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转--小学生常见问题解析21-30

15年前 [10-14 06:31 周二]
 

21.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不听话”,为人父母可能自觉不自觉地会使用这个词,但家长是否清楚,当您使用这个词时,不公平的指责就会在您心爱的孩子心里体会到了。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不听话”的不同情况

  一、有的孩子好像很任性,想做的事必须做完否则就不行,做完之后才能按照父母要求去做别的事。例如:不看完动画片不吃饭。

  二、有的孩子要求父母一起做游戏、聊天、陪他玩,还要兴趣盎然。否则,你不满足他,说不定就会出现家长不希望出现的“小动作”。

  三、有的孩子你说什么他似乎总是常有理,不能完全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或者心不甘、情不愿的去做。

  四、有的孩子似乎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看似听话,但却心猿意马,不能按时、按量完成父母的要求。

  五、有的孩子似乎记性不好,丢三落四,告诉他怎么做,他可能一扭头就又忘了,总得让父母不断提醒。

  以上几种情况出现时,每个家长或多或少的都会遇到,那么,孩子真的“不听话”吗?我们请天津市儿童医院体检中心脑象图技术专家杨主任,给父母们分析一下孩子“不听话”的几种思维、心理活动现象及原因。

  对“不听话”的分析

  人类的思维、心理活动是人类高级精神意识活动的体现,也就是人的大脑功能状态之一。人类之所以有差别,就差别于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大脑。你的大脑决定了你的意识、思维、情感、行为的活动。我们的孩子、尤其是在成长发育过程中的孩子更是如此。

  第一种现象:提示孩子的右前脑优势较好,通过脑象图技术可以观察到孩子右前脑具有“球体型”的典型图像。提示此类孩子具有做事投入的思维、心理活动倾向,并具有对自己要做的事情“全情投入”的能力。该孩子会“忘记”或会不再“关心”父母所安排做的事。其实,这也是一种可能具备成功素质的能力之一。

  第二种现象:提示孩子右后脑优势较好,该脑区优势提示孩子的群体意识、人际协调、感觉智慧好,这类孩子渴望被认同,并交流他们的感受,是属于感情细腻的孩子。其实,这也是有可能具备热情能力的素质之一,而热情能力恰恰是一个很优秀的品质。

  第三种现象:提示孩子的左前脑优势较好,脑象图技术提示该类孩子可能在该脑区有明显的“奇异型”图像。提示具有很好的思辨能力,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认识问题。思维活动方式是具备做科学研究,探究问题的能力。

 第四种现象:提示孩子右前脑、右中颞有“奇异型”、“莲花型”的特征图。此类孩子非常好幻想,任由思绪飞扬。尤其是当他面对他不感兴趣或枯燥的东西时,这种现象尤为明显,看似学习成绩不理想。此类孩子的艺术感知很好,新奇创意的能力强,具有艺术家、设计师的思维活动倾向。

  第五种现象:提示孩子的左后脑、左中颞劣势。此类孩子属于记得快、忘得快,计划严谨,实施的能力弱。尤其是爷爷、奶奶、父母宠爱包办孩子时,这种现象更明显。这类孩子可能处理问题看似简单、不圆滑。但大多数孩子具有善良、爱心的思维、心理活动倾向,善良、爱心是人类很重要的品质之一。

  如果一个孩子可能具备以上一种或几种现象并存,“不听话”的现象就会尤为明显。孩子就像一棵小树一样,要想成为参天大树,就需要不断地“修剪”。尤其是当“不听话”影响到孩子的正常成长时。如何去“修剪”这些“不听话”呢?

  脑象图技术专家提出相应的方法

  第一种:面对这类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天性的特点,欣赏孩子的能力倾向。其次,孩子作息时间安排得当,尽量安排一些他从事感兴趣事情的时间,不要轻易打断他。再次,当他在投入过程中,尽量不要打扰,更不要斥责。

  第二种:面对这类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感情丰富的个性特点;其次,父母要拿出15-20分钟兴致勃勃地倾听孩子讲话,参与孩子的活动。再次,千万不要带着不耐烦的情绪与孩子交流或斥责,这类孩子极为敏感多情。

  第三种:面对这类孩子,首先要带着欣赏与认真的态度面对孩子;其次,当孩子求新求异时,耐心倾听,并提出“为什么这么想?”深刻了解孩子的思维内容,当孩子想得合理时给予肯定,当不合理时,指出合理办法供其参考。切忌孩子提出“新观点”时施加否定,孩子不会从内心里认同的。

  第四种:对这类孩子首先要带着新奇、耐心、尊重的态度去面对孩子的大脑发育特点。其次,有意识安排一个作息时间:如15―20分钟的时间以鼓励、奖励的方式进行孩子所谓不感兴趣的作业,如数学运算、背诵词语等。再次,父母千万不要发脾气、发怒、大声斥责,这会更加重孩子的逃避现实的倾向。

  第五种:面对这类孩子首先要客观、耐心、尊重孩子的能力特点。其次,提醒、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动手去安排,如玩具、作业本、衣服的归放,转天去幼儿园、学校所带的东西的归放。耐心、多提醒孩子就会进步。再次,父母千万不要因孩子动作慢、丢三落四,便带着不良情绪、嘴里带着斥责替孩子整理、安排。

  最后,希望我们的孩子拥有一位知道孩子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的父母!

22.怎样让孩子输得起?

  常听到家长有这样的感慨,我家小孩“输不起”,在游戏中输了,便不认输、发脾气,甚至退出不再玩;画没画好,就把辛辛苦苦画了很久的画一下就撕碎。

    培养孩子承受挫败的容忍力,让孩子拥有一份“输得起”的精神,有助于提升孩子的“抗逆力”,使他日后在遇到挫折时不容易跌倒,以正面、乐观的心态战胜困难。那么,如何培养孩子“输得起”的精神呢?

观点一、鼓励能让孩子缓解情绪反应。

    孩子的所谓挫折、无力感大多是由后天学习得来的。当孩子做得不好时,家长总会有这样的责骂:“你没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恐怕不是读书的材料!”久而久之,孩子也会用这些想法去评价自己。困此,当面对困难或失败时,便由于失去自信心而采用放弃和逃避的态度。对此,每当我的孩子遇到挫折、情绪低落的时候,我就会给他讲一些成功人物的故事,讲他们在奋斗过程中是用怎样的精神去面对困难的。另外,当孩子遇到挫折时,我们不要揪住孩子的错处不放,也不要将焦点一味地放在结果上,重要的是孩子在此过程中肯尝试以及为此付出努力。让孩子明白“凡事尽力而为”便可,即使失败也并不代表自己没用,家长更不会因此而不疼爱他。

观点二、正视失败是为了避免失败。

    女儿很小的时候,我们就有目的地从游戏中让她学习面对失败,让她有机会在玩乐中尝到“输”的滋味,体验“胜败及兵家常事”的道理。当然,孩子经历“输”的时候总会稍有失望和不快的感觉。这时我们就给她以适当的安慰和鼓励,告诉她:“我知道输掉游戏令你有点不开心,不过这次输不代表每次都会输,只要尽力参与,总会有办法成功的。”现在孩子长大了,每当她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想退缩的时候,我就会给她一个参照物和一个她可以看得到、能达到的目标。我会明白地告诉她:“你现在的成绩比起妈妈刚学的时候并不差,如果你坚持下去,将来你就会比妈妈做得更好;如果你放弃了,你就永远是这个水平了,永远比不上妈妈了。”从教育孩子中我感觉到,让孩子正视失败,才能让她在失败和挫折中坚强起来,不至于被失败和挫折打倒。

观点三、拥有豁达的心胸是“输得起”的关键。

    经常看到有家长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他打你,你不会也打他呀?”“拿大的,挑大个儿的拿!”“你真窝囊,你不会跟他抢啊!”……这样的引导,怎么可能让孩子“输得起”?女儿以前也因为跟小朋友玩游戏输掉而大发脾气,使性子再也不跟人家玩了。我严肃地告诉她:“要是你赢了,别的小朋友也不再跟你玩了,那怎么办呀?”要想孩子输得起,首先就得培养孩子不计较。一个心胸宽广孩子,还有什么不能容下的呢?

观点四:培养孩子正面的乐观感。

    孩子遇到挫折,家长不能拿放大镜来放大他的过错或评定他的能力问题,那样,孩子便会将问题归因于自己能力不行,渐渐地,便建立起一种消极、悲观的信念,继而变得难以承受挫折。我女儿每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我都告诉她:“一切只是暂时的,这次没考好咱们下次继续努力。”然后积极地帮助她找原因,寻求对策。作为家长,对孩子适当的正面肯定是必须的。尤其是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这样能从小为孩子播下“积极乐观”的种子,使她面对挫折时仍抱有“盼望”与“转机”。孩子心境乐观,也就更乐意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也就不会“输不起”了。

23.良好交往能力哪里来?

    良好的交往关系不仅使孩子结识到更多的朋友,还可以促进他在学习中精力更加集中,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变得越来越有自信,心理也更加健康。但良好交往能力哪里来?在这里为大家介绍几种方法:

    ●家长自己要多跟孩子交往

    父母应当重视孩子交往能力的培养,平时多和孩子交流。

    家长与孩子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应当站在平等角度,不应该居高临下,颐指气使。

    家长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教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能技巧。

    家长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也是家长自身不断学习、改进与人交往技能的过程。

    ●培养兴趣广泛的孩子

    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缺少一个“儿童的群体”环境,这个群体对孩子个性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家长要鼓励孩子多跟小伙伴交往,并帮助他们学会平等互让,克服“一切以我为中心”的意识,使孩子在交往中能获得同伴间互相关心帮 助的愉悦体验。

    兴趣广泛的孩子容易受人欢迎。如有的孩子擅长游泳,在游泳活动中可能会认识很多的朋友;有的孩子喜欢唱歌,也会认识很多的同样喜欢唱歌的孩子;有的同学打球很棒,通过教其他孩子打球,照样也会团结一大批的朋友等等。

    ●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多认识朋友。

    多与朋友保持联系。

    多交不同类型的朋友。

    ●多给孩子与人交往的机会

    有的孩子在家里能说会道,在外面却显得拘谨、胆小,因此,家长要多给孩子与生人交往的机会。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父母尽量提供机会让孩子去应付“情况”。

    如果家里来了客人,家长要让孩子相识相伴、倒茶接待。如果孩子的同学来家里玩时,要让孩子当小主人,父母千万不要包办代替。

    家长带孩子上街,要鼓励孩子问路;带孩子上车,要让孩子去买车票;如果孩子当了小干部,父母要积极支持;家长也要适当地带孩子去参加一些聚会、晚会,让孩子见见各种场面, 学习与各种人打交道;这样,会使孩子增长见识、增强信心,孩子耳染目濡,就会逐渐学会待人接物之道,在社会交往时就会变得落落大方。

    ●要孩子多多参加集体活动

    在集体活动中,孩子与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生活,他们会相互教会怎样生活、怎样相处、怎样玩耍,家长要欢迎孩子的小朋友上门来玩,也要鼓励自己的孩子到别的小朋友家里去玩。在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家长要教育自己的孩子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互相依赖,彼此尊重。 

24.怎样帮孩子树立安全意识

    “缺乏安全感”,这是现在人们对于日益复杂、高速发展的社会现实的一种感受。同时由于现在家庭均只有一棵独苗,因此,家长往往对孩子的人身安全感到忧虑,上学放学要亲自接送,回家后不准独自出外与小朋友玩,只能关在窄小的空间范围内,家用电器。炉具一律不准摸,怕有意外,孩子在家里也像个被捆住了手脚的机器人。

    其实,父母也不必过分担心,关键是要帮助儿童树立一定的安全意识。

    1.让孩子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

    对于幼儿园中、大班孩子和小学生,完全可以把一些安全知识教给他们:家用电器的使用和安全注意事项;煤气炉具的安全使用;化学物品,药品的标识及使用;出门任何遵守交通规则;上学放学路上要与同学结伴走,不要随便与陌生人搭话或吃陌生人给的食物;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不能让硬物,锐器损伤身体任何部分等,儿童天生好奇好动,不能硬性限制其活动,但一定要让其掌握安全知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例如,有一个小学二年级学生,看到灯泡会亮,就自己找来一个灯泡,用金属丝去接电源,结果触电而死,如果事先孩子已懂得用电安全,又怎会发生这类悲剧?

    2.教给孩子意外发生时的应急措施。

    让孩子懂得应急措施非常必要,例如,煤气泄漏时要先切 安全断气源开窗通风,千万不能马上开灯、打电话、关电子打火开关,否则会引起爆炸;遇到意外,会打报警电话、急救电话等,如报警电话110,消防电话119,医疗急救电话120,查询电话114等。懂得一些基本医学知识,如急救止血方法;万一被人强行拐带走,要懂得找机会找当地公安机关、政府部门等。曾有报道一小学生被拐带后,被卖到一农村人家里,一天,他趁那家人出外赶集,逃到镇上,找到派出所,结果最后得以回到父母怀抱。

    3.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有的孩子也懂得安全知识,但天性淘气、贪玩、贪吃、自控力差,因此,有时玩起来忘了安全,造成自己受伤或损伤别人,或控制不住自己,吃陌生人的东西而上当受骗,因此,父母平时要注意增强孩子的自控力。

25.孩子怕老师,家长怎么办?

    一般来说,孩子惧老师是因为不能接受老师对自己的批评而产生的一种情绪。家长可以从以下方面指导。

    1、让孩子说出来。当家长发现孩子对老师有抵触情绪时,首先要给孩子创造一种宽松的、自由的发表意见的心理氛围,使孩子毫不隐瞒地讲清楚老师批评自己的原因以及对自己的态度和自己接受批评时的心情。家长一方面要认真听取孩子对事情的全部经过的陈述,以及孩子对老师批评和处理意见的看法。另一方面要冷静分析孩子产生抵触心理的主要原因,并采取适宜的方法予以解决。如果是属于老师处理问题存在片面性或有失误时,家长要积极主动与老师交换意见,帮助老师弥补教育过程的疏忽和过失,以化解孩子的抵触心理,从而达到真正教育孩子的目的。

    2、指导孩子换位思考。引导孩子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和处理问题,创造情景让孩子亲身体会老师的难处,减轻或避免孩子对老师的抵触情绪。切忌在没搞清事实真相之前就简单粗暴地批评孩子或对老师表示不满。

    3、多找老师谈谈。家长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老师也要了解孩子在家中的行为,这对家长和老师共同教育孩子、避免孩子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是极其重要的。要让孩子懂得,对老师的尊重并不等于认为老师做得都对,对老师有意见就应该向老师提出来,只是需要讲究一些策略,最好是在事后找老师谈心,说明实情,消除误会。

26.孩子害怕去学校怎么办?

    一天早晨,小明向他父母宣布“我不想去上学了”,急于去上班的父母问他为什么不去,小明说:“我就是不想去学校了,别让我去了,行吗?”

  当你的孩子也像小明这样害怕去学校时,该怎么办呢?

  ●不迁就孩子

  当你的孩子向你宣布:我今天不想去学校,甚至还流泪向你求情时,你作为家长决不能心软,你千万不能说:“好吧,不去就不去了。”如果这样迁就孩子,只会让你的孩子得寸进尺,在以后的上学时间里,很可能会因为一点小事就不愿去上学了。这时家长应该弄清楚孩子害怕去学校的原因,还要对孩子进行耐心的说理教育,想办法让孩子愿意去上学。

  ●成功处理第一次“危机”

  当早晨孩子宣布“我不想去学校”时,家长一定要努力向他表明两点你很高兴帮他解决在学校中遇到的难题,但是你很希望他今天仍坚持上学校。一边问清孩子为什么不愿去上学,同时帮他收拾好东西。

  ●让孩子与一个小伙伴同行去学校

  帮助孩子找他一个同班又住得较近的同学作朋友,这样,以后去上学时就不会感到孤独,也有安全感了。另外,当你和孩子分手时,要尽量表现平静、自然的样子。

  ●亲自送孩子去学校

  当孩子大哭大闹地不去上学,喊着说身体不舒服,或者说昨天和同学吵架了,老师不喜欢他,作业难写了……你应该对孩子表示理解,同时说:“我小时候也碰过这种事,但不去学校不是办法,让我们想一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你先去学校,放学回来再一起讨论。”

  ●与孩子共同讨论

  当孩子放学归来时,你不要忘了接着与他讨论早晨的问题,问清楚原因。

  如果孩子不能解释为什么不愿去上学,或者所提的借口有些牵强附会,你不防婉转地问他,这样可能会启发他毫无保留地与你交谈。例如,这样问:“今天在学校给你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在听孩子说话时,既要听事实,又要注意揣摩孩子的表情,还要观察他的某些动作,比如皱眉、坐立不安等,然后与孩子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与老师交谈

  作为家长,这个时候应主动找老师交谈,把自己所了解的情况也讲给老师听,因为老师可能还不知道孩子忧虑的原因。老师知道后,三方一起讨论,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一个关心、体贴的好老师对孩子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你应毫不犹豫地在老师面前多为自己的孩子争取一点特殊关照,这可使你的孩子顺利度过难关。

27.孩子多动怎么办?

    孩子的多动主要表现在:

    (1)活动过多,不论在什么场合都处于不停活动状态中,喜欢爬高上低,不怕危险;上课时小动作过多,如敲桌子、摇椅子、舔铅笔、拉头发、抓头皮等,手脚不停,又不听劝阻。由于自控力差,常说一些使大人恼怒的话,好插嘴和干扰大人的活动,常引起大人的厌烦。

    (2)冲动任性,情绪不稳,喜怒无常,自控能力差,冲动任性,不服管理,常惹事生非,不易合群。

    (3)注意障碍,注意力很难集中或集中时间短暂,不符合年龄特点,上课心不在焉、易走神,做作业边做边玩,随便涂改,马马虎虎,潦潦草草,做事常有始无终。

    (4)学习困难,因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未听清楚,以致常常发生遗漏、倒置和理解错误等情况。有的孩子可能还有不同类型的认知功能障碍如语言功能障碍、思维功能障碍、书写障碍等。

    (5)行为异常, 主要表现在说谎、逃学、偷窃、离家出走等等。

    (6)神经系统轻微异常, 如运动功能异常:动作笨拙,精细运动困难,闭眼站立不稳,不能走直线等。

    多动发生的原因:

    儿童多动症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遗传因素:调查发现,大约40%的多动孩子的父母、同胞和其他亲属在其童年也是如此。可见多动与遗传因素关系密切。也有人认为此症可能与人的内分泌有关,内分泌不平衡是此症的主要原因。

    (2)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由此可能造成神经递质传递信息作用失常而形成的病态。脑内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浓度降低,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活动,使孩子动作增多。此外,脑组织器质性损害后,发生多动的机率也较高。

    (3)不良的家庭环境是多动症的诱因。破裂家庭、家庭过分贫困、住房过于拥挤、父母性格不良或有其他心理障碍者,或长期寄养于不良条件的家庭等,均可构成此症的诱因。研究表明,此症与不良的社会、家庭、学校环境有密切关系。

    (4)铅中毒以及食品添加剂的过量使用,可能会诱发多动症。研究表明,严重的铅中毒可产生致命的中毒性脑病、痴呆等。也有研究认为多种食物添加剂如食用色素、多种饮料、糖果等可能是导致多动的原因,但这种结论还需进一步证实。

    预防与矫治:  

    (1)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环境,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度过童年,切勿盲目望子成龙,剥夺孩子欢乐的童年,造成不必要的精神创伤。

    (2)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注意合理营养,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保证充足的睡眠,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制预防疾病的发生。限制人工调味品的摄入,如对糖果、饮料等的食用要加以限制。尽量减少对工业污染源或铅环境的接触。

    (3)要分清性质、客观看待孩子的“多动”。

    首先,对于有以上多动表现的孩子,要正确区分是孩子的“顽皮”所致,还是不良习惯或是心理疾病。如果您的孩子同时表现出以上几种症状,并持续较长时间,一般是 6个月以上,才能判断为“多动症”。如果怀疑孩子有多动症,最好带他到心理咨询机构就诊。因为有些学生表面看起来很像多动症,但实际上并不是多动症,而经心理咨询机构诊断后,可用药物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矫治。

    其次,对于确实多动的孩子,尤其是他们的说谎、逃学等异常行为,家长、老师都要予以理解,不应该对孩子歧视、粗暴、打骂,但也不要以此病为借口而过分迁就;对于打架、伤人等攻击性行为以及毁物等破坏性行为,应像对待正常儿童一样,严加制止,要有恒心、信心和耐心,发现其优点加以表扬,逐渐提高学生的自尊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4)与教师合作形成教育的合力。经常与教师进行沟通,重点培养注意力,如可以暂时适当降低教学中对这样的孩子的注意力要求,对于他集中注意力的行为——如静坐听讲,注意力集中,作业不粗心等,应及时给予表扬,以强化他的信心。控制易分心之物,让他坐在第一排,让他周围尽量看不到过多的刺激物。在他分心时,使用接近控制法,如在桌子上轻轻一敲,碰一下他的肩膀或叫一下他的名字,都可以帮助他恢复注意。

    (5)订立简单的、经过努力或他人督促就能做到的规矩,从小培养一心不能二用的习惯。如吃饭时不看图书,做作业时不玩玩具等。规矩要简单明了,切实可行,以免难以遵守。

    总之,只要我们有恒心、信心和爱心,加之以科学的引导方法,就一定可以有效地予以矫治。

28.孩子交不良朋友怎么办?

    周明今年12岁,小学5年级,过去,他一直是人见人夸的好孩子,听话、诚实、有责任心。可是,最近一段时间,他却经常与几个有名的调皮鬼在一起,当父母禁止他与他们来往时,他居然公开反抗,说自己有选择朋友的自由。

  父母又生气又纳闷,以前的乖孩子怎么变成这样了?父母该怎么解决这场纠纷呢?

  首先,周明的父母应该意识到,12岁的孩子,已开始进入青春期,此时,他们正处于心理学上所说的心理上的‘断乳期‘,自我意识迅速增长,一方面,强烈地渴望脱离父母的束缚,另一方面,面对外面的世界,又有一些彷徨和犹豫。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逆反心理很强,内心又充满了矛盾,是人生的‘第一危机‘阶段。

  作为父母,首先,要知道自己不能再象以前那样时时都保护着孩子了,而应该给孩子机会,让他自己去尝试,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只有通过亲身体验,孩子才知道哪些行为正确,哪些是错误的,才会逐渐成熟。父母的过分阻挠只会增强孩子的逆反心理,使情况变得更为糟糕。

  因此,周明的父母不用着急,他们应该给周明一些自己进行选择的机会。但是,一定要对他讲清楚:‘我们不再限制你与这些孩子来往,不过你要记住,一定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一旦出现什么麻烦,你将不能再同他们交朋友,在一段时间内,你选择别的朋友的自由也将会受到限制,这是对你以前错误的惩罚。你既然有了自由,就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孩子终将逐步脱离父母,独立生存,因此,从小培养其独立生存的能力很重要。

29.如果孩子做事总是“三分钟热度”?

  朋友的儿子读小学五年级,脑子确实很聪明,可就是专注力不强,思想经常开小差,你说这他却想着那,对任何事情都是三分钟热度,好喜新厌旧。专注力对于孩子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专注力不强,学习质量难以保证,对今后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

  确实,专注于你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成功的第一大要素。尤其青少年,只有善于克制自己,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完成自己的职责,才有成功的希望。因此,在家庭教育中要十分注意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具体来说年轻的父母可以这样对幼儿进行专注力的训练:

  1、视觉注意力训练。让孩子看一些照片或动物图片,并提出一些问题,比如给孩子看一照片,让他说说照片里都有什么人,几个男的、几个女的、几个大人几个小孩,他们每个人都在干什么等。不过让孩子观察的东西要不断地变换,不然孩子就会感到没有兴趣了。

  2、听觉注意力训练。给孩子讲故事,事先说好,故事讲完之后要提出问题让他回答,如果能够在讲故事之前就把要问他的问题提前告诉他,相信效果会更好。这就好比我们听老师讲课一样,如果先做好预习,找出了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在听讲时就会特别留心,因为是带着要寻找答案的愿望去听的。

  3、动作注意力训练。即通过让孩子完成特定的动作来达到训练注意力的目的。比如教他做一些体操动作舞蹈动作或一些游戏动作,都能达到这种效果。

  4、混合型注意力训练。实际上就是把眼睛看、耳朵听和动作结合起来,既训练了视觉和听觉,又训练了动作。这种训练难度大,可以边说边示范给孩子看,让孩子跟着做,比如说出一种行动,让孩子表演出来等。

  孩子从小注意力强了,他的专注力也会同步得到增强。

30.  怎样教育孩子容易成功?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你了解你的孩子吗?只要你针对他的特点教育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下面,推荐常见的几种类型孩子的表现及主要教育方法:

     第一类:精力过剩的孩子。

     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爱玩,爱闹,爱打架,难以管教,但他们较聪明好动,反应快,接受能力强。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他们明白自己不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这样他们容易在心理上接受教育和指导。

     其次,要适当放手,管教适度。管教若太严,与他们性格不对劲,就会适得其反。要给他一定自由,一定的活动时间和空间。

     再次,耐心教导:即耐心教育与疏导,通过讲道理,使孩子明白自己的一些“主见”并不那么好,并不那么符合社会道德与规范,从而自愿放弃自己的“主见”,克服自己的毛病,逐步走向成长之路。

     第二类: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孩子。

     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上课多动、好玩、爱讲话,甚至在家中学习也表现出心不在焉。

     对此类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长说,“那是学校的事,不该我来管,我又不能坐在孩子旁边。”实际上,训练孩子专心听讲,要从日常生活入手,因为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紧密相关的。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父母要训练让孩子听一遍就马上做到.

     其次,在生活中,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听话能力,如安排三、四件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家长观察孩子是否如此.

     再次,家长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和孩子讲话,一定要让孩子看着你的脸听.

     第四,家长还可以告诉孩子一些听讲的小窍门

     第五,家长应尽量要求孩子复述课堂内容,或谈上课中印象最深的问题。

    第三类:追求金钱与物质享受的孩子。

    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穿要名牌,吃要精品,”讲究吃穿,有的上学要坐摩托车、三轮车。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家长自己要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告诉他们自己孩子时代的生活经历和故事.

    其次,家长要把家庭收支计划告诉孩子,并适当征求孩子的意见.

    再次,有效地教育孩子计划用钱,并用典型事例来教育孩子。

    第四类:对长辈教育抱无所谓态度的孩子。

    此类孩子对父母,师长的教育,充耳不闻,当耳边风。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要让孩子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理解父母、师长的任何一种教育方法都是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其次,要在感情融洽的气氛中进行教育,消除他们的“敌意”,使他们愿意听从教导.

    第三要给孩子以说话的权利,让他说原因,说理由,哪怕是不正确或不真实。

    第四要多一点宽容,教育之后,还会做错事,要给予改正的机会,要耐心,要等待。

    第五是教育孩子的语气要坚定,父母两人说话口径要一致,有的父母嘻嘻哈哈,有的漫不经心,有的轻描淡写,有的各唱各的调,这都不利于教育。

    第五类:具有严重惰性的孩子。

    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学习被动,作业不完成或抄袭,造成考试交白卷或作弊,生活散漫。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要以平时的家务事开始训练,不要让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其次是帮助孩子制定计划,并加强督促检查。

    三是父母要以身作则,事事起表率作用。

    四是要从孩子力所能及的日常小事上培养勤劳的习惯,并持之以恒,坚持训练。

    总之,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只要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原则,在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的基础上讲究家教方法,就一定能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下一代作出应有的贡献。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