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从案例中分析家长的言行

14年前 [01-02 20:48 周六]

事例一

6岁的铮铮告诉妈妈今天她的画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妈妈回答:“我早就知道你是最棒的。”

分析:

如果总是用“最漂亮的”、“最可爱的”这样的语言鼓励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太多的压力,令孩子对自己的期望过高。一旦孩子渐渐发觉并非如此,反过来有可能导致自我怀疑,产生自卑等负面情绪。

建议:

别用“最聪明”“最漂亮”这样的词语表扬孩子,最好用“你努力了”“你动脑筋了”这样的句子鼓励孩子。

事例二:

岩岩学会自行车,那天在小区中等我,当我来时哪知道找不到他了,就这样我们俩在小区中开始追,当转了2个圈时,看到岩岩车倒在路边,坐在旁边哭。

一部分人的做法是:

你跑到哪去了,到时候被人拐跑了,怎么办,声音大的为了掩饰自己的恐惧,有的甚至会打孩子,主要是怕孩子出现些不可预料的事情。

建议的的做法:

妈妈将他紧紧的抱在怀里,任他哭了一阵,后告诉他以后遇上这样的情况,不要慌可以找保安叔叔,然后告诉他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让他们打电话,或者打110等等方法。

事例三:

女儿放学回家先进厨房向妈妈问好。一看天气热,妈妈流着汗在准备着饭菜,女儿心想:妈妈好辛苦啊,就说,“妈妈我来帮你择菜吧。”
女儿所传达的这个信息是什么呢?是妈妈很辛苦,我心疼妈妈,我来帮她分担一些家务吧。但是妈妈接收到的信息是什么呢?

她想,我就知道,反正你啊,除了学习、除了写作业以外的任何活动你都感兴趣。
于是,妈妈就扔出来了一句话:“行了、行了,你别在这儿给我添乱了,写你的作业去吧。”
那我们设想一下女儿的感受会怎么样?她会感到压抑、不被理解,这就是信息传递的障碍。

建议的做法:
妈妈:“好啊!有你的帮助,妈妈会做得比每天都要快的!

事例四:
一个男孩,头天晚上因为妈妈怀疑他早恋的问题他们的沟通进行得非常不愉快,睡觉之前,儿子就给妈妈写了一封信进一步地解释,第二天早晨上学之前就把信递给妈妈,儿子要传达的信息是:我要向妈妈做一个解释,那所谓的早恋不是妈妈你想象中的早恋,我是怎样认为的。
谁知道妈妈一晚上都没睡好觉,气到现在还没消呢。

不提倡的做法:
妈妈看到儿子递过来一封信,她所接收到的信息是什么呢?你还用写信的方式?又在强词夺理。
于是妈妈接过信来看都不看,当着孩子的面就把信撕了,扔进了垃圾筒,还说一句,“看什么看,你那点心思我还不知道!”

分析:
我们再来试想一下儿子的内心感受会是什么样子?这就是信息传递的障碍,它严重阻碍了沟通的顺利进行,也是我们在家庭当中最常见的一种沟通障碍。

提倡的做法:
妈妈接过儿子的信,温和地对孩子说:“昨晚,我的语气是重了点,可能我还有不理解你的地方。妈妈会认真地看你的信,今天晚上,我们再好好谈谈,好吗?

分析:
好的沟通会产生好的效果。昨晚的冲动让沟通很失败,在面对孩子另一种表达方式的时候,就说明我们的孩子希望父母的理解,我们大人干嘛不接受呢?一定抓住第二次的机会,弥补上次沟通的失误,这样,才不会在彼此的心上留下伤痕。

事例五:
小明早上起床总是磨磨蹭蹭,洗漱也是边玩边做,常常因此吃不上早饭就到了上学的时间,妈妈是又急得慌,又疼的慌。

不提倡的做法:
妈妈一看小明动作这么慢,一边数落着他一边帮小明把衣服扣子系上,并帮他穿上袜子,然后到卫生间帮小明挤上牙膏,打好洗脸水。一边还唠唠:快点吧,我的小祖宗,再磨一会上学又迟到了,让你急死“小明翻了妈妈一眼”天天唠叨,真烦“。

提倡的做法:
闹钟响了,小明还有点懒,不想起,妈妈拍拍小明在他耳边说”小明快起,老师说每天早到的小朋友要奖励小红花,跟妈妈比赛,看谁衣服穿得快,看谁先洗完脸,刷完牙,好不好,加油啊“。
小明一听这个,一骨碌就从床上爬了起来。。。。。。

分析:
这位妈妈以前的做法让孩子该觉很烦、很啰嗦,孩子还会听吗?现在,妈妈一改常态,让闹钟行使职责,妈妈只叫一遍。而且妈妈还利用了孩子喜欢游戏的心理——和孩子比赛。这个方法孩子容易接受,自然就“一骨碌就从床上爬了起来了”
家庭教育中方法很多,适合孩子的就是最好的!

事例六:
一天,12岁的晓铭边进家门,边挥舞着手里的书包,嘴里还高兴地唱着:“嘿哈!双截棍!……”妈妈下面的没听懂。
妈妈:“唱得什么啊?”
晓铭:“我的偶像——周杰伦的歌!”嘴里仍然兴奋地唱着。

不提倡的做法:
妈妈:“我说那个周杰伦有什么好的啊?歌词没一句我能听懂的,头发那么长把眼睛都盖住了,衣服也是奇装异服的,你穿得了吗?”

分析:
这位妈妈没有分享孩子的内心感受,而把自己的喜好强加给了孩子。这样就阻止了家长有效了解和发现孩子的时机,令亲子沟通受到阻碍。

提倡的做法:
妈妈:“呦?我说小伙子,你到底喜欢他什么呢?我怎么没发现呢?”
晓铭:“妈,你听听他唱得多好听啊!妈你知道吗?他那些歌词都是诗啊,多美啊!而且妈你知道吗?他那些歌词好多都是他自己写的!妈你知道吗?他不仅能唱歌还能当演员呢!他最近又当导演了,他导演的片子还获奖了呢!人家周杰伦绝对是全能冠军……”

这就是他崇拜周杰伦的原因,他在崇拜、在喜欢一个有本事的人,请问这有什么不好吗?有什么不对吗?如果你怕他学歪了,那你就扶着他走,而不要一味地打压。

事例七:
有个小女孩每天在学校都会用头去敲墙壁。

不提倡的做法:
班上每个人,包括老师在内,看到这种情况当然很紧张,都跑去阻止她,用各种方法安抚她,但效果都不大。

提倡的做法:
在小女孩不知情的情况下,建议老师和班上其他同学,在小女孩再出现用头敲墙壁的行为时不要理会。

后果:
第二天,小女孩到了学校,又像往常一样用头敲墙壁,但班上的人都不理会她;又隔一天,还是没有人理会她。之后,小女孩用头敲墙壁的次数越来越少。最后,女孩这个不适当的行为就完全消失了。

分析:
这个小女孩子的案例很特别,但它传递了一个重要讯息:有时候孩子的不当行为之所以会频频出现,是因为能得到父母的注意。正向(如赞美)或负向(如批评)的注意都是注意,但对某些不适当行为,“不注意它”有时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如果你认为孩子某个不适当行为是为了赢得你的注意,试着不要去理会他。“忽略”技巧有时候对孩子很有效,尤其父母如果使用得当的话。

以下是使用“忽略”技巧时要谨记的原则
“忽略”技巧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而且谨记,你不是忽略那个孩子,而是忽略他的不适当行为。
◎所谓“忽略”就是要完全不去注意孩子。不对孩子做任何反应  不要大叫、不要注视、不要跟他说话。父母尽管清楚地意识到孩子的举动,但在那段时间要去做别的事情。
◎在孩子做不适当行为的那段时间里,要完全忽略他。这段时间可能是5分钟,也可能长达25分钟,所以父母要有心理准备。
◎要让家里其他大人或成员与你配合,大家都不要理会那个孩子。
◎最后一点,在孩子停止不适当的行为时,父母要称赞他。例如,你可以说:“我很高兴你停止乱发脾气。我不喜欢乱发脾气的人,因为发脾气时的大叫声很刺耳。你不大叫的时候,我跟你相处起来就愉快得多。”

事例八:
孩子和大人一样,也有发脾气的时候,看看这个孩子。
6岁的小小刚刚上一年级,在做作业的时候,因为有一个字总是写不好而发脾气了:“这破字我怎么写不好呢?我不写了!”
说着说着还掉了眼泪出来。

不提倡的做法:
妈妈见状,走上前:“你一笔一划地写啊,你看你,用橡皮擦了一遍又一遍,本子已经被你擦破了,还能写好字吗?”

分析: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不能很好地握笔,也不能写字时间过长,是因为手部肌肉还没有发育完全,有些家长过于挑剔孩子的写字这是不正确的。
当孩子出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家长可能接受不了孩子总是写不好,或者是忍受不了孩子这么情绪化,继而就喜欢对孩子训斥,这样做,孩子只能对写字越加的讨厌。

提倡的做法:
家长可以走开暂时离开现场。等孩子情绪平静后,再过去看看孩子是否需要大人的帮助。这样就可以避免在情绪之下,亲子之间发生冲突。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