礼的尴尬,一些家长开始把礼物直接放在陈先生的店里,然后电话通知对面的老师到陈先生的小店取货。

  送礼的和收礼的不尴尬了,陈先生却不舒服起来。

  每到寒暑假开始和结束、每到逢年过节,陈先生的小店就人来人往,买鞋的很少,全是送礼的和收礼的。

  有的时候一个老师一天能到陈先生店里好几次。“影响我店里的生意还不是什么大事,我看着这些老师一天能收到好几张卡,这才几天呀,得多少钱呀?”陈先生觉得这种事儿实在不正常,“我看他们一天收的卡能顶我大半个月的生意呢”。

  都说教师工资低,国家也在努力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寒假前后不少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开始拿到国家补发的工资,这次工资的调整就是要落实义务教育法,使得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工资待遇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工资水平。

  但是,社会上也有不少人怀疑:教师挣得真的少吗?

  让人们怀疑的正是陈先生目睹的这些“收入”。

  不甘心的李老师每天早起半小时也要换学校

  并不是所有老师都能经常收礼、收红包。

  两年前,李老师还在北京市海淀区的一所普通学校当数学老师。学校离公婆家很近,走路十几分钟就能到学校。一次,工作已经3年的李老师听说自己的大学同班同学,已经在北京很好的地段拥有了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李老师却还和当警察的丈夫挤在公婆家不足8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

  同一所高校毕业,同样都教数学,怎么能有这么大的差距?终于有过来人给李老师指点迷津:人家在重点学校的老师除了工资高以外,挣外快、收礼的机会也多很多。

  李老师不甘心。

  于是李老师开始一门心思跑调动。最终她在西城区找到一家重点学校。

  但是由于在原来学校没有达到服务年限,李老师的工作关系被扣留了,再加上新学校离家远了很多,李老师每天要比平以前早起将近40分钟。

  即使这样,李老师还是毅然决然地投奔了那所重点学校。

  同在一个城市,不同学校的老师之间收入到底能有多大差距?

  教师的收入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国家财政拨款,这部分钱各个学校都一样;还有一部分是结构工资,“这里的差距实在太大了。”李老师说。

  2008年北京市的一位人大代表在电台做节目时说,一次,他问北京一所好学校的校长前一年的经费还差多少,校长轻描淡写地回答还差几百万,人大代表便问,钱的事情解决得怎么样了?校长回答,某某部(部委)一下子就把这几百万补上了。原来这个学校每年给这个部委40个入学的名额。

  这种好事只能发生在好学校,因为那些部委只会跟好学校搞“共建”。

  好学校有钱,发给教师的钱自然就多。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所谓好学校和差学校老师实际收入的差距。这位代表拿他了解的两个小学的老师收入进行了比较:重点小学的年轻老师在2006年前后一个月的工资大概是5000元,普通小学同龄教师的工资则不足2000元。重点学校老师的收入大概是非重点学校老师收入的两倍多。

  另外,那个重点小学的老师生病后,学校会垫付费用,而且看病费用能每周报销,普通小学的老师每年只有年底才能报销医药费;另外,重点小学的英语老师可以到英国进行语言培训,普通小学老师在北京市内培训,交通费还得自己花。

  这些是大家都看得见的收入。还有些收入是没法拿到桌面上,文章开头提到的陈先生所目睹的那些就属于拿不到台面上的。

  陆老师原在湖北黄冈一所很不错的小学任教,后来校长带着他们一批老师到深圳办起了学校。

  “她几乎每个周末都能收到红包。”一位熟悉陆老师的大学同学介绍,家长们还会轮流请吃饭,跟陆老师关系好的科任老师也跟着沾光。在饭局前陆老师会跟家长打个招呼:“您家孩子这门课也可以补一补了,找这位老师就行。”这样科任老师也能有些补课的收入。

  后来,陆老师干脆自己办起了培训班,一个月能挣十几万元。

  刘女士的纠结 一路之隔的两个学校差距可真大

  其实,老师收入差距的背后是学校之间的差距。

  刘芳住在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附近。她与哥哥家的小区仅隔一条不宽的马路。按照北京市小学生划片入学的原则,刘芳的女儿被划在了小马路西边的普通小学,哥哥的儿子被划在了小马路东边的重点小学。

  可别小看这一条小马路,两个学校的差距一看就能知道。

  路东的小学,东、北面全临着比较宽阔的大马路,校园宽敞、教学楼整齐洁净,去年暑假起教学楼和游泳馆就在翻修了;路西的小学,有一条污水沟无人问津,学校原来是座庙,地方较狭小,一出学校门就是早点摊、小发廊、小旅馆,小胡同里过个车马上就能造成交通拥堵,6年前就听说学校有可能要拆迁,到现在了还是原地不动。

  而软件上的差距就更大了。人们从路东学校外经过,就能从橱窗里看到学校的艺术团在各地演出的照片,还有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的精彩图片;路西的学校则完全没有这些展示,甚至从学校所在胡同经过都很难发现它的存在。

  最大的差距就是教师的差距。一位校长曾经抱怨,我们有很好的画板、有能升降的座椅,美术教室也不错,可是我们没有美术老师,因为工资太低,人家不愿意来。

  有人说,因为学校好所以能招来好老师,也有人说,因为有好老师学校才成为好学校。

  好老师和好学校已经是“鸡生蛋、蛋生鸡”的关系,但可以肯定的是,正是由于好老师和好学校的相互联合让学校和学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了。

  只要差异存在选择就一定存在

  有差异就有选择。

  刘芳是北京千千万万个普通家长的代表:她不供职于部委,没有“共建”的机会;她收入微薄交不起高昂的赞助费;她没有过硬的关系,所以她连交赞助费的机会都没有,但是她做梦都想把女儿送到路东的学校去。刘芳还是想出一个办法,想把自己女儿的户口迁到哥哥家。可无缘无故地迁户口是行不通的。

  这几年北京“学区房”价格出现了畸高的现象,同等房源“学区房”每平方米能高出1万元。而且不少大城市都有类似的现象;有报道称,去年一年南京学区房的价格年度涨幅在36%~90%,城中最贵的一些名校学区房单价已经突破了3万元。无论房龄、朝向,只要是对口名校,都很容易成交。

  “凭什么住在路西,我们的孩子就得在平房里上课?这没道理。”刘芳说。

  确实,谁也无法指责家长希望孩子接受更好教育的心情。于是,越来越多的家长加入了择校大军。北京市教科院去年年底刚刚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目前跨区县就学的中小学生规模在13.6万人以上,占户籍学生总数的14.4%以上,其中义务教育阶段有9.8万人以上,占义务教育阶段全市户籍学生总数的13.8%。

  越来越多的择校不仅在不断地增加着家长们的择校成本,更加剧了学校之间的差距。

http://edu.ifeng.com/news/201003/0317_6978_1578773_1.shtml

  肖庆兰搜集整理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