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

14年前 [06-23 21:21 周二]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

教育是穷人除造反以外唯一翻身的途径,也是富有家庭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选择

 

   孩子的前途不是用钱就能够买来的,鲁侯养鸟式的教育注定失败。而最好的教育是适性的教育,“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适性,即符合人的天性。

 孙悟空可以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唐僧却只能自己走到西天。这就是“个人吃饭个人饱,个人业障个人消”的道理。你可以替孩子干活,但不能代替孩子成长,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具有自己独特的生命力和无限的发展可能性.做为家长老师能做的就是根据他们的天性来因材施教,供给他们适当的条件:阳光、土壤、水分和养料等,让他们自己成长。

 

 好好读书,考上大学,成为栋梁之材,从而有份好的工作,使生活有保障,这在中国成了一个人人认可的社会定律。爱因斯坦认为:“通过专业教育,学生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爱的感情,那才是最基的。”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只要上大学就能成才,这愿望很好,但很不全面。如果把专业知识比作树干,有谁见过只有树干,却没有树根,没有树冠的树?那不是树,而是电线杆、水泥柱!树干是立足社会的专业知识,树根呢?是人格,是德行,是格局,即人生的支点。有根方生,无根便死。“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门广大难渡不善之人”,人的性格即他的命运”,小胜靠智,大胜靠德。树冠就是身心与精神境界,即人文,诗、乐、体育和信仰等,它起着充实休闲活动的内涵,恢复生命的完整性进而领悟人生的根本意义的作用。只有具备树根、树干、树叶才是棵完整的有生命力的树。同样,只有具备人格、人才、人文的人,才是完整的人,才有完美的人生。只要根深叶茂,树木自然会成长为栋梁之材。农民是不会去折腾树干的,而是在土壤与根部下功夫,向下扎根才能向上开花结果。《论语》说:“君子下学而上达”。《大学》阐述人生目的及达到目的的步骤,有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其根本点就是“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本立而道生”,“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 。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以道德为手段提高人的生命质量,而非以竞争为手段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