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黑龙江哈尔滨 优等生患上“厌学症”(讲座资料)

13年前 [08-05 21:35 周四]

原题:优等生患上“厌学症”专家:母女都应释放应试压力

2010年08月05日 14:10 来源:生活报

  拒上几百元一堂课的补习班,冷战半年将母亲气昏住进医院,害怕上学怕见老师和同学——

  44岁的胡冬梅,脸上写满了焦虑与疲惫。

  15岁的孙然,与母亲长得很像,身材纤瘦,个子不高,皮肤白皙,梳着标准的学生头,看外表十分文静。透过孙然的黑边眼镜,在极短暂的眼神交流中,记者看到她眼中流露着怯色。然而,当母亲说话时,她的双眼则立刻犀利起来,充满不屑和愤怒。

  “心里有什么委屈,这次跟医生好好谈谈,妈不逼你上补习班了。”胡冬梅刻意闪躲着女儿的目光——那是一道她已无力跨越的防线。

  2009年,孙然高分考入了哈市一所重点高中。新的班级,新的起点,面临新的挑战。班级里个个都是好学生,竞争异常激烈,这让孙然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女儿学习成绩的波动,胡冬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更表现在了日常的言谈举止中,女儿的烦躁与母亲的焦急在此时形成了强烈的“化学反应”,母女之间开始出现隔阂,并不断争吵。1个月前,因为孙然拒绝上补习班,母亲被气晕住进了医院。

  为了解开母女二人心中的疙瘩,胡冬梅想到了心理医生。

  “聪明、有灵气,从小学到初中,老师对孙然的评价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胡冬梅说。随着孙然的成绩波动越来越大,并且经常与她顶撞。高一的后半年,她和女儿陷入了冷战。

  母女二人 冷战半年

  孙然自述,初中毕业后,她很想暑假去北京看鸟巢。因为高分考上了重点高中,孙然认为妈妈一定会满足她的心愿。但是妈妈还像从前一样给她安排了多个补习班、加强班,“虽然妈妈答应我,补习结束后就去北京,但是整个假期我都在上各种补习班,最终并没有如愿”。

  “每天去补习班,我妈都会给我带上一个苹果和一袋牛奶,她的期望我很了解,我不想辜负妈妈。”孙然的话让心理医生于凤玉印象深刻。孙然性格文静好强,这与她的家庭有很大的关系。孙然的父母都来自农村,两人通过拼搏努力,扎根哈尔滨。“培养女儿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胡冬梅告诉记者,培养女儿花再多钱、吃再多苦她都愿意。高一期末考试,孙然前所未有地跌出班级前十名,对她而言,这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与心理医生的前3次见面,孙然都是闭口不言,消极抵触。“你认为你的妈妈辛苦吗?有病在身,每次陪你来,坐公交车都要超过1个小时,我认为你应该有所表示。”第4次,医生终于击溃了孙然的心理防线,孙然放声大哭,哽咽中诉说着她与母亲的“恩怨”。

  拒绝上补习班 女儿气昏母亲

  孙然以班级30名开外的成绩结束了高一的生活。“张泽浩初中每次考试都不如你,可人家进了高中一直是班级前十,期末还进了学年前二十,你的成绩我都不敢跟人家说。”妈妈的言语深深地刺伤了孙然。

  孙然告诉医生,进入高中,身边的同学都很优秀,她有一种不被重视的失落感,看到身边的同学进步很快,有的超过了自己,更产生了很强的危机感,觉得自己被人瞧不起,很苦恼。

  每次回到家中,母亲又总是认为她不够努力,或是猜测她在学校里没有认真听课。这让孙然更加郁闷,心中的委屈无处发泄,“每天上学压力都很大,情绪很糟糕,期末考试结束后,自卑、恐惧心理让我害怕去上学,怕见到老师和同学”。

  “孙然认为,学习环境的改变,是成绩上不去的客观因素”,心理医生表示,胡冬梅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让主观上仍在努力的孙然感觉到不公平和不被理解,因此对妈妈产生不满。

  7月初,胡冬梅给孙然报了一个每小时需要花费几百元的英语强化班,然而孙然在上课前却以心情不好为由,拒绝前往。胡冬梅对于女儿突然间变得不懂事既伤心又生气,随后两人发生争吵,胡冬梅突然昏迷。

  经医生诊断,胡冬梅患有甲亢,与长期精神紧张、疲劳有关,平时会出现偏执、易怒等症状。

  胡冬梅对女儿的期望,在女儿的心中却形成了压力。治疗中,孙然表示,她的目标是考上哈工大,母亲则认为她应该上清华,孙然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母亲过多的干涉,让她逐渐出现逆反心理,进而体现在对学业逐渐冷漠丧失信心,成绩因此一蹶不振。

  曾经的优等生患上“厌学症”

  心理医生对胡冬梅说,在学习过程中,孩子需要不断鼓励和肯定,尤其是中学生还处在心理发育的不成熟阶段,消极的评价是造成学生厌学不容忽视的原因,“对于孙然的‘厌学症’,胡女士在学习上对女儿过于强势,言语上缺乏鼓励,精神上更缺少关怀和理解,给女儿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心理医生表示,父母不管教或不善于管教,是导致学生厌学的重要成因。强制型的家长多采用施压的办法,按自己的愿望逼迫孩子学习,并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和能力。还有的家长对子女放任自流,导致子女懒学勤玩。其中溺爱子女的家长,过度迁就,使孩子有很强的依赖性和懒惰性,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往往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

  此外,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也会给孩子的心灵上造成创伤,使其意志消沉,感觉生活压抑,从而影响学习。

  专家观点:张弛有度地学习可防厌学

  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的心理专家建议,学生家长一定要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在严格制定和落实学习计划的同时,不妨给孩子一些玩的时间,这样有学有玩,张弛有度,才会有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对于有厌学情绪的孩子,家长应及时给予心理干预,或找心理专家进行针对性治疗。

  编辑旁白:

  母女都应释放“应试压力”

  学习是为了什么?恐怕像孙然这样的孩子只有一个答案:不辜负妈妈的期望。这种被动式的受教育环境让孩子渐渐失掉了自我,最终失掉学习的动力,甚至爆发强烈的逆反行为也不足为怪。活着为了什么?像胡冬梅这么“负责任”的家长,恐怕也只有一个答案:为了让孩子好。她将全部的期望都寄托给了孩子的未来,而衡量她和孩子成败的唯一标尺便是分数和排名。她或许没有想过,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孩子变成了不得停歇的学习“机器”,如此单薄而单一的追求,即使金榜题名,也不可能一劳永逸。社会在飞速发展,胡冬梅们的生存观念,尤其是教育观念是何等滞后?孙然们又是何等无辜而无助?

  从孩子一入学的那一天起,我们的父母和老师就有意无意地给孩子灌输一条古老的戒律:学习是一场艰苦的劳动,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带着这样一种“来接受磨难”的悲壮情怀读书,带着这样一种世俗和急功近利的心态求学,渴望知识和真理的心理被扭曲了,崇高的求知活动被变形了,学习成了煎熬,上学成了梦魇。于是,难忍煎熬的孩子选择了逃避,消极逃避的模式之一便是“厌学症”。厌学的学生并不是无可救药,但若对造成厌学的内外因没有清醒的认识和矫正,则悲剧终究难以避免。追根究底,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是改革教育观念和体制,不再唯分是举。让求知重新回到最原始的状态——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为了自由而快乐地生活。 本报记者 高春阳                       录入    陈应俊   http://www.chinanews.com.cn/edu/2010/08-05/2449068.shtml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