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要像尊重成年人一样尊重自己的孩子

13年前 [07-17 20:59 周六]

    中国封建传统的观念是孩子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所以作为子女,就要绝对尊重父母,孝敬父母,即使父母不对,也不可以反抗。所以有“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的说法。虽然时代变迁,父母的素质不断提高,观念不断进步,很多家长都已改变做法,在许多事情上,尽量争取孩子的意见。但仍有一些家长对待教育过于急躁,出了问题不能够心平气和地对待孩子。当有人提醒他要尊重孩子的时候,理直气壮说:“孩子是我生的,尊重与否是我自己的事!”有的人说,与人相处最基本的准则是懂得互相尊重。一个家庭也是一样,可以这样说,要使我们的家庭成为一个温馨的乐园,要从尊重开始。父母之间互相尊重,孩子尊重父母,父母同样要尊重孩子。让我们把目光投向现在的许多家庭,常常是关系空前紧张,亲子矛盾层出不穷。但究其根源,常常是因为家长从来都不懂得尊重孩子,或不知道如何尊重孩子造成的。卡尔?威特教育不是片面的教育,他知道,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别人的尊重,特别是父母的尊重,就像小树需要阳光,需要土壤一样。
    误区一、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无需尊重。
    一位上高中二年级的男生,怕父母动他的抽屉,翻看他的日记和信件,便在抽屉最上面放了一张白纸,纸上放一根头发丝。第二天,他发现头发丝不见了。显然抽屉被人动过。第二次,他在抽屉中放了一张纸条,上面写道:侵犯人权!结果抽屉还是被动过了。
    第三次,他写道:窥视的人是不应受到尊重的!这下可闯下了大祸,父母一反常态,当着这个学生的面打开了抽屉,说:“要尊重就尊重父母师长,还轮不到你的份上。”这个学生据理力争:“你侵犯了我的公民权!”他的爸爸付之一笑:“你在外面有公民权,在家里    只是我的儿子,不是什么公民!我是你爸,就有权看你的日记和信件。”
    人与人之问应有起码的尊重,我们教育孩子从小要尊重长辈、老师、朋友,我们也知道一个不知道尊重别人的人也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但是我们中国3亿个家庭之中,又有多少父母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没有打过孩子,没有骂过孩子,没有伤害过孩子的自尊呢?有一个知识层次很高的妈妈谈起自己的“逆子”的时候说:“我也知道这样对待孩子是不好的,他不争气的时候,我连‘我怎么生了你这个畜生’都说出来了,还对儿子说,‘干脆我把你杀了然后自己再自杀,也比你这样给我丢人强!…。
    应该说,这样的家长封建思想的残渣还没有彻底清除掉,他们从根本上还是把孩子作为自己的私有财产,而不是看作一个独立的人,一个完整的生命看待。即使他们自己不承认这一点,或者在一些小问题上,他们也试图从尊重的角度看待孩子,但到关键时刻,不够尊重孩子的观念就会暴露出来。
    尊重孩子,是因为孩子一出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且被认为是一个权利主体。他们不是父母的附属物,他们的人格尊严受国际、国家和地方各种法律法规的保护。而且,受到别人的尊重是一个正常的人最起码的需求。即使是用“精神胜利法”安抚自己的阿Q不也要维护自己的自尊吗?我们的孩子是一个有思想,有头脑的人,父母都不能够尊重自己,让他如何建立起自己的自尊?有一个管教孩子非常严格的妈妈,总觉得孩子不如意,这也不好,那也不行,生起气来用最恶毒的话语刺激他,有一次她边哭边骂孩子:“你就知道给我丢人现眼,这么大的个子,你还要脸吗?你还有一点自尊心没有?”孩子马上对妈妈吼起来:“对!我不要脸,我的自尊早就叫你打没了、骂没了!”接着这个十几岁的男孩子失声痛哭……一位中学生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因为成绩差,考大学无望,在学校,老师讽刺我,同学嘲笑我;在家里父亲打我,母亲骂我。我虽然是个人,他们却从不尊重我的人格……难道成绩不好就没有一点尊严了吗?”卡尔?威特也告诫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应该严格,但严格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受到了伤害,那么结果是可怕的。一个本来可以取得巨大成就的孩子,一个坚强好学的孩子,由于失去了自尊心,会很快成为一个懦夫,一个无赖。”越是成绩差的孩子,越需要别人的“看得起”,以树立他的自尊,扬起奋进的风帆,父母更不能做有意或者无意的扼杀孩子尊严的“刽子手”。所以维护孩子的自尊要从父母首先尊重孩子做起。
   误区二、尊重孩子就会惯坏孩子。
   有的父母说,现在的孩子惯不得,你对他好,他就对父母不尊重,无法无天了。这样的孩子让大人还怎么管教?
   对孩子尊重会不会让他“蹬鼻子上脸”呢?不会!其实尊重孩子不等于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不是要想怎样就怎样。放任纵容不是尊重孩子;溺爱不是尊重孩子,包办代替不是尊重孩子,忍气吞声也不是尊重孩子。认为尊重孩子就会惯坏孩子的错误就在于没有分清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尊重。现在的父母,很多从生活上,道德培养上过于放纵、娇惯,而但在学习上却过于专制。怎样才是尊重孩子呢?尊重孩子,按照《儿童权利公约》,就是要尊重孩子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利以及参与家庭、文化和社会的权利。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这些权利一概受到法律的保护,当然还包括儿童的隐私权。也许,你看了这些权利会坐不住了,这么点的孩子就有这么多权利,谁还管得了?其实,一个珍惜自己权利的人,比一个不珍惜珍惜自己权利的人更好教育,因为所有儿童权利都是在教会孩子做人,而不是其他。当父母尊重孩子的权利,并引导孩子珍惜自己权利时,真正有益的教育才能开始。父母对孩子的尊重不仅表现在语言表情上,更重要的是从内心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内心和能力,尊重他们的选择和爱好,尊重他们的新思想与新观念。尊重孩子还表现在点点滴滴的生活小事之中。明智的父母应对孩子表明,自己相信他们自我把握的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力,但同时希望他们能够尊重父母的意见和忠告,这种态度是与孩子保持良好关系的关键所在。
    我们需要让孩子懂得,我们尊重他们的世界,承认他们对事物有相当的理解力与判断力,愿意倾听他们的观点和看法,哪怕与父母的价值观完全抵触。我们的表现要让孩子懂得,父母的头脑是开放的,愿意接纳全新的思想与潮流,不是让孩子完全遵守上一代的传统观念,同时也希望他们能够听取我们的意见与观点,汲取上一代人的经验与教训。只有如此,才能使孩子心甘情愿地向父母吐露心曲,在有问题来时主动找父母探讨。
    同时,尊重孩子不等于孩子犯了错误,父母也可以闻而不问:所以当孩子做得不对的时候,父母应该及时提醒并正确引导孩子,但教育的同时要注意方式方法,真正地做到尊重孩子。因为只有父母不专制地对待孩子,孩子才可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有人说,孩子在犯错误的时候,训斥、责令等不仅不会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有可能造成孩子的逆反,与家长产生巨大隔膜,这样就更增加了教育的难度。所以,正确认识什么是尊重孩子才是关键。
    误区三、孩子不会尊重他人与父母无关。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不会尊重别人,不会尊重家长,难道与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没有关系吗?我们要求孩子进入大人的卧室要敲门,自己却可以随时闯进孩子的房间。要求孩子不能乱翻东西,家长对孩子的东西可以随意处理;要求家长说话的时候孩子认真听,大人对孩子的话却心不在焉;要求孩子听取家长的意见,对孩子的建议却置若罔闻。不尊重孩子的父母,也不会真正得到孩子的尊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很难收到好的效果。一个受人尊重的孩子,他学会彬彬有礼,尊重别人;一个粗暴、野蛮的孩子,往往背后有粗暴的父亲或母亲。只有被人尊重,孩子才可能获得自尊,并可能学会尊重别人。
卡尔?威特告诉我们:尊重是相互的,要求孩子尊重父母,父母就首先尊重孩子。而且要在很小的时候就要让孩子养成尊重他人的习惯。如果希望把良好的品德传授给孩子,做父母的必须以身作则,必须先具有良好的品德。所以,我们说,要改变孩子,首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孩子不是冷血动物,家长的行动对孩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熏陶。我们不要心急,坚持对孩子尊重的态度,总有一天会发现孩子也发生了变化。
    有个家庭中,爸爸妈妈和孩子经常坐在一起召开“家庭会议”,在会议中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提出来,大家讨论、找出最合适的解决办法。这就是对家庭中每一个人的尊重。孩子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分子,孩子的意见,只要合情合理,同样会得到尊重。这样的孩子怎么会不尊重父母呢?
    误区四、“严管”即尊重。
    有一位母亲当过30多年老师,却犯了一个后悔莫及的错误。一天,她发现儿子在自己的屋子里烦闷地走来走去,她隐隐知道,上高中的儿子在谈恋爱,碰到了什么挫折,她暗暗祈祷:儿子啊儿子,你可有点出息,别为这么点儿事想不开!一会儿,儿子出门了,妈妈再也按捺不住急切的心情,想方设法撬开了儿子的抽屉,取出了儿子的日记……
    关心孩子,爱孩子是每一位父母“无意”做了不尊重孩子行为的初衷;而“打是亲,骂是爱”是父母不尊重孩子最“理直气壮”的理由。孩子是我生我养,他有什么向我隐瞒的。再说,你的事情让我知道了又何妨?爱你就是将你的一切捏在手心,包括你的隐私……这是不少父母的共同想法。
    这是我们的错吗?爱孩子也有错吗?我们认为,你爱孩子是没有错的,但方式方法却不可以不正确。我们管教孩子时往往是不许这样不许那样;有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要孩子学这学那,如果孩子不感兴趣,不想学,父母就摆出一副长辈的架势,于是容易产生与孩子的对立。孩子由此要么变得懦弱,要么粗暴。这都不是我们希望的结果。因此,卡尔?威特告诫我们:有些父母,为了使孩子容易管教,故意让孩子怕自己,根本不把孩子当成一个人来平等对待,而且自己像一个君主,孩子像一个奴仆。这样只会让孩子变成一个懦夫。一个懦弱的孩子想在这个社会里获得成功是非常困难的。
    名诗人纪伯伦说:“你的孩子并不是您的孩子,他们是生命之火的儿女。他们通过您来到人世,却不是您的化身,他们整天和你生活在一起,但并不属于你。尊重孩子,首先把孩子当做一个人,其次才是你的孩子。”从孩子出生的那天起,他们就是个独立的个体,父母可以帮助他们,但不能主宰他们。他们有自己的个性、志趣和意愿。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独立性越来越强,需要父母对他们的尊重,需要自由发展的空问。
    思考与训练
    一、不尊重孩子的表现您有吗?读了下面的文字,希望您“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重视孩子的看法和观点:
    1、没有耐心倾听孩子的述说;漠视孩子的需要,忘了履行自己许下的诺言。
    2、用不耐烦的口吻回答孩子的提问;忽略孩子的情感;冷落孩子。
    3、自己心里有事,骂孩子来出气;对孩子大声嚷嚷;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
    4、打断孩子之间的交谈;为赶时间粗暴地中断孩子正在进行的活动。
    5、虽然花了时间和孩子在一起玩,却没有投入感情;举止显得很不耐烦;挖苦嘲笑孩子。
    6、对孩子动辄采取体罚方式,而并未使孩子真正认识到问题的实质。
    7、对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当孩子的需要与自己的期望产生冲突时,不能冷静对待。
    8、骂孩子是“笨蛋”;老是看到孩子的缺点;阻止孩子做他们真心喜欢做的事情。
    9、使用与婴儿说话的腔调与幼儿交谈;代替孩子回答客人提出的种种问题。
    二、一位父亲在《如果我能再次养大我的孩子》一文中写道:
    如果我能再次养大我的小孩子,我会先帮助孩子建立起他的自尊。
    我会多用手指来画图.少用手指来指责。我会少训斥多沟通。
    我会少用眼睛看表,多用眼睛看世界。
    我不扮演严肃的角色,且认真地去和孩子玩。
    我会跑到更多的原野看更多的星星。
    多拥抱,少拉扯。
    我会经常看长着果实的橡树。
    我不会那么固执,我会更加坚定。
    我不再追求权利和爱,我会效法爱的力量。

u/8753/archives/2010/201057202744.html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