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卢勤:家庭教育的五大冲突

14年前 [05-18 23:54 周二]

卢勤:家庭教育的五大冲突

 

转自: 牵手 ]
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
过度的保护,带来孩子的无能;
过分的溺爱,带来孩子的无情;
过多的干涉,带来孩子的无奈;
过多的指责,带来孩子的无措。
(一)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
儿子上大学时,我曾请教过全国著名大学的一位女教授:儿子应该报考哪所大学?这位老教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期望值不要太高,太高了就会失望。她说,偏远地区有一个女孩子,学习特别好,人称三脑袋,物理、数学、化学都能考满分。高考时,父母让她考我所在的这所全国重点大学,她不想考,可父母逼她报考,说是让她为祖宗增光;老师也劝她报考,说是为学校增光。她违心地上了我们学校,情绪一直不稳定,妈妈在校园里陪了她很久。妈妈回去后,学校进行了三次考试,她的成绩都名列中下。过去,她一直是当地的状元,这样的结果给她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入学仅三个月,她便跳楼自杀了。她的母亲到学校来她,欲哭无泪,一声接一声地喊:是我害了我的女儿!是我害了我的孩子!我当初为什么要逼她?!
教授讲这番话时,情绪很激动:为了进军清华、北大 …… 牺牲了多少孩子?你不是知心姐姐吗,请你转告那些对孩子期望过高的父母,心理素质不好的孩子,最好不要上重点大学。
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每个人都会有许多事不能如愿以偿。心理素质好的豁达开朗,沉着应对,于是成功了;心理素质差,烦恼缠绕,难以自拔,于是倒下了。就像一个木桶,它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智商),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情商)。进入重点大学的学生却要面临同样的考验,从高考状元到成绩平平,从备受关注到默默无闻,心理落差之大,是一般人难以承受的。一些在重压下长大的孩子,虽然上了大学,但内心世界仍然被自卑感笼罩着,不能自拔。
是知心姐姐吗?我现在是全校最自卑的人了。我想和你谈谈 ……” 一位靠自学考上北京一所高校的女孩给我打来电话,电话里,她一边哭一边诉说,整整讲了一个小时!这个女孩学习成绩优秀,在班里排名第六,她为什么还那么自卑呢?我是在父母的打骂中长大的。我成绩下降时,父亲就让我脱掉裤子,用皮带的铁头抽我,直到流血。他不许我哭,我只好忍着。我心里充满了恨!最恐怖的一次,母亲捂着我的嘴,让父亲打我的身子 ……”后来,我考进了北京的这所大学 …… 可我不适应,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 …… 我不能体会别人的感觉,心里一片灰暗。我上大学后,亲朋好友提起我,母亲很骄傲。我打电话告诉他们,我很压抑。母亲让我把过去的事忘掉,可是过去的经历像大石头一样压得我喘不过气,在别人面前,我常常有羞耻感。我心理很脆弱,一个人常用小刀割手腕 ……” 听到这里,我的心在滴血。
快毕业了,你在想什么? ”“ 我想摆脱心理障碍。 ”“ 你想改变自己吗? ”“ 想。可我不知道怎样改变自己。当我知道她是学幼教的,便鼓励她:我不知道怎么称呼你,我叫你小草吧!小草,度过严寒的人最知太阳的温暖,走过沙漠的人更知水的甘甜。我相信如果你做了老师,一定会爱孩子,尊重孩子;知心姐姐希望你能做一个阳光老师,努力把心中的乌云驱散。 ”“ 谢谢你,知心姐姐,我一定努力!我心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舒服!
冷静地想一想,有这样遭遇的孩子远远不止这一个小草。每当接到这样的电话,我的心情都特别沉重。我真的想对他们的父母说:你们到底想要什么?是要分数,还是要孩子?是要成绩,还是要成长?你们的心中只有大学,孩子考上了,你们满意了,可你们知道吗?你们给孩子童年带来的伤害,至今还深深地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你们辛辛苦苦把孩子养大,日夜操劳挣钱供孩子上学,究竟为什么?不要以爸爸妈妈都是为你好为理由去逼孩子。逼子成龙,龙就会变成虫。
(二)过度的保护,带来孩子的无能
一位初三的学生给知心姐姐写来一封信,信中说:妈妈,您为了让我一心一意地学习,平时什么活都不让我干。每到节假日,我总想帮您做点家务活儿,但您却说:不用你干,你只要努力认真学习,就算帮了妈妈的忙了。一个星期天,您从街上买菜回来,我高兴地想帮您择菜,您却说:你放下吧!下星期测验多考几分就行了。
我心里明白,您这是责怪我单元考试名次没有排在前面。我扔下菜,跑回自己的房里伤心地哭了。妈妈,您对女儿学习生活的关心照顾是无微不至的,然而,您知道吗?您的女儿多么想求得您对女儿的理解,多么希望您不再像保姆似的关照我,代替我,而是像舵手一样用您那丰富的生活经验为我指引航向,让我在大千世界的海洋里搏击、奋斗、成长。这位女孩的肺腑之言,说出了许许多多孩子的心里话。父母对孩子过度的保护正困扰着孩子们。河北某县一所小学举行奔向新世纪象征性长跑,跟着跑的、在路边围观的家长比学生还多。他们不时冲自己的孩子大喊大叫:别跑,慢慢走好! ”“ 吃得消吗?吃不消趁早退出来! ”“ 别逞强了,走不动爸爸开车捎你!从小学生队伍中,传出这样的回答:谁让你送,快回去! ”“ 烦不烦!都被人家笑死了!下来他们对记者说:这样的爱我们真受不了!
   “
受不了的爱天天在发生。一次,我们带城市孩子去河南信阳鸡公山中国少年儿童手拉手营地参加我爱大自然夏令营。一位记者妈妈担心四年级的儿子自己洗澡洗不干净,竟冲到男生洗澡的帐篷想为儿子搓澡。正在洗澡的男生个个像惊弓之鸟,吓得躲了起来。记者儿子大声喊着:你给我出去,你讨厌!记者妈妈很纳闷,在家不都是我给你洗澡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她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令儿子在小男子汉面前多没面子。
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敬一丹的女儿也参加了夏令营,但她住在营区里,没和妈妈在一起。一天,敬一丹去营区看女儿。她回来对我说:我遭到了严厉的拒绝!我女儿说,你怎么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闯进我们的驻地!不管我们作父母的多么想保护孩子,他们一旦融入集体生活,就有一种强烈的独立意识,他们会把这种过分的关心看成是很没面子的事。现在我们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恨不得天天呆在孩子身边,可是意想不到的伤害天天都在发生!给我们敲响警钟:过度保护下的孩子,更易受到伤害。真正关心孩子的父母,放手让孩子出去经风雨、见世面。
女孩的安全最令父母操心,要教她自护的知识和本事。对儿童期的女孩,要告诉她八个不要 1. 不要贪小便宜,不要随便接受别人的东西; 2. 不要跟陌生人走,自己的下身和乳房是不准异性触摸的; 3. 不要把家里的钥匙挂在脖子上,要把钥匙藏好,不让别人看到; 4. 放学回家不要走偏僻的地方,最好结伴而行; 5. 路上发生任何事情(如受到威胁、侵害 …… )都要告诉父母,不要瞒着; 6. 独自一人在家里要锁好门,有陌生人叫门不要开; 7. 遇到坏人拦截要大声喊救命,不要怕; 8. 有人在半路追你,你要往人多的地方跑,不要慌。对青春期的女孩,要教她四个学会 1. 学会防卫。防备他人对你身体的侵害; 2. 学会拒绝。对不良的性诱惑,你需要理智地拒绝; 3. 学会辨别。对不良的性误导,你需要懂得辨别; 4. 学会抑制。对自我的性冲动,你需要抑制。人对自己的性行为是要负责任的,要受道德与法律约束的。网上的甜言蜜语不可信,不要浪费自己的感情。那么,父母该如何关心男孩呢?父母最担心的是,自家的孩子放学路上被大男孩抢劫财物。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男孩穿着妈妈从美国买的价值一千多元的名牌运动鞋上学,一出门,就被大男孩截住了:把鞋脱下来让我穿两天!小男孩吭也不敢吭一声,把新鞋脱了下来。在这里,我想提醒爸爸妈妈们,尤其是那些经济状况比较宽裕家庭的父母,不要让孩子在经济方面产生比别人优越的心理,更不要让孩子在金钱方面有优越感,因为这对孩子并不是好事。让你的孩子 得普通一点儿、平凡一点儿,并不是虐待孩子,而是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生活空间。
(三)过分的溺爱,带来孩子的无情
许多父母、老师打来电话或登门面谈,哭诉孩子的无情。一位妈妈说,平时我对儿子关心得无微不至,可儿子对我却非常冷淡。我过生日那天,朋友往家里打电话。恰巧我不在家,儿子接的电话,朋友告诉他:今天是你妈妈的生日。儿子冷冷地说:我妈过生日关我屁事!听了这话,我的心都伤透了,每次他过生日,我给他买这买那,他怎么都忘了?
一位下岗女工,知道孩子喜欢吃虾,一次咬咬牙从菜市场买来虾,做好后端上桌,看着孩子津津有味地吃着,自己舍不得动一筷子。眼看孩子已吃完饭,妈妈忍不住想去尝一下剩下的虾 ——“ 别动! 13 岁的孩子说,那是我的 ?
一位家境富裕的母亲,见女儿花钱大手大脚,就对女儿说:你不用着急花钱,爸爸和妈妈这些钱,以后还不都是你的?谁知女儿听了把眼睛瞪得圆圆的,厉声对妈妈说:我告诉你,从明天开始,你要省着花钱,这些钱都是我的了!一个贫困大学生回家找父母要零花钱,父母说:咱家哪有富余的钱,你上学的钱还是和别人借的。孩子不领情地说:你没钱干吗要生我!广州有一位母亲,为了儿子,为了丈夫,放弃自己不错的工作,整天在家相夫教子,风里来雨里去,骑车送儿子上学,打零工换钱供丈夫攻读学位。丈夫毕业后,功成名就有了钱,抛弃了妻子,还带走了她的儿子。儿子成了大款的儿子,上了贵族学校。妈妈想儿子,特意买了一件新衣服,到学校去看儿子,儿子却嫌弃母亲穿得太给他丢脸,告诉同学这是他的老乡。后来,竟提出了一个无情的要求:让母亲做他的地下妈妈,否则就不认她这个妈!母亲哭诉无门,痛不欲生。她不明白,为什么天下会有这样无情无义的孩子,自己究竟犯了什么错,受到这样的惩罚?怎么十几年的爱得到的却是冷酷无情的回报?是孩子生下来就不会爱别人吗?不,那么爱丢失症的根源在哪里?是父母的极度关爱过分溺爱无限纵容滋长了孩子的自私,使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
有人曾经做过一个试验:把一只青蛙放到热水里,它会马上本能地跳出来逃跑;可是把一只青蛙放在冷水杯里,在水杯下放上酒精炉,点燃后慢慢加热,青蛙在杯中呆得很舒服,慢慢习惯了这样的温度,最后被活活煮死,却还不知道是怎么死的。这其中的道理正如专家所说:深度的爱比极大的恨对个性造就的扭曲更大,因为前者很难被溺爱的对象反抗,而这恰恰是中国独生子女家庭的普遍特点。
(四)过多的干涉,带来孩子的无奈
一位母亲对我说:儿子上初中了,一放学,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出来。妈妈刚走进去,孩子两眼瞪着妈妈说:你给我出去!你不出去,我就出去!这位母亲怎么也不理解,自己从小带大的孩子怎么变得这样陌生?一位市妇联主席对我说:我的儿子本来挺乖的,不知为什么一上初中,每天回到家,径直钻进自己的小屋,门口还挂块小牌:请勿打扰,谢谢合作!我很生气,我那么关心他,他竟然把我拒之门外。我对她说:你是不是干涉过多了?她承认,孩子一离开她的视线,她就很不放心。这种现象极为普遍。父母与孩子交流方面的冲突日渐突出。
随着孩子的长大,成人对孩子的担心,慢慢转变为不放心和不信任。于是一些父母偷听电话、偷看日记,甚至用雇私人侦探跟踪的办法干涉孩子的生活,孩子们对此很有意见。一次,我去西安市永宁小学与孩子谈心。一个四年级的男孩问我:妈妈偷看我的日记对不对?我问他:你怎么知道妈妈偷看你的日记了?男孩说:我就知道妈妈老偷看我的日记,可我一直没有证据。接着他讲了这样一件事情:一天,他写了一篇日记:妈妈,今天早上我看到您有白头发了,您这是为我累的呀!妈妈,您一定要爱护自己呀!为了表达我对您的爱,我把您的白头发珍藏在日记本里。当天晚上,妈妈又去偷看儿子的日记,非常感动。看到最后一句我把您的白头发珍藏在日记本里,她找了半天没看到白头发,以为是自己弄丢了,就从头上拔了一根白发,夹在儿子的日记本里。
第二天,儿子打开日记本,看到了白头发,就对妈妈说:妈,您又偷看我的日记了!妈妈说:我没看,那根白头发不是好好的在里面夹着吗?儿子笑了:您的狐狸尾巴露出来了吧?我根本就没搁白头发,那根白发是您搁的。
我听了他的故事,觉得这男孩子很可爱,他的妈妈更可爱。但是,这些可爱的妈妈一旦是中学生的妈妈,就变成了可恨的妈妈了。
我认识一位父亲,他处理儿子的异性交往问题就非常智慧。这位父亲是河南某县教育局长,儿子是中学生。有一天,儿子跟父亲说,爸,本人看上一个女生,漂亮、智慧、好,我能跟她结婚吗?
父亲说:好啊,你能看上她,她看上你了吗?儿子自豪地说:她也看上我了。 ”“ 那很好,你能被一个女生看中,说明你很了不起;你能看中一个女生,说明你的眼界开阔了,如果你将来想在县里发展,你就跟她继续交往下去;如果你想在市里发展,你将来就应该在市里去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你想到省里发展,你应该到省里解决问题;如果你想到北京发展,你应该到北京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你想在世界发展,你应该出国解决这个问题。儿子听了说:那我就等等再说吧。这位聪明的父亲用幽默的方式,给儿子一个重要的人生忠告。
(五)               过多的指责,带来孩子的无措
在一次问卷调查中有这样一道题:孩子犯错误时,您对孩子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接受调查问卷的 53 %的父母回答是:你看某某多好,你有他(她)一半,我就知足了。 ”“ 你怎么搞的,又闯祸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有些父母不能正确评价孩子,关键是评价标准有问题。他们常常觉得别人的孩子是天才,自己的孩子是蠢材;别人的孩子是金子,自己的孩子是沙子。认为提醒孩子看到别人的成绩,能激发孩子的上进心,结果却事与愿违。
 有个小男孩曾经委屈地对我说:我从来没当过干部,做梦都想当,好不容易捞个队长当,乐得屁颠儿屁颠儿的。回家跟我妈说:妈!我当上小队长了!我妈不但没夸我,反而把嘴一撇,说:小队长有什么好吹的?这是中国最小的官儿了!我小时候当的是大队长!可我妈不知道,我哪赶得上她呀,我能当上小队长有多不容易呀!我跟老师说了很多好话,作了很多保证,老师才让我当这个小队长,还是个副的,老师说,随时准备撤下去!本来想给我妈一个惊喜,没想到,我妈还是瞧不上我!一个刚上任的中队长对我说:我当上中队长,心里特高兴,回家跟妈妈一说,我妈当时就问:大队委的候选人有你吗?您说,我妈多不知足!你们看,这些妈妈真是太难为孩子了。爸爸妈妈的标杆永远超越孩子的水平,这就是今天孩子的悲哀呀!他们的孩子永远不会有成就感。如果按照这种观点设想,学校里成功的学生只有两名:一个是大队主席,一个是学习尖子。其实,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没有必要总去和别人的孩子比。任何比较都是有害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在他实际的基础上发展,而不是做别的孩子的复制品。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永远不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只要你的孩子今天比昨天有进步,你就应该祝贺他、肯定他、鼓励他。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