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我给出的幸福感公式(李忠辉)

14年前 [12-24 13:14 周四]

我给出的幸福感公式(李忠辉)

作者:李忠辉  发表于:博客中国(http://vip.bokee.com)

最近一段时间,许多人讨论起幸福指数来了,说明大家关注和谐社会,甚至是幸福社会的建立。的确,社会的和谐要以老百姓的幸福为前提的,小康只是一种经济指标的衡量。

在2005年,我在公开的讲座中就提出了一个幸福感的公式。当时,是在谈家庭教育的时候提出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家长调节心态和正确树立孩子培养目标,后来也写进了我的教育专著《赢在父母》(海天出版社),放在经营新型家庭关系一章中。我想,幸福感的提法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领域的概念,也是一个社会文化、价值观的概念,对于帮助个人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乃至人生规划,应该有一些积极的意义。
在《赢在父母》中,我给出的幸福感的公式:幸福感=心态*能力/目标。

什么是幸福?如何幸福?幸福其实很简单啊,说通俗一些,就是饿了有饭吃,困了有觉睡,寂寞了有人说话,做的事情获得肯定与赏识……幸福感取决于人们的心态、目标和需要、达成目标的能力。幸福,就是需求的满足。

因为每一个人的目标与需求的不同,所以幸福的种类也不同。有一些人将索取当作幸福,有一些人将奉献当作幸福;可以说,索取所获得的幸福比较短暂,甚至会带来空虚,而奉献带来的幸福,是无怨无悔,是长久和持续的幸福,给人带来成就感,是社会认可和欢迎的行为方式。

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情,这样的人是幸福的;目标、需求与能力相适应,是幸福的起点。我们并不赞同降低目标或者抑制需求来提高满足程度,获得幸福;当金钱财富逐渐增长,实现目标的能力也逐渐提高的时候,如果目标也随着攀比而提高的时候,幸福感就难以获得提升。根据调查结果,现在人均GDP在增长,幸福感却在下降,就是证明。

接受自己、接受周围的人与环境,就是赏识自己和适应环境,就是一种积极的阳光的心态,在幸福感的公式中,“心态”是做乘法的。


喜欢别人比喜欢自己要难,甚至有一些人连喜欢自己都做不到。接受自己,无论优点还是缺点,是一种自信,一种喜欢自己的方式。

经济的竞争必然伴随着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人们总是要面对焦虑、悲伤、恐惧等各种负面的情绪,被动地接纳负面情绪会导致挫败感;而积极的人生态度,却可以让人将挫折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和心灵的财富。

心情不好的人,不喜欢下雨,也不喜欢不下雨;反过来呢,心情好的人或者说心态好的人,永远充满感激:对生命的感激,对别人的感激——看见什么都喜欢,看见什么都觉得美丽。心情,幸福感,首先取决于心态。

积极的心态,就是为自己的行为增加一些意义,一些理由,一些既不为难自己又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准则。

在心态里,最重要的就是人生观、价值观。人们如何看待挫折,如何看待金钱,如何善待自己的身体健康?如何善待周围的亲人、朋友、同事,甚至陌生的人?比如,金钱获得的途径与使用的方向,就比金钱的数量更重要。人们所做的事情,是否对自己,对他人有意义,比单纯的事务缠身更重要。

我刚提出这个概念的时候,许多朋友问,幸福与快乐一样吗?我的解释是,快乐更多的是生理层面的因素,而幸福更多的是心灵层面的因素。比如女人生孩子,很痛啊,但是很幸福,那并不是快乐;许多生理快感的满足,可以很快乐,却未必幸福。快乐是幸福的一个来源,却不是唯一的来源;快乐与索取有关,而幸福与心态、想法有关。

幸福与快乐有区别的,要不,人们总是祝愿别人“幸福快乐”,放在一起提的,说明幸福与快乐有一些不一样;如果说祝愿“快乐幸福”,就有点不那么顺口,汉语里的内涵太奇妙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幸福感要从自身的、内心的和谐做起。个人和谐、组织和谐、社会和谐,起点在于个人的和谐,他们彼此影响,起作用。

我的对于幸福感的观点,可能与许多“幸福指数”使用的因素不一样,他们主要是出于客观社会调查的需求,我的观点基于个人如何提高幸福感。

来源:u/xx9988/archives/2007/200758105854.html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