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孩子爱哭的分析(转吕凤琴)

14年前 [09-12 21:23 周六]

造成小孩爱哭的原因很多,有时是因为身体不适,有时是因为愿望得不到满足。由于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也会无奈地哭泣,有些是感情脆弱不能面对成长中应用的挫折等,面对3岁以上的孩子爱哭,这首先是性格问题,我们首先检查家长的教育方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要解决问题,也是冰化三尺非一日之暖。需要家长的耐心培养和等待,我们在这里只是帮你分析,拓宽自己的视野,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通过我们的分析方式,去寻找自己原因和孩子的原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给某个家长定性。或非要按照我们的分析和建议去做。

一、哭是笑的反义词,我们不喜欢孩子哭,就应该让孩子爱笑,下面检查一下,我们是否做了让孩子爱笑的培养?是否给孩子建立和健全了开朗乐观的情绪和培养情绪的认知,调控能力?

(1)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就要引逗宝宝笑。(2)在孩子3个月左右的时候,要跟孩子玩快乐游戏。例如藏猫猫。仰卧做起等。(3)在孩子半岁的时候,抱着孩子跳有节奏的舞蹈。跟孩子唱歌。(4)在孩子9个月的时候,和孩子玩爬行亲子游戏。玩找东西游戏。(5)1岁的时候,教给孩子勇敢,大胆往前走。玩手指游戏。

(6)2岁和孩子玩指认游戏,和识别表情游戏和高难度的动作游戏。(7)3岁孩子玩情景游戏,让孩子照顾小宝宝,过过家,当医生看病。玩大地寻宝游戏。藏猫猫游戏,有计划有目的的锻炼和孩子离开,和延长离开时间。如果这些工作都做的很好。那就考虑是孩子安全感出现了问题。

二、安全感的形成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完全内化在心灵内部。获得了安全感,宝贝才能表现出良好的适应能力,即使是陌生的环境或人都没有办法干扰它。就像是基础扎实的良性循环一样,只要帮助宝贝从小建立了足够的安全感,就是为宝贝种下了一颗快乐的人生种子。那么我们现在分析孩子安全感的缺失是不是从到幼儿园开始缺乏的呢?其实不然,孩子的安全感的缺失是由很小的时候,由于家长的忽视就已经造成了。0-1岁是宝贝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期,宝贝安全感的形成在0-1岁期间就基本完成了。家长培养孩子安全感的途径是什么呢?(1)在出生时妈妈的乳汁,气味,声音,怀抱就会使孩子对养育者形成基本的信任感。(2)在孩子的早期和父母一起生活。给新生儿洗澡的水温不要超过39度。(3)对孩子哭声的积极回应和理解,作出正确的反应。(4)生活环境的温暖色彩,平静和睦的家庭气氛,家庭物品有序摆放的环境。生活环境的固定性没有轻易发生变化。(5)抱着宝宝到哪里了都要跟宝宝说清楚,有什么奇异的声响也要跟宝宝讲清楚,到陌生的环境还要抱着宝宝去熟悉新环境告诉他这里的情形是怎样的?有人问孩子也听不懂,我说了也没有用,怎么会从我说的这里获得安全感呢?但事实上孩子的安全感确实就是从你的语言里获得的。可能孩子需要的是这个时候你平静缓和的语气和语言。孩子从你说话的频率和心跳、血流量里已经感受到了安全性,家长说这些的时候,因为考虑到应该没有问题。如果你 此时没有这样的心情,你也可能会为孩子担心,而表现出紧张的心情,恰被孩子感受到了。(6.)4个月孩子依恋期的形成。满足孩子的依恋需要。不要偷偷离开。(7)在孩子半岁的时候训练母婴分离。(8.)9个月对孩子的探索行为给予鼓励和支持,不哄吓。7始终给孩子正确的关爱,微笑。(9)在1---2岁做适当的高难度的游戏,鼓励孩子的主动行为。(10)当孩子被搞痛了,家长不要紧张,不要马上离开,要让孩子明白原因,接受的教训是什么?要让孩子在挫折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11)儿童受了委屈,在父母那里得不到安慰,使愤怒的情绪不能平静,导致报复,躲藏或恨别人等不良情绪的产生,(12)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大人在跟孩子玩的时候要在边上陪着,如果父母有事情要离开一定要跟孩子交待清楚,即使孩子睡着了也要告诉孩子家长到哪里去?祝孩子睡个好觉,避免突然离开让孩子产生不安的感觉。(13)对孩子的生活照料要科学,不要轻易让孩子生病,一旦有病,家长不要用紧张和不安的情绪面对孩子的病痛,这个时候要镇静,平静的给孩子 吃药。生活中要在早期就让孩子尝遍味道,特别是苦味,在这个时候孩子就不惧怕苦药了。孩子也就不认为妈妈是对自己有伤害的行为了,对孩子的打针,耐心的告诉孩子你生病了,你很难受,妈妈也很难受,现在需要打针,打了针很快就会好的,但有些疼,一会就过去了,我们去试一试好吗?让孩子提前有精神准备。针打完了,无论孩子是哭泣还是没哭,都要鼓励孩子坚强和勇敢,接受了医生打针的要求。(14)还有孩子和其他孩子发生矛盾的时候,是否始终把孩子放在一个不公平的地位,如果没有正确处理,也会使孩子的安全感降低。(15)孩子的严重错误也不要对孩子的身体进行攻击和惩罚。他的认知还是不完全的,他更多的感知外界都是用更原始的方式,用他的骨骼、腺体、肌肉、血液来记忆对外界的认识,如果家长去吼他还推他,可能就会造成孩子一种莫名的恐惧,他会把这种恐惧深深的印在他的身体里,(16)为了惩罚孩子的错误不要把孩子关在黑房间里,不要把孩子一个人放在房间里说妈妈不要你了,或者把孩子撵到家门外边。在公共场合对孩子的无理要求说妈妈走了,你自己一个人呆着吧,(17)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不一致,忽冷忽热,没有原则,让孩子无所适从,也是不安全感的因素。(18)夫妻之间和睦幸福也是孩子建立安全感必不可少的原因。(19)经常带孩子到大型娱乐设施去玩,那里的孩子多,都很欢快。并且给孩子带来快乐感。建立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没有危险很安全的感受。(20)无论孩子多大,在任何时候都要自己内心平静和谐,不焦虑,不担心,给孩子一个安全的人为环境。让孩子处处感受到我的生活环境是安全的,只要有父母我就没有任何的危险。(21)降低孩子对亲人的分离焦虑,让孩子有可控感,就是告诉孩子妈妈在什么时间回来,并如约履行。让孩子知道家长在什么时候回来。(22)关注宝宝的各种需要,并及时满足。(23)对宝宝的各种行为给予鼓励和赏识。(24)给予孩子经常有效的陪伴(25)允许孩子跟屁虫,和哭泣。(26)不要让自己的家庭环境经常发生变化,包括经常来人。(27)排除孩子成长中的各种不安因素。和孩子经常做游戏,(28)孩子在3岁之前还是由父母养育,不要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出去。不要让孩子做一个父母双全的孤儿。从这里看出要让孩子有安全感,最关键的是0—1岁,而不是出现问题的时候找没有有安全感的问题,或者安全感缺失的问题。

三、父母对孩子哭的态度也很重要。观察和分析孩子哭的原因,这个问题深层次的内涵是,——我们如何帮助孩子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哭和笑一样是一种情绪的表达和宣泄, 所以,(1)要让孩子哭出来,等待孩子坏情绪的完全释放。并抱以理解和关怀。不要阻止和劝解孩子不要哭。或者嫌烦,命令孩子不许哭。或者威胁孩子。这些都不利于孩子内心的自我治疗。越是在哭声中没有排解坏心情。孩子就越要哭,去寻找化解和排遣自己内心的伤害感。有些家长感到无所谓,还用转移法对待孩子,目的是终止孩子的哭声;用激将法对待孩子的哭说:“男子汉不哭,那么大了还哭真羞”等话语。“到底是女孩子眼泪真多!女孩子就是爱哭,眼泪咋那么多”?“要讲道理,哭有什么用?有什么话你就说,哭能解决问题吗?”“我都给你讲过道理了,你还哭是想要气死我吗?”“你的要求是无理的,想让我听你的,我绝对不怕你哭的,那你就继续哭吧”等。一系列不理解、伤害孩子自尊和脆弱心灵的话语。有没有把孩子紧紧的抱在怀里,抚摸着孩子,告诉孩子,我知道你为什么哭,但你现在心情不好,你就哭一会吧,等你哭完了,心情可能会好些,我等着你。然后,我们再去做游戏等。这些充满关怀的话语呢?(2)家长是否爱哭,不坚强?我就见过孩子受了点小伤,家长比孩子还哭的厉害。(3)家庭成员中的教育观点是否相近。是否满足了孩子身体和心理的需求?(4)第一次哭泣的时候,家长是负强化吗?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哭泣没有对错之分,它只是一种宣泄自己不良情绪的一种方式。

四、对孩子坚强和勇敢的训练(1)在孩子几个月的时候坐下适当的感统训练。(2)当孩子会爬的时候给孩子制造各种爬行的难度,(3)会走之后让孩子练习走独木桥。(4)到黑洞里找物品。(5)到某地方去玩,尽量走路,让孩子坚持。(6)孩子如果受伤了,不要大惊小怪(7)和孩子玩对抗性游戏和越过障碍物的游戏。(8)让孩子自己回家。(9)家长要示弱让孩子照顾好保护家长。(10)和生人交往,理发等都是锻炼孩子的好机会。

来源:u/6071/archives/2009/200991213402.html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