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成也家长,败也家长

15年前 [11-09 11:55 周日]
成也家长,败也家长 (2008-11-06 13:07:49)

家庭教育杂谈之一

 

成也家长,败也家长

 

    好几个朋友和笔者谈起过子女教育的酸甜苦辣,听后颇有一番感触。

    子女是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交叉综合中成长起来的,三种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功能等方面,既相互区别、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家长更多关注的是子女的成材,而不是子女的成长。因此,在三种教育中,家长最重视的是关系子女成材的学校教育,而有意或无意地轻视了对孩子成长起基础作用和启蒙作用的家庭教育。至于社会教育,恐怕是绝大多数家长无心顾及的事情。

    究竟有多少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有所知晓?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家庭教育成功的事例和失败的教训,我们却既不少见,亦不少闻。试举两个相反的实例:

    实例一:孟母三迁的故事

    这是一个不少人都熟悉的故事。孟子小时侯家住一片坟地旁边,每天看到的是埋葬死人的活动,他就学起了埋葬死人的游戏。孟母很是担心这样的居住环境对孟子产生的不利影响,于是就搬家至集市旁边。孟子在集市旁边每天看到的是商贩们的经商活动,就学习做买卖的游戏,于是孟母就又将家搬至学堂旁边。在学堂旁边,孟子每天看到的是举止温文尔雅的学子,听到的是从课堂传出的学子们朗朗读书的声音,孟子就学习做文明高雅的游戏,从此孟母也就安居下来。后来事情的发展世人皆知----孟子成为了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大师。

    试想,如果没有孟母当初的三迁,很可能就不会有后来的儒家大师孟子。孟母之所以三迁,不管自觉还是不自觉,她明白一条最基本的教育规律----环境育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环境必然会对子女良好的影响和教育,可以说,孟母三迁是家庭教育的一个最成功的经典实例之一。

    实例二:女孩断指的故事

    某地一位工人有一心爱的独生女儿,女儿长着细长的手指,他听朋友说细长的手指很适合弹钢琴,就下决心要把女儿培养成钢琴家。这位工人省吃俭用,东拼西借,凑钱为女儿买了一架钢琴,但是女儿压根就不喜欢弹钢琴。于是他就强迫女儿弹琴练琴,不练足规定的时间不准吃饭睡觉,甚至把古代“头悬梁、锥刺骨”的学习方式强加于孩子。终于有一天,女儿实在忍受不了这样专制残酷的强制训练,就用剪刀剪断了自己手指的韧带。在医院里,当医生问女孩为何自残时,女孩回答说:我如果不剪断自己的手指,我练琴的痛苦就一辈子也解脱不了。这是何等无奈的悲诉和抗争,此时我们不禁心酸甚至泪下!

    在这出惨剧中,也许人们都会看到并且惊讶于盲目无知的家庭教育是多么严重地摧残了一个少年的健康成长;但是人们未必都能看到其中违反教育规律的某些荒谬:家长的个人意志代替了孩子的个性发展,过早的特长定向教育压制了孩子的全面发展,残酷训练方式取代了家庭温馨的情感教育,非正规非专业的家庭教育包办了正规化专业化的学校教育。。。。。。

    上述两个相反的实例,至少给我们以下两点启示:

    1、在子女的成长中,家庭教育是子女教育过程中最初实施的教育,家庭教育的作用是基础性的,基础的好坏决定孩子以后发展的成败,因此,重视子女教育必须从重视家庭教育开始,实施子女教育必须从实施家庭教育开始

    2、在家庭教育中,教育实施者是不具备教育资格的家长,他们没有接受从事教育工作的职业培训,缺乏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方法,缺乏教育能力和教育经验。同时,与学校教育相比,学校教育的教学内容是由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限定的,具有规范性和客观性;而家庭教育的内容是随意随机的,往往出于父母的主观意愿、临时的想法和当时社会的某些时髦。因此,在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不免存在更多的主观性、随意性和盲目性。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有充分而坚定的理由认为,实施家庭教育应该先从教育家长开始

    成也家长,败也家长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