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英专家:遏制儿童犯罪要从“早期”开始 倡导家庭保姆制

14年前 [10-11 15:21 周日]
2009年10月10日 14:33 来源:新民晚报 

  天真活泼的孩童竟沦为无恶不作的罪犯,这个问题困惑着英国儿童福利和教育界人士。由于司法体系无法对这些孩子实施惩罚,一些政治家和社会工作者尝试开出药方:通过救助“问题家庭”,从娘胎开始遏制儿童犯罪现象。

  天生“孽种”

  今年9月初,英国中北部自治市唐卡斯特的一起案件审判震动全国

  法庭上,被告对抢劫、性虐待和故意伤害等罪行供认不讳。被告原本还可能面临蓄意谋杀的指控,但最终为避免案件受害者——一个9岁男孩和一个11岁男孩——在法庭上再次与罪犯面对面,检控方放弃了这项指控。

  让两个孩子如此恐惧的被告,竟然也是两个孩子,一对年仅10岁和11岁的兄弟。

  早在“犯事”前,这对兄弟在其居住地唐卡斯特市北部一个社区就已臭名昭著,邻居用“孽种”来形容他们。希拉·布雷说:“他们为所欲为,他们的母亲根本管不了他们,她的管教方式也只是咒骂,或者干脆视若无睹。”

  4年来,社区居民饱受这对小恶棍的滋扰。他们打碎邻居家的玻璃窗,砸鸡蛋,搞坏汽车,辱骂他人。今年3月,兄弟俩被送到附近埃德尔灵顿村一家儿童教养院。在那里,他俩变本加厉,不到一个月就犯了事,对两个男孩拳打脚踢、实施虐待及性侵犯,差点让他们送了命。

  英国去年一项调查发现,在唐卡斯特市社会服务部门登记备案的“问题儿童”或“问题家庭”儿童人数几近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2004年以来,这些儿童中已有7人丧生。

  埃德尔灵顿村暴力事件中的这对“小恶霸”是当局“监控不力”的例子。他们出生在单亲家庭,另有5个兄弟姐妹,母亲有吸毒和酗酒史。一家8口和母亲的情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兄弟俩被学校开除后,转到当地一个专门收养“问题儿童”的特殊教育学校就读。

  当地人常常看见兄弟俩在垃圾堆中翻找食物,社工和警察常接到报告他俩状况的电话。但兄弟俩的状况一直没有得到改善,最终导致他们在歧途越走越远,酿下恶果。

  专家认为,唐卡斯特市政当局的“无能”表现,源于社会服务部门习惯于事发后收拾残局,而不是防患于未然,从根本上扼制儿童犯罪、保护儿童安全。

   始于娘胎?

  一些政界和儿童教育界人士认为,长远的解决方案是建立一套早期干预体制:在孩子未出娘胎之前,政府就应对那些“问题妈妈”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辅导,使孩子们出生后有个相对健全的家庭教育环境,减少他们步入歧途的几率。

  研究表明,人类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是在子宫内和出生后头三年。如果外部环境导致孕妇精神压力过大,在大脑内控制情绪反应的部位产生紊乱现象,可能使孩子产生机能障碍,不擅与他人交流,难以理解他人情感。

  成年人对待儿童的方式也会对儿童大脑发育产生重要影响。对儿童反社会行为有长期研究的伦敦大学学院心理学家维丁说:“粗暴和忽视的态度可能导致孩子大脑内解读他人情绪的神经系统发生紊乱。”

  早期预防

  鉴于上述理论,一些政界人士呼吁推行旨在防范儿童犯罪的早期预防机制。

  伊恩·邓肯·史密斯是英国前保守党领袖,现任智库“社会公义中心”负责人。他认为恶劣的家庭环境会导致孩子陷入实施暴力的恶性循环,因为他们会认为“如果不想挨打,自己就得先成为施暴者”。

  “我们必须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加以干预,等孩子长到十一二岁时(再介入),那就太迟了。”他说。

  他主张在全国实行“家庭保姆制”。按照计划,政府指派“家庭保姆”,每周定期拜访孕期超过16周的初孕女性,为这些缺乏经验的母亲提供医疗卫生、育婴乃至产后如何恢复工作或重回校园等帮助。服务将一直持续到孩子满一周岁。

  全英如今有30个地区正试行这一项目。美国早在30年前就开始推行类似项目,效果显著。孕妇健康状况普遍提高,儿童受伤率下降,虐待儿童事件也大大减少。

  美国一项研究表明,纳税人花在早期预防机制上的钱,远比囚禁一个刑事罪犯少得多。后者可能比前者高出16倍。                (沈敏)

         http://www.chinanews.com.cn/edu/edu-tszs/news/2009/10-10/1903203.shtml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