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火贴 教育理念亟待革新

14年前 [11-21 07:49 周六]
2009年11月20日 11:22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11月14日,纪念林砺儒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北师大附中举行。不少与会者在缅怀一代教育大师之时,对于当下的教育现状和环境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现在对于分数的过分看重,在某种程度上压抑了青少年们的创新思维。 (11月17日《中国青年报》报道)

  北京教育学院梅汝莉教授认为,“人在15岁到25岁时,属于潜人才,他们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我们的基础教育要尽量保护杰出人才成长。 ”教育家林砺儒先生的全人格教育理念值得我们今天借鉴,是抵制功利主义对基础教育侵蚀的利器。林砺儒先生是钱学森中学时代的校长,今年是他诞辰120周年。钱老晚年曾经列出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17个人,中学校长林砺儒是其中之一。

  如果我们的现行教育对学生的分数不是那么看重的话,学生可以拿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挖掘感兴趣的东西,比如体育、创造发明、研究性学习。还有“软成长指标”,比如乐观达观、阳光自信的性格、服务于社会公共福利的品质和才能、卓尔不凡的挑战精神等。得到智能、情商、人格以及精神活力等有效发展,成为积极健康的有潜力者,这就是林砺儒谈到的:“中等教育其自身就是目的,决非为将来某种专门之准备。 ”所以,“中等教育的任务就是引导少年人格之放射线到各方面去。例如文学的陶冶,并非要把少年立刻造成一位名家,也不是准备将来卖文讨饭,乃是要引导他的人格的活力往文学方面去。科学的陶冶也不是要养成科学家或准备做农工,乃是要引导他的人格的活力往科学方面去。艺术的陶冶也是一样的理由。 ”

  可在应试教育“指挥棒”挥舞下,更多教育从业者成了“教书匠”,升学率造就出了“机械化老师”,模式答案培养出了“流水线思维”,择校费培养出了“校长企业家”。当今教育评价制度太需要制度突围,需要革故鼎新的勇气和胆略,这几乎是社会共识和改革方向。令人可喜的是,前不久,北京大学真正迈出关键性一步,实行了“全国39所中学推荐制”,虽然这一举措受到了一些质疑和批评,但也有更多的人期待这一次的改革能够成功。

  中学是沃土,而不是让人立刻成才的魔术箱!整个社会文化改善了,人们不再“以分数论英雄”,保护培养青少年的创新力,让新型教育理念得到发自内心的落实。(雷泓霈)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