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王东华:做懂得应试教育的家长

15年前 [12-07 19:50 周日]

王东华:做懂得应试教育的家长

  针对为了到城里打工将孩子留在老家,为了到国外留学将孩子留在国内等现象所造成大量的问题孩子和问题人生,缘于自己出生六个月被送到外婆家寄养,十岁才回到父母身边的“亲生后母”的成长经历,四五年前,著名学者王东华创作的《发现母亲》引起了社会强烈共鸣。眼下,无数为中考焦头烂额的中考家庭再度激发王东华的母亲教育研究成果。新年伊始,王东华主编的《决胜中考》和《中国家长教子书》簇新出版,成为发现母亲之后的升级版。本市中小学今天开始放寒假了,不少孩子还没从期末考试的身体透支中得到缓解,家长们已经开始一相情愿地为他们物色各种假期补习学校了。面对家长们缺乏理性支持的草莽行动,昨天,王东华在《决胜中考》中,阐述了应试教育的“存在即合理性”——“在应试教育作为社会淘汰机制重要一环的时代里,家长必须适应环境,做一个懂得应试教育的家长”。

 

  提高人口素质关键是母亲教育

  记者:在《发现母亲》一书中您谈到母教及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在刚出版的《决胜中考》当中,表明应试教育存在即合理性,提出让家长做一个懂得应试教育的家长,帮孩子尽早适应“应试教育”的理念,好像有些不得已而为之?

 

  王东华:尽管这三本书都出自我的笔下,似乎也能反映最近几年我的思考走向,但这并不表明我的基本思想的改变。《发现母亲》更多的是想写给决策者看的,而后面的几本书更多的是想写给普通父母亲看的,对象不一样,写作的角度自然也就不一样。

 

  记者:为什么“应试教育”被老师家长学生深恶痛绝,但其地位为什么越打越高呢?

 

  王东华:我以为现在全社会对“应试教育”都存在很大的误读,而在这种误读下是不可能真正解决那些由应试教育所带来的真正问题的。其实,老师家长们恨的并不是真正的“应试教育”,而是这种“应试教育”下面的人口的高淘汰率,而这种高淘汰率本身是“应试教育”所无能为力的。它的本质是我国现阶段就业人口远远大于就业岗位的残酷现实。而“应试教育”不过是充当了这种选择和淘汰的工具而已。

  这种危机的直接起因是人口素质低下,而提高人口素质最好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提高母亲素质,就是重视母亲教育。

 

  让孩子幸福一生是好家长

  记者:家长、学生、学校都在期待素质教育早日惠及社会,您却主张让家长帮孩子尽早适应“应试教育”,是一种妥协还是教学生识时务?

 

  王东华:我主张家长们帮孩子们适应“应试教育”的理由有三。

  第一是希望我们的家长们要看清楚这种教育背后的大背景,这种高淘汰率的大背景不是哪一个人能够改变的,因此不必怨天尤人。第二是希望我们的家长们面对这种形势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帮助孩子。第三,对于那些被这种高淘汰率淘汰掉的孩子,是否就没有前途和希望了呢?我的建议是像犹太人学习,从小就培养孩子的职业意识,随时迎接社会的挑战,这也是适应“应试教育”。

 

  记者:什么样的家长是合格的家长?

 

  王东华:我认为能够让孩子符合三好标准健康成长,并最终能让孩子度过幸福一生的家长是好的家长。

 

  记者:您并不是学教育学的,但您的“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的论断,您的《发现母亲》引起社会的共识。您为什么会对母教、家教如此关注?

 

  王东华:首先,我自己就是一个母教沦丧时代的受害者,我出生六个月时就被寄养在外婆家,十岁才回到自己的父母家,由此导致的心理创痕和精神伤害,让我将这一现象名之为“亲生后母现象”,受到这种心理和精神伤害乃至成为心理残疾者的人数以千万计,遗憾的是没有人站起来呼吁,而社会也没有意识到。为了到城里打工将孩子留在老家,为了到国外留学将孩子留在国内等等,将造成大量的问题孩子和问题人生,我仅仅是以一个受害者的身份来为没有选择权的孩子们关注这一问题。

 

  记者:您觉得现在家庭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王东华:父母知道家庭教育重要,但却不知道如何去教孩子。因此,严重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家长。我认为以下六句话对现在的父母很有用处: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好成就都是化出来的。

 

  记者:您一直以出版图书的形式来改变读者的教育观念,几年做下来,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王东华:最大的感受是教育每天都是新的,如果不能与时俱进,自己就会成为教条主义者。我有幸以出版的方式来接触、思考家庭教育,在接受最新鲜的教育刺激的同时,我希望我们研究所的书能对读者有真正的帮助。赵李红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