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从案例中分析家长的言行

14年前 [01-02 21:51 周六]

事例一:
    小男孩非非今年两岁半,聪明可爱,整天乐呵呵的。飞飞妈对孩子疼爱有加,非非爸对孩子要求很严格,虽不说“棍棒底下出孝子”,但也以“严父慈母”为借口,总对宝宝绷着个脸。非非似乎对此毫不介意,还是整天乐呵呵的没心没肺。
    最近不知怎么了,他似乎更喜欢把玩起杯子来,而且玩着玩着就会洒掉一部分牛奶,昨天则变本加厉,把整杯牛奶洒了一地。

不提倡的做法:
  非非爸第一个蹦了起来:“这孩子!怎么总这么捣蛋,说多少次了,怎么总改不了这个坏毛病?”
    非非妈急忙把非非抱离出事地点,又赶忙拿抹布擦桌子。
    可非非爸不依不饶,冲着我非非妈发脾气,“尽是你惯的,你现在不管他,很多坏习惯就改不掉,将来看你还怎么管?!’
    非非妈也生气了,冲着非非爸大声壤道:“你就知道发脾气,平时就知道绷着个脸,你这样他就怕你了?宝宝不是管出来的……”

分析:
    宝宝玩杯子和洒牛奶的行为,被爸爸定义为“捣蛋。”却忘记了分析出现这种行为的原因,对宝宝的行为过程也没有进行指导和帮助,因此,爸爸的批评显得空泛,无力。
    非非妈也没有注意宝宝为什么要洒牛奶,妈妈还错在主动承担了本应该非非担负的责任,剥夺了他学习独立自主的机会。

提倡的做法:

    家长要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孩子模范大人?还是,孩子正在进行“科学探索”?
    孩子都是在玩中求知和探索世界的,孩子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大人要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这一探索经历。

事例二:
    有一天傍晚,3 岁的妞妞和爸爸妈妈抱着一个彩色皮球出来玩。
    三个人站成一个圆圈,妈妈说:“来吧,咱们开始练习。”说着就把球给了妞妞。
    妞妞拍了一下,球滚到了爸爸的脚边。
    爸爸捡起球,递给妞妞说:“接着拍。”
    妞妞拍了一下,球又滚到了一边。妞妞叫了一声,有些不高兴。
    妈妈把球捡起来,自己拍了几下,告诉女儿,这样拍就可以了。女儿用两只小手把球抢过来,又拍了一下,球再次滚到一边。
    现在轮到爸爸示范了,他一边让女儿看着,一边说:“你看,要这样拍。不要拍到旁边,要拍到上边。”
    妞妞伸着手叫:“我拍!”她拍了两下后,身子低了下去,因为球跳不高。当球又滚开的时候,妞妞双手触地,很痛苦地叫着,因为没能继续拍到球。
    这时妈妈赶紧走过去拉起她说:“地下好脏,不要摸地。快起来再拍!”
    爸爸说:“你要多练习,身子不要蹲下去,要站直,才会拍好的。”
    妞妞继续拍,拍了 4 个!但是,当球再次滚落到路边时,她非常不高兴地尖叫起来,并顺势坐在地上。

分析:
    有些家长在陪着孩子玩的时候,跳绳像个跳绳的样子,拍球像个拍球的样子,站像站样,坐像坐样,总喜欢限制孩子。总以玩会了、学会了为目的。大人的要求期望多多,可是孩子呢?他们开心吗?
    所以,为了孩子能有一个开心而不受约束的童年,大人最好不要限制过多,只要没有危险,给孩子多一点儿自由的空间,不好吗?耐心指导,不如自由放任。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