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许宜铭《生命的灵性》5

14年前 [10-16 00:20 周五]

 

 

亲子教育(2)

天上天下最有权力决定当时饿了的人是谁?是那个婴儿。

天下没有完全是的父母,每一个父母都有不足的地方。

二十一世纪的父母最大的挑战是要让孩子成为身心健康的人,心理心灵和自我都健康的人。

所谓胎教就是母亲在怀孕的这个过程所经受的情绪和压力。

婴儿从十个月到十八个月这短短的八个月的时间里建立起心灵系统。一个心灵系统安全感越充分的人越具有探险和冒险的能力。

保护孩子,给孩子一个足够的空间,让孩子用自己的生命去经验,而不是用父母的生命经验去取代孩子的经验。一个生命如果没有权利去经验、去建立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那么他就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要永远记得,你对你的孩子没有所有权,只有管理权。

让孩子自由地去感受他的感官,自由地看,自由地听,自由地尝,自由地控制,然后自由地去决定。这个感觉是舒服的还是不舒服的?

爱是以你所爱之人的世界为主。

你能不能给与他对未来的人生有一个选择权跟决定权,因为生命是他自己的,如果你能够给与孩子一些这样的资源,为他守护,然后你愿意随时地在孩子的世界里学会什么叫做爱,爱是以你要付出,要给与他爱的那个人的世界为主。

中国的爱子成龙、爱女成风这种家族观念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父母,特别是现在的父母多数都只有一个孩子,那种你们爱孩子的心,然后那种热切,那种渴望,那种对孩子的重视,绝对不否认,你们对孩子的爱我深深相信,但是我担心的是,在使用这个爱的人,你能不能正确使用这个爱,有没有那个能力,有没有那个智慧,我也了解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二十几年巨大的功利主义、资本主义冲击下来,中国的整个传统文化跟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矛盾纠葛,我也知道许多父母在教养孩子身上,为了工作上的压力都很辛苦、担心,然后收到这种担心、焦虑的折磨,内心的那种无助跟彷徨,这些我都深深地了解。

要让孩子更好,要把孩子教育好,只有一个最直接的,也是最确定地方法,那就是给他一个更好的父亲跟母亲,更有智慧。在这个领域里面你去学习,所以很多的问题随着你的成长,随着你的学习,你一定会自己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而不是依赖我,或者是所有的老师。如果你开始走向自己的成长之路,然后逐渐地随着你成长,因为你的变化,给了孩子一个更好的爸爸或者一个更好的妈妈,我相信你绝对的,这种因果关系一定会拥有一个更好的孩子,这是一个比较切实,而且比较核心也比较重要跟踏实的一条道路,给了孩子一个更好的爸爸或者一个更好的妈妈,然后如果特别有能力的话,在目前资源比较匮乏的状况之下,为他找到一个更好的学校的老师,特别是在幼儿教育跟儿童教育的时期,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幼儿园跟小学是一个人的人格确定的最重要的阶段。

当孩子有问题向你求助的时候,父母要扮演的是一个协助孩子解决问题的角色。

例如:孩子在客厅里踢足球,受不了人、有问题的人是谁?是你。你会怎么讲?

A:你知不知道客厅不是踢足球的地方?要踢球到外面去!(统统都是“你”)。

B:宝贝呀,你在客厅里踢足球,妈妈那个花瓶是多少钱买的,桌上的东西是多少钱买的,我很担心你这个球一碰到那个东西摔碎了,妈妈平常工作很辛苦,挣这些钱不容易,我们来商量一下,你有没有办法来跟妈妈解决这些困扰?(孩子没有被指责,他不觉得自己是不好的,还有是孩子觉得自己是个重要的人,妈妈有困扰,他可以帮忙妈妈解决问题,他是个有能力帮妈妈解决问题的人。用“我”来代替“你”)

当孩子的内在自信和自我价值提升之后就会引发出孩子的良知,而不是负罪感,负罪感跟自知差别很大,负罪感是毁灭性的,是沉沦的,而良知是建设性的。

良知是知道我的行为造成别人的困扰,然后知道了以后,觉知了以后,我能做些什么?让自己也开心,别人也开心,所以也许孩子就会提出个创意。

 

又例如:有个孩子不爱说话。你会怎么讲?

A:你怎么这个孩子老是这样子,老是不说话?

B:如果这个父母有觉察能力,他会回到自己身上,会跟孩子说:“妈妈看到你这样子,你都不说话,妈妈很着急,我不知道你内心的世界是什么?你是不是还在生气?你是不是不愿意说话?我很想了解你现在的状况是什么?我有这个需要,你愿意帮我这个忙吗?告诉我你现在的感觉是什么?你要是一直处于这个状况,妈妈会很牵挂,放心不下。妈妈有很多事要做,但是我会牵挂你、担心你,因为我爱你,因为我在乎你。(把问题指向“我”,有问题有困惑的是你自己,不要永远把孩子变成一个困扰的问题的制造者。)”

特别提醒:也许受到困扰的是父母自己,而不是孩子。请不要把我们的孩子变成一个问题的制造者。

孩子受到什么样的父母教育,他的内心就会拥有什么样的世界。这个世界会一直伴随着他长大成人,直至以后的各种人际关系之中。

当孩子处于某一种状态的时候,请你仔细的分辨有问题的人是谁?想要解决问题的人是谁?需要解决问题的人是谁?

案例:一个男孩从小爸爸就经常打骂他,现在已经10岁了,他很怕他爸爸,爸爸在,他就很乖,爸爸不在,言行上就表现出对爸爸的怨恨。

三岁看八十,三岁定终身。我们都有这样一个概念。一个孩子的人格形成大概在六岁以前,六岁左右就已经具备了一个人格的雏形了。

如何敲开孩子的心们,倾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跟财富,在倾听的时候,做到进退有秩。

问:父母不能把自己的是非观,社会层面里的对错灌输给孩子,太多地界入他的生活得过程,而让他自己去感知、感受。但如果家长在看到孩子有很多错误,或者说犯了错误以后没有办法再弥补,父母是不是也要看到他往前走给与孩子适当的指导?替他分辨这些错误吗?

答:亲子关系里面:分享代替指导、教导;关怀而不干涉;尊重而不放纵;邀请而不要求。

许宜铭的大女儿11岁的时候,有一天他正要去上班,发现女儿还坐在家里:“哎,你怎么还没有上学?”女儿说:“今天不想上学。”“怎么了?愿意跟爸爸讲吗?”“今天第一堂课是数学课,现在这个数学老师很讨厌……”

首先倾听,听孩子讲完了。然后跟女儿讲:“这个老师真的很讨厌,如果爸爸碰到这样的老师,爸爸可能早就不想上学了,你还不错,你忍耐他这么久,你才不想上学。爸爸不由一个想法想跟你分享,这是爸爸花了三十几年的人生犯了很多错误,有很多会很才学会的。因为你是我的宝贝女儿,所以我想把这个经验跟你分享。我曾经做一个业务,因为我很讨厌一个人,所以我宁可那笔钱不赚,然后我就少赚了多少钱,事后我后悔了,看到那个客户又买了什么什么,大笔的奖金都给别人赚走了。爸爸这几次的经验以后终于学会了,把自己的对一个人的喜爱和讨厌跟自己的需要隔离,渐渐学会不因为讨厌一个人,对一个人的好恶,而影响到满足我的自己的需要的这个机会,让自己牺牲自己的需要,然后去满足这样讨厌一个人,我渐渐把这两个分开。”他的女儿一听完,就说:“爸爸我懂了,我去上学了。”放学回来女儿就跟他讲:“爸爸爸爸,今天我有碰到那个数学老师,跟老师说:‘老师我跟你说,你的数学讲得非常好,我很喜欢跟你学数学,而且我交学费跟你学数学是我的权利,但是老师我不喜欢你,我讨厌你。可是我不会因为我讨厌你而不跟你学数学。’”

所有以下的都跟生命品质有关:爱、允许、倾听、原谅、接纳、宽容、慈悲,这一切都靠修炼累积而来,没有师傅可以传递的,这是一种生命的智慧,是要靠自己培养的。

如果父母也是一个职业的话,那么它是所有职业里工程最艰巨最困难,也是最伟大的一个职业。

特别提醒:这些理论不要着急,理解了,知道了,并不一定做得到。理解的只是知识,但是要进入你的生命,内化成为你的生命的一部分,成为你的智慧,它需要时间,需要你自己愿意去走,愿意去学。

问:如果一个小孩子被父母逼着去做一件事情,比如说练钢琴,他小时候会恨父母,因为他玩的时间都没有了,但是他长大以后在这方面会有很大成就,他反过来会很感激他的父母,但是他小时候失去了很多东西,这种教育算是成功还是失败呢?

答:我觉得我没有权利评断这样的教育是否成功,那是由当事人觉得他的人生这样他满意就算成功。但是每一个生命有他自己的历程,我们追求的是一种完整,不是一种完美,我们的生命是可以充分去经历的。你的人生是你的,你有这个权利决定人生该怎么走。当然,以我的个人价值观来说,他错过了他的童年,错过了他童年该有的童欢,所以对我来讲这样的生命,我个人的价值观是缺憾的。孩子失去的是感知快乐的能力,失去好奇,还有一种能力是流动跟从容的一个生命的品质。他可以拥有这样的快乐好奇的反应的流动的这样一个能力,所以对我来讲是一种缺憾,我觉得教育成功与否对我来讲一点都不重要,但是我会觉得生命里面少了一块总是一个缺憾。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