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15年前 [11-01 00:47 周六]

 

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周玉萍

1、               工作单位:哈尔滨市×××

2、               所属地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3、               邮编:150086

摘要:家庭教育环境是儿童身心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家庭教育环境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给孩子提供一个干净清洁的房间,给孩子一个愉快而舒展身心的空间,都是为孩子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环境,而在这强有力的物质环境背后,人及人文环境又将给孩子身心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祖辈、父母与孩子之间将营造怎样的和谐氛围才有利于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这些都是比物质环境更为重要的因素。分析现代家庭的结构状况,研究突出问题,找到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的有效对策,是每个家庭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家庭教育、家庭环境、孩子成长、对策

研究起因

在物质条件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交际应酬、与重视孩子的健康成长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很多忙碌的家长没时间陪伴孩子,就用钱财来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让孩子住上宽敞明亮的房子,给孩子一个温馨且幽静的空间,各种各样的玩具、书籍,以及品牌服装等等,从孩子的物质需求上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和满足。尤其是单亲家庭、重组家庭、隔代家庭,这些特殊家庭结构不断增多,更令这些孩子成了“时代弃儿”,物质的充裕丝毫弥补不了孩子们精神上的匮乏。

据统计,约有60%以上的家长困惑“不知如何教育孩子”,还有一些家长疏于对孩子心灵的沟通,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只重分数,或只重身体,重言教却轻身教,把希望寄托于学校。对孩子发生的种种问题都归罪于孩子本身,不会从自身寻找原因的父母大有人在。这些父母遇到问题很苦恼,也会寻找一些方法来管理孩子,但都不能从“根本”上找原因,让孩子越来越压抑、无奈、甚至厌世。通过分析一个个“问题儿童”的背后一个个“失败家庭”,我们就会发现,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是我们迫在眉睫的话题。

一、           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一)   家庭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热闹的环境能使孩子的智力迅速发展,父母性格开朗诙谐,家庭常有笑声,孩子心理就比较健康、性格活泼;父母性格内向,家庭气氛沉闷呆板,孩子心理就受压抑,容易形成孤僻性格;家庭动荡不稳定,父母经常吵架,往往形成孩子冷漠的性格;父母热爱学习,懂得艺术,家庭里充满读书气氛,孩子就好学上进。

总之,氛围是家长造成的,无论你意识到与否,都会对孩子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家长应该努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精神环境,以利于孩子健康地成长。

(二)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一项最新调查显示,父母经常吵架的家庭中的孩子比离异家庭的孩子更敏感,心理承受能力更低。孩子的情绪长期处在惊吓、压抑之中,精神就会萎靡不振、注意力分散、喜欢独处、不善交往、缺乏少年儿童应有的朝气与活力。孩子的幸福感降低,就会对生活失去信心,自卑感强,容易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进而会形成心理障碍。

一个家庭的和谐,需要每个人摆正自己的位置,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尤其是现在的“四二一家庭”,父母在孩子面前要避免争吵,或者回避孩子。也不能把心中的怨气强加给孩子身上。父母也不该因为工作忙,或因为有老人照料而对孩子不管不问,让孩子缺少父爱、母爱,这些同样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是不利的。

(三)   家庭成员的不良嗜好

有一句话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教育孩子时同样适用。现在很多父母有了无休无止的应酬,并以此在孩子面前显摆自己的关系网强大,仿佛人的成就都在那一张嘴上了,口口声声为了家,为了孩子不得不牺牲自己的时间和健康,却着实忽略了孩子那颗渴望关爱,渴望家庭温暖的需要呵护的心灵。更有甚者,家长成天迷恋玩牌、打麻将、上网游戏,却一个劲儿地让孩子“好好学习”。环境影响人,环境造就人,如果父母都无法控制自己的言行,又怎么能有效地说服孩子别沉迷电视、别沉迷网络、明辨是非呢?

有人对北京市108名优秀中学生做了调查,这些孩子不但学习成绩优异,而且有思想、有抱负,有些刚到18岁就入了党。这些孩子之所以成为优秀学生,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他们的家长本人思想作风好、文化修养好,能够严格地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同样有人在南京对100名有犯罪行为的青少年进行调查,发现由于家长作风不正,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使孩子走上犯罪道路的有12人,占12%

家庭教育环境是需要家长榜样示范、魅力感召的,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要不断地提高文化修养,多采取“遇事而诲”的形式,“存在不完美,但在向完美努力”,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感染孩子。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进行言传身教。

(四)   是否给孩子提供一个独立成长的空间

现代的家庭一般都是一个孩子,不少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不惜“牺牲”自己和孩子的休息时间陪着孩子东奔西跑,奔赴不同的补习班。对于孩子的未来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但,根据一所小学校的问卷调查:70%的孩子参加补习班是尊“父母之命”,许多孩子面对不负重荷的学习负担感觉无奈,应付对待,甚至产生厌学、怨恨父母的心理。

我有个邻居,孩子八岁了,从五岁开始妈妈让他学钢琴,坚持了这三年也真是不容易,时常听到他的妈妈因为孩子弹错一个音节,或因孩子不认真而厉声训斥孩子的声音,开始阶段还会听到因遭训斥而哭泣的声音,但是后来就只能听到他的妈妈激厉而愤懑的训斥。现在见这个孩子的眼神中总是流露出淡淡的忧郁,缺少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活泼与快乐。可想而知,孩子长期生活在这样被训斥,不被尊重的空间里,自己的意志总是被母亲压制着,身心会是怎么样的沉闷,为了父母的期望,孩子不得不放弃自由和快乐而弹着那些感觉枯燥、乏味的琴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长不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塑造”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自己的爱好,给孩子一个独立成长的空间,学着尊重孩子的喜好,在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挖掘孩子的潜能,并加以正确地引导。

(五)   教养方式

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不同的教养方式,决定了孩子不同身心发展方向,在家庭教育环境中,不良的教养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过分溺爱。主要表现有:过分担心、包办代替、全力满足、姑息迁就、许愿哄骗。尤其是在祖辈面前,孩子更是像宝一样,含在嘴里怕化了,拿在手里怕碎了,看不得孩子受委屈和哭闹,使孩子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明辨不出是非,压抑了孩子创造和进取精神,缺少信心和抗挫折能力,容易形成任性自私、惟我独尊的性格。

2、态度粗暴。也许受传统思想的束缚,现代有些家长延续了祖辈传下来的“惟命是从就是孝”、“棍棒底下出孝子”,父母的话就得听从,全然不顾孩子的自尊和感受,高高在上,居高临下。控制不好情绪,不能冷静地对待孩子的错误,使孩子身心受到强大的伤害,也容易让孩子形成狭隘、粗暴、好斗的性格。尤其到了青春期的孩子,更容易和父母关系紧张,产生逆反心理。

3、疏于管理。由于有些父母错误的家庭教育理念,在教育孩子时也无从下手,常常以为孩子小,就该快乐自由的成长。在学习上、在生活上疏于管教,并且把孩子的一些“问题”也视为孩子长大了,感觉很好玩。没有及时而正确地给予重视和指正。更有些父母,把孩子放到老人那里就不管了,把孩子推给老师去教育,使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上没有从根本上养成良好的习惯。

4、缺少亲情的培育。用钱可以买来很多东西,但世上惟有一件东西买不来的,那就是感情。现在的家庭中,父母不惜千金为搏孩子一笑的不在少数。父母忙,没有太多时间陪孩子,心里有深深的愧疚感,所以就用钱来弥补,用钱来找心理平衡。据一项调查表明:大多数孩子的心声就是希望父母能有多些时间来陪他们。

孩子就像温室里的花朵,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也需要爱心和土壤的哺育,缺少一个,孩子的幸福感就会降低,容易出现性格上的缺陷。即使家长不能给孩子带来充裕的物质保证,千万不要忘了和孩子亲情的培育。

5、缺少耐心。孩子就好比一棵小树,需要有人浇水、剪枝、扶正。如果让它恣意生长,小树就很容易长歪,并且难以成材,而一棵树要成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孩子也是一样,家长在繁重的工作、生活压力之下,尤其是在心情不好时,对孩子就容易没有耐心,今天严一点,明天松一点,让孩子在这种弹性空间里有些习惯也难以坚持下去。而且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反反复复的,在思想上也会产生倦怠的感觉,甚至因此以后会放任孩子,半途而废。

6、唠叨教育。不知您的孩子是否对您说过:“真唠叨!”这三个字。家长的唠叨无非是想引起孩子对某事的注意;无非是让孩子记住:你现在做错了,以后就别再做了啊;还有就是:你以前有这个毛病,现在怎么还这样?再就是把孩子永远当成孩子来看待,经过一遍遍地重复,督促孩子做这儿做那儿,直至引起孩子的反感。这种环境下生长的孩子缺乏生活主动性,容易对家长形成依赖心理。

二、           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一) 建立和谐、民主、互相尊重的家庭成员关系

良好的家庭氛围需要每个人用心去维护,各就其职,各自承担着自己的责任,要互相尊重、地位平等,遇到不同意见的时候,要用协商与平缓的语气进行讨论,不强迫对方去接受自己的意见,孩子对某事有疑义或提出不同意见时,要对孩子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支持孩子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并站在孩子角度去思考,只要孩子的想法不违法、没有不安全的因素,就应该尊重孩子的意见,家长要公平而坦诚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   家长以身作则,胜于言传身教

斯特娜夫人曾经说过:“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为了培养孩子的品德,父母的行为要自慎,应处处作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为或坏的行为都是父母教育的影响的结果。”

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对于教育子女来说,家长无小节。每个父母都要用自己美好的思想和行为去影响孩子,要处处给孩子作表率,父母的政治表现、工作态度、兴趣爱好、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生活方式,甚至举手投足,都可能成为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因此,家长要注重自身修养,慎于言,敏于行,追求高雅文明的生活情趣,不沾染麻将、赌博、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要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不把工作的不快情绪带回家中。正人先正己,教育孩子必须先教育自己,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三)   要形成良好的家庭生活方式、文化氛围

家庭生活方式是指家庭成员处于什么样的关系,家庭成员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什么样的生活习惯和生活作风。文化氛围是指家庭的精神生活状态,家庭成员有什么情趣、爱好、追求。

家庭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通过日常生活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着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一种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孩子的政治态度、世界观、人生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世及生活习惯,可以说没有一个方面不打上这些烙印。正如法国教育家卢梭所说: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它主要包括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长要在家庭中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听广播、看新闻、读报纸、议论国家大事等,从正面引导孩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有了思想问题,家长就能帮他们提高认识。浓厚的政治空气,也会使孩子感到有一种推动力,鼓舞他积极向上、朝气蓬勃地生活。

2、无论家长是做什么的,都应该热爱学习、崇尚知识,使家庭充满学习空气。在一个书香气息很浓的家庭里,孩子会受到感染、熏陶,从而喜欢上读书。父母要有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有积极向上的生活追求,对孩子多加鼓励,多加引导,在教育理念上要不断学习、不断思考,及时更新教育观念,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父母要与孩子共同成长,父母要虚心向孩子学习,视孩子为朋友,变家庭为学习的乐园。

3、要让孩子的生活充实,家庭中必须有健康的精神生活。家庭里的气氛过于沉闷,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所以,家长要有时间陪孩子一起游戏、锻炼、娱乐。例如:打打球、下下棋、一起看电视、节假日一起去公园等等。这样既可以促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也便于家长与孩子的沟通。

(四)   家长要注意自己的教养态度

家长的教养态度和子女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作用,特别是对孩子的性格养成有很大的关系。日本家庭教育专家相部和男经过40年的指导工作得出结论:“在观护阶段就采取行动,效果似乎比较好。因为,当一棵树长到高耸入天之际再修正它的生长方式,是非常困难的,必须在树木还小的时候,就加以矫正。换言之,与其在监狱,不如在少年感化院;与其在少年感化院,不如在观护阶段;与其在观护阶段,又不如在它之前的阶段就矫正行为。”这一结论给所有父母都敲醒了警钟,教育孩子越早越好,并在教育态度和管教方式上要让民主型教育代替专制型、冷淡型、溺爱型教育。因为父母对孩子平等、民主,成为朋友的话,孩子容易形成主动活泼、认真负责、谦让的良好性格,这样,孩子才能拥有自信、进取、团队的精神。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孩子的世界里不能没有爱。但是金钱和物质代替不了爱和关心。如果想在经济上“补偿”孩子,减少父母的愧疚之感,只能说这样的家长陷入了教育误区。当你与孩子之间越来越缺少沟通,当你和孩子之间越来越淡漠时,希望你先从自身找原因。古人云:“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父母要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职责,要把教育孩子当作一项事业来看待。

三、           结束语

家庭教育环境是一种优质教育资源,合理、科学地开发利用这一资源是为孩子提供健康向上、民主和谐、温馨幸福的成长环境,也是构建幸福家庭的密钥。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父母的期望,如何营造优质家庭教育环境,如何做一个懂孩子、懂教育的家长,应是每位家长通过用心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达到的。愿每位家长都能认识到这一点,并充分利用家庭环境资源,使孩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

 

 

参考文献

【1】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2】   关鸿羽:《家庭教育基本原理》。

【3】   吴凤岚:《心理发展与教育》。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