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孩子交友能力,该检查!

13年前 [09-09 23:00 周四]

团体中的孩子,有的让人想亲近,有的让人排拒或被忽视。受欢迎、被讨厌或忽视的人分别有哪些特质?男生和女生之间的互动都一样吗?

人际关系的成长,不能只从单纯的生理发展成熟来看,还要关切孩子的社会刺激,这些刺激包括了父母家人之间的互动,以及对外界的互动。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观察、模仿,例如:爸妈对待邻居常常亲切打招呼,会邀请别人到家里聊天,孩子耳濡目染学到待客之道。反之,如果为了打扫公共楼梯和邻居争不休,孩子难免就会学到类似的态度;而电视里腥膻的暴力行为及语言,对孩子的人际能力养成,也是一大损伤,是爸妈要小心的。

交友能力顺着年龄储备
孩子的交友能力,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一些必备条件。国立教育研究院筹备处副研究员李骆逊指出,幼儿学习社会行为的方法之一就是观察与模仿生活中朝夕相处的对象,在家中是爸妈家人,上了幼儿园就是老师和同侪。当宝宝进入团体生活,或准备进入团体生活之前,爸妈可以观察一下宝宝是否已经具备下列能力。


孩子必备交朋友能力


年龄

 
应具备的能力
学习重点
两岁以上
˙会和1-2位小朋友一起玩,或表达:「我也要玩」的需求。

˙若遇到与同伴争夺一件玩具时,会寻求大人的协助。
˙表达
˙解决问题
三岁以上
˙学会以基本的人际礼仪说请、谢谢、对不起,以及招呼用语等。

˙
可以和2位以上的小朋友一起玩玩具。

˙
发现小朋友遇到困难时,会尝试给予协助或报告老师。
˙表达
˙
礼仪
˙合作
˙分享
˙关怀
˙解决问题
四岁以上
˙大致已能表达自己的感觉或想法,能有自信的加入小团体的活动或邀请同伴一起玩游戏或搭积木等。

˙
在玩的过程中会与人交谈,看到同伴有需要时,会提供简单的协助或报告老师。

˙
同伴间发生争执时,也会先用口语表达自己的意见。
˙表达
˙
合作
˙分享
˙关怀
˙解决问题
五岁
以上
˙能清楚的表达自己,也能专心倾听别人的想法和意见,开始结交到1-2位好朋友,学会维持友谊关系的方法。

˙
在参与游戏或活动时会与同伴讨论如何进行,遵守共同的约定,以分工合作的方式完成共同的目标。

˙
会体察同伴心情的变化,主动表达关心。意见不一致时,能以更清楚的口语表达与同伴沟通。
˙表达
˙
合作
˙分享
˙关怀
˙解决问题

 



男女互动在于个别差异
孩子是透过游戏而结交朋友的。在幼儿园里,的确发现男孩女孩喜欢玩的东西或方式不太一样,但新竹教育大学幼教系刘慈惠老师认为,孩子互动的个别差异也蛮大的,尤其是现今父母会比较跳脱性别刻板模式教育孩子,例如,女孩可以爬树、喜欢玩车子也没关系,也能接受小男生喜欢玩洋娃娃。所以,她认为在友伴选择的部分,父母不太需要去强调性别差异。

孩子也需要建立认同感
有些研究观察指出,男生常以打斗游戏互动,而女生则藉由同样的服饰来反映彼此的认同及亲密。针对这个现象,刘慈惠以之前在美国居住时的例子解释:「幼儿会有他们彼此认同的方式,例如美国的学校有时会将学童这样社会发展历程的特性及需求,反映在学校的教学措施中,算是寓学于乐的一种方式吧,例如宣告某日为『red day』,当天全校小朋友都要带一个红色的东西,或者『hat day』,就是每人都要头戴帽子来上学。在那样的活动中,通常有些好朋友就会很兴奋地相互商量、约定要如何一起行动。那种同侪间以物品、行为来产生认同感,似乎是人类每个阶段都会有的需求,只是在形式上或表现上可能有所不同。」

以打斗作为群体的认同感,或透过打斗来建立友谊,是否不宜?可能要看他们的程度而定,如果只是在游戏角、装扮角、不会让别人觉得不舒服,某个程度范围内应是无妨的;老师也可以就班上幼儿的特性与需求,化被动为主动,设计安全的体能活动,让小男生充沛的精力有适当运用、消耗的机会。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幼童之间的打斗游戏一开始是打着好玩,可是打到最后却变成打真的了,所以爸妈和老师都需要教导孩子肢体游戏的界线,例如:不能攻击头部、眼睛、性器官等等。

气质宝宝,内外能力兼顾
幼儿园里,很明显可以看到孩子间友伴关系的形成,当他们在一个新的环境相处一段时间后,就开始形成小群体。

归纳起来,影响孩子在群体中受欢迎度的特质不外乎个性、外观、自理能力三大项,拥有22年儿童与亲职节目策划经验的汉声电台主持人吴沂家也发现,一起上节目的孩子,从他们的互动中可看出特质差异对友伴关系的影响,受欢迎的是:有礼貌、大方、会分享;而让其它孩子讨厌的是:摆臭脸、脏兮兮、作怪动作、爱生气、爱告状、抢着当老大。这些描述,和研究指出的特质完全稳吻合,值得家长放在心上,作为教养孩子的指标。

 http://www.edujt.com/news/showNews.jspx?id=2052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