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根的教育――幼儿期家庭教育讲座(3)

13年前 [06-24 21:48 周四]
三、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充分认识培养孩子

  独立性的重基性

  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蒙泰极利曾说:“教育首先要引导儿童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幼儿期是孩子从完全依靠父母开始向自立过渡的阶段,是培养和训练孩子独立性的重要时期。可是,现在不少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过分的宠爱,过度的保护,过多的照顾,生活上包办代替,给孩子穿衣、喂饭、整理玩具等等,平时很少给孩子独立做决定和行事的机会,致使许多孩子缺少独立性,生活自理能力低下,依赖性强,意志薄弱,这是我国家庭教育的一大弊端。所以,家长要认识到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转变教育观念及态度。

  首先。家长要认识到,独立自主是孩子的自发要求,是他们自身发展的需要。

  孩子从两三岁开始就产生强烈的自主愿望,常常执拗地说:“我自己吃”、“我自己走”,感觉自己有“本事”而不愿别人帮助与干予。这时的孩子还常违背大人意愿说:“不!”在外面玩时,妈妈要他回家,他会说:“不!我还要玩。”这表明孩子开始有了自我意识,有按自己意愿行事的要求。这种渴望自主的独立性倾向是幼儿初期重要的心理特点。家长一般说来,要满足孩子的独立愿望,因势引导,发展孩子这方面的潜能。如果在孩子独立性倾向正在发展的时候,没有让他适时锻炼,错过了这个时机,孩子的依赖性 就会发展起来。

  独立性是孩子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孩子全面发展的基点。一个孩子有了初步的 独立性,去做力所能及的事,爱动脑筋想问 题,独立地从事一些活动,往往在身体、智力、情绪、性格、意志等各方面发展较快、较好;相反如果家长过分“关心”、“保护”,一切包办代替,孩子就会由于缺少锻炼机会而影响他们各方面的发展,形成能力低下,性格怯懦、智力发展也会受到阻碍。80年代我在某幼儿园开展一项实验研究,发现有一名幼儿平时在开展智力游戏时,总是回避那些需要动脑筋的游戏,对需要动手动脑的操作性玩具从不问津,自信心很差,智力发展相对迟缓。经调查得知这名幼儿出生后一直由奶奶照顾,在家中一切动手的事情几乎全由奶奶包办,养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造成在各方面发展与其它小朋友相比有明显的差距。

  还有,家长要认识到,培养孩子独立性是为了使他们将来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时代的需要。

  有的家长认为幼儿年龄小,长大后自然能自立的,有的家长对孩子自己做事不放心,不舍得或不愿让孩子经受锻炼。在这方面,一些动物对待幼仔的态度对我们颇有启示,如狐狸等一些动物生下幼仔后经过一段时间哺养后就不再喂养,踢开不管,让它们自己去觅食,去捕获小动物,获得独立生存的能力。我们的家长对孩子处处包办,“实际上是剥夺 了孩子锻炼的机会,无法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以后长大了,缺乏独立生活,独立学习, 独立行事的能力,怎么能成为有用的人才。我 国的留学生在国外,对此深有感受,他们说: 与国外一些青年比较,我们国家的年有人在 独自生活能力和决择能力两方面总的说来比 较差。我国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先生说过,要 让孩子去闯,不能让他们像小鸡似的躲在老 母鸡的翅膀底下,那是一辈子没出息的。

  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竞争日趋 激烈,一个缺乏独立性的孩子是不可能适应 现代社会需要的。有远见的家长应该把培养 孩子的独立性视为留给孩子最宝贵的财富。

  再有,家长还要认识到,孩子的独立能 力是在实践中不断锻炼提高的,是一个发展 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长常感到幼儿自己干不行,不像样儿。如:作母亲的看到孩子自己吃饭撒了一桌,自己穿衣服半天穿不上,就认为孩子不行,不如自己代替孩子做省事。其实,孩子学做事总是从不会做到逐步会做,从做得不像样到做得像样的,这是必然规律,也是必然的过程,这过程就是成长。认识到这一点就应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行动,家长要耐心指导,必要时给予适当帮助,但一定要给机会,让孩子学着自己干。不管事情做得好不好,只要孩子付出了努力,家长就要给予肯定,给予表扬,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使他感到“我行!”这种自我感觉很重要,是孩子独立性发展的动力。孩子即使干得不好或者失败,做父母的也应鼓励孩子再来,绝不动辄就说:“我说你不行吧!就会逞能。”也不要觉得孩子干不好就伸手代劳,这样做会扼杀孩子的积极性,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剥夺他们锻炼的机会,养成孩子的依赖性。在这方面要学习西方国家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态度。在那里一两岁的孩子自己走路,不小心摔倒了,家长往往平静地说:“自己爬起来!勇敢地站起来”孩子便会自己爬起来,拍拍手上的尘土继续走。而我们有的母亲,当孩子不慎摔倒往往惊慌地跑步过去抱起孩子千哄万哄,还会用脚使劲地跺地说:“怪这个地,是它不好,把我们宝宝弄摔了!”借以对孩子进行心理上的抚慰。这种呵护只能使孩子心理更加脆弱。80年代初我国一位教授出国访问,在美国的幼儿园里见一名三岁的幼儿正在扎鞋带,这种活对三岁幼儿说来是难度较大的,这位教授准备帮助他,不料孩子拒绝她的帮助说:“我都三岁了!”可见这孩子的独立意识是很强的,这种独立意识是家长从小教育的结果。

  转变教养观念 与教养态度。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方面,不同的态度给孩子以不同的导向,造成不同的发展后果。

  因势引导,放手让孩子去锻炼,能培养 孩子自信心,自立精神与自理能力,发展独 立性;事事包办代替,不让孩子去锻炼,将导致孩子独立性差,依赖性强,生活能力低下,并会产生自卑感,遇事畏缩不前,害怕困难。

  (二)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培养孩子独立性,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让孩子做自己的能做的事

  凡是幼儿力所能及的事,尽量让他们自己做,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收拾玩具,还可让他们帮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根据不同年龄给孩子不同的任务,如三四岁的孩子可让他们喂鱼、浇花、剥豆、分发碗筷等,五六岁的孩子可让他们负责取奶、洗手绢、洗袜子等。

  2、要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能力

  幼儿是好奇好问的,对待孩子所提的问题家长应启发幼儿动脑思考,尽量自己去寻求答案。举例来说,有一位教育意识较强的母亲说;过去孩子向我提出问题、凡是我知道的就马上告诉孩子,后来知道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就改变了做法。一次和孩子路过立交桥时,孩子问:立交桥上为什么没有红绿灯?这位母亲没有直接告诉他,说:你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让我们先来想想马路上为什么要安装红绿灯?红绿灯有什么作用?妈妈的提问启发着孩子去思考,孩子想了想,又看看桥上来往的车辆。忽的开了窍,高兴地说,我知道了!他边打着手势边说明这样的道理;立交桥上的汽车是单向行驶的,不需要红绿灯。这位妈妈的做法,促进了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3、例达机会,格并孩子自己拿主意作决定的代力

  我国传统的家教中不注意尊重孩子,任何事情是大人事说了算,孩子只是“听从”,使孩子缺少独立决择的机会,小到生活上的事,大到孩子的发展方向概由父母决定。决策能力是独立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也需要从小培养。现在,随着家教观念的转变,也有些父母比较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决择能力。例如,有一次我在公园里见到一位父亲,带领着他的约四岁的儿子,走到三条路交叉的路口停住脚步,低下头问儿子:“你看,咱们走哪条路?到哪边去玩?“儿子认真思索了一会儿说:“咱们走这条路吧,去看小猴。”父亲随着儿子。向他决定的方向走去。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这位父亲不正是在注意从小培养孩子自我决择的能力吗!

  4、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

  家长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时,往往需要同时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及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对于一个三岁的孩子,锻炼自己穿衣、自己扎鞋带,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克服不小的困难。所以,每当孩子在练习自己独立做事取得那怕是一点点进步时,家长都需要予以鼓励。有些孩子由于家长长期包办已形成较强的依赖性,对他们进行独立性的培养,更需要同时教育孩子能克服困难,不怕苦和累。这首先要求家长能战胜自我,能站得高,看得远,为了孩子的未来下决心,甚至下狠心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家长们,未来是属于孩子的,但孩子的未来要靠他们自己来创造,而不是父母代替得了的。未来的路终究要靠他们自己去走的,让他们从小自己行路吧!

  (摘自《家园合作,提高幼儿素质》一书,方明主编,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http://www.yojochina.com/zhuanjia/fangming/2009102224149.htm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