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培养婴幼儿专注的习惯

15年前 [01-17 01:02 周六]

 

      培养婴幼儿专注的习惯

         是当前家庭教育的一大要点

各位家长:上午好,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中国3亿在校的中小学生中,有5千万差生。什么是差生,即是有一门以上功课不及格的学生。从比例上看,也就是每6个孩子中就有一个一门以上的人功课不及格。

  针对我国独生子国策的现状,5千万个学生的背后,就是5千万个家庭。孩子成了“差生”,总是使家长着急、心焦的事情。尤其在当前,学习竞争那么激烈的形势下。那么5千万个差生,即意味着有5千万个家庭的家长心焦。而每个家庭又都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六个大人,于是这5千万个孩子,就使3亿家长陷入心焦。如果再加上孩子本人,就影响了3亿5千万人的心情。换个角度看,全国就有1 / 4 的人陷入这种焦虑中。

  这绝不是小事。但是什么原因,出现了这种过去从未出现过的比例呢?

  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1、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期望值过高,给孩子加了过多的训练任务,致使孩子因负担过重而厌学;又因厌学,上课不愿意听讲,成绩下降;

    2、因为成绩不好,自卑心理日益严重,便破罐子破摔,致使成绩更为下降;

    3、孩子在溺爱环境中长大,意志力薄弱,吃不了学习的苦,成绩不佳;

    4、动漫、电视、网络等传媒的影响过大,使孩子情绪浮躁、涣散,精神难以集中在学习上;

    5、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当孩子成绩下降时,不是讽刺挖苦,便是打骂,使孩子对学习更加厌恶;

    6、学校班级人数过多,老师难以采用“启发式”教学,对学生的引导和关注不够,致使注意力逐渐涣散,学习成绩下降;

    7、注意品质低下,不能专注于学习。

   而在这些原因中,如果家长们能够认识到注意力对孩子一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影响,能够从小就注重培养孩子专注的品质,或者尽快地纠正孩子注意力涣散的不良习惯,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有着很大补益的。尤其是近年来,高考压力如此之大的形势下,培养孩子有良好的注意品质,将对他的一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哪些是孩子注意力涣散的表现呢?

学前的幼儿:

    1、玩玩具和看书不能持续较长时间,即使看到新玩具或新书,也不能坚持下去;

    2、在游戏时,有什么声响就立刻分散注意;

    3、做游戏时,很快就说“不玩了”;

    4、躲避那些需要持续用脑的游戏;

    5、对孩子说话时,他经常听不见,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

    6、经常丢失东西,甚至孩子自己喜爱的东西。

小学生:

    1、上课10分钟后,就开始动、说话;

    2、不知上课讲的是什么,不知留的作业是什么;

    3、上课走神,听不到老师的讲课;

    4、作业中掉字、错字、错符号,抄错得数。

    5、容易因外界刺激而分心,做作业时,一有声响就分心;

    6、做作业时,不能集中力量做完,三心二意,作业效率极低;

    7、做作业时,没有家长陪就做不完;

    8、特别不愿意做那些需要持续用脑的功课或训练;

    9、读书时,错字、丢字很多;

    10、考试中,看错题,丢题;

    11、经常弄丢东西,例如玩具,铅笔,书本或其它学习用具;

    12、经常忘事,如上学校时丢三落四,忘记老师安排和分配的任务;

    13、游戏,做事、学习时不注意细节,常犯粗心大意的错误;

    14、很难组织好分配给他的任务或活动,如做值日。

    15、在完成任务或做功课时常常虎头蛇尾,不能按要求将事情做到底;

    16、对孩子讲话时听不见。

   

  可能有一些家长对注意力还没有足够的了解,还不知道注意力对学习、工作的重要作用。

  注意力是决定我们生存质量的宝贵的心理品质。

  注意力的定义:将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一定对象的能力,是学习知识的门户。注意力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习成绩的优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把注意力比喻为“一扇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如果这扇门半开半闭或者没有开启,外界的东西也就只能够进来一部分,甚至一点都没有进来。这样就一定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

  这里特别要提醒的是,注意是人在认识事物过程中“意识”的指向和集中。一切认识过程如果没有意识的参加,就会变成“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所谓“心不在焉”。如果一个孩子在课堂上虽然听着老师讲的话,但他的心却想着昨天看的电视剧的内容,也就是意识并没有参与老师讲课内容的互动,所以结果并不知道老师讲的是什么内容。所以意识的参与与否是极为重要的。也像一些打麻将的人,如果你的思维没有跟上牌局的变化,思想走神,你肯定赢不了,是一个道理。

    现在提倡的互动式教学或者探究式教学,其目的就是通过对话和提出问题让孩子一起探讨、一起思考,把孩子的意识引导到与老师讲课的内容上,共同参与,就会受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注意是一切认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条件和基础。

  所以,注意力集中是一种宝贵的心理品质,是进行智力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不论是在学习或是工作中,乃至在生活当中,注意力的好坏都直接影响着结果。浏览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传记,他们都具有持续的注意力和坚强的意志力。

 

  那么有哪些因素影响注意力的发展呢?

影响注意力发展的因素

  先天的影响因素有神经系统的类型、气质类型因素、激素水平的高低。后天的影响包括个性因素、感觉统合是否协调、参与活动的动机、是否有兴趣、情绪好坏,甚至饮食、睡眠都会对注意力有所影响。而影响特别大的是意志力的强弱。

 

  在家庭教育中,哪些原因造成了“注意力不集中”?这是我们应该特别注意的。

在家庭教育中,主要有三方面普遍不为大家所知的问题:

    1.忽视“净心”的训练。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到念书的时候,能够安安静静地坐在教室里听讲,但一般家长都以为孩子到了上学的时候,自然就会乖乖地坐在教里上课。实际上,这种能够坐下来的习惯是必须从小培养的,如果我们能够把孩子培养出“能动能静”的习惯,该玩的时候,尽情地玩;该学习的时候,就能够立刻安静下来,进入学习状态。这样到孩子上学时,就很轻松了。

  但是一般家长没有要训练孩子“净心、专注”的意识,反而是尽力带孩子参加各种“快乐”的活动,以为那样可以使孩子感到高兴,他就是幸福的。如从小就抱孩子到街上玩,看汽车、看人;带着孩子串门;再大些,带孩子去“卡拉OK”、去“蹦迪”……总之是经常性地使孩子处于很兴奋的精神状态中。这种做法确实让孩子认识了世界,开阔了眼界,但这些活动应当有限制,太多了、太频繁了,孩子的心就会“野”,精神总是躁动的。如果这种生活状态,使孩子形成了习惯,只要一睡醒,他就想着出去玩。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习惯就越是根深蒂固,到上学时再纠正就会感到非常困难了。

  还有的人,家里总是宾客盈门、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吃饭、唱歌、打麻将,孩子从小就在这种氛围内生活,自然就会养成爱热闹的习惯、浮躁的心态。

还有的家长,当孩子做作业时,自己在看电视或者打麻将,但是却让孩子在一旁安安静静地做功课。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不可能静下心来全神贯注地做作业,逐渐也就形成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坏毛病。

    还有的家长本身就属于浮躁的性格,一回家就大呼大叫,动不动就着急、喊叫,脾气暴躁、没有耐心。家长的这种身教,也会逐渐感染给孩子。

    2.看电视时间过多。

  很多家长为了自己能够做些事,就把孩子往电视机前一放,孩子的注意力被电视吸引走了,家长则皆大欢喜。所以电视机有“电视保姆”之称。电视看多了,除了大家已经知道的射线对身体有影响,还会使视力下降外,它最坏的影响或者说“罪行”是“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的杀手”、“”。

论据是什么?

    1)、电视屏幕中都是有声有色、色彩缤纷、生动活泼的场景,看惯了这种场景的孩子心不能沉静,是很浮躁的。他们一旦到了学校,根本无法适应比较枯燥的课堂教学,因为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讲课为主,根本不可能与电视屏幕有声有色、色彩缤纷、生动活泼的场景相媲美,于是习惯于并喜爱电视的孩子,就很难集中注意力听讲。

  近两年来,充斥市场的日本动漫片“奥特曼”,就把我们的孩子搞得神魂颠倒,整日都是打来打去,根本坐不下来,就连参加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也收效甚微,搞得家长焦头烂额。这就是很生动而现实的例子。

    2)、美国的科学家在试验研究中发现,1—3岁幼儿每天看电视2小时,脑功能即可受到直接伤害。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因为电视过度刺激了正在发育的大脑,从而永久性地重新布局了大脑。研究表明,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危险度与他看电视的时间成正比。每天多看一小时的电视,孩子到7岁时,出现注意力问题的危险度就增加10%。此阶段看电视越多,到了上学的年纪,注意力无法集中的危险性和发生多动症的可能性就越大。

    3)、看电视是一种被动行为,没有对答等互动过程。看电视的经历越长,越容易形成被动学习的习惯。而被动学习不能调动主观学习的积极性,只是被动地听别人讲,不能把自己的思维和讲授内容密切结合起来,有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而且,被动学习的习惯会影响创造力的开发,因为不习惯去主动思考,于未来的学习是不利的,很难有所发现和发明。

  此外,婴幼儿若从刚出生到两岁,每天看5、6小时电视,很易形成“印刻效应”,即认为电视机就是母亲。因为在形成印刻的关键时期,孩子接触多的是电视机。就象科学家在小鸡的印刻时期,用成人代替母鸡,结果小鸡就跟着成人跑,而不是跟着母鸡跑一个道理。日本率先发现了这个现象,而要纠正这种现象要费很长时间来进行。所以越小的孩子越不要让电视机充当“保姆”角色。美国儿科学会就号召两岁以内的幼儿不要看电视。

  还没有学会说话的幼儿看多了电视,语言功能的发展容易迟滞。因为看电视没有说话的机会。年龄越小影响越大。

  还有,就是容易形成肥胖。经过统计,看电视使儿童超重者从1964年的5%增至于今天的15%。另外,几十年后出现白血病的几率也会增大。

  美国规定:两周岁以内的婴儿不要看电视;不要将看电视作为奖惩手段,以免增加电视在孩子心目中的价值;将孩子看电视的时间限制在每天1—2小时内,并作为家规;别让孩子在吃饭时看电视;根据节目单选择电视,一旦结束,即关闭电视;不要让孩子看暴力和性的卡通片、电视剧或新闻;父母也要限制自己看电视的时间,至少一周中有一天为“无电视日”。去年和今年还在全美搞了一次“无电视周”,反响很好。

    3.忽视运动的训练。

  家长很难把运动和注意力联系起来,反而容易产生运动过多会使孩子“心野”,不易集中注意力。其实这是两码事。

  运动分大运动和小运动,即体育运动和精细动作训练。家长如果从小重视孩子爬、走、跑、跳等大运动的话,就可以使孩子的感觉统合协调,平衡能力提高。也就是通过运动,训练了大脑对各个运动器官的指挥能力和控制能力,使它们能够协调合作,并提高耐久力和持久性。因为每个人的动作都是通过大脑的神经系统指挥骨骼、肌肉如何配合,才能协调工作的。如果一个孩子缺乏这样的训练,那么他的感觉统合能力就很差,他的脑神经系统指挥全身的骨骼、肌肉的能力就差。

  见到过不少的孩子,年龄都十几岁了,但是,做什么事情都是笨手笨脚。让他去拿一个杯子,他会把杯子旁边的某个东西碰翻;走路会撞到实在不该撞到的东西上。好象眼睛都没长似的。这些表现都是典型的感觉统合失调,说明这个孩子神经系统的指挥能力极差,就连物距和空间感都很差。

  这样的孩子在课堂上就很容易产生疲劳,很容易因为疲劳而影响听课效率,也即注意力难以集中。为什么?就是因为他的脑神经对于骨骼和肌肉的指挥能力和控制能力差。

  当我们坐在教室的椅子上听课时,臀部坐在椅子上,背部要靠在椅子背上。时间一长,就会感觉疲劳。对于感觉统合能力强的人,可以控制自己背部的肌肉和大腿骨骼,不感觉疲劳;但是,感觉统合能力差的人就会因为控制不了肌肉和骨骼,很快觉得疲劳。于是,他只能扭来扭去,改变姿势,以便减小疲劳。这样一来,他的注意力就不可避免地转移到运动上。所以上课坐不住的孩子有很多是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

  同样,从小重视训练孩子做精细动作的,象搭积木、穿珠子、折纸、剪纸等,由于大脑支配精细动作更要很强的能力,并且这样的动作一定要眼手配合,所以注意力必然要集中才可以作好。而且“手是第二大脑”,手训练得越精巧,大脑的控制能力就越强,脑神经和脑细胞就越发达。

  近年来,因为家长过多地重视了智力开发,忽视体育运动尤其是精细动作的训练,使我们的孩子们的手更加笨,就连生活自理,象洗脸、刷牙等活动都很差。平均身高也在10年间降低了1。5——2厘米。

  所以,家长们千万不可忽视运动的训练,因为这是和注意力密切挂钩的。

  了解了以上的三个不为多人所知的问题以后,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婴幼儿的注意力发展是有阶段性的。

   如果教育方法得当,孩子是可以被培养成为有良好注意品质的。经过“壹嘉伊”培养的孩子,普遍注意力都不错。象三岁的幼儿都可以连续坐上四个钟头;小学生已经养成注意力涣散习惯的,也都能在短时期内被纠正过来。原因就是教育方法得当,并且家长也能够在家里配合的缘故。

  如果一个孩子在上学前,能够培养出较好的专注习惯,那么在上学后,一般是不容易再滑落下去的。因为“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年形成的习惯是很重要的。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婴幼儿是培养良好专注习惯的重要时期,而不是单纯“纠正或者改造注意力不集中”的时期。因为幼儿的年龄尚小,心理发育尚不完全,用强制的方法去纠正是做不到的,只能逐步进行培养。而已经养成注意力涣散的小学生则可以用训练的方法,是含有一些强制成分在内的训练方法去进行纠正,因为他们的心理能力已经可以进行自控力的训练。

 

  下面我就具体讲如何培养幼儿良好注意力的方法。至于小学生应该如何纠正注意力涣散的不良习惯,我编写好的“注意力提升训练”,共四册,可供小学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和初中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家庭教育中,在婴幼儿的各个阶段如何培养良好的注意力

  注意力的培养实际上是个系统工程,是从胎儿期就应该开始的。

   1.胎教时期:

  先从胎教开始讲吧!其实胎教就已经包含了注意力的培养在内了。

  现在的胎教主要是听觉、视觉和触觉的训练。如果准妈妈能够每天定时地听指定的音乐,如睡眠前听抒情优美的音乐,象小夜曲、摇篮曲、梦幻、天鹅等古典音乐,使胎儿在安静的氛围中安然入睡;而在白天听欢快跳跃的音乐,如小步舞曲、圆舞曲等,胎儿就会在欢乐的氛围内兴奋起来。这样胎儿的生物钟就有了规律,他的注意力也会在训练中得到一些加强。如很多在胎儿时期听惯某种乐曲的新生儿,在听到他熟悉的乐曲时,能够安静下来聆听,就是一个明证——婴儿的注意力是可以通过胎教进行初步训练和培养的。另外触觉,也即抚摩胎儿,也是通过准妈妈的肚皮、羊水等对胎儿进行抚摩。而皮肤的接触就是对分布在全身表皮神经的刺激。

  此外,出生前保持胎位正确也会对注意力有所影响,因为胎儿的头部朝下的正确胎位,可以保证胎儿的前庭区处于正确位置,有利于胎儿脑平衡系统的发育,这对于他出生后的感觉统合能力有良好的影响。而且正确的胎位保证顺产的几率大。顺产的胎儿在钻出产道的过程中就进行了生平第一次的运动,也是感觉统合能力的首次训练,同时胎儿的全身皮肤都要和产道密切摩擦接触,这些都是于新生儿极好的锻炼。因此要增强孕期检查,防止胎位不正。并且,在生产过程中,能够自然生产的,尽量不要进行剖腹产。

    2.0—3

  新生儿出生了,三岁前的婴幼儿时期应该怎么对孩子进行注意力的培养呢?这个问题看起来很荒诞,其实不然。

  除了进行婴儿操,抚摩全身外,我们依然要给孩子定时听他已经听惯了的音乐,还要看着他的眼睛对他不断地讲话。当孩子专注地看什么东西时,我们不要去干扰他。

为了训练孩子的平衡能力,七个月内的婴儿可以用较长的绳子把摇篮吊起,大幅度地摆动。也可以做缓慢的倒立转动,,这都有助于平衡感的发展。

  另外,从出生第一天起,就要让他“趴”,每次只要1、2分钟即可。注意的问题是要有人看着他,不要让被褥堵住鼻子,要注意安全。每天进行两三次即可。原理是,趴着的时候,孩子一定要用全身的力量抬头,并往上抬起身体,这些都有利于孩子的颈部和全身各运动器官的协调发展,利于训练感觉统合。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时间要不断延长。经过这样训练的孩子抬头和爬都会比较早,也就是发育比较早,而且感觉统合能力也比没有进行过训练的孩子要好。

  还有,孩子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爬”的训练,因为爬是四脚并用,抬头向前看的运动,特别有利于颈部肌肉和全身的协调发展。日本的专家还认为爬行时间多和长,对于语言的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孩子爬的时候,还要引导他爬楼梯、爬上沙发、爬上床。

  之后,就是走路、跑、跳……等大运动的训练

  训练孩子手的抓、握、拿、拣拾、撕等动作,都很重要。在孩子能够坐稳时,就可以给他一个装东西的盒子,让他把东西倒出来,再一个个地拣进去;还有撕纸。这些都不必一一说了,大家都知道。总之是不要忽视了训练孩子的精细动作。

  三岁以前的幼儿喜欢东张西望,婴幼儿可以通过东张西望促使幼儿颈部肌肉及神经体系发展,有助于视、听能力的稳定发展。因为稳定的视听发展,是决定以后注意品质良好的重要前提。所以家长要鼓励孩子四处张望。如果能够在孩子张望前就给定一个任务,看看游乐园有没有滑梯?有没有带小朋友的叔叔?引导孩子的观察和注意。

    3.3—6

  3—6岁的幼儿已经进入幼儿园,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不断的锻炼;在群体的活动中、在和小朋友的相处中也培养了适应性、社交能力;在课堂活动中也能够作到听指挥,按照规矩做事等好习惯。而且幼儿园的一些常识性教学,也使孩子能够短时间地坐下来,听老师的讲课,注意力的萌芽在逐渐成长。但因为这时孩子的认知能力、自控力都还没有很好地发展,一般也就只能安静地坐20分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也只在20分钟左右。

  实际上,一个人做一件事情能够坚持与否,并不仅只是与他的注意品质有关,还与他的兴趣、动机和意志有着密切关系的。

  还有,幼儿期的注意特点为无意注意,也就是孩子看什么东西或事物是没有目的的。如果大人有意识地把孩子的有意注意提起来,他的注意力也会随之持久。

  所以归结起来,如果我们教育幼儿的方法和内容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适合他们的认知程度、使他们感兴趣,再加上我们调动他们的有意注意,同时给予鼓励和奖励。这样幼儿的注意力是可以大大超越人们的认识水准的。

 

  那么,在家庭中,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和引导幼儿成为注意力集中的孩子呢?

    第一点,不给孩子买过多的玩具和图书。这是因为玩具和图书过多,孩子对它们会产生接应不暇的感觉,眼花缭乱,玩一会儿这个玩具,丢下又去拿另一个,因此对哪一个都没有能够认真地观察,摆弄,玩耍。同样图书也是这本翻几篇,丢掉又去翻另一本,结果,哪一本也没有看清楚。不仅养成注意力涣散的毛病,而且极易养成浮躁、做事有头无尾、爱动、不爱惜东西的不良习惯。所以孩子的玩具和图书不可以过多。而且在玩玩具时,每个玩具都要换着方法玩,比如,拉一只有轮子的玩具鸭子,可以把头朝前往前拉,也可以头朝后倒着拉,还可以把鸭子横着拉,但是轮子就不会转了,甚至把鸭子躺着拉,那就是拖……总之变换着方法和角度去玩,这对孩子的观察和注意都会有很大的好处。看书也是一定要把一本书看完,才能换另一本。用这种方法训练出来的孩子,就容意培养成为做事一心一意的孩子,注意力会比较集中。

    第二点,要激发孩子玩的兴趣,并带领和引导他们玩。不少家长因为忙,把玩具放到孩子面前,你去玩吧!她就以为孩子会高高兴兴地玩。其实不然,家长必须陪孩子一起玩,并且在玩耍中引导孩子如何玩。因为孩子的生活经验很少,理解力也很有限,他们看着玩具,实在不知道应该如何去玩,搞几下就会觉得没有什么意思。如果孩子经常处于这种觉得玩没有什么意思的情况中,慢慢地孩子的兴趣就会减弱。因此家长一定要带着孩子玩,而且越是智力含量高的玩具,家长越是应该带着他们玩。在玩中激发他们的兴趣,逐渐建立稳定的兴趣。比如,一盒积木,如果让孩子自己玩,他们只能把它们摞起来,再推倒;或者用一块去敲打另一块。搞一会儿,就觉得没意思了。如果家长带着孩子一起,不断地给孩子一些目标,唤起他们的玩耍兴趣,他们就会很专注地和你一起在玩中动手,动脑。你可以先让孩子把红颜色的积木块都放到一个小篮子里,再把蓝颜色的放到另一个篮子里,再把所有黄颜色的放到又一个篮子里……之后,家长对孩子说:你真能干,你能够把不同颜色的积木块都分开。然后让孩子把积木都混起来。第二步,让孩子把所有正方体的积木块放到一起,长方体的放到一起,圆柱体的又放到一处……然后,表扬孩子能够把不同形状的分开。第三步,能不能比赛谁搭的积木高;第四步,比赛谁搭的像火车,谁搭的像房子;或者让孩子自己搭个东西,让他说像什么,还可以想出更多的方法带着孩子玩积木。你们想一想,这样带着孩子玩积木,他们是不是会觉得这个积木“真好玩”,可以玩出那么多的花样,而且在玩中学会那么多的知识,像颜色、图形,不仅学会分类,又训练了手的精细动作和想象力。在搭高的时候,家长不妨输给孩子几次。“哦,妈妈还没有你搭得高呢!”这样又调起孩子的竞争心理和成就感。这样带着孩子玩某种玩具,孩子们可以在玩中得到如此多的收获,何乐而不为!

    第三点,提起有意注意。学龄前的幼儿是以无意注意为主,而多数家长总是以为孩子还小,不懂事情,所以很少给孩子布置任务,只是让孩子自由自在地随意玩。这种做法,孩子也只能自由自在地成长。如果我们想要尽快培养他们有集中的注意力,就要认真地对待每一次和孩子相处的时光,在做事和带他们出去玩之前,都能够着重提起孩子的有意注意,长此以往,就可以逐渐培养有意注意的能力。比如你买回菜,准备做饭,就可以对孩子说,看看妈妈买回什么东西了?咱们今天晚上可以做什么菜吃?带孩子去动物园,在到达之前,就要给孩子定目标:看看大象在哪里,它吃什么东西?看看河马在什么地方,它叫河马,动物园里有河吗,那河马在什么地方游泳?小猴子在猴山上,他们喜欢做什么?等等。带孩子出去旅游,就更容易在事先提出任务,观察注意什么,之后能不能在每天临睡前,把一天的经历对妈妈说说?既培养了观察力、注意力,又训练了思维分析能力和语言能力。

    第四点,建立家庭的“肃静时刻”制度,这点是很重要而有效的。这种做法就像“壹嘉伊”上课一样,能够坚持三个月左右,孩子一般都会有大的变化。如果能够长期坚持,孩子到上学时的状态就会非常好。

具体如何做呢?

  在家里宣布:从今天起,每天晚上7:30(举例)全家进入“肃静状态”。到时,搞一个闹铃,一阵铃声后,家里人都真的进入状态,轻声轻语说话,尽量不看电视,改为看书、报最好。这时妈妈要严肃而神秘地对孩子轻声说:“现在我们一起去玩吧!”之后,到一个选好的地方,一张指定的桌子,妈妈就开始和孩子玩了。玩什么呢?这个就必须要家长提前准备,至少要准备四项内容,如:讲故事,画画,拼图或搭积木,折纸或剪纸,只要是孩子喜欢的游戏都可以(但应该是坐着玩的)。家长要提前准备,或者说提前备课,讲哪个故事,画什么画,拼图或积木准备好,纸准备好。而且如何玩法,都先要想好。比如搭积木就可以像我前面讲的那样做。总之要引导着孩子一起玩。每一项玩到感觉孩子开始有些疲倦,马上换另一项。结束的时刻一定要选在孩子高兴时结束,好给明天的玩打下基础,让孩子明天一听要开始玩时,就会有快乐的心情。结束后,家长一定要有个结论:“哇!你今天好棒呀,一下子坐了30分钟。明天还玩,好吗?我相信你明天一定会比今天坐更长的时间。”给孩子戴高帽子。在这种积极鼓励下,明天孩子肯定会有进步。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进行下去,孩子到时间就会自己跑来对你说:“我们开始玩,好不?”那时,你就会发现孩子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我的小女儿在刚刚三岁时已经认识一千字,会读书了。但刚过三岁,就逆反,再也不认字了。我几经周折,到处找人求教,但那个年代找不到这样的人。只好到处找书,最后在日本井深大先生的书中知道要带孩子一起玩,在玩中开发;又在介绍列宁家庭教育的书上,知道列宁的家里每天都有“肃静时刻”。这样我才试着用这种方法,每天晚上玩,绞尽脑汁想玩的方法,还做了不少教具,“壹嘉伊”的很多东西就是在那个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半年后,她参加了长沙市幼儿园的智力比赛,表现特别突出。从那以后,我才真正领会了什么叫做“寓教于乐”,怎样才能使孩子对学习感兴趣,怎样做才能培养孩子爱学习的习惯,才能使智力得到更大的发展。

  所以,这个“肃静时刻”的方法我到处讲,讲演时讲,在网络上答疑讲,或者在博克上都作为重点讲,而且采用这个方法的家长也都反馈回“孩子真的净下来了,每天能够坐一两个钟头呢!”。实际上,在孩子的生物钟里已经形成了一个良好的规律。

对于特别爱动的外向孩子,整天让他不动是不科学的,即使在幼儿园里已经玩够了,回家后,也还是先让他玩半个钟头,饭后再开始“肃静时刻”。这样做,既释放了孩子旺盛的精力,也给晚上的“肃静时刻”做好了精神准备。长久坚持,自然会形成“能动能静”的好习惯,这种习惯于以后的学校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第五点,给定目标,唤起孩子的动机。和注意力有直接影响的是意志力,意志力好,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就会长。对于幼儿,讲大道理作用不大,只要给定孩子一个近期目标,他能够为之努力,收到一定效果,就很好。之后,慢慢增加难度,他的意志力也就会逐渐增长。比如,和孩子一起搭积木,搭高还是比较难的。家长如果给他设定一个目标:能搭五块积木不倒,就记一颗五角星,有10颗星,就可以有一个小奖励;20颗星可以有中等奖励等等。这个目标不能是遥不可及的,只要努力坚持就可以达到的,当然也不能太容易,要掌握好这个度,每个孩子是不同的。这种积分式奖励是一种很好的奖励机制。孩子为了这个目标进行努力,是为了得到奖励,这就建立了动机。因为孩子还小,不可能有伟大或高尚的动机。但是通过努力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中,孩子会经历一种体会,一种经验:我只要和自己的能力进行竞争就可以达到某种目标。这样,当孩子在未来的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容易建立起克服困难的信心,也能够逐渐把小动机上升为大动机。

    第六点,建立积极暗示的语言环境。很多很多的家长都不知道,幼儿是不会评价自己的,越小越不会。就是到了小学,也要到九岁左右才能够比较客观地评价自己。而在此之前,孩子都是以大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大人说他好,他就认定自己不错;大人说他不好,他就会觉得自己是个不好的孩子。可是绝大多数的家长都用成年人的心态来量度孩子,以为,指出孩子的缺点,他就会感到难过,就会痛下决心去改过。而且还以为对外人尤其是老师讲,就越容易激发孩子想改过的决心。所以多数家长总是爱当着孩子的面对别人讲:“我这个孩子就是不专心,爱动。我真拿他没办法。”我就经常遇到家长当着孩子的面向我诉说孩子的不是。家长的心情是希望孩子听了以后会产生忏悔心,去努力改正。实际上,效果恰恰相反。孩子会越发觉得自己的问题很大,妈妈又和一个我不认识的人说我,我一定是坏到家了。结果是很消极的,是更加强化了孩子的不良行为,孩子会逐渐认同自己“注意力很不好”的行为,变得“破罐子破摔”。这就是“消极暗示”,其结果是很消极的。

  那么,应该怎么做呢?要学习积极暗示的教育方法,建立积极暗示的语言环境。首先要立刻停止说孩子不行的消极话,尤其不要当着别人的面(包括自己家的人)说。要改为,对孩子讲,你是有些注意力不够集中,但随着你的不断长大,你一定会越来越能干,一定能管住自己,注意力就会越来越好。甚至编造一个美丽的谎言:爸爸妈妈小时候也有些不集中,后来大了就好了。目的是給孩子一个信念,他一定会变化,爸爸妈妈信任他。然后,当孩子真的有些变化,哪怕是微小的变化,你都要用惊喜的态度告诉他,你真的有了变化,妈妈好开心!还要当着孩子的面向别人说。还有一种更好的方法:当孩子有进步时,找到他在场的情况,对别人悄悄地讲:“我儿子最近注意力好多了,老师说他在幼儿园里上课时很集中。”让孩子听到;或者知道孩子还没有睡着时,对他爸爸悄悄说:“老师说咱儿子最近有很大进步呢,上课好多了。”这种方式的肯定又比对着孩子直接讲效果好得多。孩子听到不但很高兴,而且一定会表现得越来越好。这就是“积极暗示”,用来强化孩子的积极行为和心态。

    第七点,不要给孩子参加过多的训练项目,要给孩子充分的玩的时间和空间。现在很多的家长都有严重的从众心理,别人的孩子参加了什么班,我的孩子也一定要参加,生怕落后,赶不上别的孩子,而且还很片面地认为“多学就好”。实际上,孩子确实是在玩中成长的,他们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玩耍,在玩耍中认识世界,在玩耍中提高各种能力,在玩耍中亲历和小朋友的相处技巧等。如果给孩子报了很多训练班,他多是处于被动地位,自己想玩的心理得不到满足,自然就会在课堂中做小动作,或带喜爱的玩具去玩,逐渐地注意力涣散的不良习惯就形成了。参加的训练班也要选择符合儿童认知和儿童心理的“寓教于乐”的班进行。现在很多的幼儿英语训练班,从开始就学习字母、音标、单词等,学习方式相当成人化,这种训练很容易造成孩子注意力涣散的习惯,严重的是从小就使孩子害怕英语,产生厌学情绪。这是于一生都极为不利的。

  还有的就是:保持安静的家庭氛围;少看电视节目;重视体育锻炼等等。

  努力做到这些,就可以培养出注意力良好的孩子,也就是在将来的学习中家长不要多费心的孩子,还可以说是成绩好的孩子。

    到了孩子小学低年级时,重点培养孩子的意志力,以便能够增强自控力,延长注意力的持续时间。到小学高年级时,重点要培养对抽象事物注意的能力。那样孩子对于进入中学的更为深奥的学习,也就能够应付自如了。

  家长如果能够从小注意培养一些与注意力相关的好习惯,就可以更好地培养孩子稳定的注意力。

  有哪些相关的习惯呢?

培养与注意力相关的好习惯

    1.培养孩子用眼睛看着讲话人的习惯。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培养礼貌习惯,一方面心会专一,不容易分散,所谓“心无旁骛”,容易听清讲话的内容。

    2.培养孩子听别人说话时不插嘴的习惯。因为插嘴多往往听不进别人的话,也容易形成注意力不集中的习惯。同时也是一种礼貌的习惯。

    3.培养孩子听一遍就能够听见并且记住的好习惯。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说话,要说很多遍,如叫孩子吃饭、睡觉都要说很多遍,孩子也不听。这是一种很坏的习惯,因为孩子一旦掌握了家长的特点:反正我不做,你就会不断地说,到最后一遍,我还是会知道。慢慢地,他就可以不听了,耳朵自动关闭。这种习惯形成后,到了学校学习时,也习惯于关闭耳朵,那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4.培养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做事有始有终是和注意力、意志力及条理性密切相关的,所以在培养做事有始有终习惯的同时,也就养成注意力集中的好习惯。

     5.养成珍惜时间,高效率做事的好习惯。

     6.培养从小阅读的好习惯。阅读使孩子心静,使孩子能够理解真善美,能够分辨丑恶,从而用高尚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阅读能够扩大知识面,从而激发学习知识的热情和动力。孩子一旦有了对自己的道德要求和追求知识的动力,他的注意品质一定是优秀的,意志一定是坚强的。这样孩子距离我们的期望就不会远了。

  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