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儿童语言教育 10 大误区

14年前 [11-25 13:52 周三]

儿童语言教育 10 大误区

    1.误区:学龄前儿童不宜过早地学习识字。 


  我国儿童一般是6岁初入学,先学六周汉语拼音,然后从看图读拼音开始识字。然而语文工作者分析,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学生识字晚、速度慢、数量少,远远未能满足学生自身素质发展的需要。许多儿童教育专家认为,一般来说,3岁以上的幼儿就已经有了一定的认字能力,所以教育孩子永远没有过早。另外,生理学家研究得知:成人的大脑约1500克,婴儿出生时大约350克,两岁左右就发育到1000克,8岁以前百分之八十的大脑就已经完成(这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心理学家也认为,大脑发育的最佳时期也是儿童学习的最佳时期。如果错过了最佳学习期,学同样的内容要多花6至7倍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大脑的发育一旦完成,形象记忆的效率就非常低下。所以,抓住孩子大脑发育的最佳时期,再通过家长和老师的正确、科学的方法引导,就一定能使孩子在幼儿阶段对学习汉字产生兴趣。育乐园独创的成语识字教学正抓住了孩子识字的最佳时期,能够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通过唱歌、跳舞、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使孩子们对学习汉字产生兴趣,并主动去识记汉字。 

    2.误区:孩子上学以后自然就会识字了。

    这是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忽视了0—6岁这六年宝贵的时光,认为孩子上学后这些字自然就掌握了。其实,认字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一方面,幼儿园与小学上课方式有很大差别。幼儿园以游戏为主,识字和写字相比较而言,更注重的是识字。而孩子上了小学后,读和写是同时进行的,孩子一时很难适应。再加上经常考试,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压力,孩子很不情愿应付考试及大量的作业,会感到学习困难,有的甚至讨厌学习。 

  另一方面,孩子集中精力的时间是有限的,大量写字会使他的身心疲惫,容易使孩子丧失学习兴趣。研究表明:很多孩子上了小学两三年后,产生厌倦、烦躁心理,厌学现象产生,识字认字成为负担,更何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第三方面,有些家长认为自己小时候也没有学过识字,可是今天依然掌握了很多字,于是就忽视了培养孩子的识字和阅读能力。其实,这是因为家长忽视了识字和阅读对儿童智力开发的重要性,因此陷入了语言教育的误区。历史上有多少伟人、名人的成功都得益于良好的启蒙教育,得益于他们在童年时候就形成的爱读书的好习惯。我国伟大的物理学家杨振宁4岁就能读四书五经,一代伟人邓小平在5岁时就已经读了好多书了。陶行知、谢冰心等许多名人都在4、5岁的时候开始读书。可见,早期识字和阅读,使他们能比同龄儿童更好地了解世界,比同龄儿童更有能力、更聪明,也有更多的自尊、自爱、自强和自信,奠定了他们一生的辉煌。毫无疑问,如您当初在幼儿时期就受到过识字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您就一定会有更大的成就。

  而现在很多家长忽视了识字和阅读,却盲目地给自己的孩子报其他特长班。试想,如果一个人没有一定的字词量和理解能力,上课时他能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吗?他又怎能学好其他课程呢?更何况一个孩子!因此,先掌握字、词是孩子学好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应该在孩子的幼儿时期就有意识地进行必要的识字训练。 

  3 .误区:家长自己教孩子识字。 

  有些父母会说识字谁不能教,那还不简单?是的,现在任何年轻的父母都认字。可是,您想过没有,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有好的学习环境、氛围、兴趣和老师的正确引导

  有句俗话说得好:再好的医生也很难医好自己的病。教育孩子也是一样。如果自己教,需要您的毅力、恒心、耐心和方法。家长由于工作繁忙,家庭琐事、社会交际等诸多因素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磨平了自己对孩子的悉心态度,教育孩子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时间一长,或者教后孩子没能掌握,您自然就会产生急躁的心理,不免会把不良情绪表现出来,甚至指责、挖苦、打骂孩子。这样不仅没有教会孩子,还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大量实例证明,如果一个孩子连续三次遭受过指责训斥,便会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另外,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就是家长很少发现自己孩子的优点,孩子也很少听到家长的赞美的话,却总是听到家长的批评。这样,家长和孩子就很难沟通,孩子在家长面前产生畏惧心理甚至逆反心理,不但谈不上接受家长的教育,更谈不上学习效果了……这将形成恶性循环。古人早已发现了亲自教子的弊病,他们总结的方法是“圣人易子而教之”——聪明的人交换孩子来教。当然,最好还是请老师。 

  另外,在幼儿时期,孩子的学习是需要良好的氛围和环境的。古人早就发现了人单独学习的弊病:“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当然,孩子独学的弊病还不限于孤陋寡闻。家长一对一的教,与孩子们在一起学习,效果完全不同。首先,孩子们在一起学时都有个攀比、显示的心理,需要老师及时的、正确的鼓励来增加孩子的信心;其次,孩子们在回答老师的问题时,概括性不强,半截话多,这时就需要老师运用丰富的教学经验、快速的思辨能力和熟练的语言技巧,来把这些本不完整的话转化成完整、通顺、清晰的、易于理解的话语,传达给其他的小朋友,其他小朋友就会拓宽思路,跟着踊跃发言。这样的课堂,气氛活跃、生动有趣、循序渐进。久而久之,孩子便会在不知不觉中就把所要学习的知识掌握了,从此便会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所以说,家长很难在家里教会孩子识字。而育乐园正是想家长之所想,急家长之所急,为孩子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把识字放到了有趣的教学中,由专业的教师以“教者有心,学者无意”的方法,寓教于乐,不仅使孩子轻松掌握知识,同时,也能随心所欲地应用。 

  4 .误区 :只要是教育,效果就一样。 

  教育本身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教育方法有优劣对错之分,效果也不一样。家长对儿童实施教育,大致有下面几种现象:

  现象一:许多人也知道孩子的事重要,但这重要只是停留在口头上。为什么这样说呢?许多人愿意和朋友吃饭、应酬,却不愿意多花时间陪孩子;许多人可以去旅游,去买高档衣服,却不愿意在孩子的教育上进行投入。 

  现象二:很多家长也舍得投入,但只是给孩子买一些小人书、识字画册、童话故事等,也没有想到用什么方法让孩子掌握这些东西,这是一种放任的作法。 

  现象三:有些家长盲从,别人的孩子学什么,不管自己的孩子是否喜欢,也跟着学:今天看别人家的孩子学习电脑,就心血来潮,也想让自己的孩子去学习电脑,明天看还是学习英语有前途,便为孩子报班学英语。可是从来不管孩子本身的意愿和孩子自身的条件,这是无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结果往往是半途而废。 

    现象四:有的家长用自己的方法教孩子,或者向一些“神童”家长学习“育儿法则”等。他们所选择的学习和游戏根本就没有什么科学根据,只是凭着自己的感觉或他人的经验,忽视了孩子的个体特殊性。众所周知,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完全照搬照抄他人的教育经验是错误的。 

  凡此种种,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家长应该把握住孩子学习的关键期,知道让自己的孩子先学什么后学什么,什么时候该学什么。只有科学的教育才能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我们相信育乐园会帮家长实现心愿

   5 .误区:学会识字后上了小学就不愿意学了。

  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观点。许多名人、伟人都是在 4 、 5 岁就开始读书的,他们在学校里不是表现得更好么?早期识读使他们比同龄儿童更有能力,有更多的聪明才智,也有了更多的自尊、自信、自强和自律精神。

    孩子在幼儿园掌握了知识,在进入小学后会变得更加热爱学习。这种现象还源于儿童的显示心理。据许多儿童教育专家们证实: 9 岁前的儿童特别喜欢在别人面前显示自己很聪明,比别人强,以获得别人的重视和赞扬。这种心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所以说,显示心理是孩子的天性,每个孩子甚至比家长还要着急自己如何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的能力,获得大家的认同。所以不论是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还是幼儿园里的幼儿,面对老师的问题,总是争先恐后。也就是说,孩子进入小学后,如果遇到自己知道的问题,都会主动地举手回答。根本没有“学会识字后上了小学就不愿意学了”这种事。 

   6 .误区:认字和写字要同时进行,都应该先易后难。 

   其实,这是一种错误观念。事实上,儿童从出生就开始学习了,先学的是字音,然后又学字形,这就是孩子认字的开始。至于写字,是在儿童适合的时候进行的。而幼儿园里识字的第一目标是阅读,所以幼儿园里教孩子识字,只要会读就行。认字和写字不是同时进行的,应该先认后写。

  汉字只有书写的简繁,并没有认字的易难。常用字和非常用字对于儿童来说识记效果是一样的。常用和不常用,是我们大人的阅读习惯造成的,就像我们经常说的“舞”和不常说的“兀”,在幼儿的眼中只是两个不同的图形。老师用好的方法教了,孩子就会了,根本不存在什么易难。理论研究认为,在幼儿时期,由于他们的大脑思维方式比较简单,对事物表象的认识更加直接,所以他们对汉字的认识主要是停留在第一印象,只是图形的识别,而不是记笔画。所以说识字没有易难之分。 

  而写字却不同。写字是在儿童识记汉字的基础上,对一个汉字的“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和记忆后,才开始动笔“描画”出它的“模样”,也就是写笔划。所以,很小的时候可以识记汉字而不写,在孩子身心发展适宜的时候才学写。 

  一方面因为孩子很小,骨骼发育不完全,手指很小很细,握不住笔。在这个时候,长时间写字会使孩子手骨骼变形,还容易使孩子患近视。更重要的是,幼小的孩子对写字这种枯燥的活动容易产生厌倦,容易影响他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孩子的注意力是容易分散的,一旦写字的新鲜感消失后,孩子就不会集中精力了。这时如果家长或老师对孩子指导不当,孩子就会更加疲惫、胆怯和厌烦,有时候会写着写着就去做其他的事情了。孩子很小的时候是不适宜写字的。 

  所以,将孩子认字和写字同步进行不仅不能达到目的,反而会有反效果。同时,专家们也对各种技能同时进行训练表示质疑。教育学与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第一是语言的发展,就是 1 至 3 岁,主要应训练儿童的读音;第二是视觉发展,就是让儿童识字形,这一阶段为 3 至 6 岁;第三是协调能力的发展,让儿童逐渐地从认到写,为 7 至 13 岁;第四是抽象能力的发展,此过程贯穿于人生各个阶段,但尤为重要的是在 25 岁以前,是人的意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阶段。根据教育学原理,各种技能同时进行训练不如分段进行各种技能训练有效。 

  综上所述,认字要比写字提前进行训练,对孩子的大脑认知和身体健康都有好处,可谓顺应了孩子的身心发展。 

  7 .误区:先学什么后学什么不重要。 

  语文是学好各科的基础,是百科之母。所以,语文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学好语文的前提是有理解性的阅读,而阅读的前提是:孩子必须掌握一定的字词量。所以,无论孩子要学什么,在这之前都应该让孩子先掌握字词。孩子字词量丰富,不论对他的口才和表达能力,还是对他以后的做事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水平都是很有帮助的。 

  8 .误区:死记硬背不能取得学习效果。

  死记硬背固然不好,但是科学研究表明,儿童最自然的学习方法是背诵记忆。他们能在不理解的情况下把字记下来,而且人生只有这一阶段才有这个现象。 死记硬背的缺点固然很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知其形而不知其意,照葫芦画瓢等等。但死记硬背只是幼儿某一阶段的必要训练,也是获得知识的必由之路。而且随着孩子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思维的发展,他的理解能力就逐渐提高了,这时候,幼儿时期“死记硬背”的效果就逐渐显示出来了。儿童的记忆规律是先记忆后理解,而成人的记忆规律是先理解后记忆。所以说,“死记硬背”在一定的阶段也是必要的。更何况育乐园学习语言重视趣味性、科学性,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死记硬背”。 

   9 .误区:认字是很枯燥的。 

  汉字本身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学习汉字决不枯燥。况且教师给幼儿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创造了生动的的学习氛围,学习汉字是很有趣的。 

  幼儿园寓教于乐,让孩子们高高兴兴地学,这是幼儿识字的根本原则。孩子把学习识字当作一种兴趣,认识一些字后,教师就帮助他们有感情地阅读,培养他们从小阅读的习惯。孩子从书本中获得了丰富的知识,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从而吸引他更加的热爱识字。这样良性循环,孩子不会说识字是枯燥的了。 

    10 .误区:早期识字对孩子并不重要。 

    专家研究表明,孩子从小是否学习识字,对长大后的智商是有很大影响的。日本多年从事婴幼儿识字教育的石井博士,从 1967 年开始实行汉字教育实践,证明了 3—5 岁年龄层是一生学习汉字最快、记忆力最强的时期。石井先生对日本儿童的智商作了详细的调查,没有识字的孩子智商均为 100 ; 4 岁以前开始学习,学习两年的其智商可达到 120 ;三岁开始学习的,学习三年已达 130 以上。石井博士经过 14 年的研究还发现:默记的能力,一年级学生最强,年龄越高,逐渐降低。可见,家长应该把握住孩子识字的关键期,在最有可能的时期激发孩子智力潜能因素,使您的孩子拥有较高的智商水平,为以后的社会竞争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 

    成语速记快速识字正是根据这些理论,遵循儿童的生理特点,抓住儿童识字的关键期让儿童充分发挥形象识记的内在潜力,使儿童在浓厚的兴趣中,通过游戏,轻松愉快地在短期内认识大量的常用汉字,进而进入早期阅读。 

    育乐园建议广大家长朋友们,先让孩子学习一年的识字阅读,提高理解能力,再学习其他的学科,他们就更加轻松自如了。

来源:http://www.znjy.cn/Article/jzwq/1118_7.html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