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转--小学生常见问题解析61-75

15年前 [10-14 09:34 周二]
 

61.怎样培养孩子饮食好习惯?

  尽量每天至少一次在家烹制饭菜,在家烹制的食物应该富有营养,没有多余脂肪。要减少食物的脂肪:

  第一、用不粘锅,以减少煎炸用的油量。一个简便的方法是每人每餐1茶匙。

  第二、大多数时候用低脂烹制方法,如烤、蒸、煮、薰等,并将油炸限制在偶尔使用。

  第三、选择瘦肉,烹制前去掉可见的脂肪并去皮。

  第四、烧汤时,添加调味料前,先去掉油层。

  第五、烹制时用调味品、药草、肉或者鱼,而不是油来调味。

  另外,为孩子选择零食也要注意,不是所有的零食都有益健康,引导孩子选择零食很重要。简单来说,零食应该:量小但能让人满足;有营养;味道好;在正餐前2小时提供。

  食物不是惩罚或奖励的手段。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牢记自己的错误,“剥夺”了他吃晚饭的权利,这样的惩罚会将使孩子担心自己会挨饿,因此,为了防止以后“可能的”受罚,孩子一有机会就会吃东西。

  许多父母都很喜欢把零食作为奖励,拿到奖品的孩子会感到通过自己努力争取来的食物更有价值。但孩子所收到的信息显然是错误的,以后他们会把米饭、面包、鱼、蔬菜、水果等作为“免费获得”的食物。

62.怎样培养孩子的好人缘?

  第一步:创造机会。

  父母必须设法为孩子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鼓励自己的孩子和小区的孩子交往,拓展交往面。让孩子参加一个感兴趣的学习班。孩子可以在愉快的学习中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新朋友。 

  第二步:敢放手。

  在孩子游戏时,作为父母只要远远地观察孩子的行为,没有大的安全事故就可以不理会孩子的争吵、哭泣,孩子自己会在争论中产生规则,在争执中才会懂得与他人相处的技巧。

  第三步:多交流。

  游戏后,家长还应抓住时机和孩子进行简单地对话,一方面可以帮助父母了解孩子的活动情况;另一方面在交谈中能够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和困惑,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童年的经验决定着成人后的心理。所以如果儿童从小就拥有一个很好的人缘,长大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快乐多多,朋友多多的人。作为父母就让我们的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吧! 

63.怎样对待孩子的暴力行为?

  1、年龄:三岁半到四岁半这个阶段,一般孩子尤其是男孩子皆有这类的特质。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态各方面逐渐平衡,就不至于再这么霸道。

  2、独生子:一般独生子较常发生这种现象。独生子女在家中地位受宠,家长样样都依着孩子,造成孩子比较霸道的性格。

  3、气质:孩子天生的气质就是偏向攻击性与霸道型的。

  4、独立的需求:孩子本来完全依赖父母,受父母的保护,但长大后,自我意识渐渐提高,对四五岁的孩子来说,独立意识开始萌芽,他希望成为独立的个体,但这一过程中如果不好好引导,很容易造成偏差。

  5、环境:父母如果没有给孩子安全感,使孩子觉得环境中有危机存在,会造成他强调独立自主,以“霸道”作为一种防御的方式。

  6、得不到满足:就行为动机来说,一个人的需求若能获得满足,则不必做出偏激的行为;如果得不到满足,便会产生挫折感,而以攻击性、霸道的行为来表现。

  7、模仿:就社会学习的观点来说,孩子的行为深受父母以及大众传播媒体,如电视的影响。

  针对不同的原因,对于孩子的攻击性行为,父母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

  1、培养跟孩子讲道理的习惯:如果孩子不了解或听不入耳,也不必强求或过分期待他接受。孩子每天都在成长,让他随着身心的成长而学会讲理。

  2、提供给孩子良好的教育环境。如果孩子天生的气质是属于霸道型,又未加关注而任其发展,也许就此定型。因此良好的后天环境对他极具重要性。良好的环境包括了父母的教育方式、幼儿园与家庭的学习环境等。

  3、让孩子饲养小动物:孩子从喂食、抚摸小动物的行为中,能培养爱怜弱小之心,学会照顾人、考虑到别人的存在,进而逐渐减少霸气。

  4、让孩子发泄过盛的精力:平时多让孩子从事体力上的活动,并给予指导,使孩子过盛的精力有所发泄,同时还可借图书、音乐的熏陶,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5、引发孩子良好的行为:从行为治疗的观点来看,如果孩子某方面的行为不好,应设法引发他另一方面良好的行为;当孩子良好的行为出现时,则鼓励、称赞他,强化他这种行为,使之渐渐地向良好行为改变。

  6、帮孩子建立人际关系: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认为,“霸道”是一种获得满足的方式,这种行为没什么不好,因此只顾自己,不会考虑到人际关系。这样的孩子在孤独的环境里,霸道的行为会显得更为强烈。因此,不妨多带孩子参加属于孩子们的社会场合,例如:庆祝生日会。在与别的孩子共同分享、游戏中,他学习到“施”与“受”的关系,便觉得没有“霸道”的必要,进而产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欲望。

64.怎样使孩子变得勤快?

   如果您不想让孩子变得懒惰,想让他保持自信、积极进取,您就应该记往:当孩子做出要种尝试时,只要不是危险的和损害别人利益的,大人就应该鼓励他,并且提供机会让他大胆尝试。比如,孩子还不会洗碗时,他总想学妈妈一样洗碗,你就不要简单的制止:‘不行!你会打碎碗的!‘而是给他一个脸盆,放上几只脏碗,再滴上几滴洗洁精,让他洗个够;当孩子还不会扫地的时候,他总是来抢你的扫把,你也不要简单地拒绝‘去去去!不要越帮越忙!‘而是给他一把小一点的扫帚,让他扫个够,如果他真的把地扫的一团糟,你也不必太计较,在赞扬他‘真能干,会帮妈妈扫地了!‘之后,再悄悄地把脏地收抬干净。在孩子学习做事情的时候,你不要充当评判者,而是一个参与者、建议者、鼓励者及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的帮助者。对待孩子的失败,你也不要太在乎,要让孩子明白,谁都有失败的时候。这样,孩子每次尝试做一件事情时,他得到的都是‘肉丸子‘而不是‘电击‘,他当然会很有自信,乐意一而再再而三地努力去做自己还不会做的事情了。长大了之后,他很自然就会成为一个勤快的、乐于尝试新事物的、积极向上的孩子了!  

  如果您的孩子已经没有自信并且变得懒惰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停止他所做的事情挑毛病、指责或者是表示不满意,而只要他愿意,做得怎么样,都予以鼓励。

65.怎样培养孩子做事有条理?

  1、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

  有规律的生活是培养孩子做事有条理的重要前提。父母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家庭条件,把每天起床、睡觉、做游戏、看动画片、学习及家务劳动的时间都固定下来。教孩子做事时,一定要交代清楚什么时间去做什么事情,怎样才能做好这件事,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做到要求明确,检查及时。

  2、培养孩子做事有条理的习惯

  父母应该随时留心观察孩子,看看他做事是否有秩序,是否知道先做什么,然后再做什么。通过观察,如果发现孩子这方面能力差,应立即给他指出来,并告诉他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按步骤完成,做完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如果有许多事情要做,必须先安排好顺序。如星期天,父母给孩子提出哪几件事是必须要做的,然后让孩子自己安排可以让他用画将要做的事及先后顺序表示出来。一次次地强化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做事有条理的习惯。

  3、父母要以身作则

  俗话说:喊破噪子,不如做出样子。父母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做任何事情都要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以认真负责对待工作的态度影响孩子,如在家做事时主动勤快,有条理,脏衣服不乱塞乱放,换下来就洗,上班前总是将房间收拾整齐等,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培养孩子做事有条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要父母坚持要求,反复强化,不断激励并加以督促引导,就能使孩子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

66.怎样对待孩子的顶撞?

   不能把孩子所有的顶撞统统视为与父母作对,因为当他的愿望不符合父母的要求时,会受到父母的压制而不能实现,从而使孩子倍感失望,甚至非常沮丧。此时,父母若想让孩子去做某件事或对孩子进行教育,很容易使他产生抵触情绪。所以,孩子的某些顶撞是正常的,父母应当允许他发发牢骚,抱怨一通,宣泄一下。  

    下面的一些策略,能帮助父母把孩子顶撞的现象减少到最低程度。 

    1、以身作则,规范孩子的言行 

    如果父母尊重孩子和他人,孩子也能尊重别人,所以,从孩子学说话开始,父母就应教他会说“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 

    当孩子的言行符合父母的要求时,要及时给他下面的引导,这是规范孩子行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当他称赞别人或是认真听别人讲话时,父母要及时地表扬他;当他努力地控制自己不顶撞别人时,要及时告诉他,父母有多么欣赏他,你可以这样说:“你做得非常好,现在我们去吃晚饭吧!” 

    2、重新理解“顶撞”的含义 

    父母不能把孩子陈述观点、表达愿望和感情的言行轻易与顶撞画等号。如果父母把顶撞的定义定得太宽泛——把一切不符合大人意愿的言行都包括在内的话,那么,父母认定的所谓好孩子长大后,或许连为自己辩护的能力都没有。所以,父母要积极鼓励孩子学会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意愿。 

    3、及时制止孩子的不文明行为 

    如果父母不能接受孩子说的话或不能容忍孩子说话的语调,应马上向他表明你的立场,如“我们每个人都尊重别人,我们从不像你刚才那样说话”等。父母要注意受指责的应是孩子粗鲁的语言,而不是孩子本人。同时,要给孩子重新选择的权利。你可以用开玩笑的口气说:“你真的要那样说吗?”如果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时,父母要向他表示感谢,用实际行动教会孩子懂行得尊重别人。 

    4、给以适当的惩罚 

    当孩子恶语伤人时,父母可暂时取消他的一些权利或给他适当的惩罚,如在一定的时间内不允许他看电视,不许去找朋友们玩儿等。但在实施这些处罚以前,应给他一个改正的机会:“你要么向我说对不起,保证以后不再这样了;要么呆在家里,下午的电影不能去看了。” 

    父母不要给孩子太重的惩罚,以免挫伤他的自尊心,引起他的不满,甚至是憎恨。父母模糊的警告、空洞的威胁起不到任何效果,只能助长孩子的不良习惯。 

    孩子顶撞父母时,你不该生气,也不应和他争吵。他可以这样说:“你似乎喜欢争论和抱怨,但我不喜欢这样做。”当大家都冷静下来后,父母再和孩子谈论他生气的原因并帮他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活中,孩子顶撞父母是难免的,但是当顶撞开始破坏你和孩子之间原本亲密的关系时,那就非常危险了。父母不要过分强调长辈的尊严,不要和孩子争吵,应让他宣泄心中的不满。正确对待孩子的顶撞,能使你和孩子之间的感情更加亲密。

66.怎样对待孩子的顶撞?

   不能把孩子所有的顶撞统统视为与父母作对,因为当他的愿望不符合父母的要求时,会受到父母的压制而不能实现,从而使孩子倍感失望,甚至非常沮丧。此时,父母若想让孩子去做某件事或对孩子进行教育,很容易使他产生抵触情绪。所以,孩子的某些顶撞是正常的,父母应当允许他发发牢骚,抱怨一通,宣泄一下。  

    下面的一些策略,能帮助父母把孩子顶撞的现象减少到最低程度。 

    1、以身作则,规范孩子的言行 

    如果父母尊重孩子和他人,孩子也能尊重别人,所以,从孩子学说话开始,父母就应教他会说“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 

    当孩子的言行符合父母的要求时,要及时给他下面的引导,这是规范孩子行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当他称赞别人或是认真听别人讲话时,父母要及时地表扬他;当他努力地控制自己不顶撞别人时,要及时告诉他,父母有多么欣赏他,你可以这样说:“你做得非常好,现在我们去吃晚饭吧!” 

    2、重新理解“顶撞”的含义 

    父母不能把孩子陈述观点、表达愿望和感情的言行轻易与顶撞画等号。如果父母把顶撞的定义定得太宽泛——把一切不符合大人意愿的言行都包括在内的话,那么,父母认定的所谓好孩子长大后,或许连为自己辩护的能力都没有。所以,父母要积极鼓励孩子学会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意愿。 

    3、及时制止孩子的不文明行为 

    如果父母不能接受孩子说的话或不能容忍孩子说话的语调,应马上向他表明你的立场,如“我们每个人都尊重别人,我们从不像你刚才那样说话”等。父母要注意受指责的应是孩子粗鲁的语言,而不是孩子本人。同时,要给孩子重新选择的权利。你可以用开玩笑的口气说:“你真的要那样说吗?”如果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时,父母要向他表示感谢,用实际行动教会孩子懂行得尊重别人。 

    4、给以适当的惩罚 

    当孩子恶语伤人时,父母可暂时取消他的一些权利或给他适当的惩罚,如在一定的时间内不允许他看电视,不许去找朋友们玩儿等。但在实施这些处罚以前,应给他一个改正的机会:“你要么向我说对不起,保证以后不再这样了;要么呆在家里,下午的电影不能去看了。” 

    父母不要给孩子太重的惩罚,以免挫伤他的自尊心,引起他的不满,甚至是憎恨。父母模糊的警告、空洞的威胁起不到任何效果,只能助长孩子的不良习惯。 

    孩子顶撞父母时,你不该生气,也不应和他争吵。他可以这样说:“你似乎喜欢争论和抱怨,但我不喜欢这样做。”当大家都冷静下来后,父母再和孩子谈论他生气的原因并帮他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活中,孩子顶撞父母是难免的,但是当顶撞开始破坏你和孩子之间原本亲密的关系时,那就非常危险了。父母不要过分强调长辈的尊严,不要和孩子争吵,应让他宣泄心中的不满。正确对待孩子的顶撞,能使你和孩子之间的感情更加亲密。

67.怎样处理孩子的报复行为?

  孩子报复性行为的形成,大都与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方法不当有关。现在的家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孩子自出生以后就受到百倍的呵护和关爱,过分的娇宠无意间使孩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凡事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如果家长认为孩子小而听之任之,或者一味地妥协、迁就,那就大错特错了。在解决孩子的不良行为时,首要的一点就是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成员的做法一定要一致,即便是有不同意见,也不能暴露在孩子面前,要不然所有努力都会前功尽弃。

68.怎样对待孩子的攀比心理?

  家长教育孩子有个正常的心态,对小孩来说,他的心理和行为主要受自我憎绪的控制,缺乏理智感,难以明白别人有的东西台为什么不能有。因此,简单拒绝他的要求,孩子只会感到比不上别人,甚至认为父母不爱他。所以,让孩子明白为什么不能样样与人攀比的有效方法是反攀比或改变攀比兴奋点。如当孩子看到别的小孩有电动火车,他也想要时,不妨根据孩子现有的心爱玩具,问他是不是每个小朋友也都有,或者针对孩子的专长,如唱歌、跳舜、画画、学习等,问孩了在班中谁这方面较好,当孩子看到自己有的东西别人也没有;自己的专长别人比不上时,情绪会好些。与此同时,孩子也受到这样的暗示: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别人同样的东西,每个人的条件不同,他所获得的东西也是不同的。此时再给孩子讲些道理,孩子才会明白为何不能攀比。

69.怎样激发孩子做事的积极性?

  激发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必须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孩子感兴趣的事,做起来必然有积极性,反之,影响积极性发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激发孩子做事的积极性通常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以亲切、活泼、愉快的言语激发孩子。要注意的是,父母的态度极其重要,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以理解孩子的语气,肯定孩子的成绩,继而提出新的要求,这样便会很自然地激发出孩子做事的积极性来。

  2、引导孩子积极活动。孩子在活动或游戏时,父母积极参与,同样也能激发孩子做事的积极性。通过父母的参与,可以使孩子从中得到快乐,获得满足,从而为“下一次”打好基础。

  3、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同样可以促进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家长必须鼓励孩子做事,即使事情做得不令人满意,也应以鼓励的话语首先肯定孩子的成绩。父母的鼓励,不仅会使孩子受到鼓励,并能使孩子产生一种“连锁反应”——对新知识的学习欲望,或对旧知识继续努力巩固的愿望。如果父母用讽刺或训斥的语气教训孩子,只能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甚至会扼杀孩子的积极性,使其滋生畏惧、加避的心理,更甚者会影响其一生的进取心。

70.怎样表扬孩子效果更好些?

  表扬要具体,表扬的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例如,孩子看完书后,自己把书放回原处,摆放整齐。如果这时家长只是说:“你今天表现得不错。”表扬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孩子不明白“不错”指什么。你不妨说:“你自己把书收拾这么整齐,我真高兴!”一些泛泛地表扬,如“你真聪明”、“你真棒”虽然暂时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但孩子不明白自己好在哪里,为什么受表扬,且容易养成骄傲、听不得半点批评的坏习惯。

71.应该如何疏导孩子的嫉妒心?

  嫉妒是不良的心理状态,每个人都会产生嫉妒,而且是从儿童时期就开始了。随着人的成长和成熟,很多人对嫉妒情绪有了认识,进行自我调控,因而表现就不一样了。这样看来,有的孩子嫉妒心强是不成熟的表现,只要引导得法,不难克服。

  家长千万不可用贬低孩子所嫉妒的对象的办法来减轻孩子的嫉妒心理,那样会导致孩子过多地去看别人的不足而放弃自己的努力。

    教育孩子经常反问自己:“我现在各方面表现如何?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跟上个月(或上个星期)比较哪些方面有进步?哪些方面有退步?我该怎么办?我有决心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吗?我是否应该听取爸爸妈妈的意见?是否征求老师、同学的意见?”同时,教育孩子在班上给自己寻找追赶的榜样,看到别人的长处。一个孩子如果能经常这样去想问题,嫉妒心理就会慢慢打消,而能够客观地自我评价,客观地评价别人。

72.怎样培养孩子的孝心?

  尊重长者,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这种美德在一些独生子女的身上很少表现,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家庭生活镜头: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耍了,父母却在那里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凡此种种,值得优虑。有无孝敬父母的习惯,不单单是子女对父母的关系,其实质是一个能否关心他人的大问题。在家里能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到社会中,才有可能做到关心同事,也才有可能做到对祖国的忠诚。因此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培养孩子尊敬长者,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怎样培养孩子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呢?

  第一,要建立合理的长幼有别的家庭关系。“合理的长幼有别”与封建家长制、一言堂是不同的。所谓“合理”,是指全体家庭成员(包括子女)之间首先是民主平等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尤其是在处理孩子自己的事情时,一定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尽可能按他们合理的意愿办事。同时,家庭又是一个整体,不能各自为政,总要有人当家“长”,来“领导”家庭,管理指导家庭全体成员的生活。父绠是家庭生活的供养者,而且他们有丰富的生产经验,自然应当成为家庭的核心和主事人。孩子(尤其是未年人)应当在父母的指导帮助下生活、学习。现在,不少的家庭中,孩子是“小太阳”,家长却变成围着孩子转的月亮、侍从,这就为孩子形成以我为中心的小霸王性格提供了土壤,更谈不上培养孝敬父母的好习惯了。因此,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知道父母是长者、是家庭生活的主事人,而不能颠倒主次,任孩子在家庭里逞强胡闹。

  第二,要让孩子了解父母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现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况,不知道父线的钱是怎样得来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这样的孩子怎么会从心底里孝敬父母呢?为此,父母应当有意识地经常地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说得越具体越了,从而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得来不易。自然,孩子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第三,要从小事入手训练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教育子女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虎,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乱。要把这些要求变为孩子的实际行动,就应当从日常小事抓起。如关心家长健康方面:要求孩子每天要问候下班回家的父母亲;当父母劳累时,孩子应主动帮助或请父母休息一下;当父母外出时,孩子应提醒父母是否遗忘东西或注意天气变化;当父母有病时,孩子应主动照护,多说宽慰话,替他们接待客人等。孩子应承担必须完成的家务劳动,哪怕是吃饭时摆筷子。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学习情况,合理分配,具体指导,耐心训练,热情鼓励。这样不但有利孩子养成家务劳动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不断增强孝敬父母 的观念:“父母养育了我,我应为他们多做事。” 

  第四,要以身作则,父母本人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有一个故事是值得借鉴的。从前有一对中年夫妇对年迈的父母很不教顺,他们把老人撵到一间破旧的小屋里居住,每顿饭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东西给老人。一天,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子在雕刻一块木头,就问孩子刻的是什么,孩子说:“刻木碗,等你们年纪大时好用。”这时,这对中年夫妇猛然悟,把自己的父母请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只小木碗,拿出家晨最好吃的东西给老人吃。小孩因此也转变了对他们的态度,从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可见,父母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现在中年夫妻冷落自己父母的情况还是存在的。有些中年夫妻不仅不照顾自己的父母,反而千方百计“刮”老人们的财物,这给自己孩子的影响更不好了。因此,我们不得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还要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父母亲,决不能添了儿子就忘了老子。如果说平时因居住地较远,工作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那么在休假日要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共聚同乐,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此日长时久,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逐步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73、如何保护和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人类跨入21世纪,在新的世纪里,高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经济蓬勃兴起,人的创新更显重要.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创造起源于____好奇.

  好奇好问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是他们探索未知,开启智慧,认识世界的内部动力。而孩子的好奇心是稚嫩的,如果不注意保护,不仅会泯灭孩子的好奇心,也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变得墨守成规,缺乏创新精神。那么,如何保护和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呢?

  一、耐心倾心听孩子提出的问题

  孩子常常会问:天为什么是蓝的?星星为什么会一闪一闪……问个没完没了,有时会使人感到厌烦,于是常常搪塞他们或听而不闻,甚至招到大人的呵斥,这样一来就扑灭了孩子的求知的火花,压抑和打击了他们探索的积极参性。如果我们耐下心来,便会从孩子问这问那,摸这摸那中看出,他们是对大千世界充满好奇,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探索了解世界,这不正是可贵的主动学习,敢于创新的精神吗?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回答他何以有那样重大的发明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不过喜欢刨根问底的追究罢了。所以对待孩子智慧的火花,应起助燃作用,对孩子的提问应耐心倾听,并鼓励孩子多问。

  二、正确对待孩子提出的问题

  对孩子提出的问题,成人应该采取他们能理解的方式,耐心解答,共同讨论,以满足孩子的求知欲。但也不是“有问必答“因为一旦回答,孩子就不再思考,而且会错误的认为知识是储存在大人头脑里,成人可以提出问题启发他们作深一层次的思考,自己去探索寻求答案,这样更利于促进他们思维,想像力和探索能力的发展。如孩子在玩磁铁游戏时,孩子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两块磁铁有时吸在一起,有时相互排斥,当孩子问我时,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提出”是不是所有的磁铁都有这怪现象,还是只有手中的磁铁会这样。“这下激起了孩子们的浓厚兴趣,相信比直接告诉他们要生动深刻得多。而有些知识深奥不是孩子所能理解或无法回答,成人可告诉他:世界上有许多回答不了的问题,解不开的谜,我们从小要努力学习本领将来长大才能解开更多的谜。平时可让孩子多看《十万个为什么》《海尔兄弟》《蓝猫三千问》等优秀少儿读物,这些书能激发和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把孩子的好奇心转化成求知的动力。

  三、正确对待孩子的淘气行为

  孩子对待周围新鲜事物充满好奇,而好动的个性使他们常常做出一些不合常规的行为,成人常将其视为“捣蛋”。其实孩子的好奇心往往萌发在不太招人喜爱的恶作剧中,俗话说“疯丫头出巧的,淘小子出好的”,这句话道出了人们对淘气孩子的经验性评价,成人应善于发现他们“错误”中创造成分。爱迪生小时候孵蛋一事传为佳话,这说明爱迪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幸运的是爱迪生有一位明智的母亲,她对爱迪生的淘气行为能充分理解,积极引导。孩子的淘气中常常蕴藏着教育契机,成人要抓住这个机会教导孩子。例如:孩子把东西往水盆里扔,可以准备一些材料和孩子做玩水游戏。孩子在游戏中即获得了有关水的知识又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这样的引导比枯燥的说教或书本教导更令孩子理解。

  四、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

  孩子好奇心强,富有想象力,常常异想天开,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孩子是可敬的,他们常常可以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昆虫的语言……这种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好奇心,是儿童特殊思维的直接体现。成人应尽可能的为孩子营造一种民主的环境氛围,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允许他们大胆去想像,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孩子的天性,尊重他们的兴趣,尊重他们的发现,引导孩子尝试解决疑问,激发他们的内在潜力,使孩子的好奇心探索欲望得到满足,能力获得发展。

  总之,好奇心是孩子知识启蒙的金钥匙,把握好这把金钥匙,就有可能开启未来科学的大门。(肖慧琼)

74.如何纠正孩子马马虎虎的坏毛病?

  “我们的孩子挺聪明的,可是总考不了一百分,这马虎的毛病可怎么治啊?”不少家长为此犯愁。                  

  马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性格问题,急性子爱马虎;有时是态度问题,对学习不认真就容易马虎;有的是熟练问题,对知识半生不熟最容易马虎;有的是认识问题,没认识到马虎的危害……解决马虎问题必须对症下药,根据产生马虎的原因,有针对性做工作。现介绍几种方法供家长参考。                        

  1.错题集的给孩子一个“错题集”,让孩子把每次作业中的错题抄在“错题集”上,找出错误的原因,把正确的答案写出。这实际上是一个错误“档案”孩子分析错误的原因多是马虎,有利于认识错误的危害,下决心改正。错题集是孩子自我教育的好办法。

  2.草稿不要太草。不少孩子马虎是从草稿开始的。所以家长要教育孩子草稿不要太草。从草稿开始就要严肃认真。这有利于克服马虎的毛病。                             

  3.不要依赖橡皮。橡皮是造成马虎的一个根源,反正错了可以擦,于是错了擦,擦了错,孩子不在乎。家长如果限制孩子使用橡皮,错了不许擦,孩子就会认真一点。“三思而后行”,想好了再做,争取一次做对。

  4.学会自检。有些家长总怕孩子错题,得不了高分,于是天天给孩子检查作业。这样做使孩子养成了依赖心理,反正错了妈妈能给检查出来,所以做题时马马虎虎。家长不要给孩子检查作业,让孩子养成自检的习惯。错了又没检查出来,就让他不及格。这样他才能认识到马虎的危害。有了自检的能力,马虎的毛病才能克服。         

5.让孩子考家长。让孩子出题考家长,孩子很感兴趣,他们会成心出些容易错的题,把家长考住。家长成心马虎,让孩子批评,这时对孩子也是一种教育,将来他们做题时也会防止马虎。

75. 如何防止儿童滋长自私的心理?

   要纠正孩子的自私观念,家长就不能不合理要求给予满足,甚至是合理的要求亦不可百分之百给予满足。

  欲望是滋生自私的根由,欲望的无止境,自私便随之而生。对儿童,家长切莫把他置于只享受,满足欲望,而不履行义务的特殊地位,要让他们懂得欲望的满足和履行义务是同等重要,如有好吃的,不是独自一个享用,而是主动与他人分享,在家务上,则常常想到自己应该帮父母干点什么。这样,孩子才会养成尊重长者,关心别人的习惯,而不会事事只想到自己。

  此外,父母自身也应以身作则。有一则笑话,一对夫妇对儿子千般呵护,而对父母万般挑剔,某一天,这对夫妇对父母的恶劣态度被儿子看到了,其子大声叫喊,“我记住了。”,其父母问他记住了什么,其子说“我记住了你们怎样对待祖父母,看我长大后怎样收拾你们。”,父母哑然。可见身正影不斜是何等重要的。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