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如何让孩子学会感恩(上)(卢静)

14年前 [11-18 11:36 周三]

如何让孩子学会感恩(上)(卢静)

(播放《感恩的心》)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欢迎各位家长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今天的家长学校举办的学习活动。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宝安区家长学校,向各位家长能按时到会参加家长学校的课程表示衷心的感谢!我是家长学校的卢静老师,今天家长会上我们将一同探讨的课题是:如何让孩子学会感恩。

问题  现在的孩子怎么了?

【案例一】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自杀事件屡屡发生

1、2006年2月25日,深圳卫视<鹏城夜话>节目报导了一起发生在本月22号深圳滨河中学的中学生跳楼的事件,一名14岁的男生因中午在外就餐返校迟到,被老师罚站1小时。随即在被老师训话后的几分钟内便跳楼自杀了,经抢救无效当场死亡。之前只留下了一句话:为什么这个世界只有大人才能做裁判!!!

2、2006年春节刚过,广州华南农业大学开学的第一天(2月21日),一名大三的大学生跳楼自杀了。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星期里,又发生了两起研究生跳楼自杀事件。本已春意盎然的大学校园此时却蒙上一层凄惨萧杀的阴影。

3、2006年5月,一个晴朗而血色的清晨,一幕荒诞而真实的惨剧发生了。一名沉溺网络游戏虚拟世界的13岁男孩小艺(化名),选择一种特别造型告别了现实世界:站在天津市塘沽区海河外滩一栋24层高楼顶上,双臂平伸,双脚交叉成飞天姿势,纵身跃起朝着东南方向的大海“飞”去,去追寻网络游戏中的那些英雄朋友:大第安、泰兰德、复仇天神以及守望者……却留下了4封遗书给游戏中的“虚拟英雄”和4本记录《神魔世界》游戏秘籍的笔记。

4、2008年4月3日,晚9时40分左右,深圳福田区益田村教苑中学初三(2)班女生小欣(化名)跳楼身亡。6月12日中午12点半左右,从福田园岭新村园中花园D栋掉下一女生.据说是一高三学生,从24楼坠下.当场身亡.。

5、2008年10月10日9时许,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一名大一女生从宿舍四楼跳下,当场死亡。有学生称该女生为情所困选择轻生。(金羊网-羊城晚报)

6、广东工业大学2009年2月14日、16日续发生两起学生跳楼事件

14日跳楼者为该学校物理学院光信专业学生,姓何,今年读大一,是汕尾人。16日中午1时许,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西十三楼宿舍楼一名刚从家返校的大三男生,从7楼楼顶跳下当场身亡。跳楼身亡的学生姓黎,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大三学生,校方证实死者因失恋而跳楼自杀。

7、2008年12月4日,深圳大学一名约20岁的外语系女学生在自己的宿舍楼水房上吊身亡,据一名目击的治安员介绍,该女生吊在水房的门框上。

8、深圳大学大三女生杨倩2009年9月15日从自家楼顶跳下,结束了自己年仅19岁的生命。其亲友称杨倩在迎接2009级新生过程中犯错,遭受学校老师的严厉批评,情绪波动很大,在抑郁中跳楼自杀。

【评述】北京高校心理咨询研究会秘书长蔺桂瑞指出,我国已成高自杀率国家,有数据显示,25%被调查学生想过自杀;15.3%中小学生曾计划自杀,4.2%考虑离家。经统计,如今中国的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中有70%-80%是由家庭问题造成。

深圳新闻网

2008年10月10日,深圳18所学校调查:两成受访学生有自杀倾向

不同类型学校学生各种自杀行为的发生情况

深圳新闻网讯   记者从深圳市疾病控制中心获悉,近期疾控中心进行的一次覆盖市级直属的18间学校针对青少年心理调查的结果显示,两成受访的青少年有自杀倾向。据了解,调查覆盖市级直属的18间学校,其中初中8间(重点3间),高中6间(重点3间),职中2间,大学2间;调查人数4350人,受试学生的年龄在11~23岁之间,平均年龄15岁。调查主要发现了青少年的心理障碍和自杀相关行为两大问题。

她透露说,过去12个月里,有12.1%的受试学生曾考虑过自杀,6.6%的学生做过自杀计划;2.2%的学生采取措施试图自杀。在不同类型学校间,初中生、高中生在考虑自杀、做过自杀计划、采取措施试图自杀三方面的发生率均明显较高,自杀行为的发生为什么是这样呢?!为什么自杀的悲剧屡屡发生呢?!

现在这些孩子啊,到底怎么了?!这太不珍爱自己的生命了。跳楼,是件好玩的事情吗?!曾有人声称:死亡也是人的一种权利。但别忘了,有句话说得好:“为了爱自己的人和自己所爱的人,活着也是一种责任!”生命正该绚烂的时候却想不开,选择死亡的孩子们可曾想过自己的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时候那种悲恸欲绝?!

【案例二】 11岁女生写下万言情书,却不与父母交流沟通

“小学生为何无权恋爱?何况我已经为了他付出很多。对于我来说,心理上觉得很沉重,是这种‘付出’——的失败?我觉得自己心理围墙再不修补的话,我没过几个月,不不,不是几个月,是几个星期,是几天,不再用他的爱情甘露滋润一下的话,100%明天见到我的地方便是棺材里,骨灰盒里。”

以上这段话是摘自哪本言情小说吗?不是。而是出自广州一名年仅11岁的小学五年级名叫小燕女生之手。小燕在她的万言情书里详尽地记载了她喜欢同班男生小强的复杂情感历程和深厚友谊,她与朋友间无话不谈、甚至形影不离,但对父母却不愿袒露心迹,父母对女儿的思想全然不知。

【评述】正处在花季年华小女孩本来是天真烂漫的,但却为情所困,不能自拔,甚至想到自杀了结刚刚萌发的人生,而父母却浑然不知,这难道只是孩子的原因吗?

【案例三】流行在校园里的恐怖童谣:

太阳当空照,骷髅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我去炸学校,老师不知道。一拉弦,一开弓,老师同学一起炸飞了。

【评述】多么可怕的童谣呀。如今很多类型的童谣在校园里很流行,或许,我们对这种貌似搞笑的童谣只是会心的一笑,认为那只不过是小小年纪的一种心情的宣泄,但是,我们不想想,这种童谣会不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布下了一个巨大的阴影,埋藏了一颗令人恐怖的定时炸弹呢?对这种现象,如果不加正面引导、不加制止,任其发展的话,那简直太可怕了,那就是我们教育的悲哀,也是人类命运的悲哀。

一、什么是感恩

感恩,是一个人善心、爱心、良心的综合表现,不仅是道德的根本,而且是社会公德的根基。感恩是人际关系的第一台阶,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关心他人、热爱祖国等品德形成的起点。要学会感恩,首先要学会感动。

二、当前的社会现状

今年母亲节,广州市少年宫和《都市人·成长》杂志公布了“关于家长和孩子对感恩的理解”的调查结果。调查显示,84%的家长认为现在的孩子不懂得感恩,59%的家长认为“孩子不懂得感恩”的主要原因是父母过于溺爱;而在孩子的心目中,“帮父母做家务”和“等长大了赡养父母”是最能表达感激之情的方式,而“帮父母洗脚”和“给父母磕头”是孩子们最不愿意做的。

悲剧一:感恩的泯灭,罪恶的手伸向亲人和身边的人

1、包头市一个16岁退学在家的少女张娟(化名)为了带两个男孩回家睡觉,嫌她77岁的奶奶碍事,先是打了奶奶两个耳光,然后用左手掐奶奶的脖子,右手把棉被捂在奶奶的头上。连掐带捂,长达十几分钟,导致老人窒息而死…… 

张娟杀害抚养其长大的奶奶的行为,手段极其残忍,令人发指!而她明知奶奶死了却并不悲伤,仍若无其事,当一位警官给她带上手铐时,她还问“我什么时候能回家呀?”奶奶惨死在自己手上,她一点也不感到愧疚和难过,

2、《中国青年报》报道,一15岁少年举刀向自己的母亲砍了46刀。是因为母亲阻止他在家里拿钱上网。围绕这一话题,不少人议论纷纷,多数人的意见是,问题的根源是父母对孩子教育方式不对。这些人的假设是,如果母亲对孩子不那么严厉,如果母亲给孩子多一些沟通,如果母亲不是采取粗暴的方式管教孩子,……几乎所有的指责统统指向母亲。

对这种单向指责,我确实不敢苟同。我认为,且不说母亲对这个孩子的生活一直照顾很好,如何为怕他上网等等操心担心等,单说这砍向母亲的46刀,就让人无论如何都没法原谅,因为,15岁,已毕竟是一个应该明白事理的年龄。在他的心中,如果有一点感恩的火星,我相信他就无法把屠刀举向母亲。不需要其他任何理由,只有一点就已足够,这就是母亲15年的养育之恩。

3、2000年1月17日,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高二学生一名17岁中学生徐力,因不堪忍受学习重负杀死生母吴凤仙。

4、广东省清远市连州中学一高三男生,2008年11月26日持刀将其奶奶和姑妈杀死.,11月27日该生按时到学校上课,被警察抓获,被捕时从书桌拿出作案时用的刀,上面还带有血迹.。

5、马加爵15岁时想杀父
   马加爵15岁时因父母吵架就想杀父!马加爵15岁的时候,听见父母争吵,就想把父亲杀死,并且还分析,如果15岁杀死父亲,要判10年,这样刑满释放时就25岁了,不划算。还有一次,马加爵与奶奶一起看电视时,奶奶要看这个台,他要看那个台,结果这个小争执却让他对老人产生了怨恨心理,并在笔记本上写了“恨!恨!恨!”

悲剧二:感恩的缺失让英雄流血亦流泪

1、在沈阳打工的青年韩磊在丁香湖游泳时,突然听到喊救命声,一男青年在水中挣扎。韩磊游了300多米,奋力将落水者托出水面,在将落水者送到岸边时,却被突如其来的大浪卷得不见踪影而意外身亡。韩磊的家人、目击者以及当地政府在为韩磊申报烈士时,唯独缺少获救者的证明。尽管家人四处张贴寻人启事,尽管当地的报纸、电视等媒体连续十多天跟踪报道消息,呼吁获救者站出来,但半个月过去了,获救者始终未露面。所有人的期盼,变成了一种凄凉的等待。

2、因救了19人而牺牲的重庆开县农民金有树,他救的人当中,没有一个来参加他的葬礼,甚至有的被救者竟说他救人是为了得奖金。

3、深圳著名歌手丛飞,11年耗费300万元,资助178名贫困孩子上学身患癌症的他在生命垂危时,那些曾受他资助的学生,竟然没有一个人来看望他,更不用说帮助他。这其中就有好几个读完大学并有了一定经济基础,还有好几个就在深圳的。新闻披露后,那些正在接受他资助的学生及其家长,竟抱怨:“你不是说供我们到大学毕业吗?现在不坑人吗?这不由得使我联想到当今社会,受环境的影响,对孩子的教育出现了问题,正常教育往往被异化了,造成大部分孩子自私、狭隘、霸道、不容人、不讲道理,缺乏或者没有爱心,不知道也不懂得关心他人。个别孩子对于社会的恩惠,表现为麻木不仁、浑然不知,甚至在受到别人的资助或帮助时,因得不到满足,而要指责和埋怨他人,更甚者有对社会心生无端的仇恨心理。

4、小娟得到深圳市民的热心捐款,为其治病,但是这个女孩子反而拿着钱回到老家,为了这事媒体也是多方追踪报道,但是我们看到的是小娟那振振有词的为自己辩护。她的这一举动,让那些帮助过他的人感到寒心。

5、湖北5名贫困大学生受助不感恩被取消资格,受助一年多,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襄樊5名受助大学生的冷漠,逐渐让资助者寒心。

6、一位归国的老华侨想资助些贫困学生,于是,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给多个有受捐助需要的学生每人寄去一本书,随书将自己的电话号码、联系地址以及邮箱等一同寄出。家人很不理解老人的“抠门”:一本书也算资助?在家人的不解中,老人一直焦急的等待着什么,或是守在电话旁、或是每天几次去看门口的信报兜、或是上网打开自己的邮箱。直到有一天,一位收到书的学生给老人寄来祝贺节日的卡片(也是唯一与老人联系的一位),老人高兴极了,于当日给这位同学汇出了第一笔可观的助学资金,同时毅然放弃了对那些没有反馈消息的学生的资助。这时家人才明白,老人是在用他特有的方式诠释 “不懂得感恩的人不值得资助”的道理。从故事当中,我们不难看出,现在的孩子懂得感恩的为数不多。

曾经在社会上引起争议《一位辛酸父亲的信》,谴责儿子考上大学之后,除了索要生活费之外,其他的问候从来没有。

一位辛酸父亲的信


亲爱的儿子:

  尽管你伤透了我的心,但你终究是我的儿子。虽然,自从你考上大学,成为我们家几代里出的唯一一个大学生之后,心里已分不清咱俩谁是谁的儿子了。从扛着行李陪你去大学报到,到挂蚊帐缝被子买饭菜票甚至教你挤牙膏,这一切,在你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你甚至感觉你这个不争气的老爸给你这位争气的大学生儿子服务,是一件特沾光特荣耀的事。

  的确,你考上大学,你爸妈确实为你骄傲。虽然现今的大学生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但这毕竟是你爸妈几十年的梦想。我们那阵,上大学不是凭本事考的,要看手上的茧子和出身成分,有些人还要用贞操和人格去换。这也就是我们以你为荣的原因。然而,你的骄傲却是不可理喻的。在你读大学的第一学期,我们收到过你的3封信,加起来比一份电报长不了多少,言简意赅,主题鲜明,通篇字迹潦草,只一个“钱”字特别工整而且清晰。你说你学习很忙,没时间写信,但同院里你高中时代的女同学,却能收到你洋洋洒洒几十页的信,而且每周一封。每次从收发室门口过,我和你妈看着你熟悉的字,却不能认领。那种痛苦是咋样的,你知道吗?

  后来,随着你读二年级,这种痛苦煎熬逐渐少了,据你那位高中同学说,是因为你谈恋爱了。其实,她不说我们也知道,从你一封接一封的催款信上我们能感受到,言辞之急迫、语调之恳切,让人感觉你今后毕业大可以去当个优秀的讨债人。

  当时,正值你妈下岗,而你爸微薄的工资,显然不够你出入卡拉OK酒吧餐厅。在这样的状况下,你不仅没有半句安慰,居然破天荒来了一封长信,大谈别人的老爸老妈如何大方。你给我和你妈心上戳了重重一刀,还撒了一把盐。最令我伤心的是,今年暑假,你居然偷改入学收费通知,虚报学费。这之前,我在报纸上已看到这种事情。没想你也同时看到这则新闻,一时间相见恨晚,及时娴熟地运用这一招,来对付生你养你爱你疼你的父亲母亲。虽然,得知真相后我并没发作,但从开学到今天,两个月里,我一想到这事就痛苦,就失眠。这已经成为一种心病,病根就是你—————我亲手抚养大却又倍感陌生的大学生儿子。不知在大学里,你除了增加文化知识和社交阅历之外,还能否长一丁点善良的心?

 

诸如此类不懂得感恩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屡见不鲜,下面是一组来自当代学生的现场调查,我们一起来看看:

调查一:你懂得感恩父母吗?

菲菲(女,小学六年级学生)

    “从没想过感恩,觉得离自己挺遥远的,爸妈爱我是因为我是他们的孩子,抚养我也是他们的责任,感恩应该是我长大以后的事,是他们老了,走不动的时候才该考虑的问题吧。”

杨阳(女,小学五年级学生)

    “想过,可是父母好像觉得没必要,总是反复地叮嘱我把心思用在学习上,少考虑其他的杂事,还说‘只要你刻苦学习,高考的时候考个重点大学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安慰’,我也就不再想了。”

小成(男,大一学生)

   “知道这么个道理,可没实践过,不知道应该做什么来孝顺父母,他们对我的想法也不以为然,说那是以后的事。我上大学报到也是老爸老妈亲自送来,我都成人了,他们还是对我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我只能享受着他们的爱却无能为力。”

调查二:你知道感恩老师吗?

高晔(男,初三学生)

“感谢有一点吧,他们教我们知识,都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嘛。可话又说回来了,老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况且他们还凭当老师这个职业吃饭呢,我们交学费给他们,他们就应该努力传授知识给我们,这是公平交换。”

这些学生的话都很实际,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听到这样的话,从中不难看出,当今社会感恩之心的严重缺失。虽然我们在孩子的学生作文里也时常见到诸如“生病了妈妈背我去医院;放晚学了,爸爸风雨无阻接我回家 ……等表达感恩之心的情节,甚至很被打动,可现实中又有几个子女能真正感知父母的艰辛呢?感恩在孩子的眼里已经成了一种喊喊的高调。

三、感恩意识缺失的状况分析

现在的孩子不懂得感恩,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孩子们丧失了这最根本的感恩之心呢?从上面的调查发言,我们不难看出,这和我们的教育方式不无关系。

第一、首先父母无微不至的爱是感恩之心丧失的主要原因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只会一味地付出,不求孩子的任何回报,缺乏让爱在孩子身上再生的教育意识,结果孩子不懂得什么是爱,认为让自己过上舒适的生活是父母的责任,是天经地义的。因而他们得到的爱越多,给予父母、他人、社会的爱越少。

相当多的孩子“饭来张口”,不知道怎样回报亲恩。——调查发现,对“在家吃饭时,你是否会给父母盛饭”的问题,仅有45.2%的学生经常这样做和偶尔为之的占37.6%,想盛不让盛和几乎不盛的占17.2%。能经常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的学生只有45.9%,访谈中,我们还发现学生们并不认为帮父母做饭、向父母问候就是孝心的体现。再如,“当父母出门时,你是否会叮嘱他们路上小心,并且为他们担心”,认为无所谓的占8.3%,心里担心但不说出来的占23.6%,至于“当父母劳累了一天回家后,你是否会主动给他们揉揉肩或捶背”,有72%的学生的回答也是“否”。有好东西让父母先吃的只有42%。透过这些现象不难看出,我们的孩子都爱自己的父母,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不懂得感恩,不知道回报,他们认为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对家长的一切付出表现得既坦然又淡然,缺乏一颗感恩知足的心,回报他人的意识淡薄,感谢他人的言语和行动匮乏。

第二、沟通的缺失,也是孩子感恩之心丧失的重要原因

部分孩子缺乏“感恩”情怀,对他人的关爱熟视无睹。——在测试中,对“父母经常利用某个时机教育你,你对此态度如何”问题的回答,整体情况较好,选择“感谢父母的一片爱心”的占总人数的63.7%;选择“嫌父母唠叨、不耐烦”及“装作没听见”的占11.13%,“认为对的才听”占24.8%,父母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利用时机教育孩子,本在情理之中,孩子却“不耐烦”,或“装着没听见”,并不体谅“父母心”,可见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渠道并不是畅通无阻的,部分孩子不能正确理解父母的苦心与关爱。

第三、家庭教育“德智”天平倾斜,感恩教育被忽视

父母给孩子从小开始就确立了“读好书”就是最好报答的价值观,而潜移默化中,孩子也自然就形成了“读好书”就是对父母最好报答这样的价值观。——现在的父母文化程度都比以前提高了许多,社会竞争和生活压力的加大,使得他们都很重视子女的文化教育,以致过度强调了功课而淡化了品德,以致在教育孩子上出现偏差。调查发现,有85%的学生认为对父母最好的回报就是好好学习,考出好成绩;有25%的学生在与父母分享好吃的食物时,父母出于怜爱而推托拒绝;想做家务但家长怕因此影响学习而不让做的占51%。凡事替孩子包办,好吃的留着,书包替孩子背着,家务不让孩子碰着,有的学生饭还要大人喂着。家庭教育的德智天平已经出现了倾斜,感恩教育被现代父母所忽视。孰不知,在过分呵护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怎能学会感恩?

来源:u/ZDSWLB/archives/2009/2009111810753.html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