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专家告诫:莫让手机色情毒害青少年

14年前 [12-09 19:22 周三]
2009年12月09日 10:44浙江在线

  随着中央电视台和各地媒体关于“手机上网色情信息泛滥”的报道,“手机黄祸”最近在网上网下引发了极大的关注。

  到底该如何遏制“手机黄祸”?怎样才能让青少年在使用手机时尽量避免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都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中学生手机使用率逐年攀高

  这几年用手机上网变得越来越普遍,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最新的数据显示,截止2009年8月底,中国手机上网用户已经达到1.81亿,而这其中10到29岁的手机网民最为集中。

  因为现在每个家庭大多都是一个孩子,多数家长希望能够及时与孩子取得联系,所以中学生当中佩带手机较为普遍。

  同时,教育部门没有“禁止携带手机”,的相关政策和规定出台,学校也没有单方面采取强制政策的依据。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市和湖北、福建等省市的一些学校和老师,目前大多数学校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态度是,既不提倡,也不强制制止。

  北京市翠微中学副校长程智表示,现在不仅仅是大学或者高中,甚至连小学生使用手机情况都比较普遍,强制性措施恐怕孩子不信服。福建省福州三中德育处张主任说,校规中明文规定,学生在校园内不能使用手机,进校后手机必须关机。但这些,并不能减少中学生佩带手机的热情,在城市的中学中,随处可见低头接电话或者发短信的中学生。

  不仅手机携带率高,手机上网也在中学生中间比较普遍,随之带来的大量淫秽色情信息的传播,也给抵御能力较差的青少年带来威胁。

  记者近日在北京的一些中学采访时发现,有同学利用手机网络登陆qq等聊天工具,有的是利用网络查找资料,但是绝大多数同学表示,很多时候都是在不知情的情况,遭遇到不健康的网络内容。

  手机黄祸家长担忧

  11月14日,央视《焦点访谈》报道了通过手机上网可以浏览到色情网站的情况,一夜之间,家长们开始变得惶恐不安。在“手机黄祸”被媒体大肆报道前,大部分家长对“手机上的不良信息”其实并没有什么概念。

  读者李先生在看到有关电视报道后告诉记者:“看了报道,一问我儿子,才知道他和他的同学们早就移动上网了。我用他的手机按着电视报道里看见的一些关键词搜索了一下,出来的页面上的信息真是挺吓人的。”

  北京十七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告诉记者,中学生拥有手机多是为了联系方便,可一旦回到宿舍,学生可以通过手机浏览各种网页,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正是心理和生理发展的特殊阶段,很容易受到不良网站的影响。”不少老师和家长对潜伏在手机中的“黄色炸弹”忧心忡忡。

  正值青春期的青少年遇到这些不良的网络内容,往往怀着一种好奇的心理,很容易误入歧途,有些同学甚至把浏览过手机色情网站当作一种炫耀的资本。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陆士桢表示,“这个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费了很多劲,搭建起来的这样一个正确的性观念,或者是包括道德观念,都会在网络的黄色的冲击下崩溃,对孩子带来一刹那巨大的影响。因为孩子本身心理生理特征,他容易接受这样一些东西,再加上我们本身的这个性教育还有很多不健全的地方,这样两个因素凑在一起,危害就非常大。”

  手机黄祸 谁负责任

  “手机黄祸”的消息爆出后,公众把大多数的指责指向了移动通讯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有关部门也迅速公布了手机网络色情信息的举报方式。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手机,父母是没法监管的,老师也是没法控制的,是最便捷、最隐蔽、最无法控制的一种方式。这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利益链条。这些网络运营商、这些内容提供商、这些监管部门,这些人,你回家看看你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拿手机大量地下载色情信息,晚上躲在被窝里看色情信息。你作为父母,于心何忍,良心何在?”

  央视《焦点访谈》称,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已经部署采取相关措施,加强对中国移动 、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电信业务经营者开办手机网站业务的管理。

  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的责任当然不容回避,但是电子科技的发展远远快于有关部门的监管措施出台也是事实。

  之前手机黄祸的大规模泛滥,也是钻了某些政策法规的空当。

  应对手机黄祸,必将是一个信息手段需要不断更新的“持久战”,针对科技发展带来的某些负面作用,不少关注这一事件的人士都建议:手机黄祸其实已经给我们提了个醒,监管部门在对新型传播方式的管理上,一定要“与时俱进”。

  手机黄祸 怎样监管

  近几年,家用电脑终端上的反黄软件层出不穷,通过电脑上网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监控过滤手段。记者在电脑上输出一些与色情有关的词,打开后发现几乎都有这样一行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部分搜索结果未予显示”。

  但是同样的词在手机网络上用谷歌、宜搜、宜查、百度等进行搜索,无一例外,都可以看到淫秽色情网页。无法在互联网上明目张胆传播的色情网站,却借着手机上网这个壳再度重燃。

  那该如何尽量减轻手机上的不良信息对于青少年的影响呢?网络上有不少人建议,既然传统网络能通过“绿坝”软件监管青少年的上网内容,希望也能尽快有适合青少年使用的“绿色手机”问世。

  而在目前阶段,家长和老师都应该对孩子如何使用手机上网负起更多的责任,对于孩子的上网内容进行有效地引导和监管,和孩子就这一问题进行主动的沟通,教育孩子如何正确认识手机使用手机。

  青少年对于未知的世界总是充满了好奇心的,再强有力地监管,也很难避免一些“打擦边球”的信息出现,这时候,如何让孩子不受诱惑,或者是如何让孩子能有独立分辨的能力就很重要。总之,降低手机黄祸的危害,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评论

  莫让手机色情毒害青少年

  未名

  互联网的好处不言而喻。然而,当开放的网络大潮汹涌而起,免不了泥沙俱下。在这“泥沙”中,最让人纠结的是“色情”二字,唯恐青少年受其毒害。

  可如今,色情已向“不设防”的手机大举进军,首当其冲的是“不设防”的学生群体。据央视近日报道,“网络毒瘤”已经到了严重扩散的地步。

  当“大量色情网站出没手机网络”时,“口袋色情”(手机色情内容服务)已经成了许多学生随时可以浏览、相互传播的东西,不少学生的手机中都存着淫秽图片,有的学生晚上躲在被窝里看这些色情信息,这确实是一件非常令人恐惧的大事情。

  一传十,十传百,同学们还攀比着谁传的“好看”。手机色情内容传播的广泛性,已经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但对家长而言,监管孩子用手机上网的难度要远远超过电脑上网。“毒瘤”如此疯狂扩散,对辨别力和抵御力很弱的青少年来说,身心遭受毒害与摧残的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尽管多个部门一次次出台规定,在全国开展不良网络信息专项整治行动,并曝光了一批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但是手机网络却成了监管盲区。手机用户只要用WAP上网,仍能畅通无阻地进到淫秽色情网站。最可恨的是一些色情网站的开办者将“垃圾网址”群发给手机用户,让人防不胜防。看来,从整个社会层面上,目前好像仍没有对手机媒体行业形成强有力的制度性监管。

  “口袋色情”传播乱象触目惊心。为了千千万万无辜的孩子,总该有一种铁腕的力量,去斩断不法网络运营商那根罪恶的利益链,岂容这恶魔如此在手机网络里大行其道!

  不是杞人忧天,如果让“口袋色情”再这样扩散、蔓延下去,而“父母没法监管、没法监护,老师也没法控制”,那肯定会是一场灾难。

  当然,现代信息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网络和手机本身没有罪过。不过,面对新事物的冲击,面对网络进入我们的生活,我们亟须反思,为何这色情总像“毒瘤”一样缠着网络,进而侵入孩子们的手机,难道就没有治理的良方?难道我们整个社会监管和道德体系,真的已经面临这样一种状态?

http://edu.ifeng.com/news/200912/1209_6978_1468104.shtml

肖庆兰搜集整理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