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教育是一门“慢”艺术

15年前 [11-03 21:13 周一]
教育是一门“慢”艺术
作者:严丽荣 来源:文摘报2008年第20期 (2008-05-28)

时下的教育不约而同地陷入了一个令人恐惧的教育误区,那就是无视孩子的年龄特征,一味地急功近利、揠苗助长,甚至将孩子作为满足成人虚荣、追求功利的工具。三岁的孩子要背《唐诗三百首》,四岁的孩子要上幼儿英语学校,五岁的孩子要学弹钢琴,未满六周岁的孩子要读一年级,孩子就像没有了刹车的车子,方向盘就握在盼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手里。在学校,一个学期的课程,半个学期就快教完了;高中三年的课程,两年教完,一年用来专门复习。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工业和农业最大的不同在于,工业可以是快节奏的、大容量的、流水线的、批量出产的,而农业则是有季节的、有时令的、有成长规律的,是需要播种、施肥、除草、喷药的,是需要土壤、水分、阳光和等待的,它是一个慢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其实也告诉了我们——教育是“慢”的艺术,但我们有意无意忽略了。“强扭的瓜儿不甜”,对待孩子的成长,家长来不得半点儿急躁,要遵循教育内在的规律,尊重它自然生长的性态,不急于求成,学会等待,减少教育的浮躁与功利,重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孩子未来的发展奠基。在学校的教育活动中,老师不能“恨铁不成钢”,希冀什么都会“立竿见影”。其实,对学生的违纪,老师有时慢两拍,放一放,冷处理,留给学生宝贵的反思时间,更是一种教育艺术。在学科教学中,老师不能像做工程一样赶时间、抢进度,一味追求高频率、快节奏、大梯度,要把握舒缓的课堂教学节奏,给学生留足思考、理解与品悟的空间和时间,多一些等待与期望。


台湾女作家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她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她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这就是最美丽的教育场景,一种关于“慢”的教育艺术,慢慢地进行,犹如等待枝头挂满果实,从春天等待到秋天。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