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是谁限制了孩子沟通的能力?

14年前 [08-16 13:45 周日]

       16岁的小姑娘朱露总是显得有点孤僻,平时也不爱言语,和同龄人似乎没有话题可讨论。

       其实朱露原本并非如此,在她5岁以前,她一直是个非常活泼的小女孩。她当时和其他同龄的小伙伴没有任何太大的区别,但很快情况发生了变化。当她天真地问一些问题时,得到的总是父母的斥责:“不该问的就不要问。”渐渐地朱露变得沉默起来,也不敢和陌生人说话,因为她总是担心自己不会说话。

        朱露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她到了16岁时已显得不如伙伴们成熟,并且不擅交朋友的她由于缺乏友谊而更加落落寡欢。

       可怜的小朱露因为少了友谊的甘霖而常常忧愁,但是却无法走出童年的阴影。

感悟:

       沟通不是本能,而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训练出来的。但是,每个人与生俱来都具备这种潜能,在成长的过程中,这种潜能往往就被抑制了。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说:“我的女儿性格内向,不爱与人说话。”或者说“我的孩子胆小,不爱在陌生人面前讲话。”等等。内向性格的人,是不善言辞、侃侃而谈的,但是也绝不是人们所说的不爱说话就是内向性格。我也是内向性格,回味从小到大的经历,有时候不是不想说话,而是不知道该说什么,怕自己说错话,怕别人误会,怕别人不喜欢听……所以才讲话很少。我小时候的性格没有那么内向,即使内向,心理也是很健康、很天真的。也许就是受了家庭太多的影响,太多太多的经历就影响了我的性格——更加的内向。在我上学的时候,我渐渐地由喜欢到越来越不喜欢自己的性格,正是我了解了我的心中有太多解不开的死结。

       这几天的会议,又让我听到这样的两件事情。

       一位出差在外的大学心理教师,突然接到这样一则短信:“我的生活已经到了极点,我看不到希望。也许死就是我唯一的解脱。”短信激起这位心理教师内心的最短处。几次联系这个同学,拒绝了几次后,终于答应与老师见面。是位女生,一见面就掩面痛哭,整整一卷纸消耗殆尽。此女生是在农村长大,她的母亲管教她非常地严格,在她三年级时,母亲不让她再去上学。她就是在这种极度压抑的生活下完成了学业,考上了大学,但是,童年时留下的伤害,至今让她痛不欲生。

       还有一个大学男孩,走入这位教师的心理咨询室。一句话不说,只是在一张纸上不断地写着“我恨,我恨,我恨……”老师问他,你恨谁?他回道,恨妈妈。他不知道这个假期是否要回家。他说,他是农村的孩子,从小母亲对他管教很严格,写不完作业,妈妈会骂一个晚上;铅笔、橡皮借给同学了,妈妈会骂三天……

       我不知道还有多少像他们一样的孩子,是否也像他们一样面对长长的假期,却感觉无所适从。还有多少像他们一样的孩子,在心里留下久久不愿散去的童年的阴影……

       我们是否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是否存有太多的童年印记?发现自己吧,不要给孩子留下太多的遗憾,也不要让孩子成为我们的附属品。(周玉萍)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