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又到学校期末选课时 学生通宵秒杀 花钱“买课”

14年前 [01-06 09:30 周三]
2010年01月05日 10:38钱江晚报

  昨天凌晨一点,大一学生王磊仍旧端坐在电脑前,紧张地盯着屏幕,手指不停地着按着F5键刷新屏幕上的校园选课网页,终于网页打开了,进入选课系统。他兴致勃勃地点击了自己想选的那门课:世界文明史,开课老师:计翔翔;可选人数:200;已选人数:1690。他似乎无心关注那个已经超过额定容量8倍的数字,义无反顾地点下了“选择该课”。网页自动刷新,已选人数已经变成了1704。

  8比1,这个比例甚至高过不少公务员岗位的录取比例。“选课”成了每到期末大学生面临的最大课题。有大学生说:“每到这个时候,心中忐忑,绝不亚于高考。”为了选到心仪的课程,大学生也开始各出奇招,有人通宵挂机守候,只为等人退课,可以“秒杀”选中,有人干脆在论坛上出价求他人转让高人气课程。记者采访中发现,不少被学生追捧的校园高人气课程竟以“上课不点名,考试给高分”作为衡量标准。

  选课全看“人品”

  早在选课开始的前几天,王磊已经捧着学校发的《培养计划》进行苦苦钻研,这是学校每个本科生修读自己专业的“蓝本”,上面详细列出了毕业所需160个学分的组成,包括必修课、推荐选修课、通识课和大类课。刚入学的新生想要看懂这本书还需要好好“自习”一番,而学校在新生的始业教育阶段也会安排选课辅导。

  花了几天的功夫,王磊终于把下个学期必选的课列了出来,接下来就是打电话给上过这几门课的朋友,询问哪个课最好。而“好”与“不好”的标准无非两条:一是老师上得好不好,二是期末给分高不高。大学生概之以老师“人品”如何。“人品”高的老师选课的同学就会很多。

  经过一番折腾,王磊选好了十几门原本计划的课程后关闭了网页。几天以后,等待王磊的或许是一张与期望完全一致,满满当当的课表,也可能是一张空空如也的表格。

  不惜花钱“买”人气课

  这样的情况不只发生在王磊身上,每到期末各大高校的学子都会感叹:选课好难!

  由于教授、老师自身的讲课风格不同,评分标准不一,除去少数“三统一”的课程(统一试卷、统一改卷、统一给分)外,大部分名称相同的课程由不同老师相对独立开设,他们上课的内容不同,期末试卷不同,给分高低当然也各不相同。

  这就导致了一些课程报名人数超过实际上课人数十几倍的情况。令同学们头痛的还不止这个,两门心仪的课程可能碰到上课时间冲突或考试时间冲突,于是选课变得和统筹学一样深奥。

  选课如此难,大学生只能各出奇招。一些学校在第二轮选课时采用先到先得的方法,不少学生漏夜守候,有的还发动了亲朋好友帮忙选课,只要有一人选进,就可以让选上该课程的“朋友”在午夜无人上网时退选,再让真正想上这门课的同学立刻补上。而之所以选择夜深人静时进行,是因为怕别人“捷足先登”。

  此外,记者在一所杭州高校的校园论坛上看到,甚至有学生在论坛上发贴要求用钱物换取自己心仪的课程。一名大二学生为选到自己喜欢的课程不惜开出500元高价,请求选到该课的同学转让课程。大三学生小赵告诉记者,高人气课程往往被当成了等价交换物,除了花钱求课外,有同学还在论坛上进行“物物交换”,用自己选到的课去交换别人手中的热门课程,各取所需。

  编后:选课为分数 还是为知识

  记者了解到,针对“选课难”的现象,学校方面近年来推出了大量举措。例如一些学生推出了“冲突选课”允许同学们在迫不得已时,可以同时选上一个时间段进行的不同课程。而针对选课人数不均的问题,浙江大学等高校将第二轮选课“先到先得”的选课方法改成了“随机概率”选课。

  但一名大四学生坦言,大学生之所以为何如此执着、看重“选课”,其实并不都冲着课程本身有多精彩。作怪的无非是三个字母:GPA(平均绩点,即学业成绩)。在大学学习中,GPA可谓最有发言权。奖学金、保研、出国,甚至是各类辅修班招生,都很看重学生GPA。所以,极端情况下,学生选课不在乎教师教学水平,只看重两点——上课不点名、考试给高分。而那些教学水平高但严格给分的老师开设的课则门可罗雀。一位大学老师不无遗憾地说:“如果你们真的认真在学,认真完成作业,难道还拿不下高分吗?”

http://edu.ifeng.com/news/201001/0105_6978_1498980.shtml

  肖庆兰搜集整理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