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部分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有偏差

15年前 [02-25 08:45 周三]

黑龙江省妇联调研14万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

       部分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有偏差

  省妇联近日公布我省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调研结果显示,我省农村现有留守儿童14万余人,双亲都外出打工的占3成.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下降、性格和行为出现偏差、生活习惯不良等问题普遍,学校、家庭、社会对留守儿童监管、关爱不够,导致留守儿童成了"问题儿童".

  2008年下半年,省妇联采取与留守儿童、监护人及工作人员面对面调研的方式,对全省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共回收问卷1300份.调研显示,我省现有留守儿童145750人,其中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绥化市人数较多,年龄多为6--14岁.父母外出后,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生活在一起的分别占41.3%、18.5%.有57.7%的孩子认为父母外出打工后家庭生活变好了,有43.4%的孩子每周能与父母电话联系一次.

  、三成儿童感觉孤单性格孤僻

  调研显示,留守儿童存在以下四大问题:

  一、性格发展不够健全.

  部分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少父母亲情和家庭教育,易在性格养成上出现偏差.有些孩子内向、胆小、自卑、孤僻、抑郁,不愿意也不善于同他人交往,害怕被别人欺负.调研显示,有34.9%的孩子在父母外出后感觉到孤单.

  某市一留守儿童和爷爷、大伯、大娘住在一起,父母离婚后再没见到妈妈,爸爸长年在外打工,她很少和同学们来往,性格越来越孤僻.

  有些孩子自控能力差、好冲动、经常打架斗殴,辨别是非能力较差.另外,在缺乏父母关爱和正常家庭氛围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往往缺乏安全感,如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和安全的忧虑,从深层次反映了留守儿童内心的压力.

  二、行为习惯出现偏差.

  部分留守儿童缺乏父母及时有效的指导和教育,也不听祖辈及其他监护人管教,没有礼貌,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不良行为;有的留守儿童迷恋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个别人还走上了犯罪道路.

  某市一留守儿童现年17岁,7岁时父母离异,母亲改嫁,父亲外出打工后,他在姑姑家生活,曾三次因殴打他人被行政拘留、罚款,后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

  三、学习成绩不理想

  调查发现,父母外出后,88.4%的孩子表示愿意读书,并有52.8%的孩子有考大学的愿望,他们与父母谈论最多的话题是学习,课余时间有42%的孩子喜欢读书,但学习不够理想,成绩下降的占28%,没变化的占49.5%.

  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因缺少父母监督,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进取心,学习习惯不好,直接结果就是学习成绩下滑.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上升的只占22%,学习成绩下降或没变化的占相当大的比例.

  四、生活习惯不良.

  年幼的孩子被托付给祖辈或亲戚、邻居、朋友等帮助照管,得不到精心照料,孩子的日常饮食、营养、生活安排等都受到严重影响.一些留守儿童生活不规律,或营养不良,或体重超标,他们的体格生长发育指标与同龄孩子相比有一定差距;一些留守儿童卫生习惯较差,患感冒、龋齿、近视等疾病的几率高于非留守儿童.

  三大原因形成"问题"儿童

  这些问题的出现,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不得法,以及学校、社会等的爱心不足有很大关系.

  有的父母平时与子女缺少有效沟通,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对孩子性格培养带来不利影响.祖辈抚养近70%以生活照顾为主,承担不了对孩子的品德培养、心理疏导和学习辅导的任务.

  由于教师与家长及监护人的沟通不够,很难为留守儿童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教育,难以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

  农村社会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大多没有儿童娱乐场所,致使留守儿童业余生活单调无味.特别是大众传媒中渗入不少庸俗、色情等不健康内容,对缺少亲情关爱、性格不健全的留守儿童极具腐蚀性和诱惑力,一些留守儿童沉迷其中难以自拔.

  针对以上种种情况,我省各级妇联先后组织很多有益的活动,例如哈尔滨市妇联在留守儿童相对集中的社区、乡镇及学校建立了10个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服务中心,在双城、木兰两县市建立了两所留守儿童寄宿学校;牡丹江市将"春蕾女童"资助对象向贫困留守女童倾斜;黑河市北安市妇联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引导,告诫他们应该如何应对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等,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来源:<黑龙江晨报>)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