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让快乐与付出紧密相伴

15年前 [03-27 16:15 周五]
       肖峰
    听母亲说,我正上小学的儿子表现不错:下午放学回家抓紧时间写作业。写完后马上出去打篮球。晚上吃晚饭要不和我散步聊聊天,要不玩会电脑游戏。而后看看电视动画片,临睡前再看看喜欢看的课外书。一切还挺充实和有规律。
    到了周六,更是一大早就起来了,兴奋地等待着和小伙伴的约会。小伙伴们聚集在一起后,就开始冲啊杀呀地冲锋出去,玩不到吃饭时决不收兵。
    到了周日,我常带他到公园、博物馆、图书大厦之类的地方尽情游玩。很多时候,我也尽量把大人的活动和孩子的活动统一起来,比如我们中心的年轻人也定期组织外出很有意思和意义的活动,我就拉孩子一起参加。在活动中,经常是大人都已显疲倦,但儿子依然兴致勃勃,以致成年人由衷地感叹:“小孩子不知道累啊!”
    小孩子之所以不知累,是因为他们少有心理疲劳, 心理满足的条件低且多元化,肯于投入,因此容易快乐。而现代人感到的累,绝大多数都是心理性的。
    小孩子容易快乐,因而更容易投入和付出,结果就能更加快乐。  
   国外一家报纸曾举办一次有奖征答,题目是“在这个世界上推最快乐?”,从数以万计的答案中评选出的四个最佳答案是:
    作品刚完成,自己吹着口哨欣赏的艺术家。
    正在筑沙堡的儿童。
    忙碌了一天,为婴儿洗澡的妈妈。
    千辛万苦开刀之后,终于救了危急患者一命的医生。
     忘我的投入和付出,往往能够带来最真、最高、最纯的快乐。
    我忽然感悟道:也许家庭教育最主要的精髓,便是把付出与快乐建立起一种最紧密、最稳固的联结。让孩子以快乐的态度去付出(投入),获得付出后的快乐。
     我们现在很多家长,也在让孩子付出,主要是学习上的付出,这本来没有什么不对。但这种付出,多是逼迫而不是鼓励的,是痛苦而不是快乐的。据中美心理学家近期的研究报告表明,中国的孩子多不感到开心,中国的孩子不爱笑。 因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可怜得很,每天眼睛一睁,学到熄灯,课堂上有做不完的作业,放学后又被家长赶着、逼着上家教和辅导班,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的几乎都是指责和讽刺。孩子好像是一头“牲畜”,家长老师手中挥舞着一根无形的“鞭子”。重压之下,孩子们好奇的学习天性泯灭了,整天陷入枯燥、乏味的作业题海中难以自拔,哪里还有笑的心情?
    家长在此过程中,没有通过兴趣的氛围、适宜的目标、充分的奖赏、有效的指导,让孩子以愉悦快乐的心情去付出投入。
    不以快乐的态度来付出,孩子首先就不愿付出,或者不愿多付出,久付出。即使勉强付出,也不能获得付出的快乐。而得不到付出的快乐,就更不愿付出。中国大学里面的高厌学率,走入社会后的年轻人没几个再爱看书的,就是这样教育出来的后果。
    把苦日子过甜,把学习的快乐还给孩子,这是逼迫孩子付出,却没给孩子快乐的家长,应该赶紧去做的。
    但现在也有另一种情况,有一类家长,主要是受西方教育观念的影响,主张给孩子完全的宽松自由,对孩子不加以一点强迫限制,就是以孩子的快乐为最重要和唯一的目的。孩子不想学琴,咱就不学,孩子不乐意嘛。孩子想学琴,拿就去学。没过几天,孩子觉得累了烦了,咱就不学了,别让孩子感到痛苦嘛。
    让孩子快乐,很对!不过,给孩子什么样的快乐,这样的快乐能不能长久,稳定、内化,是我们需要思考注意的。
     快乐是一种情感体验,也是一种情感状态。但这种状态的长久稳定存在,必须建立在人积极、努力、付出、投入的基础之上。 有很多所谓快乐,是肤浅的、短暂的、价值不高的。这种快乐的“快”, 只是一时的“快感”,过后接踵而来的是空虚无聊。而它的所谓“乐”,“及时行乐”是一种乐,“吃喝玩乐”是一种乐,“尽情享乐”是一种乐,但更多的是生理需要的满足,可这些“乐”与“爱好之乐”、“家庭之乐”、“工作之乐”相比,孰为更“乐”呢? 后者已不是“享乐”而是升华到精神层面、心灵层面的满足。
  家长不能只要孩子满足而快乐的感觉。由于需要存在着不同的层次,因此,人的快乐也同样存在着不同的层次。教育则是帮助个体升华去满足更高层次的需要,去实现更高层面上的快乐。所以我认为家庭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孩子以快乐的心态去付出,去战胜困难,让孩子乐学、乐思、乐做,乐此不疲,让孩子感悟更高层次的心灵满足,获得更多的精神层面上的享受。 不要看到孩子经受一点压力、面对一点挫折、吃一点点苦头就心神不宁、坐立不安,太顺利的孩子、太无忧的孩子,将来面对挫折时仍然或能保持观乐状态的很少,也无法快乐起来。
    所以说,一时的快乐是一种情绪体验,一种满足,一旦不能满足时,就立刻会变得不快乐起来。而要想一生地快乐,就必须培养一种愿意付出努力的品质,一种积极向上、奋勇拼搏的人生态度。 莎士比亚曾经写道:“成功的果实,只有在努力之后,才能品尝得到;心灵快乐的泉源,在于持久不懈的热情。”美国心理学家布林也指出,真正的快乐,是在困境中完成一个对自己具挑战性的目标后得来的。
    一位很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曾对我说,他很感谢他父亲把他引上了音乐的道路,而且屡次在他想放弃的时候鼓励和指导他坚持下来。因为有当年的努力和执着,才能让他今天能以音乐让他为职业,养家糊口。更能让他感受音乐的美,在生活中时常能享受到音乐带给他的快乐。”
    我们常说孩子的快乐是简单的,易寻的,但我们同样要说,为了使孩子获得长久的、稳定的、多元的快乐,又需要有意识地去让孩子多多快乐的付出,来获取更多更美的付出的快乐。
    不踢球的人无法获取踢球的快乐,不懂得历史的人在浏览古迹时游玩的快乐就要打折扣,不会跳舞的人在舞场上就无法体验到展现优美舞姿的快乐,没有文化的人享受到读书求知的快乐……快乐和付出,是紧密相伴的。 http://qzone.qq.com/blog/622000344-1237863556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