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有路才有志(歌飞)

14年前 [07-02 21:13 周四]

有路才有志

                           ----家庭教育咨询的总结

 

假如你处在这样的位置,你会有什么感受?你会不会也同情这样的孩子呢?

他们非常可怜,明明功课非常落后,各科知识漏洞百出,大面积烧伤,学业,显然毫无希望可言,可是家长硬逼孩子上学,老师死死盯着他的课业,和他的每一天、每堂课、每个时刻,那样的孩子他在学校的感受,如坐针毡,如履薄冰;然后他回到家里,只能以谎言度日,又被父母看牢,不得半小时的自由,周末不是周末,假期不是假期,如同漫漫长夜,不知何时才是个尽头!世界之大,却没有他可以安生之所!

这个时候,孩子没有办法处置自己的心情,没有办法摆脱此种煎熬,没有办法逃避这一困境。事实上,他根本就没有机会自主自决。他没有资源、没有钱、没有能力、没有自主权、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甚至都不能决定自己是哭还是笑、说真还是说假,他身上有的是满身的缺点、满身的浓疮,他没有任何一个通道达到自己的荣誉世界,没有!他从哪里去看到自己的路?

这时,我想起了《西游记》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

 

 

   读书,是一条长久的苦涩的积累的道路

 

也许,在过往的时间段里,一些确实没有把学习心态调上来,确实也没有把学业转化成一种令身心感到愉悦快乐的工作,一条可行的路。然后老师告诉家长,“你的孩子学习有问题啊”;家长当然也分明看到孩子学习不上进了,“对啊,就是不知道到底为何是这样,只能拜托老师了,请多多关照”;对年少的孩子来讲,只知道学业太重,看不到生天,也不知是自己天生就笨?还是学不得道、习不得法?“我怎么就搞人家不赢呢?”蒙蒙懵懵,糊糊涂涂,心下早就放弃了。老师、家长或是同学,没有谁确切地知道孩子真正的问题是什么、直接的障碍是什么。

 

假如,你碰到一群人,他们都无法了解你的真实的心情,你将怎么办?假如你在家人面前做得不够好,连连受到家人的指责和众人的攻击,你被一种痛苦紧锁着、包围着,你将怎么做?也许你会选择离开。

其实,厌学孩子,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囚徒,非常非常无奈的囚徒,身上戴着种种镣铐,来自社会化要求的种种限制,而家长,就是这个囚徒的看守者。看守必不敢放松,越怕越看得紧,越紧越适得其反,而家长仍然不能觉察,真是可悲啊!

其实,只能放手,放手也许孩子会学业无望,放手也许孩子有变坏的可能,但放手,孩子至少会拥有他自主的世界,他不再是囚徒,他总会在天地间找到他的零花钱、找到他的伙食费。有路才有志。路,总要出现最初的模糊的痕迹,我们的心才有着落,心中的志才可以安营扎寨。我们应该引导孩子上路,给他自主的机会。

假如你能在十几岁的孩子中间能呆上半年,你会感到,在他们中间充斥的是,对家长、对老师的怨恨、敌意,那些成绩中等及偏下的和最差的学生,虽然他们是半大的孩子,是学业很差劲的不足为道的少年,但他们并非象成人世界里所量定的价值,他们也有前途!只不过眼前,他们还没有找到他们的路。

放手的目的是还孩子以自我成长的空间,要放,是因为家长看牢孩子的理由并不是充足的;不放手,你只会越来越累,最终你还是不能拿一根裤带把孩子系在腰上;放手,不等于放弃,放手在于重建,要重建,则家长唯有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找到他真正的状态和障碍,帮助他跳出困境。有路才有志。即,你想让孩子成长,得让孩子看得清自己的路,在他的路上帮他,而非家长设定的路。

一个人发展自己,并非一开始就有志向、有想法的,产生强烈的愿望的人必先看到自己有路可走。每个人都只有在看得清自己的路的时候,才会产生对未来的憧憬和想往。志,即一个人内心的力量聚扰,这是他将来建功立业的出发点。做为家长,最最重要的功夫,就是要帮他看到自己的路,而不是你给他定下的路。孩子看不到路,他自己内心深深向往的路,只能穷于应付。一旦孩子看清自己有路可走、并且差不多够得着目标的时候,才会产生加力作用,从而去克服更大的困阻,为实现目标而一路攀升、成长。

 

回想我们小时候的成长,那时候物质是比较贫困,但却自由自在,我们的父母基本上让我们自寻出路,我们就象野花野草一样地生长。小伙伴们成群结队,行走游玩于山林、草地、河畔,捞鱼虾、摘野果、采蘑菇,清晨看太阳从山峦间喷薄而出,暴风雨过后,天边有五彩的云倪,识见就从小蚂蚁和小泥鳅的身上悟出,向日葵为什么绕着太阳转?蜜蜂屁股上为什么长了根针?河蚌里怎么会生出珍珠?这种发自内心的探寻,才是兴致盎然的学习,这是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成长。我们脚下自有老天安排的路。

可是现在的孩子,太过于远离自然,太多的课业压力,太小的自主空间,长期生活在钢筋水泥的高层建筑中,衣食住行依赖于高科技,整天呆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他们失去了什么呢?他们吸不到天地之灵气,看不到山川之秀美,听不到天籁之回音,也没有小伙伴间那种心息相通的默契。----孩子们迷失了他们天然的本性。

孩子的厌学情绪,其实是成人们造成的,是父母“考百分、上大学”咒语般的无趣、和老师的作业、学校流水线上的机械运作造成的,把原本有趣、新鲜的学习经历扭曲为呆板、严苛、模式化的升学压力。

 

九年义务教育,就好比一个转动的大盘子,没有一个孩子可以逃脱被按上转盘。如果某个孩子从一开始上学,就能把他的学习转化成为乐趣,亦步亦趋地跟着盘子转动,那么他很幸运,一路都很幸运,渐渐看清自己的路,走在人前,被众星捧月般推搡上路,成为天之娇子。

可是,大多数的孩子,没有抓住时机,没有养成好习惯,没有那么幸运地进入众人打造的视线,或是在这一个长长的环链中某一环出现问题,他成绩滑坡了,他悄悄地掉队了,他从九年义务教育的转盘上掉落下来,掉进某个灰暗的角落里,没有人能知道他内心的想法,没有人相信他也会有上进的愿望,没有人了解他真实的处境、障碍、难处,没有人能帮他来跳出困境,有口难言,有嘴莫辨,有的是指责、贬斥、批评、打击、不信任、不尊重。

每每想到这些孩子,深为之叹息,内心充满沉痛。我们做励志课堂,就是要让孩子发现自己的路;我们做咨询,就是要让家长看到教子的路,以及自己再次成长的路。

 

 

   命运,就是一个人自觉不自觉之中选择的路

 

人生的命运,只不过是两种,一种就是他父母,一种就是他所遇。

父母为孩子选取的路,就在早期教育中,在亲子关系中,在家长自己的成长经验中,也在家长的身体力行、举手投足的熏陶中,已经铸成了孩子终生难以挣脱的命运。

当你做得正确的时候,你的孩子很幸运;要是你做得不正确呢?更严重的是,当你做错了还不知道、还固执己见呢?你将给孩子一生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真是难以想象啊!你爱孩子,却不去想一想,如何使自己更正确,也不想麻烦自己去了解一下孩子的内心,你还有理由向孩子诉说你工作的辛苦或没有时间学习吗??

孙瑞雪老师说:“教育者必须重生。”(u/lqx001/archives/2009/2009428113816.html孙瑞雪发现:教育者必须“死去”。然后和受教育者一起“重生”。

 

而一个孩子自己如何对待成长中遇到的一切,这是人生命运的第二层含义。

请问,人有什么力量呢,跑,跑不过兔子快;闻,闻不过狗鼻子灵;牙齿不比老虎狮子锋利;上天不如鸟,下水不若鱼,等等,那么,人身上有什么力量呢?不外是六个字:积累、借力、创造。一个人成长的力量有三种,即积累、借力、创造。除此之外,别无他路。

 

所谓积累,象一个孩子,一边长大,一边读书,就是在积蓄自己的力量。读书是要完成知识的原始积累。落实在行动之中,就是修炼的过程。积累有待于打造良好意志品质,这是我们常说的情商之一

 

所谓借力,指借物的力,借他人的力。借物的力:比如你过不了河,你就借船渡河;你走得很慢,你借车的力;你生病时借药物的力,你若听不到音讯,借电话的力;你若不够聪明,就借知识的力。

借他人的力:指你借朋友、老师、领导、名人、伟人、团队的力。你有什么难处,请朋友帮你一把;你有什么疑问,请老师帮你一把;你有什么困境,请领导帮你一把;你想成名成家,你就站到巨人的肩膀上;你有一项重大的使命,关乎大众的利益,你就把大家团结起来,共同解决问题。于是形成一个团队,成为他们的首领,一个团队的CEO,去领导大家实现理想目标。自然,其中也有你个人的一份利益。

最高的借力,就是借团队的力量。一滴水,只有放到大海里才会永不干枯。没有伟大的个人,只有伟大的团队。所以说,处理好人际关系,意味着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情商之一。

 

所谓创造,最广义来讲,新的组合就是创造。孩子们总是最有创意的,对于传统的、呆板的、重复的东西,有一种天然的厌弃。孩子总瞧不起父母的机械、唠叨、笨重,嘲讽为菜鸟。

每个孩子都是老天的一粒种子,都是最优良的品种,质量绝对没有问题,只有当种子下到不同的土壤去生长时,才会产生很大的差距,每一个家庭就是某种意义上的土壤,是肥沃还是贫嵴、是滋润还是严苛、是滋养还是溺爱、是安全还是动荡、是精细还是粗暴、是雅正还是邪门,在不同的土壤生长出不同的品性、风格、才能的孩子,即便如此,孩子依然可以发展出不同的天分和创意。第三种情商就是察觉力和创造性。

由外而内谓之察觉,由内而外谓之创造。

 

一个人早期教育如果得到了深厚的无条件的爱,就会有足够的安全感,拥有很高的自我价值感,他的自我成长得就很完备,那么他长大以后,不论发展如何,都会很有作为的。这就是父母给孩子的命运。

我现在看人,就只看这一点。满街的人,我看到的,只有成长的完备与否,没有美丑高低,我要看到他有天分中的东西发抒了多少、丢失了多少、损耗了多少、压抑了多少,有的人一看就是人格萎缩类型,存在着各种偏差和扭曲,在人家是极为简单的观念,在他那就可能一辈子都转不过弯来;有的人一看就是成长良好的,自由自在的,不论走到哪里都能适应,不论遇到什么人都可以沟通,不论处于什么环境都怡然自乐。你想要哪一种孩子呢?

那些满街那些闲逛的人、打牌买码的人、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人、偷扒盗窃打架闹事的人。不是他们不聪明、没天分,他们是半途而废的人。有的想不劳而获,有的则怨天尤人。他们之所终生不能站立,就是他们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路,把老天赋予他们的与生俱来的德性和创造力丢在风中、付于流水。这就是他自己选择的命运。

 

 

   亲子关系,是一切家庭教育问题产生的根源

 

所有的家庭教育中的问题,不外乎是亲子关系出了问题,不外乎是家长在用自己的成长,取代孩子的自我成长,干涉、打断、强制、利诱孩子,叫他去做他不理解的、重复的、泛味的、认为对他将来有用的工作,使之符合社会化的现实的价值要求。

如果亲子关系是清明的、滋养的、接纳的、分享的、民主的家庭,那么一切问题都会变得很简单,家长也会理智地、有步骤地、因势利导地帮助孩子完成社会化。

 

有个家长对我说“我的孩子就是不听我说”“我的孩子见我开不得口,老远就躲着我”,我说:“这正是你自己的问题,是你,令你自己的亲生骨肉都感到你是如此可怕,不然,你也不致于象现在这样,毫无教子的机会。”

你的亲子关系如何,决定着你引导孩子能力的大小。你教育中的一切的不畅,必定来自你跟孩子之间沟通状况和沟通方式。

除非你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否则你不可能得到最佳的教育方式。任何教科书或是黄金理论都不可能给你。一旦当你走进孩子的世界,你的教育才会有转机、有起色,继而你孩子也会有觉察,也会主动来和你沟通。这就是今晚我能给你的一条路。(u/lqx001/archives/2009/200959212253.html)大家在这方面去学习、去反思、去了解更多。

 

在这条路上,家长要想成长,不仅要学习和反思,而且要身体力行地修炼自己。学习和修炼,都是朝向一个目标:改善亲子关系。

周日那天,在我们阳光团队咨询活动中,有位家长焦虑的问:“我也在网上学习了大半年,学的时候很有触动,可在行动中还是不会用,你们是怎么学的呢?”范红娥老师用她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家长描绘了一条更清晰的路:

开始的时候,我也是自己学习,但自学是很散乱的,盲目的,闭塞的。而找到一个平台,一个团体跟大家一起学,既能学到系统的家庭教育知识,又能听到专家老师的授课,还可以跟老师,跟学员们及时地交流和沟通,有很好的学习氛围。有时观念的转变和感悟就在那一霎那间,对自己的进步和提升是非常有益的。学习是要不断积累和反思的。现在返回去看我刚进来学习时写的博客,是我学习、感悟、反思、提升、成长的经历过程。所以,学习一定要边学,边反思,边实践。学而不思,走不多远;学而不用,等于没学。学到很有感触、或精典名言时,一定及时地记录下来,在写博的过程中要对照自己,哪做的不对,今后怎么做?以后再不断的翻开看看自己是不是做到了?是不是进步了?成长了?这种学没有不进步的。u/xiange2008/archives/2009/2009628202746.html

只有当你学到心里,格登一下醒悟过来的时候,你才会开心一笑,福至心灵,你才会把这种察觉自觉运用到生活中来、到行动中来。这就叫做修炼。

 

如果人与人之间不隔膜、很清明、不需要沟通的话,那么一切事情都会变得很简单,就象是神仙生活在天堂,教育也用不着这么麻烦。但在人世间,人心隔肚皮,一切的问题都源出于此,包括战争、矛盾、纠纷、烦恼,人内心的和外在的一切矛盾都是源自于沟通不畅,因为这个缘固,使那些善于沟通的人显得熠熠生辉,可以左右逢源,无所不能。

回顾我们自己走过的路,我们自己的成长又何尝不是受制于年少之时的亲子关系呢!我们生活中的一切成败得失,又何尝不是因为沟通能力的问题而坐失良机呢!有的人会因为一件小事的沟通不佳而错失一位好朋友,或错失一次晋升的机会。看不清自己的路,等他醒悟过来时,已经为时已晚,甚至到了几十年之后,而从此他走向另一种人生。

我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在我二十几岁的时候,刚从大学毕业,自然目空一切、傲视世界,其实根本看不清自己的路,吃了很多的苦头,到结婚生子的时候,才开始审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开始考研,当时我深得湖师大卢风教授的赏识,他极力劝荐我考他的研,可是我因反对他经院式的风格而看不到他的博学,他后来调进清华大学哲学系,他又劝我考研,结果我却选择去当中学校长,不然,现在我可能已经是清大的博士,跟着卢风教授留学加拿大了。这是我在发展自己学术方面最大可能的良机。

当然,我并不后悔自己在基础教育的一线上苦挣苦持,我也有所得,现在选择家庭教育,开始种一块属于自己的园地,专心研究这个领域,同时教养好自己的子弟、学生,有时间了偶尔到网上来讲讲课、做咨询,修身种德,心下坦然。但求栽下花万朵,不求富贵若诸侯。

前年我外甥女考上重本,今又有一个侄儿考上大学,明年还有一个,我儿子也因为我从事家庭教育而转变了许多,从一个曾经数学打19分的孩子转变成打90分的孩子,这些都得益于我与孩子关系的极大改善。我跟儿子说,“我现在不会出门去讲学的,一定要等到你长大了,成器了,我才有勇气走出去。如果我连自己的孩子都教不好,我有什么资格去教训别人?!”

 

有道是:条条道路通罗马。教育也从来没有绝对正确的方法。问题是:你选择一条路,你的心志可以支撑你走多远?你能不能矢志不渝地、义无反顾地走下去?你能否在十年之内一直保有一种极强的心劲去学习、去探索、去追寻教育的智慧。再过十年,当我们大概五十岁的时候,也就是到了孔夫子坐而论道的年纪,我们的后辈也只不过二十几岁,假如你真的怀中有宝、有智慧,那么,你依然有机会来教育你的儿子、你的孙子,也远比现在急碌碌地打压孩子强得多!而在这个十年里,你尽可以给孩子以自主的机会,让他能看到自己的路,走自己的路。

 

谢谢大家!

 

来源:u/lqx001/archives/2009/200972155634.html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