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王晶论成功家庭教育的思维模式(1)(转巴学园)

15年前 [11-07 09:23 周五]

  王晶论成功家庭教育的思维模式

 

各位尊敬的家长:你们好!

 看到有这么多怀揣希望,为孩子成长而不辞辛苦的家长,我非常理解,因为,我也曾像你们一样奔波过。这也印证了一句话:现在,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就是教育好孩子。

 其实,中国还有一句古话,叫: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孩子是环境的产物,有你们这些爱学习,喜欢接受新思想的父母,我敢断言,无论你孩子现在的学习处于什么阶段,他们将来一定是最优秀的。

 我来自清华大学教育培训中心,这个中心是对全国在职的中小学校长,进行培训和认证的。可能有的家长还不知道,今后的中小学校长也和外国一样了,不再是上级任命的科级、处级的一个职务,而是一个职业了。就像CEO一样,应聘上岗,三年一任,干不好走人。

  2004年十月,北京朝阳区教委,以年薪10-20万元,向社会招聘中小学校长,还负责办理本人及子女的进京户口。我为什么讲这事?这是一个信号,教育真正开始了方向性的改革,因为有了聘来的校长,他就要对老师进行招聘,并要求老师改进教学思维和育人取向,这是真正让孩子受益的关键点。

  几年的培训中,我接触了大量的中,小学校长,也算是对国内的基础教育比较了解,特别是我也有一个上中学的女儿,这让我对今天怎样做家长,有了深刻的思考。

 我今天要讲三个方面的体会:

1 成功家庭教育的思维模式。

2 好孩子怎么引导更优秀。

3 成绩不理想的孩子应从哪几方面改进。

在讲第一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明确一个概念。

1 家长是干什么的?请你们记住两条:

家长是孩子的引领者;

  家长是孩子坚强的后盾。

引领者就是导师。我们家长必须对孩子未来的成长,具有前瞻性的思考,要站的高,看的远,要把自己溶入到时代的大潮中,去判断社会未来的趋势。从孩子今后的成长、成才以及就业三方面去考虑他的教育。要分析孩子自身的特质、学习兴趣,推测五年、十年后,他的身体,心理状态及那时的社会需求,只有以这些为前提,来规划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才能体现出,我们家长宽阔高远的目光和我们对孩子深深的爱。

现在的中小学生许多家庭关系紧张,父母面对孩子渺茫的未来,急的团团转,可又束手无策。你们想过这是为什么吗?当你最苦恼时,是因为你对孩子了解不够时;当你最没办法时,是因为你对外面的大环境知道太少的时候。

听说我来讲家长课,有的人就问:是讲亲子,讲如何爱孩子吗?我说不是,爱孩子,是一切生灵的本能,连动物都会,谁不爱孩子?不爱孩子谁会牺牲休息时间,老远地跑来听课?我认为,今天家长真正需要的是:一套科学的教子方法,以及对当代中国教育现状及未来趋势,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思考。所以,我今天尽量快点讲,给你们更多的资讯和数字,让大家在做决定时,能站的更高一些。为什么要站的更高一些?因为一个人看问题的层面是很重要的,站的高就看得远,你的格局就大,就不容易为一时一事的局部所困扰。对一个问题怎么看,决定你怎么想,怎么想,决定你怎么做。

哈佛女孩刘亦亭,她上哈佛,就是因为英语好,并找到一个合适的人,帮她申请,就去了,她不是神话,很多家长像她父母那样做,他的孩子也能上哈佛。这就是一个信息,一个操作方法的问题。

很多大人物之所以能做出英明的决策,不是他比我们神明多少,而是他们掌握的资讯比我们多。长征为什么都跟着毛泽东走?因为他知道怎么才能走出被敌人包围的路。这就是信息的力量。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设学校的国家,二千五百年前孔子就弟子三千,七十二贤士。那时的欧洲,有规摸的教育还没开始,美国连影儿还没有呢。尽管如此,今天的我们落后了,为什么呢?原因很多,但有一点很重要:过去中国人认为妇女不应受教育,因此,绝大多数妇女是文盲,也就谈不上良好的家庭教育。一个没有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就不会有很好的人文积淀。而像岳母刺字,孟母三迁,都造就了一代豪杰。是母亲志存高远的教导和宽厚的仁爱,让孩子受用一生。

日本战后为什么会迅速崛起,其中一条很重要的原因是日本有个传统即妇女结婚后就在家相夫教子,所以,全民素质迅速提高。

在美国耶鲁大学副校长办公室,挂着这样一首诗:决定世界未来格局的战斗,不在硝烟弥漫的战场,而是在各民族母亲的手中。所以王东华在《发现母亲》这本书的第一句话就说:江山是银,母亲是金。家庭教育决定着孩子的未来,也决定着我们民族的未来。

正确的家庭教育模式

什么是正确的家庭教育摸式?

2003年,我们中心对清华大学500位在校生的家长做过一次有关家庭教育的调查,想看看这些家长有什么高招,却意外地发现一个共同的答案——所有的家长都说:在孩子学习上没怎么操心、费力。很多家长说:孩子很小就喜欢学习。我们感到奇怪,为什么他们的孩子就喜欢学习,而更多的孩子就不喜欢学习?后来我们继续调查发现:事实是------很多学习好的学生,从小就被家长有意无意地灌输了一个概念:学习是快乐的事,他们就快乐地边玩边学,不久就听到了父母的表扬,于是得到了双份的快乐,继续学又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他们是为了追求快乐而学习的。

调查中,没一个孩子说学习是痛苦的,相反,很多孩子说只要找到感觉,学习并不太难。这是符合佛洛伊德的动力学原理的------人的行为受动力驱使,一个孩子想干好一件事,他必须有快乐的动力。

如果把学习比做爬山,学习好的在这边,学习不好的在那边。95%的人凭想象认为:认为山那边的人聪明、努力,吃得苦中苦。我告诉你们,这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即使是天才,生下来就放到屋里隔绝,18岁放出来也是一个傻子。

很多学习不好的孩子,不听家长的话,为什么?调查的结果发现,不听话的孩子,绝大多数是对父母缺乏深爱的情感。在座的家长,就会有这种体验,特别不听话的孩子,除青春期的骚动以外,更多的是因为平时交流少,孩子缺乏对父母深爱的情感。这种情况下家庭教育只能是:事倍功半,你至多能教会他做事,你教不了他做人,因为你教不了他的心。

清华机械系有一个叫于雷的男生,有人可能在报纸上看到过,从小爱动爱闹,上小学第一次开家长会,他妈妈兴高采烈地去了,结果,老师当着全班家长的面说:你孩子有多动症,连3分钟都坐不住,搅的别人没法学习,赶快领他上医院看看。妈妈鼻子一酸,差一点落泪。回到家儿子问:老师说我什么了?妈妈摸了摸着儿子的头说:老师表扬你了,说你以前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3分钟了,别的家长都羡慕我,因为全班就你一人进步了。

哪天晚上,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饭。

上初中,第一次家长会,老师:全班50人,你儿子考49,我怀疑他智力有问题。回家的路上,妈妈哭了。到家,妈妈看到诚惶诚恐的儿子立刻振作了一下精神:老师对你充满信心,说你不是一个笨孩子,只要你细心一点儿,准会超过你的同桌。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睛一下亮了,第二天,儿子上学比哪天起的都早。

初三,又一次家长会,老师说:按你儿子的成绩,考重点高中很危险。她回家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很满意,说只要你努力,就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儿子把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送给了妈妈。含着泪说: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一直在鼓励着我……我努力,只是想对得起您。妈妈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聚集在内心的泪水了,抱着儿子大哭起来。

一般人也许会以为这个故事就完了,但是,于雷的妈妈没有,她很快擦掉眼泪,问儿子,想报哪个专业?儿子说:我就是想考个最好的大学,别的都没想好。妈妈说:我建议报水利系或管理系,因为这两个系是胡锦涛和朱容基学习的地方,到那,你就知道自己今后的路该怎么走了。

这就是为孩子挑选生存的环境,给孩子找榜样,用理想召唤孩子。我们让孩子上好大学,为什么?仅仅是因为老师教的好?不,是环境,环境太影响人了,清华一学生被抢劫,情急之下他喊了一句:我是清华的学生,谁敢动我?最后竟然平安脱险,是环境给了他力量。

因为品学兼优,于雷大三就拿到了耶鲁大学的全额奖学金,现在美国读国际贸易法。临走他对妈妈说:几年后,如果我仅仅拿个文凭回来,那就不是你儿子了。

如果把学校教育比喻成一口又深又细的井,老师们是在不断地向下挖,而家庭教育,就应帮孩子拓宽井口,因为,只有井口开的大,向下挖才好挖存水也更多。

如果把孩子的成材,比喻成一把利斧,学校的教育,就是在前面的刀刃上下功夫,母亲的家庭教育应在斧背上下功夫。刀刃再锋利,它也砍不了树,劈不了柴,因为它有刀无背,是弱小的;而大铁锤,固然能一锤万钧,但没人用它披荆斩棘,原因是它有背无刃。只有利斧,才是克服困难的最好武器。利斧不仅有刃,更有厚实的背,现在人才的竞争,最后都归结于斧背的竞争。你去看,所有优秀的家庭教育,都是在斧背上煞费苦心。

清华客座教授,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他爸爸是清华的数学教授,初一时杨振宁就学完了初中的数学,放暑假,老师说:回家让你爸教你微积分吧,而他爸却请来老师教他《孟子》、《论语》。半部《论语》治天下嘛。没这么厚重的哲学思想,成就不了杨振宁的诺贝尔奖,世界上好的数学家、物理学家,都是哲学家。而且是先成为哲学家,后成为科学家的,这就是那句老话,功夫在诗外。

而我们很多母亲怎么做的?不是帮孩子增加斧背之功,而是帮助学校磨刀。湖南的严永明,13岁便以高分考进大学,17岁考取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博连读,2年后,被退回湖南老家,报纸以《旷世神童辍学中科院》为题,讲了他的成长过程。

他妈妈叫李腊梅,高中文化,儿子五岁她就辞职陪孩子读书,她只给儿子一个目标——学习课本,参加考试。13岁考上湖南大学物理系,李腊梅一直陪读。不住宿舍。不许儿子接触人,不许看杂书,放学回来还是学习,什么也不让干,孩子生活上极其弱智,大学期间与人交往就会两个字:你好。一次到系办公室玩,突发灵感。一个电话拨到119,称学校着火了,几分钟,消防车呼啸而至,他还在那里哈哈大笑呢……考到中科院后,学校为锻炼他,让他自己去北京报到,对他妈说:你要送他去北京,就通知中科院取消严永明入学资格。他妈表面答应,但还是一路护送去了北京。到中科院没了妈妈的陪伴,他就开始破译同学的电脑密码,公布人家的情书,同学要揍他,这个读到硕士的大小伙子什么反应?他大喊大叫:妈呀,救命。

更严重的是,严永明在母亲严格的管束下,习惯于依赖书本和母亲,做实验笨手笨脚,不是打碎东西就是损坏仪器,那都是很贵的东西。论文写的干涩无创意,因为除了书本,他没有其他信息来源。学校认为他没有继续培养的价值,终止了他的学业。母子俩回到了湖南他们在县城的家时,李腊梅不明白我错在哪了?当记者采访时,他妈妈说了一句我认为很深刻的话:也许我不该把家变成学校的延续。她在教训面前悟到了真谛。是的,家庭教育不是学校的延续,应该是学校的补充。学校强调成绩,你就补充能力,这才完整。

现在,我们很多家庭是这样的,孩子在学校坐着,回到家还是坐着。在学校没有民主,在家里,有两个暴君。不同的是学校还打下课铃,家里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没有下课休息时间。更有甚者,有些母亲完全照搬学校的一套,充当家庭教师,这即让孩子失去了学习的新鲜感,又滋长了他学习的依赖性,其实,换了我们大人,过这样的生活也无幸福可言,更何况孩子呢?很多家长对我抱怨说:我为孩子付出的太多了:工作、金钱、时间,到头来什么都没得到。我说:你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人,有时努力是一口陷阱,你看过冲着玻璃窗飞的苍蝇吗?不断地撞不断地撞,有时头破血流海还在那撞,而此时,打开的门可能仅离它一两米,我们教育孩子也是如此,家长要不断学习,调整自己的方法,如果方向对了,慢,也会到达目标。严永明就是例子,没母亲的逼迫,他完全可以读到大学、研究生,只是晚两年。现在好,早早开花,就不长了,学残废了。孩子是棵树呵,先要育好根,有根就不愁干、枝、叶、花、果。

2)家长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调整自己,不是你花钱了,找补习班了,整天看着孩子写作业了,就完成了家庭教育。为什么有的孩子好、有的孩子不理想?每个家长爱孩子的心是一样的,只是做法不同,导致结果不同。从心理学上讲:在父母管教和孩子成长之间,有一个中介变量,这才是对家庭教育成功与否起关键作用的因素。而我们的家长、老师和包括理论界都忽视了这一点。

什么是中介变量?对不同特质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态度和做法,于雷的妈妈就没使用大多数家长在目的和结果之间常用的生硬和强迫的中介变量。教育孩子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在孩子成长中有很多因素交织在一起。

举一个例子:从小爱养宠物的孩子,长大犯罪率低。为什么?并不是两者之间互为因果,他们中间还有一个变量------因为能养起宠物的家庭,社会地位、经济地位都很好……这才是犯罪率低的根源。我是学心理学的,学习心理学的目的,就是研究各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只发现主效用,意义不大。要发现两、三种交错因素---既中间变量,才有意义。

例如:在美国纹身的人易出交通事故,(纹身的人爱炫耀自己,这是中介变量),夏天犯罪率高,(天热,酒精饮料销量大,导致)。还有,文革为什么会发生在中国,与中国人的权力型人格有关,过分迷信权威有直接关系。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