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改进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14年前 [05-27 00:01 周三]

 改进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这里与家长们探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目的是要家庭与社会、教育部门共同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务。因为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幼儿期是人生熏陶渐染化的开始,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等,性格也在逐步形成。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几乎2/3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

    下面我们就谈谈如何做好家长

一、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起到榜样作用

    学龄儿童是人的个性、品德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幼儿的大脑神经活动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由于幼儿好奇、好模仿、好问、求知欲强,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此时家长的示范作用十分重要。:"孩子们的眼睛是照像机,脑子是录音机,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刻在他们的心上,常言道,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人们常说:看,这孩子走路和他父母一个样,还有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小男孩很喜欢搂抱小女孩,并亲他们,老师在纠正其行为时,小男孩不解地望老师说:"我爸爸也是这样亲妈妈的。可见家长的行为举止都是儿童学习的榜样。家长举止言谈文雅大方,子女也会如此,家长举止言谈粗俗不堪,必然会对子女有不良的影响,家长要做好榜样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首先要求自己有高尚的品德,有理想,有积极的人生观;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有高度的责任感;在社会上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讲究文明礼貌,作风正派,为人正直,是非分明,胸怀坦荡,大公无私,乐于助人等等。

二、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首先家长应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良好的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  家庭要形成比较固定的生活作息时间,包括休息、吃饭、娱乐、工作、学习等,每个家庭成员都要自觉遵守,长此以往会促使时间观念的形成,为走进学校、社会,自觉遵守集体纪律,维护社会秩序,讲究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行形成打下基础。有的家庭虽为孩子制定了作息时间表,家长却把自己作为局外人,有的甚至通宵达旦地搓麻将、喝洒划着拳,有的看录像电视成瘾忘了正常作息,有的沉醉在舞厅的乐曲声中乐而忘返等,这样都很难制约孩子的。

    家庭中每一成员还应注意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的洗手,定时换洗衣物、不随地吐痰、扔脏物、经常保持清洁卫生、按时打扫房间。

三 为了使家长们在家庭教育中不走弯路,给家长们谈谈家庭教育的原则-------

    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的原则-。

    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就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及身心发展水平,确定教育内容和要求。运用适当的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使孩子按照德、智、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健康成长。

  孩子的年龄、个性发育程度不同,其生理和心理特征就有所不同,身心发展水平也存在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家长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有的家长不看孩子的具体情况,不顾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只凭主观臆断,以主观主义教育方法对待孩子,这是违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往往达不到教育效果,甚至事与愿违。

  当父母的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成才,是无可非议的。希望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超越幼儿本身条件。有的家长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为"全才",让孩子学画画,学音乐、学舞蹈、学书法等等,恨不得一下子让孩子什么都学会。结果把孩子搞得无所适从。以致什么也学不好,甚至把身体搞垮了,孩子的天赋和智商是有差异的,如果孩子不具备某些天赋,家长只凭主观愿望,要求学这,学那,这就是强人所难了。这样做的结果,必然会造成孩子的学习负担,引起孩子的反感,也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每个孩子的个性,气质、爱好、智商都有所不同,家长应该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按照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的原则,对孩子进行文化知识,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养。同时要根据孩子身心的规律,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对孩子进行启发,引导和帮助。

  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要注意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善于发现和发展孩子的特长,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同时也要注意让孩子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家长要注意用心观察,孩子在品德,性格和行为等方面的表现,及时地进行启发引导和教育。有的孩子很自信,认为什么事情都会干,不妨给他一件较难的事情干一下,他做完后,可适当地指出他的不足之处,使他体会到自己还有些事情做得不好,逐步培养孩子谦虚谨慎的美德。相反,有的孩子缺乏自信心,什么都不敢做。可以给他一些简单的事让他做,在做的过程中给予指导帮助,完成后做对了要给予充分肯定,让他认识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做些事情的,逐渐建立起自信心。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不注意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什么劳动都不让孩子参加。甚至有的家长连吃饭、穿衣都不让孩子学着做,其结果必然养成孩子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惯。应该懂得懒惰是万恶之源,劳动可以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家长要注意给孩子创造适当的劳动锻炼机会,从小养成孩子热爱劳动和爱护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这是家长对孩子进行早期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

      思想道德教育的原则

   父母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应该体现于家庭的时时事事。要坚持说理教育。说理绝不是叫父母像给学生上课一样,孩子坐在那里,父亲或母亲一课一课地讲,而是应该结合具体某一件事时,父母应该就事给孩子讲清道理。教育孩子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理服人为主,不可强制。在一定意义上讲,父母应该为孩子做出样子,这样道理也就在其中了。思想道德教育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积极的;一种是消极的。积极的能教育孩子积极向上,消极的能教育孩子落后。同样一件事情,父母一言一行的正确与不正确,都是对孩子施行的教育。小孩子会把父母对问题的看法和观点,逐渐地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认识,然后,自己独立地去认识世界。父母的思想道德教育正确与否,对孩子的思想认识形成是非常重要的。要坚持实践教育,让小孩子多实践,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思想道德的含义,提高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父母可以多让孩子为爷爷、奶奶,或者邻居,学校,同学以及家庭其他成员做一些好事,积极参加集体特别是学校的各项活动,家长要注意指导。

    家庭教育一致性的原则

    现代教育讲究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这是合力教育,它要求多角度、多层面,对表少年进行教育。家庭教育也是一样,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员之间包括孩子在内,是一种互相影响、互相学习、互相补充的教育,在具体对待孩子的教育上,可能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有所不同,但教育的态度和目标必须保持一致。这种教育同样需要教育的合力。

陈鹤琴先生曾经对家庭成员间对孩子教育一致性问题做过探讨研究,并做出精辟论述: “父母打小孩子是因为小孩子不听父母的教训或做错事情的缘故,所以当父母打小孩子的时候,旁边的人是不应当来帮着小孩子说‘可怜',‘真苦',‘不要去打他'等话语,倘使这样去说他,那么小孩子以为他自己真是对的,父母打我是错的。”那么当父母责罚孩子时,其他在场的人应该怎么做呢?陈鹤琴认为,“旁边人任他父母打几下,然后去把他领开,而且教他下次听父母的话。”

  家庭教育一致性问题,除了具体教育孩子上要讲究方式方法外,要求家庭全体成员应该有基本一致的言行,就是相对规范的言行。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坚持正直做人,正确做事,正确思想,就容易形成一致。当然,家庭成员间的一致性,不能是一时一事,必须是长期一致方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一致。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当家庭成员间在具体事情上出现分歧时,孩子就会倾向于感情深刻的一边,或是父亲,或是母亲。如果孩子倾向于父亲的情感,父亲是正确的,孩子就会自然接受正确的教育;如果孩子倾向于母亲的情感,结果母亲的做法是错误的,则孩子就要接受错误的教育。

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爱而不溺  父母对自己孩子的关心爱护,应以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为前提,离开这个前提就容易与望子成才的愿望背道而弛。父母对孩子爱应该是理智的,有分寸的,绝不能溺爱,否则,就会成为孩子身心畸形发展的祸根。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把对孩子的关心爱护变成了溺爱,尤其在独生子女家庭中,表现更为突出。祖父母和父母把孩子视为"小皇帝"一味的娇惯,偏爱和护短,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对孩子的不良品德和习惯不批评、不教育,往往包庇护短。吃饭穿衣一切事务都由家长包办代替,孩子让家长干什么,家长就干什么,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使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好逸恶劳的懒惰生活,养成一种自私、任性、专横、跋扈、为所欲为的不良品德和习惯,这些不良习惯任其发展下去,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有人说,对孩子的娇生惯养百依百顺,是促进孩子走上不幸道路的开端。这是值得每位家长深思的。  溺爱的形式各有不同,但这些家长的共同特点是不把孩子看成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而是看成个人的私有财产,忘记了把孩子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用人才的基本目标。溺爱的结果只能是坑害了孩子,受害的因然是国家和社会,但首当其冲、自食其果的是孩子的父母。由于父母的溺爱使孩子养成恶习,难以管教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危害的事例数不胜数。

家长对孩子要做到爱而不溺,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家长要有理智、有分寸地关心爱护孩子,既要让孩子感到父母真挚的爱,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能激发其积极向上的愿望,又要让孩子关心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并逐步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性劳动和家务劳动,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关心集体的好品德,而且也有得培养孩子的智力和自理能力。

    四;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

  孩子从小到大,随着年龄的增长,由家庭这个小环境终将步入大社会,接触家庭外的人群、事物。社会中那些真善美假丑恶不时地进入孩子的视野,大人采取隔离手法是行不通的,因为家庭中的电视录像也会从不同角度不断地反映着当今社会的现实,问题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儿童特别是幼儿缺乏理性的辨别是非能力,但有着比成人敏锐的感受能力。他们对身边发生的亲切的可怕的事物,敏感性强,而这种敏感性正是培养理性辨别能力的良好基础,做为家长应利用这一拓点帮助孩子在这种感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对社会生活的辨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过滤社会信息,优化孩子幼小的心灵。如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能针对孩子年幼接受能力不太强的特点,抓住具体的日常琐事,帮助孩子认识辨别社会中发生的是是非非,让他们具体地感受到真善美光明的一面,也体会到丑恶的卑鄙,可以帮助孩子增强扬善除邪的正义感,从而抵制丑陋阴暗面对孩子心灵的侵蚀。例如,当今电视录像几乎步入城市居民中的每个家庭,孩子们几乎天天与它们打交道,可以说是不出自家门,便知天下事。从中可以接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信息。这里有政坛风云、科技进步、凡人俗事的各种内容,从中可以学习很多知识,了解国内外大事,家内外小事。但也不可避免地使一些凶杀暴力、荒诞下流的镜头映入孩子的眼睑。家长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指导,提高孩子的鉴别能力,同时还要随时检点自己的行为举止,为孩子树立正面形象,优化儿童心灵,预防儿童犯错误,甚至于违法违纪。家庭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有助于安定小家庭大环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有了健康的细胞,才能有健全的肌体,细胞有病,就会引起肌体发病。为此家长做好优化儿童心灵的工作对安定社会,安定国家功在千秋。家长还要全面了解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个性,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家长们可以挤出时间来学习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如《中华家教》、《父母必读》、《家庭教育》《为了孩子》、等刊物都是家长们的良师益友

      做为家长应从以下入手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第一、抓作业.要规定孩子放学后必须做完作业,必须检查.口头作业、复习、预习作业也不容草率.
第二、抓态度.要求学习专心、细心,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书写要工整、清洁、准确,不能"虎头蛇尾"
第三、抓技能.如想问题、做作业时,要求准确面迅速,在质中求快;语言表达务求清楚、生动、手工操作、    背诵务求熟练.
第四、抓能力.主要是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与思维力.在课余一切学习中都要注意认真培养上述力。孩子年纪小,培养的开始应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即具体要求、具体督促、具体检查.有的家长要求一大堆,却不认真检查落实.时间长了,孩子摸透了家长的脾气,进而钻了家长空了.职有对孩子要求具体,检查认直,才能使孩子感觉家长要求的严肃性,进而约束自己把要求化为行动.实践证明,对孩子的学习只要能坚持正确要求,好的学习习惯是一定能够养成的,学习成绩也会迅速地得到提高

第五、经常带孩子们接触社会、

第六、多读健康有益的课外书。
第七、正确看待孩子的分数。

     是我就孩子们的思想品德,学习教育方法,等与各位家长交换了一些意见,供各位家长参考,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家长批评指正,我将十分感谢,因为教育好孩子是你们的心愿,也是我们学校和老师的心愿。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40d4190100cxes.html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