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改了!死了!(张海燕)

13年前 [08-05 18:40 周四]

      今天我看到两则案例,一则是做尽坏事的17岁男孩走出仇恨,改了。一则是23岁的小伙子,懒惰饥饿,死了。这两个案例,发人深省,给了我们不少启发和思考。

【案例1改了

     父母的离异,生活的动荡,让他游手好闲,糊涂混世做尽坏事。接受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后,自己发现自己错了——改了!

【感受】   看完这则案例,真为这个孩子高兴。我觉得自己简直不是人!看到孩子流着眼泪说出这话的时候,我的内心被震撼了。做人的根本是什么?很多人迷迷糊糊一辈子都不知道,之所以去做一些伤害父母,伤害别人的事情,是因为他不知道自己的路在哪里,该往哪里走,该怎样走。一个人一旦没有了善恶、是非、好坏、对错的标尺,他的行为就是盲目的、无效的、甚至是有杀伤力的。庆幸的是这个孩子接触了经典文化,触动了他心灵深处的那份善良和纯真,唤醒了他的良知和转变。我们的教育,就是应该走进孩子的心灵,去引导孩子朝着真、善、美去发展。在孩子的心灵里播下优良的种子,长出来的是孩子优秀的行为。当孩子的心灵有杂草的时候,需要我们去清除,去呵护,去耕耘。由这个实例,我想到:预防要优于补救,做家长的,做老师的,一定要珍惜孩子的成长,不要让孩子走入成长的误区。

      这个17岁的男孩,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了改正的机会,有了重生的希望,相信走出迷茫之后,他的人生一样是精彩的。

【案例2死了

     案例中的23岁的小伙子,从小倍受父母的溺爱,失去许多锻炼的机会,养成了好吃懒做的恶习,最终为父母不良的家庭教育买单——死了。

【感受】  孩子不是不会,不是不能,不是不想,父母打着爱孩子的旗子,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让孩子不会,不能,不想。这个孩子不是爱不够,是太多了,被爱淹死了。孩子的心灵是块纯净的土地,家长一定要谨慎耕种。我们爱孩子,就要对孩子负责,对孩子一生的发展负责。与其给孩子做够的,让孩子吃个饱,不如给孩子经历风雨和磨难,在实践中去获取的技术。孩子掌握了渔技,就不怕没鱼吃。我想,当23岁孩子的灵魂见到他爸爸妈妈的灵魂,他一定会抱怨自己的父母,父母也会后悔自己当初的所作所为。父母教育的失误,让一个风华正茂的小伙子离开了人世,这确实是个值得世人深思的事例。

【启发】   

     变了!死了!我们在感叹的同时,是否也该思考我们做父母的质量?做父母是我们一辈子的事业,我们要对孩子的终身成长负责,我们不能有半点闪失。

【思考】

    做个好父母,培育好儿女,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我们应该怎么做?

一、树立为孩子终身发展负责的思想

    孩子不是家长的附庸,是一个具有主动发展的独立成长的个体。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引导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孩子最终要成长成什么样的人,父母的教育思想和认识占有很大作用。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就要想到孩子成人时的事情了。家长不能替代孩子成长,家长要有长远的打算,要为孩子终生发展负责,要让家庭成为孩子自我成长的沃土。

二、重视从小培养孩子做人基本能力   

      父母和孩子,是相对独立的个体。孩子小时候,父母的照顾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孩子长大了,自己就要学着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孩子只有掌握了做人的一些基本能力,才能生活得更快乐,更幸福。因此,做父母 ,就应该从小重视培养孩子做人基本能力。

三、引导孩子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所谓人生观,就是人们对自己人生的基本观点和看法。怎么过自己的生活,怎样面对生活中的一切问题,这也是孩子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课。自强、自信、自立、自理、自律能力的培养,是家长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孩子一旦有了这样的观点,他的人生必定是独立的,积极的。千给万给,不如给孩子好思想,千给万给,不如给孩子好习惯。引导孩子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就好比给一辆跑车装上了动力十足的发动机。

四、坚持学习反思改进提升育人素养

     做父母是需要学习的,没有谁是与生俱来就会当父母的。父母教育水平的高低也决定着孩子成长的好坏。案例1中的父母,由于离异导致孩子问题百出;案例2中的父母,更是让孩子为错误的教养方式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要是父母能够掌握一些有关教育的好方法,在引导孩子上就不会出先偏差。要是父母能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及时反思自己教育的不足并作出调整,孩子就不会落得如此下场,父母也不会被人贻笑大方。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反思、改进,才能真正提高育人素养,当好家长,教好孩子。

五、身体力行为孩子做出学习的表率

      教育孩子什么方式最有效?父母的身体力行,上行下效的效果最好。父母语言的说教效果赶不上父母的言行。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给孩子做出表率。父母的影响是无形的。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给孩子做出表率。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努力去做,要求孩子不做的,自己也克制自己不去做。为孩子做出榜样,会让孩子更尊敬你,更信任你,更好地学习你。和孩子一起成长进步,会让孩子觉得更有成长动力,孩子也会积极效仿你的言行,思想。

六、重视亲子沟通促进孩子身心健康

孩子成长过程中,情感交流不容忽视,父母和孩子的沟通十分重要。“好的关系是教育的基础。”家长一定要关心孩子,用心去和孩子相处,只有走近孩子,了解孩子,接纳孩子,才能引导教育孩子。离开和谐的亲子沟通所进行的教育是单向的,低效的。“以心育心,以情育情。”只有孩子真正感受到了爱,感受到期待,孩子才会拥有更多的成长动力。只有在爱的阳光雨露下,孩子的身心才会长得更健康。

做父母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学习是家长永远的功课。愿每一个做父母的都能在生活中,处处留心,多多反思,时时警醒,相信我们会成为好父母,我们的孩子也会成为好孩子。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