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热评:今天仍需提倡“生活教育”

14年前 [10-21 09:51 周三]
2009年10月21日 09:49 来源:光明日报

  前些天参加江苏省江阴教育与人才高峰论坛,深感应试教育的存在有很多复杂的原因。其中之一,是由于传统的教育文化、教育哲学没有真正更新和转换。考试至上、智育至上的应试教育,其理论基础是学科中心、知识本位的。而按照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现代教育应当是“学生中心”的,是生活本位和能力本位的,学校应当围绕青少年成长的实际需要——而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组织教学。

  “生活教育”理论是由陶行知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它脱胎自杜威“儿童中心”的教育哲学,却是在解决中国现实的教育问题中形成的。陶行知将生活教育定义为“来自生活的教育,依据生活而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生活教育要应对的基本问题,就是重建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改变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书本与实践相脱离的弊端,“把教育变成生活,把生活变成教育”,从而改变科举教育死读书、读死书的传统,以及“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传统,实行“为生活作准备”的教育。

  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原则,“生活即教育”,即教育内容当随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社会即学校”,即教育体制必须涵盖全社会,改学校单一结构为社会多元结构,从而把学校变成社会,把社会变成学校。“教学做合一”则是生活教育的方法论,主张手脑并用,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生活教育曾得到广泛传播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同。1939年8月,毛泽东在延安地区小学教师暑假训练班结业典礼上所作演讲,就明确肯定了生活教育:“在抗战教育中,知行合一是一件大事。陶行知主张知行合一,提倡生活教育,把教的、学的、做的统一起来,这在马克思主义来说,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现在我们的教科书中还缺少一部分,就是生活教育。”

      因而,“生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哲学,不仅对克服应试教育弊端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而且是一种能够统辖各种教育基本问题的顶层理论,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现代教育文化,至今仍有很强的生命力。近年来,在我国农村和城市教育改革的实践中,已经出现了不少实践生活教育的成功经验。          (杨东平)

      http://www.chinanews.com.cn/edu/edu-rwsy/news/2009/10-21/1922064.shtml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