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家庭教育对孩子成绩的影响因素(转)

14年前 [12-25 19:07 周五]

家庭教育对孩子成绩的影响因素

 

文/草原雄鹰

 

    近期,在一些学校期中考试都进行完了。本来考试完后,不管是孩子,还是家长都应该是短暂放松一下,但是我确感受不到家长享有这种轻松,因为几乎每天都接到一些来咨询的家长。

    咨询中的问题大体反应在以下几方面:

    1、孩子成绩没有达到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家长很焦虑。

    2、孩子考试有压力,把本应该会做的做错了。

    3、老师对家长提出很严肃的要求,让家长去解决孩子成绩不理想的问题。

    4、家长辅导不了孩子,孩子不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去复习和巩固。

    5、课外作业负担过重,孩子疲于应付,睡眠不足,导致学习兴趣的衰减。

    面对这些问题,做为家长我们应该怎样理性地面对呢?

 

    家长关注重点:不要让家庭教育成为摆设,家长要提高引导孩子学习的能力。

    目前,在很多学校都存在老师布置大量课外作业的现象。面对这种现象,很多家长除了与孩子共同接受外,别无选择。是别无选择吗?与其说对老师无奈外,好象也没有更多的解释。大家都抱有同样的心态,我的孩子要由老师来教,如果我不接受老师指挥棒的指挥,好象我的孩子就要吃大亏,正所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细思之,正是家长的这种心态,让孩子在学习处于双重压力之下,在学校要听老师的,在家里还要听老师的,不仅自己要听老师的安排,爸爸和妈妈也要听老师的。请想,幼小的心灵从学习的一开始,便把学习当成一种无奈之举,兴趣从哪里在来?孩子能每天从早晨学到晚上吗?比如我举一个例子:

    有一位小学四年级的家长,她每天最为担心的事:孩子今天晚上几点能写完作业。为什么要担心?因为孩子写作业很吃力,书写慢,理解题意也慢,再加上磨蹭,几乎每天都要到十一点以后才能上床睡觉。家长一下班回到家,匆匆准备好晚饭,一家人吃完饭,收拾完碗筷,就得坐到孩子身边督促孩子。有时候,孩子不会做的题得花上很长时间给孩子讲明白。对于孩子做错的题,还要不厌其烦地去订正,孩子烦,家长无烦。这位家长发出一声感叹:现在小学我还能应付,到了初中,高中以后我该怎么办?我的能力也只能应付小学作业题啦!!!!

    我想,类似于这位家长的现象应该有很多。可能只是部分孩子写作业时间相比上面这位孩子要用时少些,但是心理上的压抑和沉重和这位家长几乎没有什么两样。

    解决方案:

    1、家长转变观念,切莫培养孩子的懒惰心理。家庭教育中心任务是培养孩子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拿到学习中来,家长要的做工作,首先是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让孩子认为学习是他自己的事,而不是家长的事。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孩子就进入学习的自我管理阶段。如果家长总认为我孩子还小,我必须要陪伴,要帮助孩子读题,要检查孩子的作业,帮服挑出错误和毛病的话,你在习惯培养的初期可以这样做,但如果你长期这样做,你就等于在逐渐培养孩子懒惰的心理,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养成依赖性心理:写作业是我的事,检查作业是家长的事。我不管写第一遍时错多少,反正我是做了。这样一来,孩子就非常容易养成粗心大意的毛病。当家长一遍遍去纠正孩子改错时,孩子会慢慢养成反感家长的纠错,在学习态度上越来越不端正。

    2、家长要学会放手,让孩子独立承担学习的后果。面对孩子的依赖性心理现象,家长必须要学会放手,严肃地告诉孩子:学习是你自己的事,哪怕你错的再多,也要你自己承担后果。我的任务只是给你签字,证明你完成了家庭作业。而批改作业是老师的事,如果你不认真,你粗心大意,你的作业本上就会出现大红的叉叉,你会喜欢这样的红叉叉吗?如果你在写作业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可以寻求爸爸妈妈的帮助,但是我们绝不会替你写作业。解决了孩子的依赖感后,家长还要着手鼓励孩子,先肯定孩子的个人努力,让孩子看到自己正逐步走向独立。接下来就是给孩子一些正确读题,解题的方法,让孩子提高写作业的效率。

    3、家长要学会观察和思考,阶段性地总结孩子的表现。经常会看到一些家长在孩子每次写错了题后,便会忍不住去纠正孩子,有时孩子心有反抗之意时,家长便会起无名这火,结果把一次作业弄成了鸡飞狗跳墙的亲子冲突。面对这种现象,家长要清楚地意识到,写作业的是孩子,可不是家长啊!你不要弄错角色。孩子写错了那是情有可原的,是完全可以接受的现实,并不是不可原谅的事。孩子写错了,说明在注意力集中方面,在读题和解题方面,在基础课学习方面肯定存在问题,家长必须要冷静观察,通过孩子写作业的过程去细心观察,通过检查孩子的作业发现孩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阶段性地和孩子一起做真诚的沟通与交流,这样才能让孩子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同时加以改正。

 

    家长关注重点:理性面对成绩,正确衡量孩子的能力。

    在应试教育的今天,很多家长把孩子取得的分数看的非常重,有时孩子少考了几分,简直要了家长的命。每次考完试,看看我们的家长都在做什么吧,有的家长在打听本次考试全班有多少孩子考了满分;有的家长在问询本班孩子成绩在自己孩子之上的有多少名;有的家长在埋怨孩子为什么竟然那么粗心,怎么就能把该得的分数给莫名其妙地丢了,甚至心里越想越气不打一处来;有的家长在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咋那么优秀,自己的孩子咋就考不出那个好成绩呢;有的家长会找老师寻求帮助孩子提高成绩的办法,可是老师却脸难看话难听……

    在这里我要告诉过度关注分数的家长:成绩并不能代表孩子的真实水平,能力也不是仅体现在一两次考试之中。不是吗?想想看,考试只是检验孩子平时学习的一次综合表现罢了。何况考试题并不能衡量孩子的全面发展水平,过度关注分数的话,会不会让孩子孩子其他方面的能力被忽略或者被掩盖掉呢?

    有一位初一孩子家长拿给我一份语文试卷分析,分析的非常详细,几乎分析到了试卷中一个标点符号的使用上了。看完后我问家长:你通过试卷分析读到了什么?家长答:我就是感觉孩子太粗心大意了。就这么一句话其他的都没有了。

    看到这位家长如此状态,我就告诉她:你孩子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孩子没有复习课本所学内容,完全处于应付老师课外作业上了。二是孩子平时没有养成学习习惯,肯定是你一直在做孩子的陪伴学习,因为有些错误是误读了题意或者没有理解题意造成的。三是孩子没有建立阅读兴趣,从作文中就能看出,枯燥乏味,且文中无物。针对这三点解释,家长连连点头。我同时告诉家长,成绩下面掩盖的很多内容你都一无所知,你关注分数还有意义吗?

    解决方案:

    1、家长要把唯分数论转变为培养孩子的能力论。好成绩的取得是与平时的能力培养分不开的,比如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比如课外阅读能力;比如独立思考能力;比如观察能力;比如课外实践能力等。这些能力都是与课堂教学没有直接联系,完全是功夫在诗外的事。如果家长仅把目光放在孩子能否完成家庭作业上,你就会无暇顾及孩子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更不可能解放孩子课余时间,去丰富孩子的课外生活。

    孩子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的坚持,且需要家长的引导和鼓励。在这方面我有很深的感受,我在孩子幼儿中班时曾经直接找到老师:我儿子不需要写作业,他现在还不具备写作业的能力,比如执笔能力就不行,我需要孩子每天有一个快乐的自由玩耍的时间,我不能让孩子从幼儿园就背负沉重的家庭作业负担。老师听到后有点脸难看,但是我就铁定了主意坚持下来了,没有让孩子写作业,并不意味着我完全放开手不管孩子的学习,我根据孩子的兴趣特点,着重从识字兴趣上着手,每天和孩子做识字游戏,带孩子到户外认识广告牌上的生字,到书屋去阅读孩子喜欢的奥特曼图片上的文字,再后来通过引导孩子饲养小动物上网查阅相关的饲养知识,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经过这样的兴趣引导孩子会很容易拓展了视野,养成良好的观察能力。同时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去玩耍,让孩子去关注小蚂蚁、蝴蝶、鸟儿、花草树木,然后再结合孩子提出的很多为什么引导孩子到《十万个为什么?》中去寻找答案。这样一来,孩子就会自己不断探索和发现新事物,同时通过应用电脑这种工具,甚至到书中去寻找答案,久而久之,孩子对问题的思考方式将不再是依赖于想像力而是自己去动手、动眼、动脑去解决。

    每次孩子考完试后,他都会自己告诉我,班里同学的考试的情况,同时也在寻找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结合孩子自己的思考,我们再辅助从他平时写作业时的习惯养成,生活习惯的养成等给孩子一些引导,很容易就让孩子纠正了一些不良习惯,端正了学习的态度,增强了孩子的上进心。

    2、家长要学会为孩子减负,提高孩子学习的动力。有一天,一个10岁的女孩儿跟着妈妈来到我家里,一见面,孩子就哭诉开了,我一听,原来是孩子感觉到课外作业负担太重,每天几乎没有自己玩耍的时间。其实这个可爱的女孩儿所遭遇的问题是很多孩子所共同面对的。要想解决孩子在学习上的畏难情绪,至少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学习,让孩子明白学习并不是一件多苦的差事,而是要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一个人如果不学会以苦为乐,那肯定比吃黄莲还要苦了。我列举了一位马拉松选手长年累月坚持锻炼运动的例子,让孩子去思考一下,看看这种坚持之苦最终还是苦吗?让孩子明白人的忍耐极限是在不断的适应和坚持中养成的,才会让孩子不再认为自己非常非常累。二是家长要敢于挑战沉重的课业负担。我曾经对一些小学和初中生的家庭作业进行过分析,发现很多作业题都是靠量来重复的,比如数学题,本来同类型的题孩子完成三道就足可以巩固课堂所学了,而如果让孩子完成同样的题十几道的话,最后就会让孩子感觉到厌烦,孩子一厌烦,就会忽略对其他题的认真思考和正确解答,结果造成多米诺效应——把会做的题和不会做的题混为一谈,直接从心理上不愿意去接受和面对。我曾经给一些愿意尝试减负的家长提出一个建议:把老师留的课外作业给孩子减少3/1或者更多,只留下简单的,有利于巩固课堂知识的习题,把拓展练习放在周末孩子开心地玩儿之后进行。结果这些孩子不同程度地都提高了成绩,老师也感觉到奇怪,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啊,为什么会这样?答案已经告诉你了。

    3、家长要正确评价孩子的学习能力,抓好基础,放眼长远的提高。现在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老师满堂灌,而不会把孩子的个体差异性做为改善教学的重点上。我曾经对儿子同班59名同学的学习情况做了一个调查,发现在听、说、读、写各方面都能综合发展的孩子仅点2/5左右。而处于部分发展的孩子却占绝大部分,还有约1/5的孩子几乎各方面能力都偏弱。面对孩子们学习能力的个体差异性,请家长们一定要冷静地思考一下。仔细衡量和分析一下你孩子所处的能力范围,如果你能正确地评价你的孩子,那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针对孩子偏弱的能力方面给予一些关注和提高了。当然,这要考虑到孩子兴趣培养,以及亲子沟通方式的调整。想让孩子在哪方面感兴趣,必须要从兴趣入手。切莫只望着分数兴叹了,时间长了,会让孩子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自卑感,非常不利于孩子长远的发展上。

 

    家长关注重点:培养孩子快乐学习的观念,放松孩子学习的心情。

    经常会看到一些家长在陪伴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去指责和打骂孩子。比如有一位家长,每次在孩子写作业过程中,只要孩子写错了,就会斥责孩子:你脑子进水了?你刚才还能做对这样的题,怎么一转眼的功夫同样的题又算错了。说着说着,家长的巴掌就上去了。再看孩子,两眼发呆,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是啊,为什么会这样?答案很简单,在家长的简单和粗暴的干涉下,让孩子不知所措,根本没有把心思用在集中精力去思考上,也不知道自己这一笔下去是对还是错。家长的压迫性辅导方式往往会导致孩子处于机械的学习上,根本不可能轻松面对,更谈不上创造性思维了。

    面对家长缺乏理性的辅导孩子学习,需要提出警告的是:你如果总这样干涉孩子的学习,时间长了会让孩子产生厌学的心理,认为学习是一种遭罪的现象,认为学习是苦差事。细想想,如果你每天被人这样“折磨”着,你兴趣何来?你的快乐焉存?除非你是受虐狂。

    解决方案:

    1、培养孩子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孩子自主安排学习时间。让孩子成为时间的主人,是我们家长可以解决的事。其实这并不难做到,比如我每次在孩子放学回家的路上,会和孩子有说有笑,在孩子心情非常愉快的状态下,再把话题转到课外时间安排上,孩子会一件件事给你排列:第一件事,我回家后要先洗手,喝点水,玩儿一会儿;第二件事,我会到书房写作业;第三件事,我们一起吃晚饭;第四件事,我们到楼下散步,锻炼身体;第五件事,到电脑上学习,或者用一下“摩尔庄园”,或者和爸爸下棋,或者和妈妈玩大富翁游戏,或者到楼下找小伙伴玩儿等;第六件事做睡前阅读。看着孩子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样做,我会感觉到很开心。

    2、培养孩子快乐学习的意识,让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比如我的孩子也有粗心大意的现象,如把题意理解错了,把结果运算错了等。面对这种现象,都是在孩子写完作业后给孩子进行一些辅助训练,比如引导孩子大声读题,然后把题意讲给我们听。比如帮助孩子复习默写生字。比如让孩子给自己出题,我们来答(有时我们会故意写错了,由孩子来纠错)。比如让孩子把不会做的题做一下回忆,看看是否超出了课堂所讲的内容,如果确实超出了孩子能力范围,便会让孩子放弃这些超难度的题等。通过给孩子创造宽松的学氛围,让孩子感觉到学习是轻松的事,很容易能做好的事,自然就会对学习感兴趣了。通过引导孩子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效率的提高,从而节约出更多的时间供自己自由支配。

    3、家长要用轻松的心态面对孩子的学习,让孩子认识到课外作业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家长的心态往往决定着孩子对学习的看法,比如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晚上回家必须要先写完作业,有时孩子边写作业会边玩儿,家长越是让孩子认真写,孩子就越拖拉磨蹭。其实家长此时完全有必要解放了孩子,让孩子出去放松一下,快乐地玩耍一阵子,再回来继续完成作业,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但是很多家长偏就不这样做,非得逼着孩子一口气写完才允许休息。这样做,很容易让孩子产生绝望之感,因为想玩儿玩不成,不得离开书课前,最后就形成了写作业过程中无目的地玩儿,这种玩儿的结果是作业写不好,玩儿也不开心。家长学会帮助孩子计算时间成本,这是必须要关注的事情。通过计算,让孩子知道自己学习上可以用多少时间,用在玩儿上可以用多长时间,用在课外阅读、课外活动上可以用多长时间等。有了时间计算结果做为衡量的依据,很容易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感受到自己在写作业上效果的提高。当我们家长给予孩子足够的鼓励和肯定后,会让孩子建立一种自豪感,一种自我满足满。因为他认为只要努力了,就可以达到自己的个人目的。

 

    通过上述分析,我想各位家长你应该清楚了,好成绩是建立在多方面能力培养基础之上的,并不是仅靠课堂上的努力,以及完成那点课外作业。只有家长充分认识到影响到孩子成绩和能力提高的因素,通过查漏补缺,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被分数遮望眼,不被名利缠身心,才能真正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孩子的学习,面对孩子的成绩。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构建学习型家庭,倡导民主型的亲子关系,才能真正让孩子拥有学习的动力,以及恒久的上进心。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b8e710100getz.html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