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转--小学生常见问题30-45

15年前 [10-14 09:24 周二]
 

31.怎样训练孩子的记忆力

    记忆力伴随人的一生,记忆力的好坏对智力有重要影响。古今中外的神童大都有非凡的记忆力。德国的杰出诗人歌德在幼年时记住了很多歌谣,4岁时便能读书,8岁时就能掌握4种语言;英国著名科学家道尔顿。1岁半就能读书认字,5岁就能背出50多行的拉丁文诗歌。

  记忆力到底是什么呢?记忆是人脑对过去感知过和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比如,孩子在看过电视剧《小龙人》后,总在唱它的主题歌,还学贝贝淘气的样子。孩子的表现就是把过去感知的事物反映出来。记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和恢复。在上面的例子中,孩子在看电视剧时,反复念叨“为了妈妈山高我不怕”等歌词,不断加深理解,这是识记过程。孩子把电视剧的歌词、曲调保存在头脑中,就是保持。识记的效果如何,保持的怎样,则表现在恢复上。孩子学唱主题歌后。再听见这首歌时,能想起来,并且能唱出来,这说明他记忆恢复得好。

  幼儿正处于身心快速发育的时期,他的记忆能力有自己的特点:

  1、形象记忆。幼儿受思维能力的局限,在观察事物时很少深入体会事物的本质。他只对那些形象鲜明生动的东西感兴趣,记忆较为牢固。

  2、机械记忆为主。儿童缺乏生活经验,无法像成人那样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只能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死记硬背。

  3、受环境和情绪的影响。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差,记忆活动很容易受外界的事物干扰,缺乏稳定性。

  根据幼儿记忆的特点,父母在训练幼儿的记忆力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父母无论是讲故事,还是说事情,都应向幼儿提出明确的记忆要求,使孩子依靠自己的意志和能力去完成任务。

  2、运用生动直观、形象具体的事物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孩子在无意识中记住需要掌握的知识。

  3、记忆过程中要尽量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参加。这是因为多种感官,入眼、耳鼻、舌、手等参加活动。可以使大脑神经联系广泛,大脑在对丰富的信息加工时,获得的音口向全面、清晰,有助于记忆。有人做过试验,让4岁孩子不出声地观看10张图片,远没有给孩子一边看,一边念的记忆效果好。

  4、教给孩子正确有效的记忆方法。帮助记忆的方法很多,如,归类记忆法,把同类的事物归在一起,建立一定的联系,记忆的效果就会好。歌诀记忆法,把记忆的材料编成口诀,形成一定的节奏和韵律,以提高记忆效果。自我复述法。把识记的材料变成自己的话,以加强记忆。

5、及时复习,巩固记忆。教给孩子的新知识,若不复习,就很容易被遗忘,根据遗忘的规律,刚学完的新知识,其遗忘的速度是最快的,所以。复习越及时遗忘得越少。

 

32.怎样提高孩子的抵抗力?

   提高孩子的抵抗力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即一般性)两种方法。特异性的方法就是预防接种,又叫计划免疫。通过给孩子接种减毒或灭活的菌苗或疫苗,使小儿体内产生针对某一种细菌、毒素或病毒的抗体,来抵抗这种传染病,这固然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但由于疫苗的种类毕竟很有限,不可能通过预防接种来防止一切传染病,因此更加积极有效的方法是增加孩子的体质,提高孩子对传染病的一般抵抗力。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1、提供足够的营养

  小儿处于不断的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素的需要量相对较多。但由于消化功能将未完全成熟而且食谱往往比较单调,故容易发生营养素的缺乏;营养不足,抵抗力就比较差。从目前研究的情况来看,轻度的(或称为亚临床型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缺乏是造成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一个常见原因。因此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有色蔬菜和水果(其中所含的β-胡萝卜素可以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或补充一些多元维生素制剂(如小施尔康)确实能有效地增加孩子的抵抗力。

  2、保证充足的睡眠

  这也是增强体质的重要方面。

  3、进行体育锻炼

  这是增强体质的重要方面。锻炼要从小开始,满月后的孩子,夏天可以在室外躺一会儿,冬天可开窗在室内呼吸新鲜空气,衣服也不要穿得太多。从小培养孩子适应较冷的环境,当气候发生变化时就不容易得感冒。户外活动不仅可以使皮肤合成维生素D,从而促进钙的吸收,而且对肌肉、骨骼、呼吸、循环系统的发育以及全身的新陈代谢都有良好的作用。经常运动还可以增强食欲。使孩子摄入足够的营养素,体质就会增强,抵抗力就会明显增加。

33.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一、创造力的重要性

    1、从个人本身出发。创造力是衡量一个人聪明与否的重要标准。

    聪明的大脑要符合什么条件

    第一,同样的作业,头脑聪明的人无需怎样努力,就能轻松做完;参加各种考试,无需挑灯夜读,就能轻松通过而且成绩优良。

    第二,处理问题灵活而且有创造性。聪明并不是指体力和技能,而是指能力,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未来的社会需要创造型人才。探求未知世界规律和原理的科学家、塑造不朽光辉形象的文学家、善于经营理财的企业家、发明设计新产品、搞革新的工人以及在各行各业中有所作为的人……这些都是创造型人才。要成为这样的人,都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此可见,从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是多么重要。

    二、如何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创造力的培养有多种途径,学校的、社会的,当然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场所——家庭,则是创造力培养的摇篮。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创造力的培养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一)第一步,发现孩子的创造火花,保护孩子的创造萌芽。

    家长应注意发现孩子的创造力萌芽,保护孩子最原始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才能使他们的创造性得以持续和发展。就如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所说:“儿童本性中潜藏着强烈的创造欲望,只要我们在教育中,注意诱导,并放手让儿童实践探索,就会培养出创造能力,使儿童最终成为出类拔萃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否则,这种可贵的创新精神萌芽,就会被扼杀在摇篮中,儿童只能在模仿顺从中长大,失去创造的机会、条件和信心,而最终很可能成为平庸的、缺乏独立见解的人,被时代所抛弃。

    ●如何发现

    1、该了解,幼儿的创造与成人是不同的。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的创造者。当你看到你的孩子把新买来的玩具拆开来,都看看西看看,说他要研究一下时,当你的孩子揪着一个问题打破沙锅问到底时,当你的孩子一边玩着娃娃家玩具,一边自言自语时,这些都是孩子创造火花的闪现。我国创造教育先驱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凡是孩子原先不会的,而现在会了,就是一种创造;凡是别人没有想到的而孩子想到的,就是一种创造;凡是在孩子原先和别人的基础上做得更好的,就是创造。例:穿衣服时,有一天发现把图案放下面才不会穿反;搭积木时比图纸多了一根烟囱。

    2、对创造性思维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创造性思维不单指变通性、求异性,还包括流畅性。例:你尝到过哪些味道,是吃什么东西时尝到的。(都是甜的,只是东西不同,流畅性,其他味道,变通性),年龄越小的孩子,流畅性表现越多。

    ●如何保护

    对传统的坏孩子进行一次全新的审视。传统的坏孩子或者是过分顽皮的,或者是倔强的,或者是怪怪的,研究表明“坏孩子”蕴藏着发展创造力的可能性。心理学家指出:

    越有反抗精神,越有判断力

    古怪脾气与乖僻者,往往比较聪明

    撒谎的孩子一般创造想象比较丰富

    解决问题过程中错误多的孩子,往往具有更快的发展可能性

    疑问多的孩子比样样都理解的孩子更有前途

    越是顽皮的孩子越有丰富的创造力

    乱涂乱画的孩子才有丰富的想象力

    越是不和群的孩子,越有丰富的发展潜能

    (二)第二步,用多种途径培养

    1、言传身教,以自己的言行、生活方式影响孩子。

    家庭教育最主要的一个手段就是言传身教。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的言行举止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你们的思想、生活方式等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们的孩子。试想,一对墨守成规地父母如何去教育孩子要有创造力,如何能去欣赏和保护孩子的创造火花呢?反之,如果你是一位在于孩子玩耍中,想出各种新玩法的父亲,或者你是一位善于利用周边的事物创造美的环境的母亲,你是一个在工作生活中具有创新精神的人,那么至少,你的孩子会在你的身上感受到创造是一件快乐的事,是一件有趣的事,而我们说,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了,他才会。。。。

    2、利用玩具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购买玩具的标准:选择功能多,需要孩子操作的,而不选功能单一,以视听为主的玩具。宜买半成品玩具,不买成品玩具。

    ★不是买来的玩具才是玩具,多提供废旧物品能提高孩子的替代能力。

    ★先让孩子探索、尝试玩新玩具,而不应先教给孩子玩法,或先看图纸。

    ★允许孩子收藏不值钱的东西。

    ★允许孩子按自己的方式排放玩具。家里与幼儿园不同。。。不必过分强调整齐。

    3、绘画和创编是培养创造力的好办法。

    “画”:绘画最易诱发儿童的想象力,也是最为儿童所喜欢的一种形象表现形式,虽然画技不高,但却能表达儿童的思维活动过程。对儿童的画,不要只追求画得多么“像”,而应鼓励他“想”得越多越好。如在纸上画出许多圆,让儿童想象添画,看圆能“变”成什么?孩子可能会从单一的一个太阳、一块饼干、一个头像、一朵花、一个皮球……想到用圆组合出熊猫、一束气球、一群小鸡、一堆鹅卵石、天上的星球等等情节画。另外还可播放不同情绪的音乐,让儿童根据音乐的表现画出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对孩子的画,家长不要先做鉴赏家,而要先做想象力的评论家,不要着眼于孩子能否成为一个画家,而要先看孩子的想象力,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编”:续编故事结尾与仿编创造诗歌,是创造力的高标准体现。故事作为一种形象的语言艺术,深受儿童所喜爱,儿童在听故事的过程中,通过词语的描绘,联想到相应的形象与活动。为发展儿童的创造想象,讲故事时,要注意训练儿童续编故事结尾,经常来一个“且听下回分解”,如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他怎么样了?……引导孩子展开想象,从多角度续编。德国诗人歌德的母亲,自歌德2岁起就对其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的训练,这对歌德以后成为一个有名的诗人、剧作家有很大的影响。对于诗歌仿编,家长可为年幼的儿童选择结构短小、多重复的诗歌,如“家”:蓝蓝的天空是白云(小鸟)的家,清清的小河是鱼儿(虾儿)的家,绿绿的草地是小兔(羊儿)的家,高高的大树是啄木鸟(喜鹊)的家……

    4、亲子互动、思维训练

    思维是创造的前提,在学龄前儿童中其创造力较多地表现为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创造性活动中所特有的思维过程,是多种思维形式的综合表现,是创造力的核心。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多想问题、多提问题,勇敢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当年,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落下,就想苹果为什么不会往天上飞,而要往下落?正是牛顿的创造性思维,使他提出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今天培养训练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正是为了明天开发他们身上潜在的创造力。在家庭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应强调怎样主动寻找问题的“一般”以外的答案,强调思维活动的灵活和知识的迁移。对于孩子新颖独特的想法,家长要给予特别的赞赏,哪怕想法很幼稚甚至错了,也要先肯定其创新精神,再耐心地告诉他错在哪里,引导孩子学会有目的、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随机教育。多让孩子提问

    三、创造力培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不要把一切都替孩子安排好,要留给孩子思考的空间

    有思考的空间,才有机会去创造。现在我们的条件好了,一个孩子往往有很多人在关注,容易出现看得太死、管的太多的问题。“这太危险”、“这太脏了”、“你自己来太慢太麻烦,我来做吧”。那么,孩子就在你划定的一个小范围内活动,他不需要动脑经,不需要探索,不需要尝试,因为他要想的你都替他想好了,他要做的你也替他做好了。

    2、教给孩子一些必须的知识和技能,作为创造的基础。

    知识和经验是创造的源泉,创造力是建筑在丰富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对于儿童来讲,丰富的知识经验和一定水平的智力是创造力发展的基本条件。家长可通过各种活动,丰富孩子的生活,开扩孩子的视野,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观赏各种树木花卉,区分它们的异同,了解植物与环境的关系;看看动物的不同形态,分辨它们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采集种子,捕捉昆虫,制作标本;仰望蓝天上变幻多端、漂亮浮动的白云;欣赏日出东方的朝霞、夕阳西下的美景……

    另外,还应向孩子提供适合他们身心年龄特点的读物和视听材料,给孩子丰富的知识,要尽可能广博,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但应注意宜广不宜深,深入浅出,以游戏的形式、故事的口吻,进行趣味讲解。如当孩子了解了有关地球的常识后,可启发孩子观察想象,将孩子的头比作地球,并编成儿歌指唱:“帅帅的头象地球,有山(鼻子)、有湖(眼睛)、有河流(嘴),有平原(额头)、盆地(脸)、小土丘(耳朵),茂密的森林(头发)望不到头,地球就是我们的家,大家都要爱地球”。总之,要从各种渠道,各个方面,充实孩子的日常生活,增添积累知识经验,为孩子创造力的萌发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由此可见,在家庭中对儿童进行创造力的培养,其内涵是极为丰富的。做父母的只有明白什么是创造力,然后才会发现孩子的创造力,保护孩子的创造力,发展孩子的创造力。当然,尽管所有的人都具有创造力,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具有像爱迪生、莱特兄弟、富兰克林那样的创造发明天才。所以,对待孩子的创造发明萌芽,也不需要求太高,只要有一点儿迹象,就应该努力去发掘、培养,进行更进一步的加强训练。创造力是孩子成长的生长点,善待他就是善待孩子的生命,保护并且发展孩子的创造力,是培养造就创造型人才的第一步。在普通的生活中,只要家长做有心人,创造一定能让孩子的生活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总之,在改变观念的同时,做个有心人,利用身边的教育因素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34.怎样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一、培养孩子的交往兴趣,增强与别人交往的自信心。家长要经常鼓励孩子主动与别的孩子打招呼,一起玩游戏,一起分享玩耍的快乐。孩子如果怯生,可以先缓解他的紧张感,让他身心放松,慢慢地由不熟悉到熟悉。同时要经常暗示孩子,只要你主动、友好地与别人相处,别人就会喜欢和你做朋友,以此来增强他的自信心。

    二、为孩子创设交朋友的氛围和条件。家长要经常找机会带孩子与同龄伙伴交往。可以经常去同学家或有孩子的朋友家串门,也可以请他们来家里玩,为孩子创设一个与伙伴交往的氛围,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交往能力,获得别的孩子的友谊。

    三、让孩子具有与人相处的良好心理品质。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诚实守信、善良真诚等与人相处时所具有的心理品质,同时要学会欣赏别人、善解人意,这样,孩子的心胸也会变得开阔,朋友也会越来越多。

35.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家长要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就让他自己做,不要代替他。孩子只要愿意做,我们就鼓励他,使他获得自信。

  家长还应当注意培养孩子初步思考的能力。凡是孩子自己能够想的就应该让他自己去想,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另外,家长要培养孩子自己做决定的能力。凡是可以让孩子参加谈论作决定的事情一定要让孩子参加,比如双休日到哪儿玩,让孩子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意见,如果可行就采纳。

  最后,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同时,还需要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品质。因为孩子在独立做事情的时候,很容易遇到困难,受到挫折而放弃努力,这时家长就要坚持,不能觉得孩子可怜而妥协。鼓励他,帮助他,要知道,孩子总是要长大的,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如果我们爱孩子,就要从小培养他的独立性,让他自己去走路。

36.怎样提高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生活在单调环境中对孩子的语言发展不利,要创设不同的生活环境,让孩子见得多,听得多,才有‘素材‘可说。

  利用图画书进行语言训练 在教孩子认识周围具体事物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家长还可借助图书教孩子学说话,如买一些《看图说话》及文图并茂的小图书等。儿童好奇心强,这些形形色色的图画,形象生动,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便于他接受。大人在教孩子看图书时,不要照本宣科,要一边看画一边讲,把画页上的内容概括成一、两句话,用简洁、生动、形象、适合儿童口语特点的语言讲出来,这样使孩子感到亲切,便于他们记忆和复述。对于较大幼儿来说,已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可让他们自己对着图画练习说话,大人只是适当地加以指导,这对训练孩子的说话能力和发挥其想象能力很有好处。

37.怎样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呢?

    自尊心是一个人品德的基础。从小尊重和培养孩子的自尊心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的自尊心像稚嫩的小苗,一旦受到伤害,会留下难以愈合的伤口,甚至会影响他的一生。因此,作为成年人,特别是爸爸妈妈应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并注意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1、不简单粗暴的对待,使孩子在愤恨中失去自尊,而应循循善诱,就事论理,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自尊。孩子有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作为爸爸妈妈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向孩子讲清简单的道理,教育和培养孩子从他人的位置考虑问题的习惯,逐渐摆脱“自我中心”意识,使孩子觉得人与人是平等的,从而懂得只有尊重别人,别人才能尊重自己的道理。

  2、讽刺、挖苦孩子,能使孩子产生自卑而失去自尊,应积极鼓励,适当赞扬或给予奖励,使孩子在自豪中建立自尊。孩子争强好胜,有上进心,并且希望得到成人的赞许,但由于年幼无知,难免出现过错或做事不如大人意。对此,不能过多责备孩子,而应抓住其微小进步,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使他们克服不足,让他们在不断的进步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3、对孩子冷漠、厌烦,会使孩子在失望中失去自尊,应为孩子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使孩子在满足之中建立自尊。孩子爱表现自己,喜欢做事,更喜欢成功,成人不要怕烦怕脏,让孩子退缩一角,而应尽可能地给他们创造机会,施展他们的才华,并用爱抚的微笑,诚恳的赞许,鼓励孩子进步。这样不但使孩子增强了自信心,还可以培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4、对孩子管教过严,会使孩子在畏怯中失去自尊,应把孩子当做独立的主体,使孩子在平等之中建立自尊。父母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品,用命令的口吻跟孩子讲话,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作为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孩子与成人争辩是非,如果成人确实说错了,做错了,应坦诚地承认,并向孩子道歉,使孩子觉得父母是尊重他的,自己也应该尊重父母和别人。

  当然,一味地表扬、奖励、赞许孩子,会使孩子产生虚荣心。必要的批评,慎重的处罚,也是培养孩子自尊心的一个很好的手段。它是一种冷却剂,可以使孩子冷静地检点自己的言行,修正自己的错误。

  培养孩子的自尊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成人要有耐心、细心,关心爱护孩子,使孩子的自尊心得到健康发展。

38.怎样提高孩子的竞争意识?

    儿童竞争意识的培养必须通过正面教育来实现,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坚持训练,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较好的竞争能力。

  (1)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评价孩子的标准。我们经常把“孩子真听话”、“真乖”作为“好孩子”的评价尺度,可以说,这一观念已经陈旧。从孩子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来看,从小培养孩子具有独立自主意识,坚强的意志,敢想敢干,勇于创新、创造的精神及其勇于和敢于迎接挑战、挫折与艰辛的心理素质才是科学的教育观念。在教育方式上,家长要转变原来的“我说你听”、“我打你从”的教育方式,采取民主的、激励型的、疏导型的教育方式。同时要鼓励孩子勇敢地走了书斋,走出家庭和社区,放眼世界,放眼未来,树立雄心壮志。

    (2)在培养孩子具有创造性思维方面下功夫。可以说现在的学校应试教育既束缚了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也决定了家长循规蹈矩的教育方式。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善于激发儿童的求知欲望和求知兴趣,鼓励孩子勤动脑、动手、动眼、动口,不唯书,不唯上,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用自己的思路去解决问题。家长不能拘泥于书本、拘泥于现成的答案和传统的教育模式来限制孩子,束缚孩子的手脚。当孩子表现出其“新思想”有了“新发明”,家长应及时予以表扬,并鼓励孩子坚持探索。一个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就是一个具有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的人。

  (3)培养和发展孩子的个性。发展儿童个性是目前国内外教育界的一个热点问题。这是因为人的个性品质中的能力、性格、气质、意志以及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信念、情感等,能反映人的能动作用和主体意识,是和一个人的创造力、竞争能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发展儿童个性应从儿童本身竞争能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发展儿童个性应从儿童本身的需要、兴趣出发,让孩子不但有广阔的知识背景,更有几种特殊才能和本领,具有较完善的人格,从而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应从小开始,从小事做起。在培养孩子竞争意识过程中,也应让孩子明白,竞争不应是狭隘的、自私的,竞争者应具有广阔的胸怀;竞争不应是阴险和狡诈,暗中算计人,而应是齐头并进,以实力超越;竞争不排除协作,没有良好的协作精神和集体信念,单枪匹马的强者是孤独的,也是不易成功的。

39.怎样能够使孩子学会宽容?

    一、要教育孩子摆正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让他懂得他只是家庭中的普通一员,不能对他娇惯,不能无限度地满足他的愿望,不能给他特殊权利,让他高高在上。

  二、要求孩子心中有他人,不要总是以“我”为中心,一切只顾自己。

  三、必要时让孩子有一些吃亏让步的体验,以锻炼孩子的克制能力。

  四、多给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使之从中得到锻炼。让孩子在发生矛盾的后果中体味到只有团结友爱、宽容谦让,才能享受共同玩耍的快乐。

  五、要教育孩子理解和尊重自己的长辈,体谅长辈的辛苦,珍惜长辈的劳动成果和对自己的爱护。

  六、家庭成员间要友爱宽容,让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温馨、和谐、友爱宽容的家庭环境中,使其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逐步形成稳定的宽容忍让的良好品质。

40.如何让孩子学会谦让?

    1、培养孩子的谦让意识,让孩子了解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把自己从“我”的概念中摆脱出来。应该让孩子从小懂得,大家生活在一起,他需要的别人同样也需要,同样有享受的权利,不能一人独占,要想着别人。要让他懂得自己不是家庭中的“功臣”,家庭中的每个人都享有同样的权利。

  2、注重言传身教。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对孩子施以积极的影响。如:带孩子坐公共汽车时,家长在车上看见年迈的老人和抱小孩子的妇女,便主动起身让座。这虽然是生活中的小事,但在孩子幼小心灵中进一步增强了尊老爱幼和谦让的意识。

  3、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使孩子学会“谦让”的语言和动作,促进孩子的谦让行为。孩子年龄小,受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局限,语言发展不成熟,不能完整地表达谦让的意思,他们常常只知道谦让就是好,但是在什么情况下要让又不明白。所以,父母应先讲明为什么要谦让,对什么样的事要谦让,然后通过游戏、行动等来创造条件,促使孩子学会谦让。

41.怎样对待爱冲动的孩子?

  孩子偶尔冲动在所难免。如果经常出现冲动逆反的情况,就会影响其生理健康,尤其易使孩子性格出现偏离和行为异常。 

  儿童易冲动主要原因不外乎生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生理因素系指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够完善,尤其是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还很不平衡。故一旦遇有紧张刺激,就会非常激动而不能自控。社会因素常是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使孩子冲动行为得以强化。其次就是父母对儿童过分的“保护”和限制,比如不允许孩子与小伙伴在一起玩等,时间长了,孩子会很封闭,缺乏集体合作的体验,于是就形成了“唯我中心”一旦有什么不满就会表现冲动。此外,环境的不良刺激,如家庭气氛的紧张,父母对待孩子教育的不一致,缺乏双亲配合的爱以及遇有疾病或外伤的打击等都会导致孩子的兴奋而产生逆反和冲动。 

  那么怎样对待孩子的冲动心理呢? 

  首先父母对儿童的管教要一致,在爱中还要有要求,使孩子懂得为所欲为的做法是绝对不能允许的。同时父母要有修养,不急躁、愤怒。要时刻掌握用冷静理智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另外,一定要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经常与小伙伴交往,学会用冷静、谦虚的态度去对待发生在身边的一切矛盾。长此以往,就会形成理智而冷静的人格特征。   

42.怎样引导孩子孝敬长辈?

    观点一 正面引导 习惯成自然

    我的女儿13岁,对爷爷奶奶十分孝敬,有什么吃的,总忘不了他们,从来不顶撞老人,因此赢得了左邻右舍的一致好评。这是因为我们虽然不能完全效仿‘晨则省,昏则定‘的古训,但平时确实比较注重对她进行正面引导的缘故。记得从上幼儿园时,孩子还不太懂事,每次出门时,我们总是提醒她和爷爷奶奶说再见;放学回家,也不忘记提醒她和爷爷奶奶打招呼……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与爷爷奶奶的感情不断加深。有一次,姑姑对孩子说:‘你奶奶为了节约,每次饭刚好就把插头拔掉,饭都烧成夹生的,好难吃呀。‘谁知我女儿一本正经地告诉姑姑说:‘姑姑,你怎么可以这样说话呢?奶奶帮我们做家务很辛苦的。‘这件看起来很小的事,在我心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孩子心里有爷爷奶奶,这让我们感到很欣慰。(13岁女孩母亲 )

    观点二 孝心不分早晚 关键要耐心坚持引导

    我有两个孩子,现在分别上小学一年级和三年级。在他们刚会走路的时候,我就注意教他们做一个懂得回报、懂得孝敬老人的孩子。比如出门和长辈说再见,放学和长辈打招呼,吃饭要等大人都坐下再吃,坐公交车主动给长辈们让座……我们常年坚持这样做,现在,他俩不仅学习成绩出色,而且能自觉孝敬、照顾长辈。周末时,他俩总是说:‘妈妈,您休息一会儿吧!早饭我们来做。‘每年得到的压岁钱,从不随便乱花,当父母和长辈们过生日的时候,就给长辈买一点小礼物表示心意。礼物虽然不贵,但他们的心意却非常可贵。从我们的经验看出,对孩子孝心的培养应该及早入手才能产生效果。(8岁和10岁孩子的母亲 )

    观点三 督促检查 抓好每件小事

    我们一家三代人住在一起,孩子与奶奶接触较多,我们要求孩子每天早上喝牛奶时都要亲自给奶奶送去一杯。久而久之,孩子喝牛奶时,也要求奶奶和他一起喝一杯,否则就不喝;奶奶洗衣服的时候,我们也有意让他拿凳子给奶奶坐,并帮奶奶洗袜子;当奶奶身体不好时,让孩子去安慰奶奶,给奶奶倒水、送药,而奶奶也经常把自己不舍得吃的好东西给孩子吃。祖孙两辈互敬互爱,我们心里也非常高兴。(8岁男孩父亲 )

    观点四  肯定好行为 增强正效应

    要让孩子做到孝敬长辈这也不是一件难事,只是要注意观察,及时发现、鼓励孩子的好行为,时间长了,自然会产生好的效果。

    记得女儿还只有两三岁时,一次她爸爸下班回家,女儿突然跑到门口,给爸爸摆好拖鞋、帮爸爸拎包,样子可爱极了!原来,她在模仿我平时的样子呢。我及时夸奖了女儿,并告诉她,以后爸爸回来,都由她来迎接,女儿很高兴地答应了。以后,每次她爸爸回家,女儿都主动跑出来帮她爸爸拿这拿那,每次我都高兴地夸奖她。

    周末,我看望母亲时,顺便带上一些可口的食品,并带女儿一起去,把食品交给她,让她亲自交给外公外婆,使孩子从中感受对外公外婆的爱。外公外婆见外孙女这么孝敬,乐得合不拢嘴。我们趁热打铁,回家大大夸奖了女儿一顿。在我们的鼓励下,女儿常记得孝敬外公、外婆,外出旅游,女儿也总要给外公外婆选些纪念品回去。这些,虽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但都在告诉我们,孩子学会了用自己的方式孝敬长辈。(10岁女孩母亲 )

    观点五 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

    孩子的奶奶和我们在一起生活。为了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形象,起一个榜样作用,我们对母亲非常尊重,无论大事小事,都尊重母亲的意见,有好吃的东西,也先给老人吃。我们对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孩子知道了什么是美、什么是善;学会了有好吃的东西,总是抢着说:‘奶奶您吃!奶奶您吃!‘虽然祖孙俩你推我让,但每次最后还是奶奶按孙子的要求先吃了。奶奶高兴地逢人便夸自己的孙女孝敬。现在,每到周末,孩子常常说:‘奶奶、爸爸、妈妈,今天我给大家做蛋炒饭!‘看到我们给孩子带来了良好的影响,我们也很有成就感。(12岁男孩母亲 )

43.怎样对待早熟的孩子?

    孩子就是孩子,孩子应该有孩子气。但是,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存在着孩子不像孩子,孩子没有孩子气的状况。孩子的“早熟”并不可取,缩短了幼年的快乐,过早地进入了成人世界。 

    孩子早熟的主要成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父母用对成人的要求引导和教育孩子。孩子的主要任务是玩,是通过游戏来增长知识和能力,但父母却不允许他们与小朋友一起“疯玩”,要他们规规矩矩地坐下来学习,扼杀了孩子的天性。

    二、孩子所受到的熏陶和教育超越了孩子的接受能力,所模仿的对象成人化。生活中的许多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的家庭,由于城市家庭老死不相往来,把孩子局限在家庭的小天地里,结果,可供孩子模仿的对象只有成人,孩子每天看到和听到的东西大都超过他们本身的接受能力,最终导致孩子成人化。

    三、父母填鸭式的教育使孩子背上难以承受的包袱。孩子生活在由父母组成的世界中,像玩具一样被大人摆弄来、摆弄去,父母始终控制着孩子,硬灌输给他们方方面面的、孩子难以承受的知识,并对孩子提出过高的、常常超出孩子忍受力的要求,从而过分刺激孩子的智力,使孩子无法醉心于自己喜爱的游戏和活动之中。

    针对以上原因,要防止孩子早熟,还孩子以童真,作为父母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要给孩子自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不要把孩子控制得太死、太严。

  尽量让孩子到儿童社会中去生活,使孩子从以大人为伙伴的环境中解脱出来。独生子女的家庭更是要注意为孩子创造这样的环境,鼓励、支持,甚至有时要“强迫”孩子多与小朋友交往。

  尽可能停止对孩子进行填鸭式的教育,尽量做到不给孩子增加额外的负担。

  对孩子的成长不要急于求成,千万不要拔苗助长,未来的世界竞争是很激烈,需要早做准备,但是,作为家长应该明白,只有一个身体健康、心智健全的人才能具备起码的资格在未来社会立足。

  不要强迫孩子去做只有大人才能做到的事情。

  有关大人之间的事情不要轻易向孩子透露。特别是母亲要注意一点,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说心里话、商量事情的对象。

  让孩子的成长顺其自然。不要为了让孩子成为自己向别人炫耀的“资本”,而强迫孩子学习各种各样的所谓“本领”。  

  父母要能够抵制住媒体的“广告轰炸”,不要轻信所谓的“教子金法”,不要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等鼓噪。还孩子以童声、童趣。

44.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

   艺术潜能也是特殊才能,特殊才能不等于天才,后天的环境与后天的教育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呢?

  尽量为孩子创造机会:对孩子的教育忽冷忽热,要求水准忽高忽低,没有细微的教育方案,没有长远的打算,便不能使孩子艺术活动的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应该抓住机会,不失时机地给孩子科学的指导。孩子一岁时就可以握笔“涂鸦”了,将笔和纸交给孩子,特别是把颜色鲜艳的笔交给孩子,不仅使孩子画画的要求得到满足,也能刺激孩子视觉的发育,使手指、胳膊得到锻炼,促进小肌群的成长。假如此时父母看到孩子因一画而撕破了纸,笔也扔到地上便训斥孩子,就会在孩子稚嫩的心灵时种下笔和纸不可随便乱动的种子,那么,这个孩子长到可以不撕纸的年龄时,已经不喜欢这种最普通的文化用品了。

  关心孩子的各种兴趣:孩子对事物感兴趣时,也是最有指导效果的时候,错过这一时机,将给孩子带来终生缺憾。日本幼儿教育家井深大先生指出:人的脑细胞网络是由出生后受到刺激,逐步发展与完善的,人生下来就具有各种细胞,其功能起初是潜在的,如果不适当地给予刺激,它们便不能分裂增殖,很可能在发挥作用之前就告终结。兴趣就是对这种潜在的种种细胞给予有效的刺激。如果这种刺激持续则强烈,兴趣就会使细胞增加。童稚期,大脑细胞需要多种刺激,从而为具备多种功能作准备。兴趣的变化不是坏事,它是人自身才能增加的表现。当孩子想知道事物的名称。或者想叫父母给他们念书讲故事时,父母以“真讨厌”“我很忙”的态度予以拒绝,与一个个地解答孩子提出的问题,满足孩子的要求相比,其结果迥然不同。

  让孩子自发地对艺术产生兴趣

  父母想培养孩子某个方面的艺术才能,不要过于性急,急于训练孩子会打乱孩子兴趣爱好的临界期,使孩子永远地失去某种能力发展的可能。父母急于求成的结果使孩子逃避超负荷的训练,因为繁重的、强迫的刺激将使孩子产生厌恶情绪。

  让孩子体会到进步的乐趣:切忌嘲笑孩子的努力。在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时,随时保护孩子的积极性,对孩子哪怕是一点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高度赞赏,即使孩子提出大人不屑一顾的问题,父母也要表示关心,承认孩子付出的努力。

  在培养孩子艺术才能的过程中,父母的作用十分重要,关键在于理解与尊重孩子,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来发现、启发、引导、挖掘孩子的艺术潜能,不要埋怨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也不要自暴自弃,作为父母,应该从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寻找教育的责任。

45.怎样教孩子学会合理利用时间?

    合理、有效地利用时间,就等于羸得了时间,争取了学习和生活的主动。有效的教育方法,才能产生有效的教育结果。让孩子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学会合理利用时间,这是生活中更重要的事情。

    我们看看下面部分家长是怎样帮助孩子的。

    观点一:从扶到放,循序渐进地引导。

    我的孩子刚上学的时候,没有什么时间观念,在家里做作业总是一边做一边玩,速度很慢,效率也不高,总需要我们督促。后来,我们觉得应该教孩子自己学会合理、有效地利用时间。于是,我们耐心地告诉她,应先完成书面的作业,再完成口头作业,要抓紧时间认真做,不能磨蹭。在我们的督促下,孩子吃晚饭前基本上就能完成作业,晚饭后,理好书包还有一些时间。我们允许她做一会儿游戏或到楼下去玩。现在,孩子做作业时效率高多了,那种磨磨蹭蹭的习惯改了很多,不用我们天天督促也能自觉完成作业了。

    观点二:采用奖励制,促进有序安排。

    孩子在上三年级以前,我们很少指导他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他经常放学回家后,先看课外书或玩,到喜欢的电视剧播放了,就看电视剧。电视剧看完后吃晚饭,晚饭后再做作业。这祥有两大弊端,一是当作业较多,同时身体疲劳的时候,做作业不能集中精力;二是不能促进他提高学习效率,使得他做事疲沓、质量不高。从三年级开始,我们要求他放学后,抓紧时间完成应独立完成的作业。晚饭后再完成需家长配合的作业,比如听写、背诵等。晚上9点睡觉前,多余的时间可自己安排,比如看电视,上网等。而且,每星期都根据他的表现给予奖励,比如,一周内,每天表现都很棒,双休日带他去吃一次肯德基。这样一来,他的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很多。渐渐地,他做事情、做作业的效率提高了,基本上每天都能有一小时左右的时间可自由支配。

    观点三:要耐心地根据年龄特点,分三步走。

    孩子刚上学的时候,没有时间观念,我们耐心地告诉她,学生的第一任务是学习,放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完成作业和老师安排的其他任务。这些都完成后,才能去玩。应该说,一年级主要是培养在时间安排上的主次关系意识。

    从二年级开始,我们主要帮助她明确抓紧时间的重要性(磨磨蹭蹭做作业,损失的只是她最希望的娱乐时间),提高学习的效率。一年下来,虽然还有不足,但总体来说,学习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这一年主要培养了孩子如何利用时间讲究效率。

    孩子现在上三年级了,我们着重强调学习是她自己的事,每天学什么、做什么应该自己来安排,我们只能向她提提建议,目的是培养她自主学习的意识。经过短时间的锻炼,加上以前的训练和引导,她基本上能合理地安排从放学到就寝的这段时间,我们家长也感到省心了许多。

    观点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我的孩子刚上小学的时候,没有时间观念,在时间的分配上,没有太多的轻重缓急之分,经常是玩累了,才想起还有遗留的作业。我们经常督促他,但效果也不大。后来我们发现,在我们这个小区里,有一个比他大1岁的小朋友,每当他没有完成作业,哪怕我的孩子打电话约他出来玩,他也断然拒绝。我们趁机因势利导,用赞赏的话语夸奖那个小朋友懂事、有时间观念,轻重缓急分得清。我们发现,从这以后,孩子慢慢地有了时间观念,不再像以前那样玩起来什么都不顾了。我们还规定,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不完成作业不许玩耍。两相结合,孩子做事的效率大大提高,有时提前完成规定的作业,还很有成就感呢!

    观点五:制定时间表,系统安排时间。

    孩子上二年级的时候,我们送给了她一台袖珍式收音机,并且跟她讲,在看书和做作业的空闲时,可以听听自己喜欢的广播节目。我们还允许她看几个她喜欢的电视节目。我们这样做的一个很大原因,是为了引导她能有效合理地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除此之外,我们还注意监督检查孩子的执行惰况,以免她无限制地听广播和看电视。孩子很高兴,她拿到收音机,每天早上起床后在盟洗的时候,就打开收音机,定时收听诸如“新闻600秒”之类的节目;下午放学后,我们发现,她为了收听、收看自己感兴趣的节目,往往会把一天要做的事情分出主次,动作迅速地先做完主要的事情,然后去听、去看她喜欢的节目。小小的一台收音机,使她慢慢地有了时间观念,并且学会合理分配利用时间了。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