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多数班主任仍不敢批评学生 恐承担全部不良后果

14年前 [10-25 11:23 周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9年10月21日10:34
 
        荆楚网消息(楚天都市报)“教育部出台规定,班主任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你认为班主任应该怎样行使批评权?”昨日,武汉市教科院在吴家山四小召开中小学班主任专业成长研讨会。会上,部分班主任表示,尽管手上持有教育部出台的“尚方宝剑”,但班主任对批评学生仍心存顾虑。

  有与会者表示,班主任是否敢批评学生,不在于是否享有批评权,如果出现一些不可预知的后果(如学生离家出走),班主任可能要为全部后果“买单”,这样的批评权,班主任敢行使吗?

  东西湖吴家山三中昨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100份问卷中,有效问卷95份。51位班主任在问卷中称:不敢批评学生。该校班主任薛凡老师说,教育部明确提出班主任有批评权,但同时要求批评是“适当的”,作为一线教师有理由问:什么是“适当的”?这是否意味着,一方面给你一把“戒尺”,让老师批评学生;一方面万一出现问题,主管部门可以说老师的批评是“不适当的”,最终所有的责任都由老师自己扛?

  问卷调查显示,班主任不敢批评学生的理由如下:家庭溺爱导致一些学生经不起批评,受不了一点挫折,如果受到批评后出现一些极端行为(离家出走、自残、跳楼等),无形中使班主任压力过大;学校、家庭和社会对教师批评学生的看法有时较偏激,班主任常处于弱势地位;当前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很强,家长也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一旦学生在校受到“委屈”,家长就会到学校兴师问罪。

  一位班主任直言不讳:因为批评了学生几句,外省一名女教师被这位学生的家长在课堂上打得流产,谁来维护这名教师的批评权?

  也有班主任提出不同的观点。武汉市师德十佳教师徐静说,每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可能犯错,教师的批评就是不断给学生纠错,这是“赏识教育”和“激励教育”无法取代的,“现在班主任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合理地行使批评权,而不在于有没有批评权。”“批评对教育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吴家山四小校长方贵琴说,批评的艺术要经过多年的积淀,能让学生理解的批评就是最恰当的,“作为班主任,要学会用眼神、面部表情和语言来行使批评权,粗暴的批评或惩戒,超越了批评的界限,不值得提倡。”

  武汉市教科院教科所德育研究室主任王一凡称,教育离不开批评,但批评绝对不少是教育的全部,作为教师应该共同寻求有效批评的方法与途径。班主任对学生的批评,不光有“敢不敢”、“会不会”,还应该加上“好不好”、“当不当”。

  链接

  教育部明确中小学班主任有权批评学生

  今年8月22日,教育部出台《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其中第16条指出:班主任有权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指出,在我们强调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利的今天,一些地方和学校也出现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放任学生的现象。《规定》明确:“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

  
专家声音

  教育的功利性导致批评的尴尬

  班主任在行使批评权上出现争议,是由于教育的功利性造成的。在不少家长看来,交了钱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应该享受相应的服务,这就造成了老师不敢批评学生的出现。当教师名正言顺的批评权受到干扰,当教师的教育方式受到挫伤,教育部才重申教师享有批评权。

  ——武汉市中小学德育学会理事长肖斌衡

  
校长声音

  赏识教育过多 学生走上社会难适应

  不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就会错过其改正错误的最佳时机。没有批评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也不利于学生培养正确的是非观,会影响其健康成长,适当地接受批评,有利于学生建立有效的心理防线。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赏识教育过多,走上社会后,用人单位严格的规章制度是不会容忍员工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的,他很可能会因此失掉工作。

  ——硚口区体育馆小学校长寇晓燕

 
 家长声音

  批评前最好能沟通

  记者昨日随机采访了10位中小学家长,有6位家长表示,支持班主任行使批评权,有4位家长建议应以激励赏识教育为主。多数家长认为,学生犯错,老师在严厉批评或轻微惩戒前,最好能告知家长,并和家长取得沟通。

  有家长认为,批评与鼓励应结合起来,批评学生应把握好度,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

  
学生声音

  适当的批评可以接受

  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中学生,有1位学生认为班主任批评学生没必要,不希望老师采取批评的方式对待学生。有9位学生认为,学生出现错误,班主任应及时批评,对老师的适当批评也能接受,但希望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不要“老账新帐一起算”,也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学生”,更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建议

  批评方法有讲究

  武汉市教科院教科所德育研究室主任王一凡认为,在学生的成长中,接受批评,并由此获得成长,这是正常的规律。但是,要达到好的效果,批评教育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以下几条可供老师参考。

  1、批评要对事不对人,不提以往的过错,不使用伤害学生人格的字眼,维护学生的自尊心。

  2、不能忽视学生犯错时的情境因素,少将过失归咎于学生的个人品质或主观意图。

  3、要注意对所有学生在问题面前一视同仁,应摆脱老师个人情绪状况的影响,也不可带个人偏好,如成绩优良的学生犯错时不批评而成绩差一点的学生重批评。

  4、形成“契约式”班规,让学生认可批评的方式,以学生比较愿意接受的方式进行沟通。记者李樵 通讯员张显辉

  如何让学生感谢批评

  武汉市吴家山三中初二(13)班班主任 徐静

  我带班有个习惯,每逢初三学生毕业前,我都会给他们布置一项特殊的作业——《给徐老师的一封信》,以此来反思自己三年来的教育教学行为。令我惊讶的是,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都会回忆我与他(她)之间的一次难忘对话、批评甚至是一次严重的惩罚,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情真意切。

  一位女生这样说:“真后悔当初没有把徐老师当年对我批评的话语用录音机录下来,在我倦怠的时候,在我迷茫的时候,将它放出来听听,给我方向,给我力量……”

  学生为什么对批评不感到反感,而是铭刻在心呢?显然不是要不要批评,而是如何批评的问题。回忆我对学生实施的批评,我认为有这么几个特点:

  1、尊重学生,这是批评的原则,诸如讽刺、挖苦、抨击和指桑骂槐等行为,对学生心灵是一种极大的摧残,万万不可用。

  2、实施批评要与学生达成共识,不对学生实行肢体接触。

  3、善于抓住教育的时机实行高效批评。批评这种方式虽然能够纠错,但毕竟是一种否定,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不可将此方式日常化。 (来源:荆楚网)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